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佳兆業劫後餘生 從年賺28億到連虧三年背後的財務秘密

文 | 時代財經APP 屈慧

由於年報成功發出, 佳兆業達成港交所給出的複牌條件, 這家停牌兩年多的房企將於3月27日早間正式複牌交易。 停牌前, 佳兆業股價維持在1.56港元/股, 總市值80.11億港元。

3月27日這天, 深圳最具話題性的兩個房企將迎來各自關鍵的一天, 一個是股權之爭臨近尾聲的萬科, 一個是因醜聞停擺兩年要複牌的佳兆業。

佳兆業3月26日晚間在港交所連發六道公告, 將此前一直拖延的2014年-2016年期間的五份年報、中報悉數發佈。

由於年報成功發出, 佳兆業達成港交所給出的複牌條件, 這家停牌兩年多的房企將於3月27日早間正式複牌交易。

停牌前, 佳兆業股價維持在1.56港元/股, 總市值80.11億港元。

由盈利轉連虧三年

財報顯示, 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間, 佳兆業分別錄得總收益196億元、109億元、178億元, 對應的毛利分別為28.7億元、3.43億元、23.12億元。

上述兩項數位全部呈現正面, 且經過2015年的下滑之後出現了回升趨勢。 不過,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 過去這三年, 佳兆業財報上顯示的盈利數位全部是負數, 2014-2016年佳兆業錄得的虧損分別為13億元、12.54億元和3.47億元。

時代財經注意到, 由於財務數位重列, 連帶三年前已經發佈的2013年盈利數字也發生較大變動, 由28.6億元減少到21.9億元。

對於虧損原因, 佳兆業指出有多個方面, 其中2014年財報虧損中就包含了由鎖房事故導致的整體虧損4.83億元。 佳兆業強調,

除此之外集團的營運及其他損益專案並未受事故所影響。

2014年佳兆業虧損最大的一項為其他虧損淨額, 約為17.42億元, 而2013年則為4.29億元, 其中撇減持作銷售的已落成物業及發展中物業虧損約16.73億元。 在2015年、2016年的報表中, 這一數位有大幅縮窄, 只有2.2億元和5.6億元。

自2009年佳兆業上市以來, 從未面臨過虧損。 “鎖房危機”前後的數字變化之大, 很難不讓人將其與此前佳兆業的財務造假風波聯繫到一起。

據時代財經回溯, 2014年底, 因創始人郭英成疑涉深圳“蔣尊玉案”, 佳兆業遭遇地方政府“鎖房”, 緊接著債務違約的問題爆發。 在2015年初與融創重組事件中, 佳兆業650億的隱形債務被踢爆, 關於佳兆業財務造假的疑雲就此開始發酵。

在後來的審計調查中,

佳兆業的核數師普華永道捅出了年報中的六大疑雲問題, 並向董事會提出要求對這些問題進行獨立調查。 其中, 最為核心的就是308億元的“明股實債”和241億元的“資產騰挪”。

去年12月下旬, 經過近兩年時間的調查, 佳兆業向外界公佈了富士事高對普華永道提出的問題的調查報告。

令人驚訝的是, 這份調查報告將所有責任都指向了普華永道和“若干前雇員”, 包括過去的計帳存在會計上的分類錯誤, 前員工涉嫌隱瞞、虛構多宗交易、計賬出錯等多項指控, 且富事高指出這一切均與管理層及郭英成無關。 而談及追查結果時, 富事高則給出無法找到當事人、檔丟失、證據不足等理由表示無法取證。

這樣的結果顯然不能使外界信服。

或許是出於輿論的原因, 原定在去年年底刊發年報的佳兆業再一次延遲。

在當時的調查報告中, 富事高披露了諸多財務計賬分類和“造假”方面的問題, 那麼這一次佳兆業又是如何巧妙的在財報中處理這些問題的呢?

334億“明股實債”重新計入負債

為了順應富事高調查指出的問題作出整改, 在這一次刊發的年報中, 佳兆業對這幾年的年報計賬方式均作出了調整, 將以前的“舊賬”、“爛帳”重新分類, 甚至對2013年早已刊發的財報都做出重列。

佳兆業表示, “在編制財報時, 公司董事已考慮所有富事高調查結果, 並信納已就綜合財務報表作出適當調整(包括對2013年度作出調整), 以糾正及呈列有關事故的重大會計誤差。

時代財經觀察到, 佳兆業調整最大的一塊為將“明股實債”計入計息借款。

所謂“明股實債”, 是一種表面為股權投資而實質上為債權投資的融資方式, 投資者的投資回報不與被投資企業的經營業績掛鉤, 而是定期支付固定收益並帶有回購協議。 這種現象在房地產行業普遍存在, 往往表現為“抽屜協議”。 在調查中, 普華永道就曾經指出自己沒有接觸過這些“抽屜協議”。

通過對比2013年財務數位的變化, 大致可以瞥見佳兆業此次“重寫”財報的路徑。

佳兆業指出, 公司2013年間新發現借款有關的計息借款分別約251.3億元及82.24億元被錯誤入帳或並無入帳, 公司決定作出重新分類以反映計息借款, 這一項“明股實債”規模達到了334億元。

由於”新借款“的計入, 佳兆業的利息、其他應付款項、流動負債等數字也產生相應變化。在2013年的財報中,佳兆業糾正誤差的調整還包括:若干借款2.36億元與發展中物業錯誤抵銷;2013年度的應收賬款、按金及其他應收款項的借方結餘4.27億元及1億元計入其他應付款項,並將其由非流動負債分類至流動負債。

由於這一項計賬的調整,導致佳兆業的負債出現大幅攀升。據時代財經計算,截至2013年底,佳兆業經重列的總債務為760.7億元、總資產為924.2億元、淨資產為163億元、資產負債率為82.3%;而在債務重列前,對應的數字分別為660億元、878億元、218億元、75%。重列後的債務規模多出百億,而負債率則高出7個百分點。

調整之後,2014年-2016年的負債總規模分別為1062億元、1143億元、1428億元,對應負債率分別為88%、89.6%、86.1%,均超過行業80%的安全紅線。

佳兆業的利息、其他應付款項、流動負債等數字也產生相應變化。在2013年的財報中,佳兆業糾正誤差的調整還包括:若干借款2.36億元與發展中物業錯誤抵銷;2013年度的應收賬款、按金及其他應收款項的借方結餘4.27億元及1億元計入其他應付款項,並將其由非流動負債分類至流動負債。

由於這一項計賬的調整,導致佳兆業的負債出現大幅攀升。據時代財經計算,截至2013年底,佳兆業經重列的總債務為760.7億元、總資產為924.2億元、淨資產為163億元、資產負債率為82.3%;而在債務重列前,對應的數字分別為660億元、878億元、218億元、75%。重列後的債務規模多出百億,而負債率則高出7個百分點。

調整之後,2014年-2016年的負債總規模分別為1062億元、1143億元、1428億元,對應負債率分別為88%、89.6%、86.1%,均超過行業80%的安全紅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