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鄧亞萍在美國哥大英文演講,從四個方面抓住中國體育產業投資機會

鄧亞萍受邀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發表演講

鈦媒體注:作為世界最頂尖的商學院之一,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經常會邀請來自全球的知名商界領袖及政要, 給師生校友們做交流分享。

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前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複、中國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攜程旅行網CEO孫潔等國內大佬都曾是哥大的座上賓, 而這次哥大迎來的是乒乓球奧運冠軍、體育行業投資人士鄧亞萍。

美國當地時間3月25日下午(北京時間3月26日), 已作為投資人的鄧亞萍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BS)舉辦的 China business Conference 上發表了主題演講,

首次在國際舞臺分享她對於中國體育產業創業和投資的趨勢觀察。

這是鄧亞萍以投資人的新身份首次在海外亮相。 她作為投資人首次在中國的亮相則是在2016年12月鈦媒體T-EDGE年度國際盛典上, 清晰的講述了中國體育產業的“命門”。 那次分享也獲得了廣泛好評和熱議。 (詳文見報道《鄧亞萍離開體制首次演講, 徹底把體育產業的命門講透了》http://www.tmtpost.com/2542115.html)

在今天美國哥大的演講中, 鄧亞萍更多講述了她對投資機會的觀察, 她說“中國的體育消費, 正在經歷一個從免費到付費, 從專項到跨界, 從大眾到小眾, 從參與到體驗的升級過程。 ” 這可能是對於目前中國“體育產業熱”的最好注解。

(⬆️ 鄧亞萍哥大英文演講精彩視頻, 鈦媒體制作)

去年10月, 鈦媒體還曾獨家報導, 鄧亞萍發起50億體育產業基金, 正式殺入投資圈。 從著名體育人到投資人的職業生涯轉型, 鄧亞萍對於國內體育產業變化有著深刻的體會和專業的洞察。

國家對體育產業總規模的前瞻預測, 是一個超過5萬億元的大市場。 在鄧亞萍看來, 無論是中國資本強勢入歐洲足球俱樂部, 還是國內互聯網公司鉅資購買賽事版權, 亦或是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跑馬拉松, 更關注自己的健康和塑形, 這些都是中國體育產業逐漸“火起來”的一個小縮影。

鄧亞萍認為, 體育產業的蓬勃與中國正在經歷的新一輪消費升級浪潮密切相關。

由80 後、90後甚至00後群體組成的新興中產階級群體, 目前已經成為中國的消費主力。

消費方式也開始從“應付生活”轉變為經營生活、享受生活, 體現在體育上, 即是對運動的專業性, 品質感和個性化需求更為突出和強烈。

同時, 她還在哥大演講中詳細解讀了體育產業趨勢的四大特徵:

免費到付費、專一到跨界、大眾到小眾、參與到體驗。

四大趨勢中, 最直觀的就是體育直播從免費到付費的變化, 海外內容供應商正積極擁抱中國市場。 付費浪潮的出現, 本質上是消費的品質化需求, 使用者追求更好的產品內容和服務體驗, 也為體育從業者帶來了更多流量變現的可能。

同時中國體育消費也在經歷著, 從專項到跨界, 從大眾到小眾, 從參與到體驗的變化。 這些變化將影響體育產業的發展方向和最終走勢,

決定著中國的體育產業能否實現產業間的良性迴圈。

我們正在迎來體育產業投資和創業的最好時代。

附:以下為鄧亞萍哥大演講全文(中文版譯文), 略經鈦媒體編輯

很高興能有機會以一名“體育人”的身份, 來和大家分享我對中國體育產業的一些看法和認識,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消費升級下的體育產業》。

在座的各位也許不是體育行業的直接從業者, 但在過去兩年的時間裡, 也許能感受到體育產業在中國突然“熱”了起來。

從大範圍來看, 比如中國資本強勢注入歐洲足球俱樂部, 國內互聯網公司鉅資購買賽事版權;從身邊的小事來看, 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跑馬拉松了, 比起看奧運的金牌榜,

大家更關注自己的健康和塑形。 這些都是中國體育產業逐漸“火起來”的一個小縮影。

另外一個數字——“五萬億”——相信很多人也有所耳聞。 2014年10月, 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 提出了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5萬億元、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在步行15分鐘內達2平方米的發展目標。 目前這兩個數字分別為1.7萬億, 和1.46平方米。 , 這一檔似乎成為了中國體育熱的起始點。

事實上, 經濟發展除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之外, 真正的推動力應該是這個市場上真實的消費需求。 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消費需求不斷升級, 大家對文體娛樂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根據最近 Economist 報告 China Gets Its Game On, 目前中國中產階級人數已經達到2.25億, 而國際經驗顯示,人均GDP從800美元躍升到3000美元將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獲得快速增長的時期,這一時期也是居民消費更新換代、休閒娛樂需求快速增長的時期。

過去十多年中國經濟發展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拉動,而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逐步向消費驅動型轉變,消費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點,根據Economist智庫資料,目前中國年個人消費總額已突破4萬億美元,未來十年個人消費的增速還將保持 6%以上,高於GDP增速,預計到2030年個人消費總額將比2015年高出3倍。

而中產階級扮演著社會消費主力的角色,由80 後,90後甚至00後群體組成的新興中產階級群體成為消費主力。對他們而言,消費不再只是一個經濟實用的過程,而是一個尋求自我和個性化的過程。

因此,新一輪消費升級浪潮,從應付生活轉變為經營生活、享受生活的過程,也正是傳統的生存型、物質型消費開始讓位於發展型、服務型等新型消費的過程。而體現在體育上,即是對運動的專業性,品質感和個性化需求更為突出和強烈。

中國的體育消費,正在經歷一個從免費到付費,從專項到跨界,從大眾到小眾,從參與到體驗的升級過程。

免費到付費

近年來人們對於體育的消費觀念也在不斷升級變化。幾年前,大家對於體育消費的認知還“近乎為0”,以體育產業最傳統的體育觀賽為例,過去去現場觀賽,都以免費內部拿票為榮,而如今免費贈票越來越少,重要比賽的球票更是一票難求,球迷紛紛加價從二級市場購買。

曾經的網路視頻看球幾乎全部是免費,而早期的付費觀看先驅者,則死的非常慘。比如某“英超付費先烈”公司,在07年以5000萬美元將未來三年的英超版權收入囊中。推出單月188元,包賽季1880元的套餐,不分銷各大衛視,最終血本無歸。

自2010年開始,某體育公司接下英超大盤,逐步推進,付費模式逐漸被大眾所接受。當前賽季,版權已分銷到央視,數位付費頻道,大型體育新媒體,IPTV,OTT等多個管道,共計27個轉播平臺。

資料顯示,相比2013-2014賽季,2014-2015賽季的付費電視頻道訂閱使用者數增長了67%,而在付費電視領域,其旗下的收費電視頻道320萬付費訂閱用戶觀看了揭幕戰,網路總播放量更是達到了1億。同樣的模式也被另一家門戶巨鱷採納,15年該門戶購得NBA獨家網路直播版權,深挖賽事IP內容。會員可選擇不同的套餐包括單場觀賽券,“球隊通”,“聯盟通”等等。其會員收入已佔據總收入的15%,並仍然有著巨大的上升空間。

體育消費從免費到付費的變化,實際上是消費的品質化需求,追求更好的產品內容和服務體驗,也為體育從業者帶來更多流量變現的可能,有利於體育產業往更加良性迴圈的方向發展。

專一到跨界

消費升級的另一體現,在於由過去的單一體育屬性的鍛煉活動,升級為跨界音樂,娛樂或是組合多項運動的更多元化的運動方式。以健身為例,在健身熱潮剛剛在國內興起的時候,還是傳統的方式,枯燥乏味的器械訓練和健身房千篇一律的裝修風格。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進一步提高,健身越來越普及。

2015年健身俱樂部數量增長20%,達到4425家;2015年健身俱樂部會員數量達到663.77萬人,同比增長21.3%。而健身房也從傳統的枯燥的健身房器械訓練,變為更娛樂化的精品健身運動中心。

在北京的國際化和商業化程度較高的CBD地區,開始興起新潮的“跨界精品健身房”。酷炫的燈光音響,DJ在房間中央打碟,牆上隨處可見文藝的字畫,還有專門的“吧台”供應健身飲品,果汁和沙拉。吸引了眾多年輕白領和國際友人的光顧。一些俱樂部還會跨界娛樂領域,如聯手唱片公司定期舉辦專輯發佈慶祝活動。個性的升級和跨界帶來了更大的議價空間,滿足了更多年輕時尚的精英人群消費升級的需求。

體育消費從專項到跨界的變化,實際上是消費的個性化需求,追求彰顯個人的價值主張和生活品位,需要體育從業者思考如何更精准定位,更有效迎合目標人群,也有利於體育產業與文化、娛樂融合,更普及更深入人們的生活。

大眾到小眾

近兩年,體育運動的參與還呈現了從大眾運動轉向小眾運動的趨勢。伴隨著冬奧熱,冰雪項目成為了新興的小眾體育熱門。滑雪又成為了其中最熱的新興戶外運動。

據統計14-15雪季國內滑雪人次達到1250萬,環比增長21%,人均消費100-600人民幣。 而曾經“高冷”的貴族運動冰球也逐漸普及,現如今越來越平民化,很多中產階級的孩子都投入到冰球的培訓中。在北京,短短幾年時間裡就誕生了近百支青少年冰球隊和俱樂部,有2000多名青少年冰球運動員。

冬奧帶來的冬季運動熱潮帶來了冬季運動整條產業鏈的爆發,其中基礎設施和個人裝備目前市場容量都已達到數十億市場規模。傳統服務企業與互聯網企業開始切入培訓,購票,租用設備,保險醫療,社交分享等等領域。

從大眾轉向小眾運動證明了消費升級的一個普遍趨勢,即從“隨大溜”轉變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的過程。

參與到體驗

體育消費升級還有著一個顯著的趨勢,即從簡單的參與到深度的體驗。這一點在體育旅遊領域裡體現的尤為明顯。

體育休閒旅遊在以歐美國家為主的發達國家中已具有成熟的規模,體育休閒旅遊已經形成了巨大的市場。例如,攀岩、高山滑雪、探險、海邊衝浪以及蹦極等都是國外休閒體育旅遊發展的重要表現形式。

英國每年參加高爾夫球的旅遊的人數高達300多萬人,而被稱為“歐洲屋脊”的瑞士,每年接待滑雪旅遊項目的國外遊客高達1500多萬人,而德國每年都有多於200多家的旅行社積極組織自行車旅遊。

隨著人們的健康旅遊意識以及綠色旅遊意識的逐步提高,中國的體育旅遊業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觀光式旅遊,而更願意去進行深度體驗式的體育式旅遊。溫泉高爾夫旅遊、沙漠探險、漂流以及攀岩等新潮的體育旅遊項目在我國均取得了較快發展。

2016年中國政府出臺政策,提出到2020年爭取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到2020年,全國體育旅遊總人數將達到10億人次,占旅遊總人數的15%,體育旅遊總消費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

體育消費從簡單參與到深度體驗的變化,實際上是消費需求個性化、品質化、專業化的綜合體現,體育將與教育、文化一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總結

中國的體育消費經歷著從免費到付費,從專項到跨界,從大眾到小眾,從參與到體驗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僅僅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變化的幾個小小縮影,而正是這些變化將影響體育產業的發展方向和最終走勢,也為體育從業者帶來更多的創業和投資機會。

作為一名投身體育投資人,去年,我成立了“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致力於為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盡一份力,讓體育的健康和運動的快樂融入更多人的生活。也歡迎熱衷於、有志於體育產業的朋友來與我們一起探討與合作。(本文首發鈦媒體)

而國際經驗顯示,人均GDP從800美元躍升到3000美元將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獲得快速增長的時期,這一時期也是居民消費更新換代、休閒娛樂需求快速增長的時期。

過去十多年中國經濟發展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拉動,而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逐步向消費驅動型轉變,消費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點,根據Economist智庫資料,目前中國年個人消費總額已突破4萬億美元,未來十年個人消費的增速還將保持 6%以上,高於GDP增速,預計到2030年個人消費總額將比2015年高出3倍。

而中產階級扮演著社會消費主力的角色,由80 後,90後甚至00後群體組成的新興中產階級群體成為消費主力。對他們而言,消費不再只是一個經濟實用的過程,而是一個尋求自我和個性化的過程。

因此,新一輪消費升級浪潮,從應付生活轉變為經營生活、享受生活的過程,也正是傳統的生存型、物質型消費開始讓位於發展型、服務型等新型消費的過程。而體現在體育上,即是對運動的專業性,品質感和個性化需求更為突出和強烈。

中國的體育消費,正在經歷一個從免費到付費,從專項到跨界,從大眾到小眾,從參與到體驗的升級過程。

免費到付費

近年來人們對於體育的消費觀念也在不斷升級變化。幾年前,大家對於體育消費的認知還“近乎為0”,以體育產業最傳統的體育觀賽為例,過去去現場觀賽,都以免費內部拿票為榮,而如今免費贈票越來越少,重要比賽的球票更是一票難求,球迷紛紛加價從二級市場購買。

曾經的網路視頻看球幾乎全部是免費,而早期的付費觀看先驅者,則死的非常慘。比如某“英超付費先烈”公司,在07年以5000萬美元將未來三年的英超版權收入囊中。推出單月188元,包賽季1880元的套餐,不分銷各大衛視,最終血本無歸。

自2010年開始,某體育公司接下英超大盤,逐步推進,付費模式逐漸被大眾所接受。當前賽季,版權已分銷到央視,數位付費頻道,大型體育新媒體,IPTV,OTT等多個管道,共計27個轉播平臺。

資料顯示,相比2013-2014賽季,2014-2015賽季的付費電視頻道訂閱使用者數增長了67%,而在付費電視領域,其旗下的收費電視頻道320萬付費訂閱用戶觀看了揭幕戰,網路總播放量更是達到了1億。同樣的模式也被另一家門戶巨鱷採納,15年該門戶購得NBA獨家網路直播版權,深挖賽事IP內容。會員可選擇不同的套餐包括單場觀賽券,“球隊通”,“聯盟通”等等。其會員收入已佔據總收入的15%,並仍然有著巨大的上升空間。

體育消費從免費到付費的變化,實際上是消費的品質化需求,追求更好的產品內容和服務體驗,也為體育從業者帶來更多流量變現的可能,有利於體育產業往更加良性迴圈的方向發展。

專一到跨界

消費升級的另一體現,在於由過去的單一體育屬性的鍛煉活動,升級為跨界音樂,娛樂或是組合多項運動的更多元化的運動方式。以健身為例,在健身熱潮剛剛在國內興起的時候,還是傳統的方式,枯燥乏味的器械訓練和健身房千篇一律的裝修風格。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進一步提高,健身越來越普及。

2015年健身俱樂部數量增長20%,達到4425家;2015年健身俱樂部會員數量達到663.77萬人,同比增長21.3%。而健身房也從傳統的枯燥的健身房器械訓練,變為更娛樂化的精品健身運動中心。

在北京的國際化和商業化程度較高的CBD地區,開始興起新潮的“跨界精品健身房”。酷炫的燈光音響,DJ在房間中央打碟,牆上隨處可見文藝的字畫,還有專門的“吧台”供應健身飲品,果汁和沙拉。吸引了眾多年輕白領和國際友人的光顧。一些俱樂部還會跨界娛樂領域,如聯手唱片公司定期舉辦專輯發佈慶祝活動。個性的升級和跨界帶來了更大的議價空間,滿足了更多年輕時尚的精英人群消費升級的需求。

體育消費從專項到跨界的變化,實際上是消費的個性化需求,追求彰顯個人的價值主張和生活品位,需要體育從業者思考如何更精准定位,更有效迎合目標人群,也有利於體育產業與文化、娛樂融合,更普及更深入人們的生活。

大眾到小眾

近兩年,體育運動的參與還呈現了從大眾運動轉向小眾運動的趨勢。伴隨著冬奧熱,冰雪項目成為了新興的小眾體育熱門。滑雪又成為了其中最熱的新興戶外運動。

據統計14-15雪季國內滑雪人次達到1250萬,環比增長21%,人均消費100-600人民幣。 而曾經“高冷”的貴族運動冰球也逐漸普及,現如今越來越平民化,很多中產階級的孩子都投入到冰球的培訓中。在北京,短短幾年時間裡就誕生了近百支青少年冰球隊和俱樂部,有2000多名青少年冰球運動員。

冬奧帶來的冬季運動熱潮帶來了冬季運動整條產業鏈的爆發,其中基礎設施和個人裝備目前市場容量都已達到數十億市場規模。傳統服務企業與互聯網企業開始切入培訓,購票,租用設備,保險醫療,社交分享等等領域。

從大眾轉向小眾運動證明了消費升級的一個普遍趨勢,即從“隨大溜”轉變為“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的過程。

參與到體驗

體育消費升級還有著一個顯著的趨勢,即從簡單的參與到深度的體驗。這一點在體育旅遊領域裡體現的尤為明顯。

體育休閒旅遊在以歐美國家為主的發達國家中已具有成熟的規模,體育休閒旅遊已經形成了巨大的市場。例如,攀岩、高山滑雪、探險、海邊衝浪以及蹦極等都是國外休閒體育旅遊發展的重要表現形式。

英國每年參加高爾夫球的旅遊的人數高達300多萬人,而被稱為“歐洲屋脊”的瑞士,每年接待滑雪旅遊項目的國外遊客高達1500多萬人,而德國每年都有多於200多家的旅行社積極組織自行車旅遊。

隨著人們的健康旅遊意識以及綠色旅遊意識的逐步提高,中國的體育旅遊業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觀光式旅遊,而更願意去進行深度體驗式的體育式旅遊。溫泉高爾夫旅遊、沙漠探險、漂流以及攀岩等新潮的體育旅遊項目在我國均取得了較快發展。

2016年中國政府出臺政策,提出到2020年爭取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到2020年,全國體育旅遊總人數將達到10億人次,占旅遊總人數的15%,體育旅遊總消費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

體育消費從簡單參與到深度體驗的變化,實際上是消費需求個性化、品質化、專業化的綜合體現,體育將與教育、文化一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總結

中國的體育消費經歷著從免費到付費,從專項到跨界,從大眾到小眾,從參與到體驗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僅僅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變化的幾個小小縮影,而正是這些變化將影響體育產業的發展方向和最終走勢,也為體育從業者帶來更多的創業和投資機會。

作為一名投身體育投資人,去年,我成立了“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致力於為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盡一份力,讓體育的健康和運動的快樂融入更多人的生活。也歡迎熱衷於、有志於體育產業的朋友來與我們一起探討與合作。(本文首發鈦媒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