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爭奪自吸引擎掌門人 豐田馬自達同門較量

看到越來越多的汽車品牌, 在未來車型的計畫中逐漸拋棄自然吸氣發動機, 將主力都放在了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陣營,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近期發佈的本田第十代雅閣, 舊款曾配備的2.0L、2.4L、3.5L自吸發動機一概扔進了博物館, 用上了1.5T和2.0T渦輪增壓發動機。

那究竟是不是自吸發動機就已經走向了末路了呢, 或者說以後的內燃機汽車都會變成渦輪增壓呢?貓哥認為, 在純電動汽車的電池續航能力以及社會充電基礎設施方面, 還未能完善到可媲美如今內燃機汽車使用的環境之前, 這都是美好的期望而已。

在這還沒有時間表的過渡期間, 折衷方法也許就是高效的混合動力汽車, 這也是很多車廠的共識, 無論是超跑級別還是普及型汽車, 都已經有了很不錯的選擇。 上個月有位同事入手了廣汽豐田混動版雷淩, 他表示這台車簡直就是他心目中最完美的代步車,

不僅車價相宜, 而且將加油這件事仿佛變成了“例假”, 提車時加的一箱油, 到現在還未能用得完。

但世界上總有些人, 即使有康莊大道在前, 還是喜歡遵循著自己認為對的路往前走。 即使有表現均衡的混合動力汽車存在, 也不能阻止他們繼續挖掘看似已到瓶頸的自吸發動機技術。

目前看到對此最積極的兩家廠商, 豐田和馬自達, 都用實際成績告訴世人, 自然吸氣發動機依然有價值存在於世上。

但貓哥在此插一句, 別忘了豐田也是世界上其中一家把混動技術玩得最好的廠家,

也製造出全球首款量產氫燃料電池汽車Mirai,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強”, 真的服了豐田章男先生這位強人。

將“自吸不死”重新帶回大家視野的, 當然是日系第一大廠商-豐田。 在革自己的命推出創新概念的TNGA架構下, 新系列的“DynamicForce Engine”, 就是將豐田量產自吸發動機潛力最大化的零號機。

新系列的發動機首批產品將會應用在即將上市的國產新凱美瑞上, 這兩台最大熱效率分別40%和41%的發動機, 分別裝備在2.5L汽油版和混合動力版本中的2.5L發動機上。

之所以能達到量產車中最大熱效率的水準, 在發動機內外都做了無數的文章, 其中最主要的,莫過於使用高速燃燒技術,使氣缸內的氣流流動得更快,令燃燒更充分,再配合周邊減低能力損耗的設計,令這兩款發動機都成為目前量產自然吸氣發動機中的頂尖產品。

而馬自達在2010年推出的創馳藍天技術SKYACTIV Technology裡,就已經表明了堅守自吸發動機領域的態度,當時就推出的14:1超高壓縮比發動機,其實已足以反映出自吸發動機技術還有空間可挖掘。

直至了2017年8月8號,新一代SKYACTIV-X發動機發佈,其獨有的“SPCCI(Spark ControlledCompression Ignition)(火花點火控制壓燃點火)”的燃燒方式,成功解決汽油發動機壓燃點火實用化中(壓燃點火CompressionIgnition(CI))成功範圍擴大化的課題,實現火花點火和壓燃點火(CI)之間的無縫切換。這些頂尖技術都是在以往的量產自吸發動機中前所未見的,而因應這些技術的應用,除了保留自吸發動機一如既往耐用可靠的優點外,動力輸出和油耗表現都達到了新的層次。

SKYACTIV-X發動機壓燃點火對比傳統火花塞點火示意圖

用以下的一個表格,對比兩個品牌發動機的技術特點和綜合水準(分別選取了各自系列中的2.5L版本。)。

翻查第四代普銳斯上市時的資料,豐田汽車發動機先行設計部部長友田晃利曾經說過,豐田未來的車用發動機熱效率將"很快達到50%"!他表示,豐田幾年前試製的汽油發動機,通過實施稀薄燃燒等技術,就已經使最高熱效率達到了44%。當然發動機還面臨冷卻及爆震等需要解決的問題。

同時隨著豐田TNGA架構的發展完善,在其中占重要位置的發動機技術,肯定會再有進一步的發展空間,對於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熱效率和降低油耗水準的追求,可以反映出,豐田會一直在這一領域深耕。

而參考前段時間外媒報導馬自達第二代創馳藍天發動機時的內容,從一張資料圖中顯示,第二代創馳藍天發動機能在發動機轉速為2000rpm、200Kpa壓力及壓縮比18:1的狀態下,達到最大熱效率48%的成績(非官方正式公佈數字)。

而另一張資料圖則顯示,第二代創馳藍天發動機的壓燃點火技術大幅度提升了發動機在1500轉和2000轉時候,扭矩輸出為32,64和96牛米時候的效率。

更有報導指,第三代創馳藍天汽油發動機將繼續優化壓燃點火技術,解決目前只適用於低轉速範圍的瓶頸,增大適用的轉速範圍。同時採用燃燒室隔熱措施來減少熱損失,進而提升最大熱效率和減低油耗。

最後貓哥還要提醒大家,在8月4日豐田和馬自達發表聲明,雙方將交叉持股形成資本聯盟,在製造和技術研發等領域展開合作。聲明提到的5大合作領域:在美國成立合資企業,建廠投產新車;聯合開發技術用於電動汽車;聯合開發車載互聯技術;聯合開發先進安全技術;擴大互補產品陣容中,雖然沒有單獨提到自吸發動機技術的繼續研發,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次合作一定會為技術互通帶來正面的影響,放眼全球,相信未來的日子裡,自然吸氣發動機技術的翹楚,都離不開這兩家孜孜不倦深耕的汽車公司。

(注:文中所有馬自達發動機的圖片,均使用了第一代創馳藍天發動機圖片)

其中最主要的,莫過於使用高速燃燒技術,使氣缸內的氣流流動得更快,令燃燒更充分,再配合周邊減低能力損耗的設計,令這兩款發動機都成為目前量產自然吸氣發動機中的頂尖產品。

而馬自達在2010年推出的創馳藍天技術SKYACTIV Technology裡,就已經表明了堅守自吸發動機領域的態度,當時就推出的14:1超高壓縮比發動機,其實已足以反映出自吸發動機技術還有空間可挖掘。

直至了2017年8月8號,新一代SKYACTIV-X發動機發佈,其獨有的“SPCCI(Spark ControlledCompression Ignition)(火花點火控制壓燃點火)”的燃燒方式,成功解決汽油發動機壓燃點火實用化中(壓燃點火CompressionIgnition(CI))成功範圍擴大化的課題,實現火花點火和壓燃點火(CI)之間的無縫切換。這些頂尖技術都是在以往的量產自吸發動機中前所未見的,而因應這些技術的應用,除了保留自吸發動機一如既往耐用可靠的優點外,動力輸出和油耗表現都達到了新的層次。

SKYACTIV-X發動機壓燃點火對比傳統火花塞點火示意圖

用以下的一個表格,對比兩個品牌發動機的技術特點和綜合水準(分別選取了各自系列中的2.5L版本。)。

翻查第四代普銳斯上市時的資料,豐田汽車發動機先行設計部部長友田晃利曾經說過,豐田未來的車用發動機熱效率將"很快達到50%"!他表示,豐田幾年前試製的汽油發動機,通過實施稀薄燃燒等技術,就已經使最高熱效率達到了44%。當然發動機還面臨冷卻及爆震等需要解決的問題。

同時隨著豐田TNGA架構的發展完善,在其中占重要位置的發動機技術,肯定會再有進一步的發展空間,對於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熱效率和降低油耗水準的追求,可以反映出,豐田會一直在這一領域深耕。

而參考前段時間外媒報導馬自達第二代創馳藍天發動機時的內容,從一張資料圖中顯示,第二代創馳藍天發動機能在發動機轉速為2000rpm、200Kpa壓力及壓縮比18:1的狀態下,達到最大熱效率48%的成績(非官方正式公佈數字)。

而另一張資料圖則顯示,第二代創馳藍天發動機的壓燃點火技術大幅度提升了發動機在1500轉和2000轉時候,扭矩輸出為32,64和96牛米時候的效率。

更有報導指,第三代創馳藍天汽油發動機將繼續優化壓燃點火技術,解決目前只適用於低轉速範圍的瓶頸,增大適用的轉速範圍。同時採用燃燒室隔熱措施來減少熱損失,進而提升最大熱效率和減低油耗。

最後貓哥還要提醒大家,在8月4日豐田和馬自達發表聲明,雙方將交叉持股形成資本聯盟,在製造和技術研發等領域展開合作。聲明提到的5大合作領域:在美國成立合資企業,建廠投產新車;聯合開發技術用於電動汽車;聯合開發車載互聯技術;聯合開發先進安全技術;擴大互補產品陣容中,雖然沒有單獨提到自吸發動機技術的繼續研發,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次合作一定會為技術互通帶來正面的影響,放眼全球,相信未來的日子裡,自然吸氣發動機技術的翹楚,都離不開這兩家孜孜不倦深耕的汽車公司。

(注:文中所有馬自達發動機的圖片,均使用了第一代創馳藍天發動機圖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