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百濟神州:新發1.75億美元融資 二季度研發費用大幅增長

8月11日, 百濟神州(NASDAQ:BGNE)宣佈新公開發行的246.5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定價, 每股ADS代表13股普通股, 普通股每股票面價值0.0001美元, 公開發行價格為每股ADS 71美元。 在扣除承銷商折扣, 雇傭金和其他發行相關費用前, 本次募股百濟神州的毛收入預計為1.75億美元。

百濟神州表示將本次募股所獲資金作為營運資金以及企業一般用途, 包括研發活動。

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 高盛(Goldman, Sachs & Co.)和科恩(Cowen)是本次公開發行的共同主承銷商。 貝雅(Baird)和威廉布雷爾(William Blair)是本次公開發行的共同副承銷商。

二季度無營收

百濟神州專注于開發用於癌症治療的創新型分子靶向和腫瘤免疫藥物,

目前所有產品都處於臨床階段, 意味著其目前並無產品營收。

根據百濟神州2017年二季度財報, 無營業收入, 2016年同期營業收入為39萬美元。 同期收入的改變主要源於對BGB-283項目合作協定下的研發可交付專案已經結束。

二季度淨損失為6055萬美元, 2016年同期為2412萬美元。 營運資金淨流出為5189萬美元, 2016年同期為1926萬美元。 “該增長主要源於研發費用及管理費用的大幅增加, 它們用於支援臨床試驗的擴張和相應員工數的增長。 ”

資本性支出為1362萬美元, 2016年同期為546萬美元, 該增長主要源於公司對生產建設設施的投入增加。

截至2017年6月30日, 百濟神州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金額總值為4.07億美元, 對比2017年3月31日, 這一數字為3.27億美元。

研發(R&D)費用為4725萬美元, 2016年同期研發費用為2112萬美元。 研發費用的增長主要由於對BGB-3111, BGB-A317和BGB-290臨床活動的支出增加, 包括正在進行的臨床項目的擴大, 註冊試驗的啟動活動支出增加以及為支持不斷增長的臨床研究而增加的員工人數導致員工薪酬的增加。

商業化轉型

儘管新藥研發無進項, 二季度百濟神州完成了商業化轉型的重要一步。

新基(Celgene)與百濟神州宣佈達成在免疫腫瘤領域的合作, 將共同在實體腫瘤治療上推進PD-1抑制劑項目, 這是百濟神州一個重磅在研產品。

雙方合作的具體內容包括:共同開發和商業化用於治療實體腫瘤的PD-1抑制劑 BGB-A317, 新基獲得在美國、歐洲、日本和亞洲以外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和商業化授權,

百濟神州保留在亞洲(日本除外)開發和商業化BGB-A317, 用於治療實體腫瘤的權益。 此次交易預計將於2017年第三季度完成。

收購完成後, 百濟神州將獲得新基公司約2.63億美元的預付款;後者還將以4.58美元/股的價格收購百濟神州3270萬或5.9%的普通股, 相當於溢價35%的1.5億美元股權投資;以及9.8億美元里程碑付款(包含研發、註冊和銷售)及BGB-A317銷售版稅。

這意味著如收購順利完成, 百濟神州前後總共將獲得13.93億美元, 超過恒瑞PD-1單克隆抗體SHR-1210的7.95億美元售價, 創下國內藥企單品種收購的最高價格。

同時在交易結束後百濟神州將取得Celgene在中國的商業化運營團隊, 將負責三款已獲批產品(Abraxane, Revlimid和Vidaza)在中國的商業化運作, 並獲得新基在研產品CC-122的中國權益。

根據Evaluate Pharma的預測,

全球TOP15腫瘤藥在2022年合計可以實現近90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 新基針對多發性骨髓瘤、套細胞淋巴瘤等適應症的來那度胺(Revlimid), 將在2022年成為全球銷售額最高的腫瘤藥, 達到141.9億美元。

百濟神州首席財務官兼首席戰略官梁恒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時表示, 商業化轉型主要體現在百濟神州對新基中國行銷團隊的接管。

從百濟神州的發展來看, “第一步是擁有自己的科學家研發團隊, 在實驗室開發新藥;第二步是推進臨床, 同時在美國和中國建立臨床團隊;第三步建立生產基地, 目前百濟在蘇州有一個小分子生產基地, 今年3月在廣州與GE合作動工大分子生產基地, ”梁恒表示, “對於一個全面發展的公司來說, 還需要市場化的銷售團隊,

但要有產品才能銷售, 此次接管新基在華運營團隊, 完成了百濟的第四步發展。 ”

百濟神州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董事長歐雷強表示:“剛剛過去的這一季度對於百濟神州有著重要的轉折性意義。 與新基的合作使我們完成了重要的內在能力建設, 從最初以研發為中心的組織轉變為功能充分整合的生物醫藥公司, 擁有臨床開發、生產建設以及很快即將具備的商業化平臺。 新基中國商業化團隊和三款在中國市場化階段產品的注入讓我們在內部在研產品得以於中國上市前, 就已經具備市場能力。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