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我們都被古裝劇忽悠了!“八府巡按”其實只是個七品芝麻官

原標題:我們都被古裝劇忽悠了! “八府巡按”其實只是個七品芝麻官

小時候, 看過不少戲曲電影, 其中常有這樣的情節:一個落魄書生, 在家鄉受財主、官僚欺負, 後來考上了狀元, 被授予“八府巡按”之職, 威風凜凜地衣錦還鄉, 把當年欺負他的財主和官僚抓了起來……在這類戲劇中, 地方官見了“八府巡按”, 就跟老鼠見了貓一樣, 渾身發抖如篩糠, “八府巡按”一聲“拿下”, 那些官員便立即被扒掉官服押解起來。 因此, 在那時的印象中, 這個“八府巡按”的官職非常大, 在平時作威作福的地方官面前是說一不二的。 及至上了大學,

閱讀一些史書才發現, 所謂的“八府巡按”, 只是民間的一種說法, 官方從沒有過“八府巡按”一職, 應該叫做“巡按禦史”。 實際上“巡按禦史”的官職非常小, 只是小小的七品官。

世上本無“八府巡按”

帝制時代其實沒有“八府巡按”這個官名(完全出自舊時戲劇)。

明、清兩朝都設有中央監察部門, 叫都察院, 其下有各道(一般一個總督轄區為一道)監察禦史, 非固定職官, 臨時由朝廷委派擔任, 分別巡視各省, 考核吏治。 “八府巡按”實際上是個禦史, 而且是最低級別的禦史, 正式的叫法可以稱“侍御史”。 從這個禦史的“禦”字, 可看出擔任這一官職的最初都是最高統治者皇帝(君主)身邊的人, 本為皇帝的耳目和工具。 至明清市民文化興起, 戲劇、小說等文學作品引用時, 將其改成“八府巡按”, 代指民間百姓視為清廉而有權勢的大官。

垂直權力體系下, 最高統治者依靠禦史監督官吏

古代監察官員通稱為“禦史”, 這個禦史的“禦”字, 即代表了古代國家最高統治者皇帝(君主)個人擁有和佔有之意。

史實也是如此。 禦史一職早在戰國時期出現, 其職事主要是掌管國王身邊之事務, 以後才逐漸地演變為監察官員。 《周禮·春官》載:戰國時禦史總計172人, 其最初之職為掌管圖書法令, 隨國王左右的書記和秘書之官。 後來, 國王經常通過禦史瞭解各方面與全國各地方的情況, 以後國王又依靠禦史監督中央與地方官員。 這樣, 禦史便漸次成為君主的耳目之官。 古代監察禦史的起源便決定了古代監察制度的性質, 是皇帝(君主)的耳目和工具。

監察制度的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 從中央(皇帝、君主)到地方的各級監察機構形成單線垂直(單線聯繫、單線領導)的相對獨立體系。 這種以皇權為中心的監察體制確定了監察與行政(包括中央、地方、甚至是基層)的相對獨立與分離,

中央、地方的監察機構與政府機構的相對分離, 監察官員與政府官僚的分離。 從而確保了監察權力的獨立運作, 監察機構的上下一體, 監察官員的高效行使權力。

這一制度歷時兩千多年, 在古代國家的政治運行中, 對於國家權力、政府權力、官僚權力的監察和約束確實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 我們也應該認識到, 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作用是有限的, 有其明顯的歷史局限。 可以說, 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主要特點始終與其歷史局限形成二元對立, 單線垂直的歷史局限是監察制度的性質;位高權重的歷史局限是古代國家政治制度結構;監察活動法律化的歷史局限是傳統的人治。

明代沿襲元朝, 中央設中書省, 都督府, 禦史台, 分管行政、監察、軍事。 禦事台設左、右御史大夫、禦史中丞、侍御史、治書侍郎史、殿中侍郎史、察院監察禦史。 洪武九年, 廢除侍御史、治書侍郎史、殿中侍御史等職, 三職合併至監察禦史。 1380年, 洪武十三年, 因宰相胡惟庸被叛變罪殺害, 朱元璋決定廢除左右丞相之職同時, 撤銷御史大夫, 新設左右中丞, 左右禦史。 但不久後, 撤銷禦史台機構, 改置都察院, 即總領監察禦史, 負責維持國家機關及官吏紀律的監察機關。

洪武六年(1373), 分吏、戶、禮、兵、刑、工六科, 各設都給事中一人, 正七品, 左右給事中與給事中, 均從七品, 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 輔助皇帝處理奏章, 稽察六部事務。 享有“科抄”, “科參”及“註銷”之權, 註銷是指聖旨與奏章每日歸附科籍,每五日一送內閣備案,執行機關在指定時限內奉旨處理政務,由六科核查後五日一註銷。六科還可以參與“廷議”,“廷推”,參與朝廷大政方針的制定,監督其執行。

清制:十五道掌印監察禦史在乾隆十七年並定從五品。滿、漢各一人。所以,巡按是都察院派到各道的監察禦史,明時正七品,清時從五品(清時有過變動,但系主流定制)。

在小說和舞臺上的官員中,最受人們歡迎的是監察禦史和八府巡按,因為他們總是不畏權貴,乘公執法的清官,明代的海瑞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們從《玉堂春》之類戲劇裡看到了不少這類故事。那情節往往是,地方官貪贓枉法,老百姓沉冤莫白;幸而蒼天有眼,落難的書生金榜題名,做了“八府巡按”,銜王命而臨州郡,於是雲開日出,善惡果報不爽,人間大團圓。胡適曾說過,說這種“團圓的迷信”乃是中國人思想薄弱的鐵證,他閉著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劇慘劇,不肯老老實實寫天下的顛倒慘苦,他只圖說一紙上的大快人心,這便是說謊的文學,擱現在那就不叫“八府巡按”,叫“心靈雞湯”。

投稿合作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線上:http://www.guangyuanol.cn

註銷是指聖旨與奏章每日歸附科籍,每五日一送內閣備案,執行機關在指定時限內奉旨處理政務,由六科核查後五日一註銷。六科還可以參與“廷議”,“廷推”,參與朝廷大政方針的制定,監督其執行。

清制:十五道掌印監察禦史在乾隆十七年並定從五品。滿、漢各一人。所以,巡按是都察院派到各道的監察禦史,明時正七品,清時從五品(清時有過變動,但系主流定制)。

在小說和舞臺上的官員中,最受人們歡迎的是監察禦史和八府巡按,因為他們總是不畏權貴,乘公執法的清官,明代的海瑞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們從《玉堂春》之類戲劇裡看到了不少這類故事。那情節往往是,地方官貪贓枉法,老百姓沉冤莫白;幸而蒼天有眼,落難的書生金榜題名,做了“八府巡按”,銜王命而臨州郡,於是雲開日出,善惡果報不爽,人間大團圓。胡適曾說過,說這種“團圓的迷信”乃是中國人思想薄弱的鐵證,他閉著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劇慘劇,不肯老老實實寫天下的顛倒慘苦,他只圖說一紙上的大快人心,這便是說謊的文學,擱現在那就不叫“八府巡按”,叫“心靈雞湯”。

投稿合作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線上:http://www.guangyuanol.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