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陽明的人生大智慧,修心做事兩不誤,出世入世能兼得!

國學大師錢穆曾說:陽明言工夫, 要在“事上磨”, 而主於“誠意”, 亦曰“謹獨”, 亦曰“立志”, 其實皆求能“誠意”耳。 誠意之極, 即是“知行合一”。 “致良知”則即是“誠意”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 要成就心學工夫, “事上磨”是主要, 根本則在“誠意”。 陽明心學的關鍵字很多, 諸如慎獨、立志、知行合一、致良知等, 根本上說的其實都是誠意。 所以修習陽明心學, 要抓住兩大關鍵字——心能誠意, 事上磨練。 修心做事兩不誤, 出世入世能兼得, 這正是王陽明人生智慧的精髓所在。

王陽明說:“惟天下之大誠, 能立天下之大本。 ”誠意, 就是正念頭, 誠實地踐行良知給你的答案。

一個念頭出現, 良知自然知道好壞, 好的保留, 壞的去掉, 這就是誠意。

王陽明又說, 誠意就是“如好好色, 如惡惡臭”。 喜歡善如喜歡美色, 厭惡惡如厭惡惡臭。 這雖然聽上去很簡單, 做起來卻實屬不易。 我們知道佔便宜是壞的, 可有時候卻經不住誘惑去占了。 一旦占了, 這就不是“好善惡惡”的心了。 正是因為我們總不誠, 所以內心往往出現愧疚, 自然就無法獲得應有的平和靜謐。

王陽明還曾說, 工夫的困難之處, 全部在於格物致知上面, 格物致知則是誠意的事情。 意誠之後, 大體上, 心也自然正了, 身也自然修了。 但正心修身的工夫, 也各自有用力的地方, 修身是在喜怒哀樂已發上用功, 正心是在喜怒哀樂未發上用功;心正就是中,

身修就是和。

所以, 當我們做事情的時候, 當我們與人交往的時候, 最重要的就是誠意。 這樣就能夠做到喜怒哀樂未發, 或者喜怒哀樂發出來但符合禮儀, 這就是“中和”。 特別是與別人交往的時候, 我們希望別人對我們有誠意, 沒有人願意與一個沒有誠意的人交往。 同時, 我們要獲得別人的尊重, 要辦成事情, 我們自己也要有誠意。

誠意不僅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時候別人對我們的一種要求、一種期望, 更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的一種要求和期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