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潘天壽花鳥畫的佈置

潘天壽 鷹石山花圖 設色紙本 嘉德2015春拍 成交價27945萬元

文/蘇東天

佈置(或構圖), 這是國畫創作傳達階段中的重要一環, 即由“胸中之竹”變為“手中之竹”的重要一步。 馬蒂斯說:“所謂構圖, 就是把畫家要用來表現情感的各種因素, 以富有裝飾意義的手法加以安排的藝術”。 一幅畫的立意很好, 筆墨技藝也不錯, 但沒有好的構圖, 要造就一幅詩情畫意的好作品, 還是困難的。 唐張彥遠認為:“至於經營位置, 則畫之總要”, 是有道理的。 尤其是中國花鳥畫, 是靠平面的佈置來造形, 所以, 畫面的形式美的結構的佈置就顯得特別重要。

潘天壽先生是一位極重形式美的畫家, 他對於花鳥畫的形式結構的佈置, 有著獨到的創造和成就, 是很值得作一番研究和探討的。 潘天壽先生主張花鳥畫的佈置, 應以勢為主, 他說:“氣要盛, 勢要旺, 力求在畫面上造成蓬勃靈動的生機和節奏韻味, 以達到中國繪畫特有的生動性。 ”至於佈置的方法, 他認為“是以‘搜盡奇峰打草稿’選集奇峰湊配奇峰(即以奇配奇, 出奇制勝), 使構成不落平常的作品”的辦法。 所以, 他的花鳥畫佈置, 往往有奇思別想, 能奇中有平, 平中有奇, 既講究全域氣勢的呼應開合, 結構的嚴整性, 又十分注意局部的嚴謹安排, 使畫面的每一部分, 包括題款、印章、都能互相有機地組織在一起。 即使尋丈巨幀,

亦是條理井然, 繁處自繁, 簡處自簡, 板處自板, 靈處自靈;極簡略時, 雖著筆無多, 卻含意無窮;極繁複時, 滿幅似無空白, 而仍覺境界空靈。 主從虛實, 總是恰到好處, 你要在他的畫幅上加一點或減一點, 都似覺困難。 從整幅到一個細小的局部, 都非常講究結構和造形之美, 講究發揮繪畫形式語言的作用, 這在寫意派開創以來, 還是罕見的。

潘天壽 雙雛圖 上海恒利2011春拍 成交價172.5萬元

他認為, 佈置的關鍵在於開合取勢, 通常一幅山水花鳥畫的佈置, 只須一大開合, 一個大氣勢, 即王原祁說的, 開合、起伏要本于龍脈。 並要注意開合中的主體和主點(畫眼)突出, 主次分明, 給人有一個明確的總體效果。 如《雨霽》這樣的巨幀, 它就只有一個大開合,

大氣勢, 畫中的松樹、水流、岩石、花草, 雖各有小開合, 但都統一在一個大氣勢中;松樹、水流、岩石的主體取橫臥不等邊的三角形交錯和組合, 造成一個前沖感, 由於總氣勢(龍脈)向左下, 所以主點(畫眼)佈置在左下角, 這裡的松頭、水口、岩石和岩花野草, 互相交織, 為畫家最著筆的地方, 不僅使主點突出, 而且能增強畫面的氣勢。 這也是他佈置中主張從不平衡中求氣勢的表現, 從畫面的佈局看, 單向傾倒的氣勢, 顯然是極不平衡的, 但由於松幹的剛勁, 松頭的勃茂, 可知其紮根之深;水流奔騰傾瀉, 勢不可當, 但其流長源遠, 使人有相向伸展的感覺;岩石雖亦向左傾斜, 卻堅實厚重無比, 再加右邊一山岩向右延伸, 所以總的感覺效果,
是不平衡中有平衡, 雖險而無慮。 同時, 也是他主張以動取勢(常常用水流的動力來加強畫面的運動感和氣勢), 寓動於靜, 靜中有動的佈置的典範。 這幅畫雖大, 但使人感到複雜而不複雜, 簡單而不簡單, 既變化又統一, 氣勢偉大, 有不可一世之雄, 確是他佈置中的創格。

他認為, 虛實疏實是佈置中最重要的問題, 也是中國畫的重要特點。 他說:“畫事之佈置, 極重疏、密、虛、實四字, 能疏密, 能虛實, 即能得空靈變化于景外矣。 ”

潘天壽 江南蛙聲圖卷 西泠印社2014秋拍 成交價667萬元

以虛實而論, 他說:“大抵實處之妙, 皆因虛處而生, ”即“以虛顯實”, “老子說:‘知白守黑’, 就是說黑從白現, 深知白處, 才能處理好黑處”, 所以, 畫事佈置重在布虛,

即著眼於空白。 實際上, 擺實就是布虛, 布虛就是擺實, 無虛不能顯實, 無實不能存虛。 並且, 還要能“以實求虛, 以虛求實”, “虛者實之, 實者虛之”;“虛者實之為求虛, 實者虛之為求實”, 而“實中之虛, 重在大虛, 虛中之實, 重在大實”, 於迫塞之中求空靈, 空靈之中求氣韻。 佈置中這種虛實相生的辯證處理方法, 是他獨到的成就。 例如《睡鳥》, 由於虛實對比強烈, 使畫面明豁無比, 主點十分突出, 一目了然, 印象深刻, 這就在於他虛實處理的妙處。 兩隻睡鳥用重潑墨畫成, 是實;石頭本實, 為突出睡鳥, 實者虛之;背景一片空白, 本虛, 但因畫的是水邊雛鳥, 使人一看即知空白是水, 這是虛者實之。 這種大虛大實的處理, 使畫面空靈開朗, 氣韻生動。 又如《秋酣南國雁初飛》, 一座龐大的山岩佈滿了畫面,加上幾乎與紙面平行的直角形山頭,使畫面處於迫塞之中,這是虛以實之,重在大實;但是這座山的三分之二未加皴,使近處的樹林道路層次清晰,這是虛中求實,以虛顯實;上頭不多的空白處畫一行初飛之雁,遂使人有天地無限遼闊之感,這是虛中求實為求虛,畫中的扳塞之氣就消失了。這是他虛實相生的原理在實踐中的運用。

潘天壽 紅荷 立軸 設色紙本 成交價2357萬元

以疏密而論,畫材之排比,相距有遠近,交錯有繁簡,就有疏密也。他說:“排疏密須以三點為基礎。只要有三點的排比,才能有氣勢,有疏密,有高低,才能附合藝術的構圖規律。”“三三相排比,相交錯,可至無窮。”這是他佈置中緊緊把握的主要方法,不管畫幅大小,皆是如此。如《初升》,畫中的梅月松石,皆以三角形組合,枝幹、石皴、苔點亦多作三三相排比,相交錯;而且岩石、樹幹,多作直角形轉折,猶如鋼筋水泥骨架,堅硬厚實,渾樸崢嶸。這種佈置法的優點是能顯示力量,統一中有變化;缺點是易入平、板,易入險絕之境。如松梅月石皆成品字形,顯得平板無變化,已入險路,但潘天壽先生往往能從平板險絕之中出奇制勝,求得生動的氣韻。如這幅畫,他用潑墨畫出行雲,(烘雲托月),不僅破掉了平板,而且使松梅月石貫聯一氣,既加強了畫面的疏密變化和整體感,又使其變化中有統一,統一中有變化,並使畫面氣勢倍增。

他又認為,“無疏不能成密,無密不有見疏”,疏密相用,要能“密不通風,疏可走馬”,“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而不疏,密而不密,疏中有物,密而不悶疏密對比而得中,遂得疏密相用之道矣。”如《雁蕩山花》,畫中的山花野草並不多;但由於大片的空白,對比之下,使人感到密而繁多,這是以疏顯密,又如《雨後千山鐵鑄成》,山與江流的對比,有密不通風,疏可走馬的好處。但山中雲氣的飛白和江流中的題款;使畫面產生密中有疏,疏中有密,密而不悶,疏而有物,整幅畫面疏密對比強烈而恰到好處。

潘天壽 雨後江山鐵鑄成 嘉德2014春拍 成交價1840萬元

中國畫中的大虛大實,大疏大密,是為求畫面的清楚明豁,主體之點突出。因為人看東西,往往“心不在焉,視而不見”, “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所以,畫家作畫,只要著眼幹“兩三枝”,其他“心不在焉”的東西,一概予以省略,以至代之空白,使“兩三枝”清楚,突出,給人印象深刻就好了。

另外,他對大幅小幅的佈置的互相關係的處理,亦很辯證。他認為:小幅要當大幅畫,大幅要當小幅畫,大幅講氣勢,小幅講情趣。他說:“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作大幅畫亦然。須目無全牛,放手得開,團結得住,能複雜而不複雜,能簡單而不簡單,能空虛而不空虛,能悶塞而不悶塞,便是佳構。反之作小幅,須有治大國之精神,高瞻遠矚,會心四遠,小中見大,扼要得體,便不落小家**氣。”如小品《誠齋詩意》,畫面雖小,而氣概非凡,筆墨可謂簡到不可再簡!卻扼要得體,小中見大,清新秀髮,意趣無窮;又巨帖《雨霽》,境界崢嶸壯闊,卻構圖十分嚴整,使人感到宏偉崇高,氣概豪邁,驚心動魄,不可向邇。

他的佈置還有幾個重要的特點,如他注意四邊四角的佈置,以求畫外之畫。他說:“畫事之佈置”,尤須注意於畫面四邊四角,使與畫外之畫材相關聯,氣勢相承接,自能得氣趣於畫外矣。所以,他的畫,在造意上,往往著意在有限顯示無限,小中見大;在造形上,往往中間多虛,四邊四角多實,由外而內,這是佈置上的新突破。古來一般佈置多著眼於畫幅的中間部位,所以中間多實,四邊四角多虛,他一反傳統常套,實者虛之,虛者實之,正者偏之,偏者正之,使畫面的形式美產生新奇的變化。這一創格,不僅是他藝術風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中國畫佈置上的新貢獻。如《露氣》、《正午》、《秋酣南國雁初飛》等等,皆是這一佈置法的好例證。

其次,他喜歡把花鳥與山水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山水花鳥畫的新形式,是他晚期的創格,為畫史所未見。他說:“古人作花鳥,間有採取山水中之水石為搭配,以輔助巨幅花卉意境者。然古人作山水時,卻少搭配山花野卉為點綴,蓋因咫尺千里遠景,不易配用近景之花卉故也。予喜游山,尤愛看深山絕穀之中山花野卉,亂草叢篁,高下欹斜,縱橫離亂,其姿致之天然荒率,其意趣之清奇純雅,其品質之高華絕俗,非平時花房中之花卉所能想像得之。故予近年來,多作近景山水,雜以山花野卉,亂草叢篁,使山水畫之佈置,有異于古人舊樣,亦合個人偏好耳。有當與否,尚待質之異日。”顯然,這種新形式的創造,主要還是來自師造化,為山水花鳥畫的發展開拓了一個新的天地。比如他的《小龍湫下一角》、《靈岩澗一角》、《之江遠眺》、《雨霽》、《華光旦旦》等等,都是山水花鳥有機結合的成功傑作。

潘天壽 雨中荷 北京誠軒2014春拍 成交價322萬元

還有,他喜歡把工筆重彩和水墨寫意結合起來,把雙勾與沒骨結合起來,不僅充分地發揮了線條、水墨造形的作用,而且也很好地發揮了色彩造型的作用,使畫面概括、明快、美麗,既有傳統的特點,又有時代的新鮮感。這是為了革去舊文人墨戲之蔽,依據自己**慣於粗筆山水花鳥的弱點,使藝術造形美觀、物象形神兼備,而求寫中之工,工中之寫,粗中之細,野中之純,以適應新的時代和新的欣賞物件的要求的一種創新。

融詩書畫印於一爐,是中國畫後期形成的重要特色,使中國畫如傳統戲劇融唱念舞樂於一爐一樣,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為我國人民所喜愛。潘天壽的題款,不僅使內容豐富畫面的意趣,加深畫的意境,啟發觀眾的想像,增加畫中的文學和歷史的趣味等等作用,而且,使題款和佈置緊密結合起來,或長或短,或多或少,皆視畫面佈置需要,或使畫面增長氣機;或攔住畫幅的邊緣,使佈局緊湊;或補充虛實,使畫面平衡;或彌補散漫,增加疏密交錯的變化等等,總之以補畫面之不足和助長氣勢為要,使其成為畫上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他的題款往往能在不甚妥當的佈局上,一經題款,使佈局發生無限巧妙的意味,成一幅精彩的作品。

潘天壽 西子湖中所見 嘉德2013秋拍 成交價4025萬元

他的鈐印亦如此,總依佈置的需要,印色朱紅、沉著、鮮明、熱鬧而有刺激力,在畫面題款下用一方或兩方名號章,往往能使全幅的精神提起。起首章、壓角章也一樣,可以起到使畫面上色彩變化呼應,破除平板,以及穩正平衡等作用。都能使畫面更豐富,更具有獨特的形式美。如《雁蕩山花》、《雨後千山鐵鑄成》、《露氣》、《雨霽》等等作品中的題款和印章無不是如此。他在題款和鈐印上確比前人**的發展了一步,使中國畫這一特色更臻于完美。

佈置,不光是技巧問題,還有思想內容與情感的問題,它是依據立意的要求而來,在構圖過程中,感情、主題起著很大的作用。如佈置只著眼於形式,因奇求奇,**技巧,是創造不出好作品來的。正如清沈宗騫說的:“因奇求奇,奇未必得,而牛鬼蛇神之狀畢至。”潘天壽先生在佈置上很注意藝術技巧與思想內容的有機統一,這也是他佈置上所有創造和獲得成功的原因。

潘天壽 園蔬肥蟹圖 西泠印社2014秋拍 成交價264.5萬元

潘天壽 濠樂圖 廣東崇正2013春拍 成交價322萬元

潘天壽 君子清暑圖 保利2013秋拍 成交價356.5萬元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一座龐大的山岩佈滿了畫面,加上幾乎與紙面平行的直角形山頭,使畫面處於迫塞之中,這是虛以實之,重在大實;但是這座山的三分之二未加皴,使近處的樹林道路層次清晰,這是虛中求實,以虛顯實;上頭不多的空白處畫一行初飛之雁,遂使人有天地無限遼闊之感,這是虛中求實為求虛,畫中的扳塞之氣就消失了。這是他虛實相生的原理在實踐中的運用。

潘天壽 紅荷 立軸 設色紙本 成交價2357萬元

以疏密而論,畫材之排比,相距有遠近,交錯有繁簡,就有疏密也。他說:“排疏密須以三點為基礎。只要有三點的排比,才能有氣勢,有疏密,有高低,才能附合藝術的構圖規律。”“三三相排比,相交錯,可至無窮。”這是他佈置中緊緊把握的主要方法,不管畫幅大小,皆是如此。如《初升》,畫中的梅月松石,皆以三角形組合,枝幹、石皴、苔點亦多作三三相排比,相交錯;而且岩石、樹幹,多作直角形轉折,猶如鋼筋水泥骨架,堅硬厚實,渾樸崢嶸。這種佈置法的優點是能顯示力量,統一中有變化;缺點是易入平、板,易入險絕之境。如松梅月石皆成品字形,顯得平板無變化,已入險路,但潘天壽先生往往能從平板險絕之中出奇制勝,求得生動的氣韻。如這幅畫,他用潑墨畫出行雲,(烘雲托月),不僅破掉了平板,而且使松梅月石貫聯一氣,既加強了畫面的疏密變化和整體感,又使其變化中有統一,統一中有變化,並使畫面氣勢倍增。

他又認為,“無疏不能成密,無密不有見疏”,疏密相用,要能“密不通風,疏可走馬”,“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而不疏,密而不密,疏中有物,密而不悶疏密對比而得中,遂得疏密相用之道矣。”如《雁蕩山花》,畫中的山花野草並不多;但由於大片的空白,對比之下,使人感到密而繁多,這是以疏顯密,又如《雨後千山鐵鑄成》,山與江流的對比,有密不通風,疏可走馬的好處。但山中雲氣的飛白和江流中的題款;使畫面產生密中有疏,疏中有密,密而不悶,疏而有物,整幅畫面疏密對比強烈而恰到好處。

潘天壽 雨後江山鐵鑄成 嘉德2014春拍 成交價1840萬元

中國畫中的大虛大實,大疏大密,是為求畫面的清楚明豁,主體之點突出。因為人看東西,往往“心不在焉,視而不見”, “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所以,畫家作畫,只要著眼幹“兩三枝”,其他“心不在焉”的東西,一概予以省略,以至代之空白,使“兩三枝”清楚,突出,給人印象深刻就好了。

另外,他對大幅小幅的佈置的互相關係的處理,亦很辯證。他認為:小幅要當大幅畫,大幅要當小幅畫,大幅講氣勢,小幅講情趣。他說:“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作大幅畫亦然。須目無全牛,放手得開,團結得住,能複雜而不複雜,能簡單而不簡單,能空虛而不空虛,能悶塞而不悶塞,便是佳構。反之作小幅,須有治大國之精神,高瞻遠矚,會心四遠,小中見大,扼要得體,便不落小家**氣。”如小品《誠齋詩意》,畫面雖小,而氣概非凡,筆墨可謂簡到不可再簡!卻扼要得體,小中見大,清新秀髮,意趣無窮;又巨帖《雨霽》,境界崢嶸壯闊,卻構圖十分嚴整,使人感到宏偉崇高,氣概豪邁,驚心動魄,不可向邇。

他的佈置還有幾個重要的特點,如他注意四邊四角的佈置,以求畫外之畫。他說:“畫事之佈置”,尤須注意於畫面四邊四角,使與畫外之畫材相關聯,氣勢相承接,自能得氣趣於畫外矣。所以,他的畫,在造意上,往往著意在有限顯示無限,小中見大;在造形上,往往中間多虛,四邊四角多實,由外而內,這是佈置上的新突破。古來一般佈置多著眼於畫幅的中間部位,所以中間多實,四邊四角多虛,他一反傳統常套,實者虛之,虛者實之,正者偏之,偏者正之,使畫面的形式美產生新奇的變化。這一創格,不僅是他藝術風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中國畫佈置上的新貢獻。如《露氣》、《正午》、《秋酣南國雁初飛》等等,皆是這一佈置法的好例證。

其次,他喜歡把花鳥與山水有機地結合起來,這種山水花鳥畫的新形式,是他晚期的創格,為畫史所未見。他說:“古人作花鳥,間有採取山水中之水石為搭配,以輔助巨幅花卉意境者。然古人作山水時,卻少搭配山花野卉為點綴,蓋因咫尺千里遠景,不易配用近景之花卉故也。予喜游山,尤愛看深山絕穀之中山花野卉,亂草叢篁,高下欹斜,縱橫離亂,其姿致之天然荒率,其意趣之清奇純雅,其品質之高華絕俗,非平時花房中之花卉所能想像得之。故予近年來,多作近景山水,雜以山花野卉,亂草叢篁,使山水畫之佈置,有異于古人舊樣,亦合個人偏好耳。有當與否,尚待質之異日。”顯然,這種新形式的創造,主要還是來自師造化,為山水花鳥畫的發展開拓了一個新的天地。比如他的《小龍湫下一角》、《靈岩澗一角》、《之江遠眺》、《雨霽》、《華光旦旦》等等,都是山水花鳥有機結合的成功傑作。

潘天壽 雨中荷 北京誠軒2014春拍 成交價322萬元

還有,他喜歡把工筆重彩和水墨寫意結合起來,把雙勾與沒骨結合起來,不僅充分地發揮了線條、水墨造形的作用,而且也很好地發揮了色彩造型的作用,使畫面概括、明快、美麗,既有傳統的特點,又有時代的新鮮感。這是為了革去舊文人墨戲之蔽,依據自己**慣於粗筆山水花鳥的弱點,使藝術造形美觀、物象形神兼備,而求寫中之工,工中之寫,粗中之細,野中之純,以適應新的時代和新的欣賞物件的要求的一種創新。

融詩書畫印於一爐,是中國畫後期形成的重要特色,使中國畫如傳統戲劇融唱念舞樂於一爐一樣,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為我國人民所喜愛。潘天壽的題款,不僅使內容豐富畫面的意趣,加深畫的意境,啟發觀眾的想像,增加畫中的文學和歷史的趣味等等作用,而且,使題款和佈置緊密結合起來,或長或短,或多或少,皆視畫面佈置需要,或使畫面增長氣機;或攔住畫幅的邊緣,使佈局緊湊;或補充虛實,使畫面平衡;或彌補散漫,增加疏密交錯的變化等等,總之以補畫面之不足和助長氣勢為要,使其成為畫上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他的題款往往能在不甚妥當的佈局上,一經題款,使佈局發生無限巧妙的意味,成一幅精彩的作品。

潘天壽 西子湖中所見 嘉德2013秋拍 成交價4025萬元

他的鈐印亦如此,總依佈置的需要,印色朱紅、沉著、鮮明、熱鬧而有刺激力,在畫面題款下用一方或兩方名號章,往往能使全幅的精神提起。起首章、壓角章也一樣,可以起到使畫面上色彩變化呼應,破除平板,以及穩正平衡等作用。都能使畫面更豐富,更具有獨特的形式美。如《雁蕩山花》、《雨後千山鐵鑄成》、《露氣》、《雨霽》等等作品中的題款和印章無不是如此。他在題款和鈐印上確比前人**的發展了一步,使中國畫這一特色更臻于完美。

佈置,不光是技巧問題,還有思想內容與情感的問題,它是依據立意的要求而來,在構圖過程中,感情、主題起著很大的作用。如佈置只著眼於形式,因奇求奇,**技巧,是創造不出好作品來的。正如清沈宗騫說的:“因奇求奇,奇未必得,而牛鬼蛇神之狀畢至。”潘天壽先生在佈置上很注意藝術技巧與思想內容的有機統一,這也是他佈置上所有創造和獲得成功的原因。

潘天壽 園蔬肥蟹圖 西泠印社2014秋拍 成交價264.5萬元

潘天壽 濠樂圖 廣東崇正2013春拍 成交價322萬元

潘天壽 君子清暑圖 保利2013秋拍 成交價356.5萬元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