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解釋天地萬物 生老病死 一部經典面世 儒學神化的路標

漢朝在統一天下後, 廢除秦代的書禁, 廣開獻書之路, 設立五經博士, 經學由此繁榮, 成為漢代典章制度的重要依據及統治思想的重要來源, 但經學由於文字和師承的不同形成了今文和古文之爭。 雖然漢宣帝時曾召開“石渠閣會議”加以統一, 但是經歷王莽新朝及戰亂之後, 各家的歧異再次抬頭。

漢章帝建初四年(西元79年, 南方鵬注), 令太常、將、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諸生、諸儒會集于白虎觀, 講述評議《五經》的異同, 參加者有數十人, 有今文經學家, 亦有古文經學家。 會後, 章帝令班固整理成書, 命名為《白虎通義》, 也名《白虎議奏》、《白虎通德論》。

此書集兩漢今文經學之大成, 主要內容為記述白虎觀會議關於經學之議論, 在董仲舒學說及基本觀點上進行發揮。 關於天地萬物生成, 書中引圖《易緯乾鑿度》說:“太初者, 氣之始也;太始者, 形之始也;太素者, 質之始也;陽唱陰和, 男行女隨也。 ”歸結出了一套唯心主義的神學世界起源說, 把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神學化, 認為天地、陰陽、五行都是有意志的東西。

《白虎通義》又對三統說作了詳盡的發揮, 指出“三統”迴圈, 變的只是形式, 舊王朝滅亡了, 新王朝成立了。 正朔、服色、都城等都可以改變, 但“大道”卻不能改變, 肯定“王者有改道之文, 無改道之質”, 三統循環論不止是封建一統不變論。 書中又指出, 人是“天之貴物”, 人體象八卦, 人性生於陽, 人情生於陰, 人的壽命分為壽命、遭命、隨命, 三命均為天定。

《白虎通義》在闡述儒家經典的重要作用時, 肯定了《周易》的特殊價值和特殊地位。 同時把五經奉為圭皋(頭條南方鵬注), 指出“《經》所以有五何?經, 常也, 有五常之道, 故曰五經。 《樂》仁、《書》義、《禮》禮、《易》智、《詩》信也”;全書大量引述緯書為論斷根據, 把神學、經學融為一爐, 把儒學改造為神學, 把孔子改造為學者與教主的雙重身份。

《白虎通義》融合今文經學、古文經學與讖緯學於一體, 用陰陽五行來普遍地具體地解釋世界的一切事物, 大者如“三綱五常”, 小者如婚喪嫁娶、日常生活現象, 都可以用陰陽五行說去說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