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人不暇自哀系列之被外戚送上斷頭臺的西漢

中國歷史上, 西漢可以算作一個怪胎, 從建國初期到西漢滅亡, 處處都是外戚的影子, 也是因為外戚, 攪得天下打亂, 朝綱不振。

在西漢當皇帝, 其實蠻痛苦, 對上有太后、太皇太后的掣肘;對下, 丞相分權, 皇權尚不集中。 於是, 整個西漢一直上演著:皇帝年少權弱——太后當權——外戚干政——皇帝掌權——滅掉外戚——新皇年幼登基——太后當權等。

其實早在秦朝的歷史上就出現過數個太后當權, 一時間也是外戚專注, 攪得滿城風雨, 新皇哪怕是皇后嫡子都難以掌控實權, 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秦宣太后羋太后之秦昭襄王、秦莊襄王后之秦始皇嬴政。

結合前朝歷史來看, 皇帝一旦登基時間年幼, 勢必由太后專權, 而太后專權之後, 為保其地位權勢, 同樣也許也有保護其孤兒寡母的想法, 所以必當重用其身邊親近之人, 尤其是娘家兄弟。

然而, 自古權利家傳, 外姓者必有外心, 甥舅尚且兵戎相見, 更何況帝皇家。 所以自古以來朝代更迭過程中, 新皇往往格外看中這一點, 防外戚猶如防賊。

再回頭來看看西漢的哪幾位頂天立地的女漢子所豢養起來的外戚:

呂後專政, 異性也能稱王

記得劉邦和呂後練手把所有的異姓王剪除之後, 在臨死前, 殺白馬起誓:從今往後, 異姓不得封王。 然而, 劉邦前腳蹬腿, 呂後後腳亂政, 仗著惠帝劉盈年少文弱, 大權獨攬,

小皇帝本來就見慣了母親的強勢, 也就只能玩樂於深宮, 自暴自棄。

更有甚者, 當惠帝劉盈鬱鬱而終之後, 呂後最關心的不是喪子之痛, 而是權利所屬, 權利誰保的問題。 這時, 張良的兒子勸誡陳平:“太后只有孝惠帝一個兒子, 如今死了, 卻只見她乾哭而不悲傷, 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那是因為皇帝沒有年紀較大的兒子, 太后害怕你們這班老臣。 您現在應請求拜呂台、呂產、呂祿為將軍, 統領南北二軍, 並且讓呂家的人都入宮, 在朝廷執掌大權, 這樣呂後才會心安, 你們才能有倖免於禍患”。 果然, 陳平如此照做之後, 呂後便安然進入了喪子之痛的角色。

隨後的不久, 呂後便從追封其已故兄長呂侯為悼武王, 呂釋之為趙昭王。

自此作封立諸呂為王的開端, 同時也開啟了漢代外戚幹權的先河。

自呂後專政起, 後陸續有薄太后、竇太后等專政, 所幸這一時期, 就算外戚勢大, 但仍然難以撼動高祖功臣之後的地位。

武帝親近外戚, 霍氏走向歷史舞臺

最早開始令外戚位列三公的便是這位功勳昭著的漢武帝, 在其繼位之初, 便將竇太皇太后的弟弟竇嬰、其母王太后的弟弟田蚡分別封為丞相和太尉。 於是正式開啟了外戚專政的先河。

到武帝中期, 隨著衛子夫的得寵, 其親弟衛青及外甥霍去病逐漸登上歷史舞臺, 無論其兒子功勳如何昭著, 也掩蓋不了這二人憑藉裙帶關係上位的事實。 當然我們尊重英雄, 只是在這裡, 我們也需要尊重事實。

其實衛青霍去病二人在整個武帝時期一直都在住宅抗擊匈奴,

打擊北方遊牧民族以獲取我大漢北境安寧, 所以這二位基本上沒時間干預朝政, 更有年富力強的武帝擋著, 更輪不到這二人干政。

然而隨著武帝作死, 在其後期將太子逼死, 弄得接班人僅僅只有8歲便登基, 而且還遺詔霍光輔政, 結果直接導致了後期海昏侯劉賀當政27天被廢的鬧劇。

正式武帝晚期對霍光的格外信任, 開啟了西漢有外戚擔任大司馬將軍的慣例。

於是, 自此後, 一系列擔任大司馬的外戚如宣帝時有許延壽、史高、王接、許嘉等人, 元帝、成帝時有王鳳、王音、王商、王根以及王莽等人, 哀帝時有傅喜、丁明、傅晏等人, 這些人都是外戚專權的大司馬。

綜合西漢的歷史軌跡來看,

我們不難發現幾個奇怪的現象:

1、西漢的外戚並非主動獲取的, 而是皇后或太后等人處於某種目的而籠絡的;

2、西漢的外戚走過了一場有外臣走向核心, 由無實權的貴族走向實權干政的權宦之路;

3、西漢的皇帝對外戚的態度是有起有落, 愛恨交織的;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 自漢元帝皇后王政君將其侄王莽引入政治之後, 註定了後來的王莽篡漢。 也正是這位熬死過五位皇帝的皇太后, 將西漢的外戚專權推上了歷史的巔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