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榮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第6節

作者: 闞治東

那天, 得知凡爾霖執意要到靜安證券業務部, 上海警方派人過來做先期安全保衛工作, 那個警員拿著地址, 找了半天才找到業務部, 看了之後說:“美國人真怪, 怎麼揀這麼個破地方參觀?”

在很多來訪者眼裡, 特別是那些海外來訪者, 靜安證券業務部的確是太簡陋了, 大門進去是一排高高的櫃檯, 櫃檯後面的牆上掛了一排黑板, 黑板上寫著各種股票和各個年份國庫券的買入價和賣出價。 在當時, 我們的計算工具靠算盤, 不少來參觀的外賓拿著算盤不知是何物, 充滿了新奇感。

紐約證券交易所主席約翰?凡爾霖拜訪靜安證券業務部

左起:黃貴顯、李祥瑞、凡爾霖

自從凡爾霖拜訪靜安證券業務部一事見諸報端, 靜安證券業務部就變成了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 證券交易業務量不大, 接待任務卻不輕, 幾乎每天都要接待好幾批海內外的來訪者。

引進“人才”, 更新硬體

一個證券業務部變成一個“旅遊景點”, 絕非我們的本意。 為了讓這個“旅遊景點”恢復其本來的功能, 我上任之後開始引進人才, 規範運營管理。

我引進的第一批人才, 是我早年結識的一批上海證券業的老前輩, 舊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七位老經紀人:吳仕禁、林樂耕、施之敏、魏少庭、龔懋德、王渭熊、穆壯武。 這幾位老先生都曾經在舊上海的證券業叱吒風雲,

《中國第一股:申銀十年風雲錄》一書中就記載了幾位元老先生的故事。 其中林樂耕老先生曾經“租了12間寫字間, 裝了80部電話, 光號子雇人就120個, 每天進賬10根大條子”, “到了上海解放, 6月10日清晨, 解放軍包圍了證券大樓, 捉進去238個人, 封掉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一切交易”, “林先生幸好那天不在裡面, 沒被捉。 小廣東周漢卿、徐長和、穆壯武統統被捉進去了, 被關在思南路第一看守所, 足足關了129天”。

第二章(3)

37年後, 證券交易重歸上海, 幾位老前輩對此感歎不已。 對於我邀請他們作為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的證券業務顧問, 他們也是欣然答應。

當年他們曾向我提議:縮小買賣差價, 加快掛牌國債和股票的價格變化頻率。 為此, 我請幾位老先生分別坐鎮靜安、虹口證券業務部,

由他們根據交易情況, 拿出各類證券買賣價格變動的意見。 儘管幾位老先生中年齡最小的也有80多歲, 但他們仍像年輕人一樣, 每天早早就來到證券業務部, 認真地履行職責。

而硬體的更新則是從顯示行情的小黑板開始的。 為了支援電子管顯示板, 靜安證券業務部使用了國內證券業的第一台電腦。 當時, 黃貴顯、胡瑞荃向我提出要買台電腦, 但是那時一台電腦要三四萬元, 是一筆很大的投資, 大家捨不得買。 最後一合計, 決定向上海電腦公司租一台。 坦率地說, 那台電腦初期的作用並不大, 就是控制電子行情板, 或打個“歡迎某某訪問團”的標語。 但是, 證券業用上了電腦, 在當時變成了大新聞,

《新聞報》報導說:“上海靜安證券業務部在全國率先用電腦處理證券交易, 內容有股東管理、證券行情、股價指數等。 ”

中國證券業的發祥地

靜安證券業務部的小黑板變成了電子管顯示板, 硬體算是上去了, 但是這還遠遠不夠。

一天, 公司業務二部經理黃貴顯、靜安證券業務部經理胡瑞荃以及業務部的邊曉敵到我辦公室, 探討股票指數編制的問題。 他們告訴我, 他們打算編制一個指數, 並拿出一個筆記本, 記錄了他們初步的編制方法和1986年以來的編制資料, 他們拿不准編制方法是否準確, 因此沒往外拿。 那時國內證券市場還處於發展初期, 交易中的股票數量有限, 對股票指數的需求並不很迫切, 但靜安證券業務部想填補股票指數這一空白,

我理解他們的心情。

當天回家, 我就參考“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指數”等編制方法, 結合上海當時股市的實際情況, 寫下了《靜安指數編制方法及說明》一文, 交給胡瑞荃、邊曉敵等, 讓他們根據這一編制方法修正他們過往的編制資料。

靜安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後來在我們編制的國內第一份股票年報上發表過。 主要是以靜安證券業務部、虹口證券業務部掛牌交易的上海6種股票為樣本, 採用加權平均法和基數修正法綜合計算出來的, 也是當年反映上海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指數。 靜安指數基期為1986年9月26日, 也就是靜安證券業務部第一批股票的掛牌交易日, 基期指數值為100點。

在日本,有《四季報》,分春、夏、秋、冬四季,公佈所有上市公司的情況。而我們,股票發行了、上市了,卻沒有任何資料提供給投資者。我和黃貴顯、郭純等商量後,決定要搞份手冊公佈上市公司的情況。當時按季公佈顯然沒必要,所以就決定叫年報。國內第一份股票年報——《1988年股票年報》就這樣推出來了。主編是我,責任編輯有黃貴顯、強紀英和郭純。

1988~1993年的股票年報

我為年報寫了前言,其中寫道:

我公司靜安、虹口兩個業務部自1986年9月後相繼開辦了股票買賣交易業務。三年時間中,全市已有數萬人投資於股票市場,在他們的信賴和支援下,一個股票買賣交易市場的雛形已經形成,這對促進我市股份制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由於全市至今沒有一個專門的證券資訊部門,所以日常可供證券投資者參考的資料非常有限,故使不少投資者的投資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對此,我們深感內疚和歉意。為了彌補工作中的欠缺,我們編輯了這份《1988年股票年報》。

第二章(4)

在這本小冊子中,我們收集了已上市的6家股份有限公司的概要情況、經營狀況、財務指標以及這些公司自股票上市以來的行市動態、交易數量等資料,還請有關行家對每個上市公司作了簡要的評述和分析。這本小冊子可供股票投資者作為投資決策和交易的參考資料,也可作為股票持有者行使股東權利的參考資料。

編輯這本股票年報,也是力圖把我們的股票市場推向規範化的一種努力。我們認為,股票市場應該是一個充分公開的市場,無論是股票自身價值的情況,還是市場交易情況,都應該具有透明度。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才能確保有價證券市場上的買賣交易在公開、平等的基礎上進行。

至今,我手頭仍保留著第一份年報,薄薄的一本,確實是份小冊子,收錄的只有6檔股票。第一份年報沒有對外宣傳,只是派送給我們的主要客戶。

1990年初,《1989年股票年報》和靜安指數正式對外發佈,引起境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新華社上海分社以《上海股票投資者現在有了可靠的“參謀”》為題發表了通訊,而香港《明報》則發表了《上海靜安指數,股民的晴雨錶》一文。

香港《文匯報》更是直接寫道:“靜安股票指數是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採用上海上市的6種股票的價格編制而成,這也是我國大陸股票市場第一個股票價格指數,使玩股票的上海人結束了瞎子摸象的狀態。”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前,靜安證券業務部和虹口證券業務部都已成為申銀證券公司下屬的營業部,靜安指數也成為申銀證券公司對外發佈的股票指數。為了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運營需要,申銀證券公司將所有交易中的股票以及清算交割資料無條件地移交上海證券交易所。當年我和黃貴顯、胡瑞荃等曾希望一併移交靜安指數編制的相關資料,讓靜安指數歷史性地延續下去。上交所可能出於自身發展的考慮,沒有繼續採用靜安指數。此後,上海證券交易所以當年我們移交的股票為樣本,以1989年12月19日為基期編制了上證指數,並於1991年7月15日正式發佈。而在上證指數正式發佈前,申銀證券仍然每天發佈靜安指數。

從靜安證券業務部成立到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這4年間,靜安證券業務部是國內股票、國債等證券業務量最大的證券交易場所。同時,在那裡培訓了國內第一批證券從業人員,編制了第一個國內證券業務會計核算辦法,推出了上海第一批上市公司,編制了國內第一個股票指數,發表了第一本股票年報。

(未完、待續)

在日本,有《四季報》,分春、夏、秋、冬四季,公佈所有上市公司的情況。而我們,股票發行了、上市了,卻沒有任何資料提供給投資者。我和黃貴顯、郭純等商量後,決定要搞份手冊公佈上市公司的情況。當時按季公佈顯然沒必要,所以就決定叫年報。國內第一份股票年報——《1988年股票年報》就這樣推出來了。主編是我,責任編輯有黃貴顯、強紀英和郭純。

1988~1993年的股票年報

我為年報寫了前言,其中寫道:

我公司靜安、虹口兩個業務部自1986年9月後相繼開辦了股票買賣交易業務。三年時間中,全市已有數萬人投資於股票市場,在他們的信賴和支援下,一個股票買賣交易市場的雛形已經形成,這對促進我市股份制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由於全市至今沒有一個專門的證券資訊部門,所以日常可供證券投資者參考的資料非常有限,故使不少投資者的投資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對此,我們深感內疚和歉意。為了彌補工作中的欠缺,我們編輯了這份《1988年股票年報》。

第二章(4)

在這本小冊子中,我們收集了已上市的6家股份有限公司的概要情況、經營狀況、財務指標以及這些公司自股票上市以來的行市動態、交易數量等資料,還請有關行家對每個上市公司作了簡要的評述和分析。這本小冊子可供股票投資者作為投資決策和交易的參考資料,也可作為股票持有者行使股東權利的參考資料。

編輯這本股票年報,也是力圖把我們的股票市場推向規範化的一種努力。我們認為,股票市場應該是一個充分公開的市場,無論是股票自身價值的情況,還是市場交易情況,都應該具有透明度。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才能確保有價證券市場上的買賣交易在公開、平等的基礎上進行。

至今,我手頭仍保留著第一份年報,薄薄的一本,確實是份小冊子,收錄的只有6檔股票。第一份年報沒有對外宣傳,只是派送給我們的主要客戶。

1990年初,《1989年股票年報》和靜安指數正式對外發佈,引起境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新華社上海分社以《上海股票投資者現在有了可靠的“參謀”》為題發表了通訊,而香港《明報》則發表了《上海靜安指數,股民的晴雨錶》一文。

香港《文匯報》更是直接寫道:“靜安股票指數是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採用上海上市的6種股票的價格編制而成,這也是我國大陸股票市場第一個股票價格指數,使玩股票的上海人結束了瞎子摸象的狀態。”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前,靜安證券業務部和虹口證券業務部都已成為申銀證券公司下屬的營業部,靜安指數也成為申銀證券公司對外發佈的股票指數。為了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運營需要,申銀證券公司將所有交易中的股票以及清算交割資料無條件地移交上海證券交易所。當年我和黃貴顯、胡瑞荃等曾希望一併移交靜安指數編制的相關資料,讓靜安指數歷史性地延續下去。上交所可能出於自身發展的考慮,沒有繼續採用靜安指數。此後,上海證券交易所以當年我們移交的股票為樣本,以1989年12月19日為基期編制了上證指數,並於1991年7月15日正式發佈。而在上證指數正式發佈前,申銀證券仍然每天發佈靜安指數。

從靜安證券業務部成立到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這4年間,靜安證券業務部是國內股票、國債等證券業務量最大的證券交易場所。同時,在那裡培訓了國內第一批證券從業人員,編制了第一個國內證券業務會計核算辦法,推出了上海第一批上市公司,編制了國內第一個股票指數,發表了第一本股票年報。

(未完、待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