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你真的讀懂王世襄了嗎?

如果用“時代的象徵”等諸如此類的話來評價王世襄先生, 顯然不會是先生所希冀的。 斯人已逝, 其餘輝仍然恩澤後人。

王世襄註定是要被載入歷史的, 吾輩亦步亦趨, 唯景行仰止以自勉。

· 王世襄其人 ·

王氏世襄, 號暢安, 齋“儷松居”, 祖籍福建福州, 生長于京師。 先生出身鐘鼎門第, 家學淵源, 自幼耳濡木鐸、目染風雅, 高韜博養厚積薄發。 再加上其性格平和謙遜, 恭勤於問學, 在筆墨、詩詞、音律、雕塑、烹飪、建築、名物考證等方面均有獨到研究與見解, 而傢俱、髹漆、竹刻、傳統工藝、民間遊藝等領域的造詣更是超卓非凡, 非當代擅名之流所能望其項背。

先生醉心學問, 所著頗豐, 除聲名遠揚的《明式傢俱珍賞》(有英、法、德譯本)、《錦灰堆》系列外, 《髹飾錄解說》、《北京鴿、哨》、《竹刻》、《蟋蟀譜集成》、《說葫蘆》、《畫學彙編》、《中國古代音樂書目》等皆為學界扛鼎之作。

王世襄之著作及其手稿

· 伉儷情深 ·

先生與袁荃猷先生伉儷情深, 幾十年間共患難, 不改相濡以沫之本色。 二人實為“師生戀”, 袁先生可謂不食人間煙火般的奇女子, 精於琴棋書畫。 在兩人共同生活的歲月中, 王先生大部分著作都得到了袁先生的鼓勵與協助。 《明式傢俱研究》插圖700餘幅, 其中的測量圖、榫卯構造圖多出自袁先生之手。

先生舊藏傢俱現全部陳列於上海博物館“明清傢俱館”。 1992年, 先生與香港莊貴侖先生議得“只要莊先生自己一件不留, 全部捐給上博, 那麼我用了四十年搜集到一起的並已編入《珍賞》的傢俱七十九件也一件不留,

全部奉上。 同時我還不計所值, 給多少是多少, 決無二議。 ”

就這樣, 所藏全部傢俱以不足十分之一的價格割愛。 如此“萬金過手不假辭色”, 相信已非一般收藏家可為, 誠然一片高古風範。 “由我得之, 由我遣之”, 先生如是言。

王世襄在《明式傢俱研究》中,通過大量的實物圖片與線稿,將蘇作明式傢俱之精髓保留下來,可為後世之典。書中大量線稿出自于王世襄夫人袁荃猷之手。

圖片上方線稿為袁先生所繪製,下方為新作蘇工明式傢俱。

· 東鱗西爪 ·

先生年輕時“架鷹攜犬鬥蛐蛐”,有“京城第一玩家”之稱,之後“玩以學之”,終成一代收藏家、文物鑒賞家、學者,蜚聲中外。凡是他玩過的東西,全都在他的筆下成為一門門精深的學問。

2003年12月3日,荷蘭王國約翰·佛利蘇王子專門來華為其頒發“荷蘭克勞斯親王最高榮譽獎”,表彰他“對中國工藝的專業與創新性的研究”,王世襄是獲此殊榮的中國第一人。

猶記得有一次看先生的記錄片,其中他談到文革時期的遭遇,“在中國悠長的歷史當中,它只不過是短短的一瞬,一眨眼就過去了,可是,中國的文化、民族、歷史是永恆的。所以我可以不計較那短暫的一段。任何人都可以不計較那一段……”

面對時代動盪與個人沉浮時,先生波瀾不驚,足見其大家風範與胸懷寬容博大,而這一片劍膽琴心,耐人尋味又引人神往。

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給別人看看,可能改變別人的一生。不要私存,放到圈子裡,讓更多人知道吧!

王世襄在《明式傢俱研究》中,通過大量的實物圖片與線稿,將蘇作明式傢俱之精髓保留下來,可為後世之典。書中大量線稿出自于王世襄夫人袁荃猷之手。

圖片上方線稿為袁先生所繪製,下方為新作蘇工明式傢俱。

· 東鱗西爪 ·

先生年輕時“架鷹攜犬鬥蛐蛐”,有“京城第一玩家”之稱,之後“玩以學之”,終成一代收藏家、文物鑒賞家、學者,蜚聲中外。凡是他玩過的東西,全都在他的筆下成為一門門精深的學問。

2003年12月3日,荷蘭王國約翰·佛利蘇王子專門來華為其頒發“荷蘭克勞斯親王最高榮譽獎”,表彰他“對中國工藝的專業與創新性的研究”,王世襄是獲此殊榮的中國第一人。

猶記得有一次看先生的記錄片,其中他談到文革時期的遭遇,“在中國悠長的歷史當中,它只不過是短短的一瞬,一眨眼就過去了,可是,中國的文化、民族、歷史是永恆的。所以我可以不計較那短暫的一段。任何人都可以不計較那一段……”

面對時代動盪與個人沉浮時,先生波瀾不驚,足見其大家風範與胸懷寬容博大,而這一片劍膽琴心,耐人尋味又引人神往。

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給別人看看,可能改變別人的一生。不要私存,放到圈子裡,讓更多人知道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