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天山康家石門子岩畫與西王母起源”學術研討會達成重要共識

8月2日至5日,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博物館、中華文化學院、中央民族大學、首都師範大學、新疆大學、新疆師範大學、伊犁師範學院、成都市考古研究院、西昌考古研究所、山東大學的海內外專家學者, 對新疆呼圖壁縣康家石門子岩畫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考察, 並進行多場的學術討論, 大家達成幾點共識:

圖1、“天山康家石門子岩畫與西王母起源”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呼圖壁舉行。

圖2、在學術研討會上, 二十多位海內外專家學者達成共識。

一、新疆呼圖壁岩畫的司巫形象, 很可能是早期部落社會司巫祭天神的場景的真實反映, 是巫君合體的西王母崇拜的早期源流之一。

馬來西亞學者、西王母研究專家王琛發教授以“西王母第三階段形象構成的中華意象”為題, 結合歷史文獻闡述了西王母的形象和認知發表了主題演講, 引起專家和媒體的關注。 王琛發告訴記者:西王母文化, 是整個漢族文化的來源;西王母文化, 是形成整個漢族文化的主流和符號, 人們把很多對生活的願望、看法等都展現出來, 所以漢代的西王母信仰已經成為中國民間流行的信仰了。 “新疆這個地方如果是整個西王母的最早期的傳播地點,那麼它就是漢族文化其中一個起源地。

很顯然, 西王母信仰已經遍佈整個中國, 最後沿著整個海上絲路一路傳播, 它無形中開通了新疆與海上的聯繫, 這種聯繫一加強, 為新疆對外的文化搭台, 讓大家更瞭解新疆是非常有幫助的。 ”

圖5、馬來西亞學者王琛發教授的主題演引起專家和媒體的關注。

經過為期三天的“天山康家石門子岩畫與西王母起源”學術研討會, 專家們達成了共識。 對此, 首都師範大學儒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陳明指出, 天山這一岩畫在發現30年之後, 迎來了一個新的階段。 不論從考古學還是文化建設、或者上升國家的政策, 意義都非常大。 中央民族大學考古學系主任、教授肖小勇建議,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在城市規劃方面把岩畫的元素提煉出來, 形成概念和圖像的元素, 把它更好的推廣, 正如習主席說的“讓文物活起來”, 這對於推廣岩畫、發展當地的經濟、文化旅遊都有助益。

呼圖壁縣縣委常委劉曉成表示, 呼圖壁縣已決定以岩畫為中心方圓51.4平方公里的禁牧區,

讓生態進一步恢復, 也給岩畫保護創造更好的環境。

圖6、呼圖壁縣縣委常委劉曉成展望當地文化旅遊的未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