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嗎?

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嗎?

丁啟陣

宋人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 很大可能是一句茶餘飯後的玩笑話, 當不得真。 但是, 我們也不妨認真一回, 問一句:“半部《論語》真的可能治天下嗎?”

經過一番思索, 我的答案是:半部《論語》是真的有可能治天下的!

理由如下:

首先, 這是經過了中國兩千多年歷史檢驗的道理。 從劉邦建國初期採用“叔孫禮樂”, 宣稱以孝治國(所有皇帝的諡號都冠以孝字), 到漢武帝的“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表彰六經)”, 劉氏家族的漢王朝, 稱雄中國歷史, 前後漢相加, 享國祚四百年, 用的基本上都是儒家這一套。

這說明, 孔子的儒家學說, 的確是可以治天下的。 儒家學說, 精髓都在《論語》裡。 因此, 說《論語》可以治天下, 也說得通。 漢朝以後, 唐宋元明清, 哪一朝也離不開儒家學說。 儒家學說或曰《論語》治了那麼多回天下, 其中令中國人民引以為自豪的漢朝、唐朝, 均拜其所賜。 由此可見, 半部《論語》治天下, 還是一種很謙虛的說法。 相反的例證是秦朝, 因為焚書坑儒, 龐大的帝國建立才二十來年便土崩瓦解, 煙消雲散。

其次, 這是經過了多個國家實踐檢驗的道理。 鄰邦朝鮮(韓國)、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國, 都曾經或多或少、或久或暫接受儒家學說, 應用於管理國家統治人民, 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由此可知, 儒家學說或曰《論語》的價值, 決不限於中國一個天下,

而可推而廣之應用到多個天下。

再次, 《論語》思想內容的豐富性, 不要說取其半, 就是取其十分之一、廿分之一、百分之一乃至一個字都足以治天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舉直錯諸枉;有國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貧而患不安;仁、義、禮、智、信、忠、孝……隨便一句話, 一個字, 體會到家, 不打折扣地付諸行動, 都可以治天下。 《論語·子路》記載, 魯定公請教孔子是否有“一言可以興邦”的事。 孔子回答說, 假如能夠真的瞭解做國君的難處——意思是國君認真、謹慎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也就等於一句可以興邦的話了。

再次, 《論語》語句的多義性、歧義性、抽象性, 可以給治國者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論語》不是科普手冊、技術產品使用說明書,

對於如何治國進行具體的技術層面的指導。 它是介於哲學、政治、歷史與文學之間的著作;它語句簡略, 隻言片語, 往往沒有上下文, 因此容許有不同的解讀與領會, 見仁見智, 常讀常新——這是《論語》可以用於治理不同時代、不同國度、不同天下的原因所在。

老子說“上善若水”, 其實孔子本人和《論語》就有水的特點。 “子絕四:毋意, 毋必, 毋固, 毋我”(《論語·》)——孔子沒有四樣毛病:不懸空揣測, 不絕對肯定, 不拘泥固執, 不唯我獨是。 可知孔子本人就是隨物賦形的水, 無遠弗屆, 無施不可, 無往不利。

孔子說:“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 ”借用一下, 便是:不是《論語》能治國, 是人能治國。 趙普一生, 只精讀《論語》一書, 卻能三度出任宰相,

趙宋王朝的定天下、致太平兩個階段, 他都參與並扮演重要角色, 起了重要作用, 那是因為他這個人善於學習, 善於領會, 善於理論聯繫實際, 善於處理現實問題, 有一定的治國平天下手腕。 不要說趙普, 漢高祖劉邦、楚霸王項羽, 又讀過幾本書呢?但是, 他們都有能力在亂世紛爭中脫穎而出, 消滅強大的秦帝國, 稱王稱霸, 最後楚河漢界, 爭奪天下。

有如孟子所言,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我們讀《論語》, 切記要活讀, 要懂得取捨, 不能死讀, 不能只會尋章摘句。 死讀書輕則無所得, 浪費時間;重則腦子僵化, 人變癡呆;只有活讀書, 才有可能左右逢源, 進退自如, 心想事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