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老陳說書」書法美的內容與形式體現於何處?

關於書法美的內容與形式

文/陳鵬

以上在書法美的討論中已經涉及了書法藝術內容與形式的相關原則, 在這裡我們描述其具體形態。

下面把內容與形式分為三個層面進行描述:

一是情趣與書技:情緒志趣與平衡對稱的統一;

二是情愫與書藝:情感理智與韻律流暢的和諧;

三是情懷與書道:心潮湧動與筆墨律動的共振。

鐘繇《宣示表》

1、 情趣與書技:情緒志趣與平衡對稱的統一。

第一個層面的內容為情趣。

情趣既是對豐富世界的情緒感悟, 也是書者的志趣的愛好。 情緒有主觀色彩, 但不象情感那樣明確而濃烈;感悟具有理性成分, 但不象理智那樣深刻而完整。 所以在情趣層面, 不必胸懷大志、激奮抒發, 但可以觸景生情、剛柔相濟、豐富多彩, 細膩悠長;可以富有詩意與雅興;也可以寄託對書法本身的一往深情。 這個層次屬於情趣意味性的內容。

這種情緒感悟融入到筆墨中, 會使筆下的造型和書面形式洋溢著一種書者所賦與的氣息, 可以營造出一種與書者內心感受相溝通的情緒氛圍。 即便是一個入道不深的初學者, 你的緊張與放鬆、自信與慌亂都會在書寫的文體中表現出來。

索靖《月儀帖》

第一個層面的形式為書技。

也就是說在這個層面上解決書法的書寫技法技能問題。 書技從整齊劃一開始, 反復演進, 逐步定型。 整齊劃一不是一成不變的, 於是便出現平衡對稱。 平而不平, 有差異;衡而不衡, 有對立。 差異性做為一致性的對立因素進入書寫, 形成了矛盾, 造成了抗爭。 但這矛盾和抗爭最後形成的不是美的破壞與分裂, 而是把不一致與一致性巧妙地結合起來, 形成一種新的秩序即平衡對稱。 由把整齊劃一轉化為平衡對稱, 使書寫由單一走向豐富。 一旦平衡對稱相對固定, 又會轉化為新的整齊化一, 使對立再走向更豐富、更具表現力的統一。 書法藝術在歷史演進中就是一個不斷螺旋演進的過程。 書法藝術就是這樣一輪一輪的突破,

一輪又一輪的更新的。 無論是新書體書風的形成, 還是習書者的學成, 都需要完成這個過程。 書者掌握了書法藝術的基本法則, 技藝嫺熟並在筆法、結字、章法等方面進行發揮, 形成自己的某此特點;在技藝繼承與精神風格再現中, 表達出有價值的情懷。 為書寫進入更高的層次, 實現更自由的表達做好準備。

在第一層面上, 作為內容的情緒志趣與作為形式的平衡對稱相統一, 在藝術上達到了優美協調的效果。

王羲之《頻有哀禍帖》

2、情愫與書藝:情感理智與韻律流暢的和諧。

第二個層面的內容是情愫。

情愫是創作主體身處具體的情境之中, 情感與理智相互作用, 產生了有明確指向、有衝動力的審美情感。 情愫的表達需要較深的書寫功力和較高的文學、品德修養。 例如, 當一個書者面對一篇詩文進行筆墨創作時, 首先他要深刻領悟詩文或激昂或優雅、或傾訴或抨擊、或悲苦或甘美的文學內涵。 這時, 文學內涵在他的內心醞釀成自己的審美判斷並激發創作衝動。 假如,詩文表現的是一個知識份子懷才不遇、因仕途坎坷而發生的悲涼之情。那麼,這首詩可能在書者內心產生幾種不同的感受:一是與詩人有懷才不遇的同感,激發了書者悲苦之情; 二是認為人生出路很多,產生了豁達超越之情;三是反思詩人的境遇,產生了對官場及制度的憤慨討閥之情。也許還有許多許多的可能性。但這個時候書者確實面臨著自己的選擇。這種選擇是由書者的生活經歷、文化背景和氣質品質共同決定的。一旦作出了自己的選擇,他就會將所選擇的情感取向轉化為審美意識,投入到與審美判斷相吻合的創作氛圍和書寫狀態中去,在書面上表現出自己的氣質特徵。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

在創作過程中,書者的創作心理狀態無可置疑地直接影響著、籠罩著整個作品的氛圍。情緒的喜怒哀樂與行筆的輕重緩急是直接相對應的。一幅作品,幾乎就是一張變相的“心電圖”,一支毛筆就一個“聽診器”。 毛筆軟毫的特殊功能把書者心理和情緒的任何抖動,從精神到心跳,從肢體到呼吸,任何的鬆緊張馳都與運筆的抑揚頓挫息息相關;都細膩而深刻的記錄在案了。這就是書法中人與書的特殊的、直通心靈的關係。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總結出書者書寫經典文學作品,把主體意識轉化為書法內容的規律。這個轉化過程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內容,是詩文的文學意義,這一部分內容不是書法作品獨特的(用毛筆書寫與電筆書寫其意義一樣的),但它對作品的其它內容產生影響;第二部分內容,是詩文對書者的激發啟迪意義,這種激發和啟迪促使書者作出自己的思考、判斷與選擇;第三部分內容,是書者把這種思考、判斷與選擇轉化為個體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意識,並把這種情感體驗和審美意識滲透到筆墨造型的過程中。於是,書者獨特的個性化的審美意識就直接地融入到書法作品的風貌中。

王珣《伯遠帖》

第二個層面形式方面的概念是書藝。

此時書寫跨越了技能方面的障礙,對傳統的書法成就進行了很好的繼承,已經可以把技法轉化為藝術表現,進入了一種情境交融、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階段。而且,書者的書寫功力越深厚,其獨特的審美意識在作品中的滲透力和籠罩力就越強;人們也就越容易從中閱讀出書者的風格特徵和審美取向。反之則越淺。

3、情懷與書道:心潮湧動與筆墨律動的共振。

第三個層面的內容是情懷。

情懷是比情愫更豐富、更深厚、更廣闊的境界,是在強烈的感情激奮下,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融入其中的精神世界。

陸機《平復帖》

對人生社會有深刻的感悟,在生活經歷特殊情境中點燃激情,把情與筆、心與墨完美地融為一體,造就驚俗駭世的大作,書寫流傳千古的精彩篇章。這時書法藝術的主要內容已經不是書家對別人作品認知和體味,而是自己依靠深厚的文學功力和品格修養,創作自己的文章,直抒自己的胸懷。只有到了這個境界,書法的實用性與表現性、法度成規與自由靈魂、高超技藝與激烈情懷、藝術內容與藝術形式才達到了完美統一。《蘭亭序》、《祭侄文稿》等頂峰大作是這樣產生的,毛澤東書法藝術的高超也是這樣體現出來的。巨人的胸懷氣度與品格學養,完美的融匯在自由瀟灑的筆墨造型中,創作出美文與美書完美結合的絕世精品。現當代書法有代表性的領軍人物,也具備了“我書我心”、“文墨俱佳”的能力和品質。因此,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心潮湧動與筆墨律動的共振”,是書者用筆墨為自己情感激流的造型,是創作過程中物我兩忘、酣暢淋漓的靈魂之顛。達到了“為當代立標、為後人立法、為歷史續輝煌”的高峰。

《元懷墓誌》

只有在博大情懷的澎湃推動下,技藝與法則才能在廣闊的海洋中遠航;只有插上思想與情感的翅膀,筆墨才能在自由的天空中飛翔。現在人們都在問,為什麼這麼多人寫書法,而大書法家卻鳳毛麟角。以筆者看來,就是當代許多有高超技藝的書家對書法內容的開掘缺乏應有的重視和動力,對人生與社會缺乏深刻與激情,形不成自己的獨特感悟(包括對重塑美文形象的獨特追求)。於是就難得有博大情懷的書寫,只能習慣性地在書技與書藝的層面上徘徊。

第三個層面與形式相關的概念我們稱之為書道。

其實書道已經不是一個單純形式方面的概念了,而是書家主體情懷與高超技藝完美結合的一種境界。此時,書法藝術形式美的豐富我們就不必多言了。但這些豐富的形式,正是主體博大情懷與心靈感悟的體現,是富有衝擊力的審美意識所引發的形式自由飛翔。或者說,思想與情感的深度決定了內容的衝擊力,而內容的衝擊力決定了藝術的震撼力。

《張猛龍清頌碑》

以上,我們在三個層面上對書法美的內容與形式進行了簡要的描述。書法藝術的美就表現在其內容與形式中。對藝術內容與形式的認識的深度和開掘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書法發展的高度。不應因此複雜而回避。從本文描述方式上看,似乎三個層面是獨立的、遞進的、分離的,實際上這是為了描述方便而分層的。在藝術實踐中,這些因素渾然一體、密不可分,只是在不同書者身上會有不同的融合方式罷了。

作者簡介

陳鵬,青島人1954年出生。山東文史研究館館員,山東省文化廳原副廳長,山東省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山東畫院山東書法院名譽院長,文藝美學評論家。

假如,詩文表現的是一個知識份子懷才不遇、因仕途坎坷而發生的悲涼之情。那麼,這首詩可能在書者內心產生幾種不同的感受:一是與詩人有懷才不遇的同感,激發了書者悲苦之情; 二是認為人生出路很多,產生了豁達超越之情;三是反思詩人的境遇,產生了對官場及制度的憤慨討閥之情。也許還有許多許多的可能性。但這個時候書者確實面臨著自己的選擇。這種選擇是由書者的生活經歷、文化背景和氣質品質共同決定的。一旦作出了自己的選擇,他就會將所選擇的情感取向轉化為審美意識,投入到與審美判斷相吻合的創作氛圍和書寫狀態中去,在書面上表現出自己的氣質特徵。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

在創作過程中,書者的創作心理狀態無可置疑地直接影響著、籠罩著整個作品的氛圍。情緒的喜怒哀樂與行筆的輕重緩急是直接相對應的。一幅作品,幾乎就是一張變相的“心電圖”,一支毛筆就一個“聽診器”。 毛筆軟毫的特殊功能把書者心理和情緒的任何抖動,從精神到心跳,從肢體到呼吸,任何的鬆緊張馳都與運筆的抑揚頓挫息息相關;都細膩而深刻的記錄在案了。這就是書法中人與書的特殊的、直通心靈的關係。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總結出書者書寫經典文學作品,把主體意識轉化為書法內容的規律。這個轉化過程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內容,是詩文的文學意義,這一部分內容不是書法作品獨特的(用毛筆書寫與電筆書寫其意義一樣的),但它對作品的其它內容產生影響;第二部分內容,是詩文對書者的激發啟迪意義,這種激發和啟迪促使書者作出自己的思考、判斷與選擇;第三部分內容,是書者把這種思考、判斷與選擇轉化為個體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意識,並把這種情感體驗和審美意識滲透到筆墨造型的過程中。於是,書者獨特的個性化的審美意識就直接地融入到書法作品的風貌中。

王珣《伯遠帖》

第二個層面形式方面的概念是書藝。

此時書寫跨越了技能方面的障礙,對傳統的書法成就進行了很好的繼承,已經可以把技法轉化為藝術表現,進入了一種情境交融、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階段。而且,書者的書寫功力越深厚,其獨特的審美意識在作品中的滲透力和籠罩力就越強;人們也就越容易從中閱讀出書者的風格特徵和審美取向。反之則越淺。

3、情懷與書道:心潮湧動與筆墨律動的共振。

第三個層面的內容是情懷。

情懷是比情愫更豐富、更深厚、更廣闊的境界,是在強烈的感情激奮下,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融入其中的精神世界。

陸機《平復帖》

對人生社會有深刻的感悟,在生活經歷特殊情境中點燃激情,把情與筆、心與墨完美地融為一體,造就驚俗駭世的大作,書寫流傳千古的精彩篇章。這時書法藝術的主要內容已經不是書家對別人作品認知和體味,而是自己依靠深厚的文學功力和品格修養,創作自己的文章,直抒自己的胸懷。只有到了這個境界,書法的實用性與表現性、法度成規與自由靈魂、高超技藝與激烈情懷、藝術內容與藝術形式才達到了完美統一。《蘭亭序》、《祭侄文稿》等頂峰大作是這樣產生的,毛澤東書法藝術的高超也是這樣體現出來的。巨人的胸懷氣度與品格學養,完美的融匯在自由瀟灑的筆墨造型中,創作出美文與美書完美結合的絕世精品。現當代書法有代表性的領軍人物,也具備了“我書我心”、“文墨俱佳”的能力和品質。因此,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心潮湧動與筆墨律動的共振”,是書者用筆墨為自己情感激流的造型,是創作過程中物我兩忘、酣暢淋漓的靈魂之顛。達到了“為當代立標、為後人立法、為歷史續輝煌”的高峰。

《元懷墓誌》

只有在博大情懷的澎湃推動下,技藝與法則才能在廣闊的海洋中遠航;只有插上思想與情感的翅膀,筆墨才能在自由的天空中飛翔。現在人們都在問,為什麼這麼多人寫書法,而大書法家卻鳳毛麟角。以筆者看來,就是當代許多有高超技藝的書家對書法內容的開掘缺乏應有的重視和動力,對人生與社會缺乏深刻與激情,形不成自己的獨特感悟(包括對重塑美文形象的獨特追求)。於是就難得有博大情懷的書寫,只能習慣性地在書技與書藝的層面上徘徊。

第三個層面與形式相關的概念我們稱之為書道。

其實書道已經不是一個單純形式方面的概念了,而是書家主體情懷與高超技藝完美結合的一種境界。此時,書法藝術形式美的豐富我們就不必多言了。但這些豐富的形式,正是主體博大情懷與心靈感悟的體現,是富有衝擊力的審美意識所引發的形式自由飛翔。或者說,思想與情感的深度決定了內容的衝擊力,而內容的衝擊力決定了藝術的震撼力。

《張猛龍清頌碑》

以上,我們在三個層面上對書法美的內容與形式進行了簡要的描述。書法藝術的美就表現在其內容與形式中。對藝術內容與形式的認識的深度和開掘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書法發展的高度。不應因此複雜而回避。從本文描述方式上看,似乎三個層面是獨立的、遞進的、分離的,實際上這是為了描述方便而分層的。在藝術實踐中,這些因素渾然一體、密不可分,只是在不同書者身上會有不同的融合方式罷了。

作者簡介

陳鵬,青島人1954年出生。山東文史研究館館員,山東省文化廳原副廳長,山東省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山東畫院山東書法院名譽院長,文藝美學評論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