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太火了!為了這瓶酒,有人淩晨3點跑去排隊,甚至還得帶上身份證……

“白酒是用來喝的, 不是用來炒的”, 這句原本說房子話, 套在茅臺身上竟然毫無違和感。

因為2017年以來, 茅臺酒實在太火了, 光今天一天就有不少有關它的消息傳出。

《茅臺酒價格不單是經濟問題, 必須穩定價格、平衡供應, 不讓老百姓罵娘》、《“黃牛”雇人排隊狂買茅臺堪比春運搶票大片》、《茅臺20省經銷商聯合發聲穩價》、《茅臺集團已就價格飛漲問題向發改委、證監會彙報》……

除此之外, 股市在下午也傳來消息, 貴州茅臺盤中突破500元大關, 成為兩市第一高價股。

又是酒價飛漲, 又是股價創新高, 看似不同的點, 其實都在說著一樣的事情, 那就是茅臺酒已經出現了嚴重的供需失衡狀態!

據華夏時報報導, 雖然茅臺規定市場零售價在1299元, 但53度飛天茅臺在終端市場的真正成交價普遍在1500元以上, 最高已超過1800元。

這就是說, 只要成功倒手一瓶酒, 就能輕鬆賺到500元左右, 利潤率高達30%。

於是, 在高利潤的誘惑下,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炒貨的行列。

為了應對“一人兩瓶”的限購政策, 一些黃牛甚至不惜花錢專門請人排隊買酒, 據說, 部分人在淩晨3點就會跑到實體店門前排隊。

與此同時, 他們還會時刻盯著茅臺官網, 只要有貨放出, 就立刻玩秒殺, 導致官網上絕大部分的時候都是 “有價無貨”。

更誇張的是, 看著茅臺酒這麼走俏, 很多零售商也開始有了“小心思”。

有人偷偷漲價, 還有人竟搞起“捆綁銷售”, 即買一瓶飛天茅臺必須另外再買一瓶199元的賴茅或者其他系列的茅臺酒!

茅臺集團一看, 情況不大妙啊, 照這搞法, 那還不得把自己的招牌給砸了, 於是, 一怒之下, 開始頻頻出大招了。

針對線下門店, 北京已率先實行飛天茅臺限價限購令, 自此, 要想買到平價茅臺不僅需要提前排隊, 還需要身份證登記。

針對網路銷售, 茅臺集團則被傳出正在跟阿裡雲和京東合作開發反黃牛系統。

對此, 茅臺集團負責人還曾態度非常堅決地表示, 茅臺酒價格不單是個經濟問題,

要把穩定價格、平衡供應作為重大政治問題看待, 絕不推高國內白酒價格, 不讓老百姓“罵娘”。

直接將賣酒的市場行為上升到政策高度, 不愧是國酒啊, 這思想覺悟, 杠杠滴!

又貴又緊俏, 茅臺憑啥?

當然, 除了茅臺的思想覺悟, 還有一件事更有意思。

那就是茅臺使出的穩定價格大招, 限購、限價……其實就是借鑒了房地產調控的一些手法。

為啥會這樣呢?因為茅臺酒和房子身上都具備商品和金融雙重屬性。

首先, 白酒是一種很特殊的消費品。

除了白酒以外的幾乎所有消費品都是保存時間越長越廉價, 但是白酒恰恰相反,時間越長理論上越值錢。

具體到茅臺酒身上,又因其具有知名度高、產量少及不可複製的三大特點,便進一步留下了炒作空間。

(1)對中國人來說,茅臺不僅是酒的名字,更是一種社交符號。

雖然,現在的茅臺已經開始走“親民路線”,但對大部分人來說,牌子就是面子,能喝上茅臺,會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與此同時,茅臺還是中國文化的象徵。

前段時間,大火的《戰狼2》中就多次植入了茅臺的鏡頭,原因就是導演吳京覺得,可以借茅臺宣揚一下國貨,要讓中國製造在世界上橫行無阻!

正因為有這樣的名聲在外,對於茅臺廠來說,雖基本上靠貴州茅臺一個品牌闖天下,但10年來業績卻能持續增長。

2017年上半年,貴州茅臺實現營收241.9億元,同比增長33.11%;淨利潤為112.51億元,同比增長27.81%。

(2)茅臺酒的產量偏少。

價格是由供需雙方決定的,如果可以按需放量生產,即使再大牌,也不會被炒到私下加價的地步。

根據公開資料,茅臺酒生產週期較長,每年重陽開始投料,歷時一年,經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再經三年以上酒庫存放後精心勾兌,然後再存放一年左右才能包裝出廠,整個過程耗時至少五年。

也就是說,每一年的茅臺酒最大產量,差不多在五年前就已經決定了,這是無法臨時更改的。

所以,為了緩解市場需求不足的情況,哪怕茅臺的日投放量正在不斷增加,但2017年全年的計畫總量仍是保持不變的。

這也是茅臺飽受詬病的地方,但用茅臺自己的話來說,因為受到了工藝控制,生產量有限實屬無奈啊。

(3)茅臺酒最“傲嬌”的地方更在於其不可複製的特性。

據說,這和釀造環境有關,茅臺鎮特殊的水、地理土壤及氣候特質,都讓茅臺酒難以在其它地方被仿造。

這還成就了“哪裡也複製不去”的國酒趣聞。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專家曾完全照搬茅臺酒的工藝、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術人員進行異地生產,卻以失敗告終。

綜上,知名度高保證了茅臺酒的需求量,產量少和不可複製性又在供給上造成了“一酒難求”的局面,所以,在很多人眼裡,茅臺酒一直是不可多得的投資品。

而2017年以來,飛天茅臺的實際銷售價格不斷攀升,但指導價卻一直沒變。利益使然下,便有了不少人,做起了上面提到的淩晨排隊買酒這樣不可思議的事!

但是白酒恰恰相反,時間越長理論上越值錢。

具體到茅臺酒身上,又因其具有知名度高、產量少及不可複製的三大特點,便進一步留下了炒作空間。

(1)對中國人來說,茅臺不僅是酒的名字,更是一種社交符號。

雖然,現在的茅臺已經開始走“親民路線”,但對大部分人來說,牌子就是面子,能喝上茅臺,會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與此同時,茅臺還是中國文化的象徵。

前段時間,大火的《戰狼2》中就多次植入了茅臺的鏡頭,原因就是導演吳京覺得,可以借茅臺宣揚一下國貨,要讓中國製造在世界上橫行無阻!

正因為有這樣的名聲在外,對於茅臺廠來說,雖基本上靠貴州茅臺一個品牌闖天下,但10年來業績卻能持續增長。

2017年上半年,貴州茅臺實現營收241.9億元,同比增長33.11%;淨利潤為112.51億元,同比增長27.81%。

(2)茅臺酒的產量偏少。

價格是由供需雙方決定的,如果可以按需放量生產,即使再大牌,也不會被炒到私下加價的地步。

根據公開資料,茅臺酒生產週期較長,每年重陽開始投料,歷時一年,經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再經三年以上酒庫存放後精心勾兌,然後再存放一年左右才能包裝出廠,整個過程耗時至少五年。

也就是說,每一年的茅臺酒最大產量,差不多在五年前就已經決定了,這是無法臨時更改的。

所以,為了緩解市場需求不足的情況,哪怕茅臺的日投放量正在不斷增加,但2017年全年的計畫總量仍是保持不變的。

這也是茅臺飽受詬病的地方,但用茅臺自己的話來說,因為受到了工藝控制,生產量有限實屬無奈啊。

(3)茅臺酒最“傲嬌”的地方更在於其不可複製的特性。

據說,這和釀造環境有關,茅臺鎮特殊的水、地理土壤及氣候特質,都讓茅臺酒難以在其它地方被仿造。

這還成就了“哪裡也複製不去”的國酒趣聞。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專家曾完全照搬茅臺酒的工藝、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術人員進行異地生產,卻以失敗告終。

綜上,知名度高保證了茅臺酒的需求量,產量少和不可複製性又在供給上造成了“一酒難求”的局面,所以,在很多人眼裡,茅臺酒一直是不可多得的投資品。

而2017年以來,飛天茅臺的實際銷售價格不斷攀升,但指導價卻一直沒變。利益使然下,便有了不少人,做起了上面提到的淩晨排隊買酒這樣不可思議的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