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烽火戲諸侯》歷史上的赤兔馬

“赤兔馬”本名“赤菟”(身體大紅色, 像老虎一樣兇猛的神駒)乃是馬中的皇者, 非超凡之人不可馭。 為呂布之坐騎, 呂布死後赤兔馬從此消失。

赤兔解析

“人中有呂布, 馬中有赤兔”, 赤兔馬一直是好馬的代表, 可日行千里, 還能夜走八百。 《三國志》中有關赤兔馬的記載, 但是何以稱為赤兔馬卻沒說。 於是, 後人就認為, “赤”是說其毛色, “兔”是跑得快如兔子。 其實這是誤解。

自古以來, 人們就對各類動物賦予了某種精神和品格。 兔子在人們心目中是怯懦、弱小的象徵, 雖然它跑得很快, 但是, 它的跑總是與逃跑有關。 可以說,

兔子絲毫無英雄氣概。 用兔子來比喻好馬, 有損馬的形象。 兔子跑得雖然快, 可是論速度是不能與馬相比的, 別說好馬, 就是一般的馬也比兔子快多了。 那麼, 赤兔馬的“兔”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相馬

我國很早就有了評定馬的專著《相馬經》, 傳說是伯樂的作品。 “相馬”顧名思義就是看馬。 相馬的第一步就是看馬的頭部, 因為頭部是馬的品種、品質、體能、齒口最明顯的外部表現。 古人依據馬的頭部形狀, 形象地將馬分為直頭、兔頭、凹頭、楔頭、半兔頭等幾種。 所謂的赤兔馬的“兔”, 應當是指馬的頭形。 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中就發現了一本手寫的《相馬經》, 其中的一篇說“得兔與狐, 鳥與魚, 得此四物, 毋相其餘”。 在第三篇中又對這些話作了解說,

“欲得兔之頭與其肩, 欲得狐之周草與其耳, 。 …..欲得鳥目與頸膺, 欲得魚之鰭與脊”。 這些記載, 說明了在古代兔形的頭是好馬的重要外在標準, 也說明了得到兔頭的好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馬種

兔頭、半兔頭的馬, 特徵是鼻以上部分微微向外突出, 有些像兔子的頭。 從現代馬的體質看, 兔頭的馬, 多是重型馬, 其特點是身體強壯, 力量大, 也是馬中最為高大的品種。 從赤兔馬的顏色看, 當是棗騮色,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紅色。 這種顏色正是中亞一帶草原馬的典型毛色。 從赤兔馬的毛色與頭相看, 這是中亞一帶, 也就是古代所說的西域地區所產的馬。 我國中原地區的馬屬於蒙古馬, 蒙古馬的優點是速度較快、耐疲勞,

但是體形小、體力有限, 所以好馬多出生在西部。

飛兔神馬

“赤兔馬”之所以叫“赤兔”, 與古人把兔當成快速的象徵不無關係。

為何古人把兔子作為快速的象徵, 並且以兔喻馬呢?因為獵豹少見, 古代中國沒有獅子, 所以人們常能看到的跑得最快的動物大多是兔子。 馬車出現以後, 人們又用兔的形態裝飾馬車, 寄託快速行進的希望。

“飛兔”最早出現在《呂氏春秋離俗》中, “飛兔、要褭, 古之駿馬也。 ”意思是, 這種馬跑起來像兔在飛, 所以得名。 “古”總不外夏、商、周三代, 而根據夏代出土的飛兔紋殘陶器推測, 飛兔的傳說可能早在夏代就已經出現。 又傳說, 西周時期, 周穆王有八匹駿馬, 日行三萬里, 堪稱“飛兔神馬”。

這種以兔喻馬的做法為後世所繼承。

《三國志呂布臧洪傳》:“布有良馬曰赤兔。 ”裴松之注:《曹瞞傳》曰:“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 馬中有赤兔。 ’”名為赤兔, 應該是一匹紅馬。 後來, 赤兔經《三國演義》的誇張, 成了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的寶馬, 又說這馬後來成了曹操的戰利品, 曹操又將它送給關羽, 關羽死後, 赤兔也絕食而死, 是一匹義馬。

民間傳說

呂布當年跪別父母之墳, 本想去並州府投奔丁原, 卻因多年不見又掂量不定, 所以一路向霍村走來。 恰逢霍村村民進行“撓羊”(角抵)競技活動, 呂布出於一種說不明道不清的情緒, 過五關斬六將得了頭彩被霍村老者頭兒收容。 暫得棲身之所後, 茶間老者得知呂布父母慘死, 便勸呂布留在村中教村民一些防衛本領。

其後呂布又在無意中被並州刺史丁原看中, 命呂布組建千人精騎, 自此呂布憑自己本領走進戎馬生涯。

馬鐙與馬鞍

在這裡, 同時提醒大家一點。 那就是, 馬蹬和馬鞍在東漢時期就由農耕民發明並進入配備階段, 只是沒有完全普及或者說, 有些地方的馬蹬有可能簡單一些, 或許也就只是一根繩套。 我們的祖先再傻, 也不可能天天被馬摔於地上, 也不可能天天坐在光馬背上打戰, 科學的發明都是源于生活啟迪, 源於人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的確, 匈奴人東漢前期打戰沒有馬蹬, 所以對陣時吃了大虧, 慘敗而逃。 自此, 東漢政權就禁止將鐵器輸入塞外。 所以, 那時的匈奴人只有青銅制的刀, 騎兵善於弓箭射, 就是採取打的過就打, 打不過就跑,能搶就多搶,不能搶就燒的戰略方針。也正是此時,飛將軍李廣因騎術和射術精良,而被塞內塞外統稱為“飛將軍”,這個飛就是快的意思。因何而快,不用問,光馬背上騎馬,你想快也快不了呀!只有快死!所以,那時的李廣快的原因就是李廣採用了馬蹬和馬鞍的革新成果,所以可以飛一樣騎馬快奔。

進入三國時期馬蹬和馬鞍已經開始普及,而此時的良駒俊馬也越來越多,如果沒有好的馬蹬和馬鞍配于馬身,將軍們的戰鬥力會減一大半,搞不好的沒打就死於馬蹄下了。

投效丁原

言歸正傳——呂布,被丁原看中後訓騎有功,便被封為騎都尉駐紮在離霍村不遠的南王莊附近。其實,也就是七岩山附近,在定襄城東南。自古以來就為忻、定名勝而且神話傳奇故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此處山洞中流泉滴滴,聚成水池,有“半畝方塘一鑒開”的佳景。元好問遊七岩山詩有“落景未知還”句。東魏天平三年(536) 僧慧端等造摩崖佛像千尊,稱千佛寺,本名靈光寺,寺址在今洞口西北。這裡草肥水美,緊靠牧馬河,是天然理想牧馬之處。

方天畫戟

相傳,遠古忻州有九龍(槍)七虹(劍)。我國古代的九大名槍,七大名劍都與忻州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山水有關,而七岩山正是由此而得名。呂布使的銀色“方天畫戟”就是產自忻州。沒辦法,也許是忻州附近礦源豐富的原因!

所謂,九龍就是戈、矛、槍、刀、戟、斧、鉞、鉤、叉,這九件冷戰長兵器。

所謂,七虹就是軒轅、夏禹、湛瀘、赤霄、泰阿、龍淵、幹將、莫邪,七把神劍。

尋求寶馬

有一天晚上,呂布夢見一老者笑哈哈地走來,問道:“呂布,想不想得到一匹好馬?”

呂布,回頭一看娘娘池邊沒有旁人,柳蔭下只有一老者在和他說話。

呂布便問道:“仙翁來自何處?池邊飲水之馬正是恩師贈之白馬。”

只見老者笑眯眯說道:“老夫乃七岩山山神,見你日日來此伺侯馬兒,愛馬之舉感動山神,此馬非彼馬,其能助你揚名生威。你雖武藝超群,卻空有方天畫戟、李廣飛弓,需有一匹龍駒作你坐騎馳騁中原。”

呂布聽到此處,笑問:“仙翁,何處有此寶駒?”

老者笑曰:“明日午時來此視之”

言畢突然不見,呂布也從夢中驚醒,一睜眼才知是夢中景像。細細回想夢中情景,清晰在目。便暗下決心,明日一人去娘娘池附近看個究竟,寧可錯過也不可誤過。

智擒赤兔

第二天,呂布騎上白馬單騎來到娘娘池邊,鬆開韁繩讓白馬悠然蕩步。剛近午時,突然一陣風兒襲來,白馬噅噅嘶鳴,隨之出現一匹渾身似火、兩眼有神、四蹄如盆、尾掃殘雲的烈火式飛馬,此等尤物只要是男人誰都會喜歡。何況,呂布從小愛馬如命,能不知此駒是馬中精品嗎?

呂布藏在別處,絲毫不敢驚動白馬和紅馬吃草飲水嬉戲。呂布知道,從起他要瞭解赤兔馬的生活習性後,才能得到它並成為坐騎。兩個小時後,赤兔馬一聲嘶鳴,像是同白馬告別,隨之如旋風般消失在七岩山中。

從此,呂布天天細心觀察赤兔馬的蹄跡和糞便,逐步開始瞭解赤兔馬的生活習性,發現此馬早己深居七岩山洞中,常飲山泉愛吃娘娘池邊牧草,生性機敏,身健體高,滿身靈氣。幸好自己一直將白馬以放縱式在此覓食,如否赤兔馬第二天根本不會來的。

一連幾天,呂布天天讓白馬陪赤兔馬在娘娘池邊飲水吃草,自己也天天逆風隱藏滿身塗沫馬糞馬尿。呂布一天天喜出望外,他開始漸漸瞭解赤兔馬的性格,也同時感謝著五臺山帶了的那匹白馬。呂布終於決定擇日訓服赤兔馬!

這天,呂布全身沒于叢中,靜侯赤兔馬到來。午時剛過,炎日之下蟈蟈齊鳴,白馬吃飽喝足後悠然在柳蔭下休憩。不一會兒,赤兔龍駒疾速馳來徑直向白馬奔來。呂布大喜,平地躍起“唰”地跨上赤兔馬背,這一驚可非同小可。赤兔馬一聲龍鳴,前蹄騰空不等落地就要狂奔。呂布不愧草原生活多年,並從小善騎,驚詫中雙腿緊夾馬肚,疾速出手將一隻手緊緊抱住樹身,一隻手扼住馬頸。此時的馬兒如箭般射出,不僅想將呂布摔下馬背,而且是想致呂布於死地。只可惜,呂布如膠似的貼於馬背,又有柳樹做了依託,力量增加了多倍,導致無法擺脫。就這樣,赤兔馬往前奔,呂布柳樹做依託往回拉,兩個開始了生死拉據戰。就這,生生的將棵成柳拉成彎弓,成了人們稱謂的:“歪脖子樹”。

終於,在離娘娘池二裡多的地方,赤兔馬發現呂布並無惡意,而且白馬一直跟隨,便騰空前蹄人性般無奈地停了下來,這一落不要緊,蹄下頓升泉眼,汩汩清水直冒。呂布翻身下馬,蹲伏于馬前雙手掬水遞于赤兔馬嘴邊。只見赤兔龍駒一聲輕吟,低頭飲之。這就是至今人們傳說的“馬刨泉”也叫“霍清泉”,隨後呂布來到娘娘池,精心為赤兔龍駒洗涮毛皮,赤兔打著響鼻頻頻點頭。

寶馬英雄

從此,呂布與赤兔馬密不可分,而那匹白馬後來成為了貂蟬坐騎。

赤兔馬只在三國時期登場,乃是呂布的坐騎。從呂布出山便一直跟隨在側(三國志~魏志~呂布傳:布有良馬名曰赤兔)。呂布死後,赤兔馬便從此消失。

赤兔馬一直是神駒的代表,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這就是民間一直傳說的:“人中呂布、女中貂蟬、馬中赤兔”呂布去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和赤兔馬便將池一分為二稱作“呂布池”。

後來,如果不是為了貂蟬,赤兔馬可能早隨呂布去了。如此烈性之駒不可能易二主呀!一切命中註定,世世輪回,俗子無知,逝人無奈呀!

打不過就跑,能搶就多搶,不能搶就燒的戰略方針。也正是此時,飛將軍李廣因騎術和射術精良,而被塞內塞外統稱為“飛將軍”,這個飛就是快的意思。因何而快,不用問,光馬背上騎馬,你想快也快不了呀!只有快死!所以,那時的李廣快的原因就是李廣採用了馬蹬和馬鞍的革新成果,所以可以飛一樣騎馬快奔。

進入三國時期馬蹬和馬鞍已經開始普及,而此時的良駒俊馬也越來越多,如果沒有好的馬蹬和馬鞍配于馬身,將軍們的戰鬥力會減一大半,搞不好的沒打就死於馬蹄下了。

投效丁原

言歸正傳——呂布,被丁原看中後訓騎有功,便被封為騎都尉駐紮在離霍村不遠的南王莊附近。其實,也就是七岩山附近,在定襄城東南。自古以來就為忻、定名勝而且神話傳奇故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此處山洞中流泉滴滴,聚成水池,有“半畝方塘一鑒開”的佳景。元好問遊七岩山詩有“落景未知還”句。東魏天平三年(536) 僧慧端等造摩崖佛像千尊,稱千佛寺,本名靈光寺,寺址在今洞口西北。這裡草肥水美,緊靠牧馬河,是天然理想牧馬之處。

方天畫戟

相傳,遠古忻州有九龍(槍)七虹(劍)。我國古代的九大名槍,七大名劍都與忻州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山水有關,而七岩山正是由此而得名。呂布使的銀色“方天畫戟”就是產自忻州。沒辦法,也許是忻州附近礦源豐富的原因!

所謂,九龍就是戈、矛、槍、刀、戟、斧、鉞、鉤、叉,這九件冷戰長兵器。

所謂,七虹就是軒轅、夏禹、湛瀘、赤霄、泰阿、龍淵、幹將、莫邪,七把神劍。

尋求寶馬

有一天晚上,呂布夢見一老者笑哈哈地走來,問道:“呂布,想不想得到一匹好馬?”

呂布,回頭一看娘娘池邊沒有旁人,柳蔭下只有一老者在和他說話。

呂布便問道:“仙翁來自何處?池邊飲水之馬正是恩師贈之白馬。”

只見老者笑眯眯說道:“老夫乃七岩山山神,見你日日來此伺侯馬兒,愛馬之舉感動山神,此馬非彼馬,其能助你揚名生威。你雖武藝超群,卻空有方天畫戟、李廣飛弓,需有一匹龍駒作你坐騎馳騁中原。”

呂布聽到此處,笑問:“仙翁,何處有此寶駒?”

老者笑曰:“明日午時來此視之”

言畢突然不見,呂布也從夢中驚醒,一睜眼才知是夢中景像。細細回想夢中情景,清晰在目。便暗下決心,明日一人去娘娘池附近看個究竟,寧可錯過也不可誤過。

智擒赤兔

第二天,呂布騎上白馬單騎來到娘娘池邊,鬆開韁繩讓白馬悠然蕩步。剛近午時,突然一陣風兒襲來,白馬噅噅嘶鳴,隨之出現一匹渾身似火、兩眼有神、四蹄如盆、尾掃殘雲的烈火式飛馬,此等尤物只要是男人誰都會喜歡。何況,呂布從小愛馬如命,能不知此駒是馬中精品嗎?

呂布藏在別處,絲毫不敢驚動白馬和紅馬吃草飲水嬉戲。呂布知道,從起他要瞭解赤兔馬的生活習性後,才能得到它並成為坐騎。兩個小時後,赤兔馬一聲嘶鳴,像是同白馬告別,隨之如旋風般消失在七岩山中。

從此,呂布天天細心觀察赤兔馬的蹄跡和糞便,逐步開始瞭解赤兔馬的生活習性,發現此馬早己深居七岩山洞中,常飲山泉愛吃娘娘池邊牧草,生性機敏,身健體高,滿身靈氣。幸好自己一直將白馬以放縱式在此覓食,如否赤兔馬第二天根本不會來的。

一連幾天,呂布天天讓白馬陪赤兔馬在娘娘池邊飲水吃草,自己也天天逆風隱藏滿身塗沫馬糞馬尿。呂布一天天喜出望外,他開始漸漸瞭解赤兔馬的性格,也同時感謝著五臺山帶了的那匹白馬。呂布終於決定擇日訓服赤兔馬!

這天,呂布全身沒于叢中,靜侯赤兔馬到來。午時剛過,炎日之下蟈蟈齊鳴,白馬吃飽喝足後悠然在柳蔭下休憩。不一會兒,赤兔龍駒疾速馳來徑直向白馬奔來。呂布大喜,平地躍起“唰”地跨上赤兔馬背,這一驚可非同小可。赤兔馬一聲龍鳴,前蹄騰空不等落地就要狂奔。呂布不愧草原生活多年,並從小善騎,驚詫中雙腿緊夾馬肚,疾速出手將一隻手緊緊抱住樹身,一隻手扼住馬頸。此時的馬兒如箭般射出,不僅想將呂布摔下馬背,而且是想致呂布於死地。只可惜,呂布如膠似的貼於馬背,又有柳樹做了依託,力量增加了多倍,導致無法擺脫。就這樣,赤兔馬往前奔,呂布柳樹做依託往回拉,兩個開始了生死拉據戰。就這,生生的將棵成柳拉成彎弓,成了人們稱謂的:“歪脖子樹”。

終於,在離娘娘池二裡多的地方,赤兔馬發現呂布並無惡意,而且白馬一直跟隨,便騰空前蹄人性般無奈地停了下來,這一落不要緊,蹄下頓升泉眼,汩汩清水直冒。呂布翻身下馬,蹲伏于馬前雙手掬水遞于赤兔馬嘴邊。只見赤兔龍駒一聲輕吟,低頭飲之。這就是至今人們傳說的“馬刨泉”也叫“霍清泉”,隨後呂布來到娘娘池,精心為赤兔龍駒洗涮毛皮,赤兔打著響鼻頻頻點頭。

寶馬英雄

從此,呂布與赤兔馬密不可分,而那匹白馬後來成為了貂蟬坐騎。

赤兔馬只在三國時期登場,乃是呂布的坐騎。從呂布出山便一直跟隨在側(三國志~魏志~呂布傳:布有良馬名曰赤兔)。呂布死後,赤兔馬便從此消失。

赤兔馬一直是神駒的代表,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這就是民間一直傳說的:“人中呂布、女中貂蟬、馬中赤兔”呂布去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他和赤兔馬便將池一分為二稱作“呂布池”。

後來,如果不是為了貂蟬,赤兔馬可能早隨呂布去了。如此烈性之駒不可能易二主呀!一切命中註定,世世輪回,俗子無知,逝人無奈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