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長安手滑下跌三成?七月自主三強銷量出爐

又是一貓汽車網每個月慣例的自主品牌三強銷量晴雨錶時間, 長安在六月交出完美年中答卷後, 感覺身體被掏空, 七月銷量環比下跌34%;吉利七月銷量破九萬, 本月接替長安坐上頭把交椅後, 目前全年目標已完成近六成;長城銷量整體波瀾不驚, 但H6細分銷量之謎和高端品牌WEY首款產品VV7的爆發值得關注。

長安汽車2017年的銷量一直都在坐過山車, “暴跌”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一季度的銷量退坡, 用“內部調整庫存”解釋了, 接著二季度隨著新產品的問世又帶來了六月份的銷量大增, 再到七月份, 又回去了。 雖然同比銷量及年總量都有小幅增長, 但環比六月銷量下跌三分之一, 就算七月屬銷售淡季, 這樣的情況也很罕見, 何況, 接下來八月也是銷售淡季。

我們將六月與七月的銷量合起來看:

六月長安集團銷量為232502輛, 七月為161468輛, 環比下跌30.55%;僅看長安自主品牌車型, 七月銷量65039輛, 環比6月的90346輛, 下跌了29%。 在產品結構沒有大調整的時候, 出現這樣的銷量波動明顯不太正常。

那麼是否可以猜測:長安六月的銷量大增, 是否背後有對經銷商的壓庫行為?這與年初的“庫存調整”明顯背道而馳。

同時, 長安發生了大新聞:一汽集團一把手徐平與長安一把手徐留平進行職務對調,

在換帥之際的銷量下滑, 足以給輿論很大的猜想空間。

七月長安上市的三款新車:淩軒;CS55;歐尚A800

在整個SUV產品線都缺乏更新的長安, CS55是一劑猛藥, 貓哥期待其上市首月的銷量表現。 但是, 長安集團今年的目標是310萬輛, 截至七月, 完成了160萬輛, 同比下滑5%, 接下來五個月150萬輛, 其中自主品牌要占到接近50%的比例, 這麼大的鍋, 真不是靠CS55一款產品就背的起來的。 如果說七月的銷量下跌又是長安某種調整導致的“手滑”, 那得趕緊認清現實, 畢竟今年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長安今年習慣坐“過山車”, 那吉利就習慣於“坐火箭”。 七月銷量90088輛, 同比增長94%, 環比六月增長1.5%, 今年累計銷量621731輛, 已經完成全年目標110萬輛的56.5%,

同時繼續貫徹吉利的“均衡之道”:月度銷量均衡上升, 產品銷量結構均衡發展。

可以看出, 在吉利主銷產品上, 均保持了穩步上升, 這還是在七月銷量淡季情況下的增長。 轎車與SUV的銷量比例依舊把控的很好, 吉利也是眾多自主品牌裡唯一做到這一點的車企。

同時貓哥也對吉利進行過市場調查, 在實際銷售中, 吉利產品的市場優惠往往都很有限, 但消費者對其接受度依舊很高, 這帶來了更高的利潤率, 能更好的支撐吉利“研發-銷售”的正向流程。

吉利杭州灣研發中心與iNTEC技術品牌

靠產品不靠行銷的增長是一種健康穩定的增長,這背後是吉利一整個研發體系的努力,可能對吉利來說不需要一種穩定的“爆款車型”而是要消費者認可整套產品的設計理念。今年吉利還將投放遠景X3小型SUV和遠景S1跨界SUV,它們能給我們帶來新的驚喜嗎?

吉利的“中國風設計”已經深入人心,同時:建立領克,收購寶騰多項動作都提升了其品牌形象,在很多人眼中,吉利與其它自主品牌不一樣,更有國際範。同時吉利年底將發佈首款MPV車型,這會為其帶來更多可能。吉利並沒有其他自主車企那麼大的體量,但它做的很多事情,確是“自主品牌上升”的最好表現。

由於長安“被掏空”,長城本月坐到了第二的位置,給一成不變的三強排名吹來了一股新風。長城今年1-7月累計銷售529806輛,同比增長2.04%。哈弗品牌SUV前7個月累計銷售448393輛,同比增長2.2%。主打高端的新品牌“WEY”首款車型VV7表現搶眼,7月銷售達6075輛,環比上月3166輛大幅增長91.88%,長城的高端化,終於有乾貨撐腰了。

刨去VV7的的超常發揮,長城其他的SUV表現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起伏。關鍵的H6由於官方未公佈細分車型銷量資料,還不好說新一代H6在其中占比多少,同時由於七月上市了新車M6,這款要成為“經典H6”接班人的產品,能否在八月銷量中予以細分體現呢?H6當了長城那麼多年的銷量支柱,如今到了維護的時候,能否再次煥然一新呢?

之前H7,H8,H9的高端化都像是放煙花,一陣子就過了,沒有形成市場效應。這次花大力氣打造的“WEY”,上市第二個月累計銷量近萬輛,落地20萬以上的價格給長城打開了新大門。只做SUV的長城已經是一條路走到黑,在吉利的領克落地前,WEY會一直處於自主高端化的風口浪尖,這些輿論很容易被轉換為銷量。第一波風潮過去後,怎樣維持WEY的品牌力?就看長城之後的體系建設了。

長城面臨著產品新舊交接的問題,在整個市場講顏值設計的當下,長城已經慢了半拍,以小型SUV H2舉例,之前最火的時候月銷3萬輛不是問題,但目前銷量持續下滑,對比一下同級的:名爵ZS,東風風神AX4,寶駿510·······在技術平臺相似的情況下,設計上的落差顯而易見,顏值才是自主品牌的“核心競爭力”。而長城在這方面的更新速度已經落於下風。“WEY”的出現是個機遇,長城有能力做的更好。

貓哥總結:

長安七月“被掏空”,吉利繼續高歌猛進,長城大局上波瀾不驚。2017上半年已過,三大自主整體來看表現都還是不錯的,三大自主的銷量可以側面反映中國車市的“晴雨錶”,今年的汽車消費總量在萎縮,但“逆勢上漲”和“暴跌”這種情況也會同時出現。七月之後的八月又是一個消費淡季,又該如何表現?

靠產品不靠行銷的增長是一種健康穩定的增長,這背後是吉利一整個研發體系的努力,可能對吉利來說不需要一種穩定的“爆款車型”而是要消費者認可整套產品的設計理念。今年吉利還將投放遠景X3小型SUV和遠景S1跨界SUV,它們能給我們帶來新的驚喜嗎?

吉利的“中國風設計”已經深入人心,同時:建立領克,收購寶騰多項動作都提升了其品牌形象,在很多人眼中,吉利與其它自主品牌不一樣,更有國際範。同時吉利年底將發佈首款MPV車型,這會為其帶來更多可能。吉利並沒有其他自主車企那麼大的體量,但它做的很多事情,確是“自主品牌上升”的最好表現。

由於長安“被掏空”,長城本月坐到了第二的位置,給一成不變的三強排名吹來了一股新風。長城今年1-7月累計銷售529806輛,同比增長2.04%。哈弗品牌SUV前7個月累計銷售448393輛,同比增長2.2%。主打高端的新品牌“WEY”首款車型VV7表現搶眼,7月銷售達6075輛,環比上月3166輛大幅增長91.88%,長城的高端化,終於有乾貨撐腰了。

刨去VV7的的超常發揮,長城其他的SUV表現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起伏。關鍵的H6由於官方未公佈細分車型銷量資料,還不好說新一代H6在其中占比多少,同時由於七月上市了新車M6,這款要成為“經典H6”接班人的產品,能否在八月銷量中予以細分體現呢?H6當了長城那麼多年的銷量支柱,如今到了維護的時候,能否再次煥然一新呢?

之前H7,H8,H9的高端化都像是放煙花,一陣子就過了,沒有形成市場效應。這次花大力氣打造的“WEY”,上市第二個月累計銷量近萬輛,落地20萬以上的價格給長城打開了新大門。只做SUV的長城已經是一條路走到黑,在吉利的領克落地前,WEY會一直處於自主高端化的風口浪尖,這些輿論很容易被轉換為銷量。第一波風潮過去後,怎樣維持WEY的品牌力?就看長城之後的體系建設了。

長城面臨著產品新舊交接的問題,在整個市場講顏值設計的當下,長城已經慢了半拍,以小型SUV H2舉例,之前最火的時候月銷3萬輛不是問題,但目前銷量持續下滑,對比一下同級的:名爵ZS,東風風神AX4,寶駿510·······在技術平臺相似的情況下,設計上的落差顯而易見,顏值才是自主品牌的“核心競爭力”。而長城在這方面的更新速度已經落於下風。“WEY”的出現是個機遇,長城有能力做的更好。

貓哥總結:

長安七月“被掏空”,吉利繼續高歌猛進,長城大局上波瀾不驚。2017上半年已過,三大自主整體來看表現都還是不錯的,三大自主的銷量可以側面反映中國車市的“晴雨錶”,今年的汽車消費總量在萎縮,但“逆勢上漲”和“暴跌”這種情況也會同時出現。七月之後的八月又是一個消費淡季,又該如何表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