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愛國者吳京:曾想哪天中國護照牛逼了 也拒簽人家

“我現在看他都覺得後面有人, 眼神有點飄。 ”在錄製了十多個視頻片段之後, 吳京轉過身, 忽然瞥到背後的主角海報, 恍惚間還以為那個自己扮演的英雄是某個悄然闖入的陌生人, 嚇了一跳。

他聲音嘶啞, 疲態盡顯, 常常忘記剛剛說過了什麼。 休息片刻後, 他使勁地甩了甩頭, 努力在鏡頭前保持微笑, 提醒周圍的工作人員保持安靜。 他的手腕上有一個明顯的傷痕, 是某位熱情的粉絲不小心抓傷的。 他已經習慣了各地的影迷們大聲叫喊他的名字, 瘋狂圍堵, 甚至拍打他的車窗。

這是合肥某家影院的VIP休息室。

終於到了全國路演的最後一站, 吳京和宣傳團隊來到了妻子謝楠的家鄉省份。 和此前一樣, 他將在一天之內跑七八個影院, 與舉著國旗的粉絲們進行問答、合影, 全場大聲朗讀電影結尾處的護照文字, 一直忙活到晚上十一二點。 這樣的工作節奏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 他與工作人員穿著同款的主題衫, 只帶了兩條換洗的牛仔褲。 車隊在影院之間來回穿梭, 遇到堵車的時候, 他只能奔跑著趕赴下一個目的地。

已經是8月8日。 此前一天的晚上9點, 上映僅僅12天的《戰狼2》超越擁有33.92億票房紀錄的《美人魚》, 正式登頂中國影史票房冠軍。 兩天之後, 票房達到40億, 遠超同一天上映的主旋律影片《建軍大業》。 很多人發現, 捷報的更新快要趕不上票房的增長速度,

過往的個人經歷也成為勵志雞湯的素材, 但吳京並沒有表現得特別興奮。

事實上, 路演的高強度工作已經讓他筋疲力盡, 網路上的種種猜測與質疑困擾著他, 儘管對外他一直表現得很強硬, 聲稱那些所謂“愛國生意”的批評是因為看不慣中國強大。 在忙碌的間隙, 他打電話跟兄長輩的編劇俞白眉聊天解悶, 對方告誡他最近要謹言慎行。 他深以為是, 並對某位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反復強調, “現在還不是嘚瑟的時候, 再堅持兩天。 ”本來對於簽名與合影幾乎來者不拒的他, 斷然拒絕了工作人員讓他在一個模擬護照上簽名的提議。 “別簽護照, 人家又說閒話了。 ”他這樣說道。

《戰狼2》劇照

戰狼的進化

大量的影迷堵在了門外, 期待著吳京登場。 而在門的另一邊, 這位曾經的功夫演員如同一台高速運轉的機器, 雖然疲憊不堪, 但身手依舊靈活。 作為導演, 他是這個團隊的絕對中心, 看起來卻又是一位有些威嚴而又不失幽默感的下層士官, 指揮著身邊毛毛噪噪的年輕人,

必要時也跟他們打成一片。 合作方的一位負責人則在一旁看著自己這位有趣的商業合作夥伴, 面帶微笑。

“你們替我說說, 為什麼我要在電影的結尾處寫上護照上的這句話?”面對採訪, 吳京感到有些口乾舌燥, 便將這個被問過很多次的問題拋給了身邊的工作人員。 有人替他回答, 自從1986年起, 吳京就開始隨武術隊出國參加交流活動, 但辦護照一直是個麻煩的事情。 “那時候, 他就想, 有朝一日, 等中國護照牛逼了, 中國人成為一等公民了, 也拒簽人家一回。 ”

早年的經歷給年幼的吳京留下了創傷般的印記, 個人的榮辱在愛國主義的潮湧中找到了理想的棲所, 這樣的心理機制在諸如黃飛鴻、陳真和葉問等經典功夫形象的廣泛接受中也可以找到蹤跡。

2015年, 當看到葉門撤僑行動過程中, 中國護照和面孔所享有的優先權時, 吳京再次確信, 自己曾經的願望正在逐步變成現實。

就在同一年, 吳京執導並主演的《戰狼1》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上映, 最終實現逆襲, 斬獲5億票房。 人們驚訝地發現, 那個有些人印象裡總是“甜不拉幾”的“功夫小子”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集武打高手、特種兵和愛國者于一身的硬漢形象。 雖然很多人認為, 這部電影的製作水準還亟待提升, 劇情也非常簡陋, 以至最後的愛國主義宣言顯得有些過於單薄, 但票房的大賣讓人不得不承認, 吳京成功了。 “東亞病夫”的劇情早就成為爛俗的經典, 與洋人比武的黃飛鴻也已經提不起觀眾的興趣, 如今,“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樣的口號讓觀眾在新的題材與形式下,重新為久違的民族主義情緒找到了嶄新的安放之地。

在此之前,吳京似乎總也不紅。他的起點不可謂不高。武術世家出身的他15歲進入北京武術隊,師從著名教練吳彬門下,17歲便獲得了全國武術冠軍。生活的底色早早便已鋪就,命運的真實面目卻常常遮掩不清。有人在離開武術隊之後成為了功夫巨星,比如李連傑,但也有人在離開之後被分配到了首鋼掄鐵鍬。吳京心氣兒很高,覺得自己怎麼也不會被分配去當工人,卻在受傷之後不得不考慮別的謀生手段,甚至做了一段時間的“生意人”。

幸運的是,吳京被師傅吳彬推薦給了《少林寺》的導演張鑫炎。於是,和他的師兄李連傑一樣,吳京也成了一名功夫演員,被稱為“小李連傑”,但他卻發現自己並沒有足夠的好運氣。長達八年的時間裡,他只能演一些功夫題材的電視劇,一直不溫不火。2003年,他終於下定決心,赴香港發展,卻逐漸意識到,功夫電影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在香港,明星的影響力往往意味著在劇組的話語權,而他不得不先從配角做起,臺詞少到只有兩句話。

“冠軍只有一個,第二名和最後一名沒有多大區別。”這是吳京從練武術開始就切身體會過的。在後來的經歷中,擺脫壓抑與突破自我,驕傲自負與謙恭虛心,仿佛硬幣的兩面,相互伴生,促使他不斷地為自己的演藝生涯對表,嘗試流行的類型和風格,並轉換身份,成為編劇和導演,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功夫演員的出身則讓他對娛樂圈的種種風氣保持距離,人情和義氣往往影響著他的決斷,雖然這並不意味著他對商務邏輯的拒絕。

在《戰狼1》成功之後,吳京的一部分抱負終於成為現實,但如何拍攝續集也很快就被提上了議程。雖然在拍攝第一部的時候,吳京就對接下來的劇情發展已經有了初步的想法,也最終和劉毅以及董群等人完成了最初的劇本。如何在當下的國際政治環境與規則中為中國軍人找到在國外開展軍事行動的合理空間,如何為主角的個人主義行為找到合適的理由,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但吳京總覺得還缺了些什麼。他決定去找好友俞白眉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後者是著名影視編劇,也是業內資深的劇本醫生。

當第一次接到擔任《戰狼2》編劇的邀請時,俞白眉拒絕了吳京,只是同意提一些意見。他剛剛拍完電影,身心疲憊,正在海南休假。但吳京沒有放棄,去了海南三次,第二年春節的時候甚至扛了一隻羊去了俞白眉的家裡。俞白眉覺得自己的這位小兄弟身上有種不達目的誓不甘休的勁兒,他最終決定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幫助吳京,並參與了電影的部分投資。

“我們倆也算是小學生一塊做作業,想做一個更成熟點的類型片,嚴格按照好的類型片的規律。我們在一塊說的最多的就是拍類型片,這種類型片的規律到底是什麼。”俞白眉對《中國新聞週刊》說道。吳京向俞白眉要了很多關於編劇和電影的專業書籍,並經常與後者一起討論劇情的走向。《第一滴血》和《碟中諜》等作品是他們心目中這部續集最近似的形態。“人物要有情感波動和命運曲線,所以主角冷鋒的戀人龍小雲在開始的時候必須死去,整個人物才有了合理的行為動機。”俞白眉補充道。

在國仇和家恨的相互作用下,愛國主義的巨大聲響被人道主義的消音器部分地中和了。更重要的是,在人物性格和劇情結構得到極大的豐富之後,最初只是針對軍事迷的特種兵故事被成功地改造成了男女老少都容易接受的超級英雄大片。

吳京在拍攝現場

局裡局外

吳京做人講究和氣,但做事經常較勁。《戰狼1》的投資只有2700萬元,這跟2008年他的導演處女作《狼牙》相差不多,堪稱寒酸,但《戰狼1》的最終票房能達到5.46億元,卻又可以說是奇跡。沒有人看好他。某投資方臨時決定撤資的時候,他只能抵押上自己的部分房產。然而當拍攝續集的時候,資本都聞風而動,紛紛找上門來。現在,習慣了被人選擇的吳京,開始有底氣去選擇別人了。

“如果你投資方想綁架我的價值觀,那我肯定不答應。要麼你來拍,讓我來拍就得聽我的。就算是超支超額,自己砸錢,也不能讓別人用錢來要脅我,被錢踢一個跟頭。”吳京這樣對《中國新聞週刊》說道。

就在此時,相識十年的老大哥宋歌正擔任北京文化CEO,在看過劇本之後也希望加入到投資大軍中。在與吳京溝通之後,雙方達成協定,北京文化只投資500萬元,並另外以保發行底的形式,賺增量的部分。就這樣,發行方為吳京減小了製作的風險,提前回本,而吳京則投桃報李,讓渡了保底數額以外票房的盈利空間。於是,除了第一部已有的合作夥伴,又增加了許多新的投資方,整體投資規模達到1.5億元,共有14家出品方和7家發行方。

事實上,拍攝第一部的時候,吳京便找過宋歌,但因種種原因,合作沒有達成。很久之後,宋歌才看了《戰狼1》,他還是不太相信這部製作如此寒酸的電影竟然有5億元票房。第一部的成功或許不太符合商業邏輯,但在投石問路之後,續集的成功卻基本上是可以預料到的。在看了《戰狼2》的劇本之後,宋歌從商業的角度算了一筆賬。如果續集在劇情上延續第一部的架構,在製作水準上提升到好萊塢的高度,那麼這部作品的票房將成規模化增長,至少達到8億~10億元。

最終,保底的數額定在了8億元,製作方提前得到了2.17億元的回報。宋歌還承諾幫吳京引進好萊塢團隊,並由北京文化主要負責電影的發行等環節。此後,他安排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總經理張苗與吳京一起赴美國與好萊塢團隊進行溝通,並最終選定了《美國隊長3》的動作團隊和《加勒比海盜》的水下攝影及救援團隊。

除了資本的追逐之外,許多軍事場面的實現也都在南京軍區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的支援下完成,後者也是《戰狼2》出品方之一。事實上,早在籌拍《戰狼1》期間,吳京就曾到南京軍區特種部隊訓練了整整18個月 。這樣的努力給吳京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他對槍支武器的熟悉程度讓來自美國的槍械專家也感到驚訝。

“我喜歡老一輩的藝術家們,他們演農民就去下鄉生活半年,演武打片就真的去練武術。”吳京對《中國新聞週刊》說。

而吳京在拍攝過程中的種種需求,也都得到了支持,比如影片中的坦克大戰。“他們也想看到中國的先進武器和軍事實力得到合適的展示。”他補充道。

就這樣,商業邏輯、國家形象在吳京強烈的個人意志與表達中相互磨合,被好萊塢工業體系助燃的民族熱情也等待著在一個合適的時機,在手持小國旗和爆米花的觀眾那裡,得到前所未有的回應與宣洩。

很快,電影便開拍了。據宋歌介紹,這次的拍攝很大程度上遵從了工業化的拍攝方式。“所有的動作和槍戰戲都是提前設計好的。演員非常明確自己的點位,拍攝過程效率很高。”他對《中國新聞週刊》說。

國際化的團隊讓這種拍攝方式成為可能,同時這也源自宋歌在長期的國外考察中獲取的經驗。此前,他曾參觀過俄羅斯著名導演提莫·貝克曼貝托夫的電影公司,後者向他展示了拍攝好萊塢大片《通緝令》時的工作場景。此後數年,宋歌一直希望好萊塢的工業體系可以嫁接到中國來,這在《戰狼2》中得以部分實現。

但事實上,吳京依舊跟以前一樣,在片場忙裡忙外。劇組1700多人,管理起來比以往更加費勁。白天他需要不斷在導演和演員的身份之間來回轉換,晚上則需要對演員進行調度,同時想著第二天的戲該怎麼拍。不同于宋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強調的“重工業”拍攝方式,在《南方週末》的一篇報導中,編劇劉毅將吳京的這種工作方式戲稱為“手工業電影”。

有人說他如同青年軍官一樣管理著他的士兵,也有人說他有時候不像一個老闆,對敬業的員工表現出兄弟般的尊重,對那些懶散的表現則當場報之以憤怒的回應。但他覺得自己的工作方式只是出於一名動作演員的本能,並以此要求那些普通的場務和演員。

為了拍水下打鬥的場景,他在身上綁著鉛塊,一次次跳下水面,累到虛脫,好友俞白眉對此不解,“覺得他瘋了”。據俞白眉介紹,吳京對某位參演過《美國隊長3》的替身演員在一場打鬥戲中的表現不太滿意,便親自做示範,每次都是重摔在地,讓自視甚高的對方也對眼前這位演員出身的導演表示了尊重。俞白眉將這種工作方式歸結為吳京的“有癮”。“如果一個特別難的動作讓替身做,他就覺得虧了,所以一定得是自己來。”俞白眉這樣對《中國新聞週刊》說道。

最終,拍攝過程花費10個月,劇組遠赴非洲和國內多個地方,共完成了4077個鏡頭,素材將近4個小時。在所有鏡頭都拍攝完畢之後,這部影片開始做減法。

吳京將影片剪到了140分鐘,但宋歌和俞白眉都覺得太長。“應該符合類型片的習慣,在120分鐘左右最好”,俞白眉這樣說道。於是,更多的鏡頭被刪去。由於擔心觀眾會因不適應這種重工業大片而“走神”,他們留下了大部分的打鬥場景,讓吳京扮演的主角看起來像是一位超級英雄,從一開始便“全程高能”,這也導致影片的打戲過於頻密。

而在送審的過程中,有些可能涉及政治內容的鏡頭不得不刪去。據俞白眉介紹,演員高明本來在影片中短暫出鏡,扮演一位不動聲色的“首長”,但這個片段並沒有出現在最終的版本中,儘管結尾的演員列表上依舊可以看到高明的名字。

就這樣,吳京在一如既往地沉浸於動作打鬥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調和著主旋律與商業效果、愛國主義與娛樂大眾之間的微妙關係,對尖銳現實的反映與批評則被縮減到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戰狼2》拍攝過程中,吳京(左二)在監視器前檢查拍攝

在暴風雨的中心

早在兩年前商定保底發行的時候,《戰狼2》便確定於今年7月27日上映。“這一天臨近建軍節,又是國產電影保護月,沒有什麼外國大片競爭。”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總經理張苗這樣對《中國新聞週刊》說道。同期最受矚目的戰爭片《敦克爾克》於7月21日在北美上映,在大陸的上映日期卻被延遲到了9月1日。

但競爭仍然存在。《戰狼2》最大的對手是同一天上映的《建軍大業》,這部具有獻禮性質的主旋律電影彙集了多位偶像演員,關注度在《戰狼2》之上。就在上映之前,有媒體曝出廣電總局下發指示,要求《建軍大業》的院線排片須達到45%。

但最後的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根據貓眼專業版資料顯示,7月27日當天,僅僅上映4小時,《戰狼2》便以《建軍大業》一半的排片率獲得了兩倍於後者的票房,並在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裡,一直以80%左右的票房占比碾壓同時期的所有影片,包括自亂陣腳的“IP巨制”《三生三世十裡桃花》。

特別是在7月30日的當天,現實中的閱兵活動吸引了廣泛的關注,而在觀眾那裡,《戰狼2》卻取代《建軍大業》,成為當日最“應景”的活動。在種種時局的映襯下,閱兵與觀影形成了一種奇特的共振,並最終將《戰狼2》的單日票房提升到3.62億元的高度,成為全球週末票房冠軍。

雖然《建軍大業》在題材和主題上更接近主旋律,但在製作上卻更加商業化。類似的是《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延續了近年來“IP”和“流量”的模式,但演技“不線上”和粉絲“鎖場”等原因最終讓這部電影高開低走,沒有形成威脅。相比之下,《戰狼2》的成功並沒有單純依靠商業的推動。

隨著票房的持續暴漲,過度的讚譽也隨之而來,這讓吳京難以接受。宣發公司的海報上,他堅持將“世界頂級”等字眼去掉。有人覺得他在成龍、李連傑和甄子丹之後,開創了自己的動作片時代。也有人邀請他參加金融講座,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都瘋了吧,我就是拍了一部電影而已,不要給我這麼大帽子。”他這樣對《中國新聞週刊》感歎道。

相比之下,網路上的喧嘩或許更讓他難以招架。《戰狼2》的票房大賣讓很多影評人對其中的工業化程度和類型化嘗試感到驚喜,看慣了好萊塢大片和功夫電影的觀眾們則第一次在銀幕上領略到本土超級英雄的樣貌。然而,愛國情緒一旦在這種心理的翻轉過程中被賦形,爭論也隨之而來。

著名影評人“大旗虎皮”將這部影片稱之為“國民功能飲料”。也有論者指出,除了很多劇情存在優化空間之外,電影中所呈現出的自豪感,夾雜著對成為“優等公民”的渴望,這仍然沒有脫離傳統秩序和思維的窠臼,只是“進入了世界員警的可能性的一聲狂笑”。

有人直接將這部電影稱作“愛國生意”。更讓人遺憾的是,一些人開始質疑吳京和他家人的國籍,並稱吳京在護照上公然“造假”,杜撰並不存在的愛國口號。

這些言論讓心直口快的吳京感到憤怒,並在接受採訪時公開“硬懟”,聲稱批評的聲音是因為“跪久了”。他篤信個人的努力,也像一個軍人那樣完全將愛國當作自己的使命,完全不覺得宣揚國力和民族自豪感與娛樂大眾之間有任何不可接受的矛盾,也不明白影片接受過程中的種種紛爭背後可能隱藏著怎樣的意識形態漩渦。

“我師父跟我說了……”在採訪中的最後,吳京想要援引師父吳彬對自己告誡的話,但身邊的合作夥伴打斷了他,提醒他已經到了下一站影院,該下車了。他不得不倉促地走出車門,面帶微笑,走向通道,兩邊是湧動的人潮、手機鏡頭和小國旗。“吳京,吳京!”女粉絲們激動地叫著他的名字,有的還帶著孩子和老人。

如今,“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樣的口號讓觀眾在新的題材與形式下,重新為久違的民族主義情緒找到了嶄新的安放之地。

在此之前,吳京似乎總也不紅。他的起點不可謂不高。武術世家出身的他15歲進入北京武術隊,師從著名教練吳彬門下,17歲便獲得了全國武術冠軍。生活的底色早早便已鋪就,命運的真實面目卻常常遮掩不清。有人在離開武術隊之後成為了功夫巨星,比如李連傑,但也有人在離開之後被分配到了首鋼掄鐵鍬。吳京心氣兒很高,覺得自己怎麼也不會被分配去當工人,卻在受傷之後不得不考慮別的謀生手段,甚至做了一段時間的“生意人”。

幸運的是,吳京被師傅吳彬推薦給了《少林寺》的導演張鑫炎。於是,和他的師兄李連傑一樣,吳京也成了一名功夫演員,被稱為“小李連傑”,但他卻發現自己並沒有足夠的好運氣。長達八年的時間裡,他只能演一些功夫題材的電視劇,一直不溫不火。2003年,他終於下定決心,赴香港發展,卻逐漸意識到,功夫電影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在香港,明星的影響力往往意味著在劇組的話語權,而他不得不先從配角做起,臺詞少到只有兩句話。

“冠軍只有一個,第二名和最後一名沒有多大區別。”這是吳京從練武術開始就切身體會過的。在後來的經歷中,擺脫壓抑與突破自我,驕傲自負與謙恭虛心,仿佛硬幣的兩面,相互伴生,促使他不斷地為自己的演藝生涯對表,嘗試流行的類型和風格,並轉換身份,成為編劇和導演,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功夫演員的出身則讓他對娛樂圈的種種風氣保持距離,人情和義氣往往影響著他的決斷,雖然這並不意味著他對商務邏輯的拒絕。

在《戰狼1》成功之後,吳京的一部分抱負終於成為現實,但如何拍攝續集也很快就被提上了議程。雖然在拍攝第一部的時候,吳京就對接下來的劇情發展已經有了初步的想法,也最終和劉毅以及董群等人完成了最初的劇本。如何在當下的國際政治環境與規則中為中國軍人找到在國外開展軍事行動的合理空間,如何為主角的個人主義行為找到合適的理由,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但吳京總覺得還缺了些什麼。他決定去找好友俞白眉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後者是著名影視編劇,也是業內資深的劇本醫生。

當第一次接到擔任《戰狼2》編劇的邀請時,俞白眉拒絕了吳京,只是同意提一些意見。他剛剛拍完電影,身心疲憊,正在海南休假。但吳京沒有放棄,去了海南三次,第二年春節的時候甚至扛了一隻羊去了俞白眉的家裡。俞白眉覺得自己的這位小兄弟身上有種不達目的誓不甘休的勁兒,他最終決定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幫助吳京,並參與了電影的部分投資。

“我們倆也算是小學生一塊做作業,想做一個更成熟點的類型片,嚴格按照好的類型片的規律。我們在一塊說的最多的就是拍類型片,這種類型片的規律到底是什麼。”俞白眉對《中國新聞週刊》說道。吳京向俞白眉要了很多關於編劇和電影的專業書籍,並經常與後者一起討論劇情的走向。《第一滴血》和《碟中諜》等作品是他們心目中這部續集最近似的形態。“人物要有情感波動和命運曲線,所以主角冷鋒的戀人龍小雲在開始的時候必須死去,整個人物才有了合理的行為動機。”俞白眉補充道。

在國仇和家恨的相互作用下,愛國主義的巨大聲響被人道主義的消音器部分地中和了。更重要的是,在人物性格和劇情結構得到極大的豐富之後,最初只是針對軍事迷的特種兵故事被成功地改造成了男女老少都容易接受的超級英雄大片。

吳京在拍攝現場

局裡局外

吳京做人講究和氣,但做事經常較勁。《戰狼1》的投資只有2700萬元,這跟2008年他的導演處女作《狼牙》相差不多,堪稱寒酸,但《戰狼1》的最終票房能達到5.46億元,卻又可以說是奇跡。沒有人看好他。某投資方臨時決定撤資的時候,他只能抵押上自己的部分房產。然而當拍攝續集的時候,資本都聞風而動,紛紛找上門來。現在,習慣了被人選擇的吳京,開始有底氣去選擇別人了。

“如果你投資方想綁架我的價值觀,那我肯定不答應。要麼你來拍,讓我來拍就得聽我的。就算是超支超額,自己砸錢,也不能讓別人用錢來要脅我,被錢踢一個跟頭。”吳京這樣對《中國新聞週刊》說道。

就在此時,相識十年的老大哥宋歌正擔任北京文化CEO,在看過劇本之後也希望加入到投資大軍中。在與吳京溝通之後,雙方達成協定,北京文化只投資500萬元,並另外以保發行底的形式,賺增量的部分。就這樣,發行方為吳京減小了製作的風險,提前回本,而吳京則投桃報李,讓渡了保底數額以外票房的盈利空間。於是,除了第一部已有的合作夥伴,又增加了許多新的投資方,整體投資規模達到1.5億元,共有14家出品方和7家發行方。

事實上,拍攝第一部的時候,吳京便找過宋歌,但因種種原因,合作沒有達成。很久之後,宋歌才看了《戰狼1》,他還是不太相信這部製作如此寒酸的電影竟然有5億元票房。第一部的成功或許不太符合商業邏輯,但在投石問路之後,續集的成功卻基本上是可以預料到的。在看了《戰狼2》的劇本之後,宋歌從商業的角度算了一筆賬。如果續集在劇情上延續第一部的架構,在製作水準上提升到好萊塢的高度,那麼這部作品的票房將成規模化增長,至少達到8億~10億元。

最終,保底的數額定在了8億元,製作方提前得到了2.17億元的回報。宋歌還承諾幫吳京引進好萊塢團隊,並由北京文化主要負責電影的發行等環節。此後,他安排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總經理張苗與吳京一起赴美國與好萊塢團隊進行溝通,並最終選定了《美國隊長3》的動作團隊和《加勒比海盜》的水下攝影及救援團隊。

除了資本的追逐之外,許多軍事場面的實現也都在南京軍區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的支援下完成,後者也是《戰狼2》出品方之一。事實上,早在籌拍《戰狼1》期間,吳京就曾到南京軍區特種部隊訓練了整整18個月 。這樣的努力給吳京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他對槍支武器的熟悉程度讓來自美國的槍械專家也感到驚訝。

“我喜歡老一輩的藝術家們,他們演農民就去下鄉生活半年,演武打片就真的去練武術。”吳京對《中國新聞週刊》說。

而吳京在拍攝過程中的種種需求,也都得到了支持,比如影片中的坦克大戰。“他們也想看到中國的先進武器和軍事實力得到合適的展示。”他補充道。

就這樣,商業邏輯、國家形象在吳京強烈的個人意志與表達中相互磨合,被好萊塢工業體系助燃的民族熱情也等待著在一個合適的時機,在手持小國旗和爆米花的觀眾那裡,得到前所未有的回應與宣洩。

很快,電影便開拍了。據宋歌介紹,這次的拍攝很大程度上遵從了工業化的拍攝方式。“所有的動作和槍戰戲都是提前設計好的。演員非常明確自己的點位,拍攝過程效率很高。”他對《中國新聞週刊》說。

國際化的團隊讓這種拍攝方式成為可能,同時這也源自宋歌在長期的國外考察中獲取的經驗。此前,他曾參觀過俄羅斯著名導演提莫·貝克曼貝托夫的電影公司,後者向他展示了拍攝好萊塢大片《通緝令》時的工作場景。此後數年,宋歌一直希望好萊塢的工業體系可以嫁接到中國來,這在《戰狼2》中得以部分實現。

但事實上,吳京依舊跟以前一樣,在片場忙裡忙外。劇組1700多人,管理起來比以往更加費勁。白天他需要不斷在導演和演員的身份之間來回轉換,晚上則需要對演員進行調度,同時想著第二天的戲該怎麼拍。不同于宋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強調的“重工業”拍攝方式,在《南方週末》的一篇報導中,編劇劉毅將吳京的這種工作方式戲稱為“手工業電影”。

有人說他如同青年軍官一樣管理著他的士兵,也有人說他有時候不像一個老闆,對敬業的員工表現出兄弟般的尊重,對那些懶散的表現則當場報之以憤怒的回應。但他覺得自己的工作方式只是出於一名動作演員的本能,並以此要求那些普通的場務和演員。

為了拍水下打鬥的場景,他在身上綁著鉛塊,一次次跳下水面,累到虛脫,好友俞白眉對此不解,“覺得他瘋了”。據俞白眉介紹,吳京對某位參演過《美國隊長3》的替身演員在一場打鬥戲中的表現不太滿意,便親自做示範,每次都是重摔在地,讓自視甚高的對方也對眼前這位演員出身的導演表示了尊重。俞白眉將這種工作方式歸結為吳京的“有癮”。“如果一個特別難的動作讓替身做,他就覺得虧了,所以一定得是自己來。”俞白眉這樣對《中國新聞週刊》說道。

最終,拍攝過程花費10個月,劇組遠赴非洲和國內多個地方,共完成了4077個鏡頭,素材將近4個小時。在所有鏡頭都拍攝完畢之後,這部影片開始做減法。

吳京將影片剪到了140分鐘,但宋歌和俞白眉都覺得太長。“應該符合類型片的習慣,在120分鐘左右最好”,俞白眉這樣說道。於是,更多的鏡頭被刪去。由於擔心觀眾會因不適應這種重工業大片而“走神”,他們留下了大部分的打鬥場景,讓吳京扮演的主角看起來像是一位超級英雄,從一開始便“全程高能”,這也導致影片的打戲過於頻密。

而在送審的過程中,有些可能涉及政治內容的鏡頭不得不刪去。據俞白眉介紹,演員高明本來在影片中短暫出鏡,扮演一位不動聲色的“首長”,但這個片段並沒有出現在最終的版本中,儘管結尾的演員列表上依舊可以看到高明的名字。

就這樣,吳京在一如既往地沉浸於動作打鬥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調和著主旋律與商業效果、愛國主義與娛樂大眾之間的微妙關係,對尖銳現實的反映與批評則被縮減到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戰狼2》拍攝過程中,吳京(左二)在監視器前檢查拍攝

在暴風雨的中心

早在兩年前商定保底發行的時候,《戰狼2》便確定於今年7月27日上映。“這一天臨近建軍節,又是國產電影保護月,沒有什麼外國大片競爭。”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總經理張苗這樣對《中國新聞週刊》說道。同期最受矚目的戰爭片《敦克爾克》於7月21日在北美上映,在大陸的上映日期卻被延遲到了9月1日。

但競爭仍然存在。《戰狼2》最大的對手是同一天上映的《建軍大業》,這部具有獻禮性質的主旋律電影彙集了多位偶像演員,關注度在《戰狼2》之上。就在上映之前,有媒體曝出廣電總局下發指示,要求《建軍大業》的院線排片須達到45%。

但最後的結果讓人大跌眼鏡。根據貓眼專業版資料顯示,7月27日當天,僅僅上映4小時,《戰狼2》便以《建軍大業》一半的排片率獲得了兩倍於後者的票房,並在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裡,一直以80%左右的票房占比碾壓同時期的所有影片,包括自亂陣腳的“IP巨制”《三生三世十裡桃花》。

特別是在7月30日的當天,現實中的閱兵活動吸引了廣泛的關注,而在觀眾那裡,《戰狼2》卻取代《建軍大業》,成為當日最“應景”的活動。在種種時局的映襯下,閱兵與觀影形成了一種奇特的共振,並最終將《戰狼2》的單日票房提升到3.62億元的高度,成為全球週末票房冠軍。

雖然《建軍大業》在題材和主題上更接近主旋律,但在製作上卻更加商業化。類似的是《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延續了近年來“IP”和“流量”的模式,但演技“不線上”和粉絲“鎖場”等原因最終讓這部電影高開低走,沒有形成威脅。相比之下,《戰狼2》的成功並沒有單純依靠商業的推動。

隨著票房的持續暴漲,過度的讚譽也隨之而來,這讓吳京難以接受。宣發公司的海報上,他堅持將“世界頂級”等字眼去掉。有人覺得他在成龍、李連傑和甄子丹之後,開創了自己的動作片時代。也有人邀請他參加金融講座,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都瘋了吧,我就是拍了一部電影而已,不要給我這麼大帽子。”他這樣對《中國新聞週刊》感歎道。

相比之下,網路上的喧嘩或許更讓他難以招架。《戰狼2》的票房大賣讓很多影評人對其中的工業化程度和類型化嘗試感到驚喜,看慣了好萊塢大片和功夫電影的觀眾們則第一次在銀幕上領略到本土超級英雄的樣貌。然而,愛國情緒一旦在這種心理的翻轉過程中被賦形,爭論也隨之而來。

著名影評人“大旗虎皮”將這部影片稱之為“國民功能飲料”。也有論者指出,除了很多劇情存在優化空間之外,電影中所呈現出的自豪感,夾雜著對成為“優等公民”的渴望,這仍然沒有脫離傳統秩序和思維的窠臼,只是“進入了世界員警的可能性的一聲狂笑”。

有人直接將這部電影稱作“愛國生意”。更讓人遺憾的是,一些人開始質疑吳京和他家人的國籍,並稱吳京在護照上公然“造假”,杜撰並不存在的愛國口號。

這些言論讓心直口快的吳京感到憤怒,並在接受採訪時公開“硬懟”,聲稱批評的聲音是因為“跪久了”。他篤信個人的努力,也像一個軍人那樣完全將愛國當作自己的使命,完全不覺得宣揚國力和民族自豪感與娛樂大眾之間有任何不可接受的矛盾,也不明白影片接受過程中的種種紛爭背後可能隱藏著怎樣的意識形態漩渦。

“我師父跟我說了……”在採訪中的最後,吳京想要援引師父吳彬對自己告誡的話,但身邊的合作夥伴打斷了他,提醒他已經到了下一站影院,該下車了。他不得不倉促地走出車門,面帶微笑,走向通道,兩邊是湧動的人潮、手機鏡頭和小國旗。“吳京,吳京!”女粉絲們激動地叫著他的名字,有的還帶著孩子和老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