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明代巨型龜甲出土 或因大運河改道被埋

一塊長約90釐米、寬約76釐米的巨型龜甲近日從河北省魏縣一塊農田地下被挖出, 其面積遠遠超過普通龜甲。 經相關專家研究判斷, 初步推測它是某種陸地龜的背甲, 其生長期約有1000至1500年, 在500多年前明代大運河改道而被掩埋在地下。

網路配圖

根據觀測, 這塊龜甲呈灰褐色, 有一塊塊的菱形花紋, 厚約1釐米, 重量有近20斤。

據魏縣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杜愛峰介紹, 這名龜背甲最初發現于魏縣雙井鎮永東村的一塊莊稼地裡, 由村民王某在今年6月一次鋤地時挖出。 近一個月來, 文保所為鑒定四處奔波, 魏縣文物、歷史、文化等相關部門6位元專家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後,

終於對其有了初步的判斷。

網路配圖

龜背甲埋藏地距地表約3.3米, 位於永東村東部, 曾是明代大運河流經區域。 因此, 專家推斷, 巨龜可能曾經存活於古代大運河河底, 後因運河改道、河床乾涸而死亡, 便留在了河床中。 明代中期, 漳河氾濫, 巨龜被河水攜帶的泥沙掩埋, 隨著五六百年來的時光變遷, 僅留下了龜背在河床中, 也就是如今被發現時的所在。

網路配圖

杜愛峰介紹說, 初步判斷, 有這種背甲的龜屬於一種陸地龜, 根據它的規格, 生長期應有1000至1500年, 才能有如此巨大, 但它到底屬於什麼品種目前還無法斷定。 魏縣文保所計畫不久將其送到北京, 進行碳元素測定,

以進一步確定該龜背甲的年齡和品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