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至聖先師當然與眾不同:孔子的陵墓為什麼叫“孔林”?

孔子是中國古代史上影響最大、地位最高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儒家思想的創始人, 被後世歷朝歷代尊稱為“萬世師表, 至聖先師”。 而祭祀孔子的孔廟、孔子後代所住的孔府、孔子及其家族後人所安眠的孔林也都是天下僅次於皇族的規格。

不過在中國古代的禮法制度中, 皇帝的墓地被稱為“陵”, 王公大臣的墓地被稱為“墓”, 一般老百姓的墓地則被稱為“墳”或者“塋”。 但是孔子及其家族後人的墓地卻被稱為“林”, 這在中國是非常罕見的, 那麼孔子的陵墓為什麼叫“孔林”呢?

從西周到春秋時期, 中國的墓葬習俗為“不封不樹”, 也就是不在墓地的外面堆砌墳丘和種植樹木, 沒有任何表示墳墓所在位置的標誌物。 直到春秋晚期墓地上才出現了早期的墳丘, 據說第一座“封土為墳”的墳丘就是孔子為其父母的合葬墓所建的。

孔子生前曾明確要求自己的身後事要嚴格按照禮法來辦, 因此孔子墓剛開始的時候也是“不封不樹”的。 但孔子的弟子們不想敬愛的老師安眠的陵墓, 便在孔子墓的周圍種植樹木作為標記, 其中最有名的是“孔門十哲”之一子貢所中的一顆楷樹。

隨著弟子種植的樹木越來越多, 孔子墓逐漸變成了一片茂盛的樹林, 孔子墓也就被稱為“孔林”。 漢朝的時候, 孔子成為官方認定的大聖人, “孔林”也就成為孔子家族墓地的正式名稱。 此後聖人的墓地一般都被稱為“林”, 規格甚至高於皇帝的“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