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他的國畫收藏堪稱“空前絕後”!

乾隆皇帝

眾所周知,

乾隆皇帝是一位“書畫癡”,

作為皇帝,

他有著獨天得厚的資源,

他編撰了我國書畫著錄史上的

曠古巨著《石渠寶笈》,

他的收藏之富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乾隆大閱圖》 郎世寧

書畫收藏, 在歷史上堪稱空前絕後!

乾隆皇帝全盛時期的清代宮廷收藏, 大約有10000件以上, 其中晉唐宋元書畫2000件, 明代書畫2000件, 這就是中國古典書畫作品當時的最大規模。

乾隆漢服圖

在清宮收藏中, “三希堂”與“四美具”有著標誌性的意義。 “三希堂”: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伯遠帖》最為乾隆所鍾愛,

並以名之。 “四美具”即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和傳為宋李公麟的《瀟湘臥遊圖》 《蜀川勝概圖》 《九歌圖》 。 乾隆皇帝不僅重視收藏, 還對宮中藏品進行了整理、登記, 為後世收藏, 文物保管做出貢獻。

三希帖

▼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請將手機橫過來欣賞)

《快雪時晴帖》, 為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墨寶, 以行書寫成, 現存此帖一般認為是唐代摹本。 此帖材質為紙本, 尺寸縱23釐米, 橫14.8 釐米。 如今則收藏于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全書二十八字, 字字珠璣, 被譽為“二十八驪珠”。 至明清年間, 為降清明官馮銓所藏有。 康熙十八年(1679年), 馮銓之子馮源濟將此墨本呈獻給皇帝, 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與王獻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珣的《伯遠帖》合稱“三希”, 一起放在宮內“三希堂”中,

成為“三希堂”第一珍品。

▼王獻之 《中秋帖》

(請將手機橫過來欣賞)

《中秋帖》為晉代王獻之所書紙本手卷, 縱27cm, 橫11.9cm。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書法作品, 曾被乾隆皇帝譽為“三希”之一, 意即稀世珍寶, 現藏故宮博物院。 草書3行, 共22字, 釋文:中秋不復不得相, 還為即甚省如, 何然勝人何慶, 等大軍, 無署款。

▼王珣《伯遠帖》

(請將手機橫過來欣賞)

《伯遠帖》, 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珣書寫的一封信, 紙本, 行書, 共5行47字, 縱25.1cm, 橫17.2cm。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四美具

▼顧愷之《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第一段: 馮婕妤擋熊)

《女史箴圖》(第二段:班婕妤辭輦)

《女史箴圖》(第三段:防微慮遠)

《女史箴圖》(第四段:知飾其性)

《女史箴圖》(第五段:同衾以疑)

《女史箴圖》(第六段:微言榮辱)

《女史箴圖》(第七段:專寵瀆歡)

《女史箴圖》(第八段:靜恭自思)

《女史箴圖》(第九段:女史司箴)

《女史箴圖》長卷, 傳為晉顧愷之的作品, 原作已佚, 現存有唐代摹本, 原有12段, 因年代久遠, 現存僅剩9段。 史載, 晉惠帝司馬衷昏庸無能, 整天吃喝玩樂, 不務正業, 大權盡落皇后賈氏之手。 賈氏為人心狠手辣, 荒淫無度, 引起朝中眾臣的不滿。 朝中大臣張華便收集了歷史上各代先賢聖女的事蹟寫成了《女史箴》, 以為勸誡和警示, 被當時奉為“苦口陳箴、莊言警世”的名篇, 流傳甚廣。 後來顧愷之就根據文章的內容分段為畫, 每段有箴文(除第一段外), 各段畫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義, 故稱《女史箴圖》。 曠世名作由此問世。

▼李公麟 《瀟湘臥遊圖》 (局部)

(請把手機橫過來欣賞)

這幅畫是乾隆皇帝最喜愛的山水畫,

整幅長卷淡墨皴染一氣呵成, 不施勾勒, 不露筆痕。 大片的留白, 朦朧的山水, 山色空蒙, 水到天際, 大氣磅礴, 讓觀者一時筆法墨意盡忘, 完全沉浸在畫家營造出來的那片廣闊的境界之中, 恍惚有神遊天外的感覺, 完全就是個神品。 當年這幅畫的價值甚至在《溪山行旅圖》和《富春山居圖》之上, 清末為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所得。

▼李公麟 《蜀川勝概圖》

(請把手機橫過來欣賞)

《蜀川勝概圖》是宋代著名繪畫藝術珍品, 相傳為北宋畫家李公麟的名作, 最為乾隆帝所欣賞, 列“乾隆四美”之一。 畫卷所繪內容為宋代川峽四路(今四川、重慶)的著名山嶽、河流、城池風貌, 且對宋代的地理名稱有詳細標注, 在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同時,

兼具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作品藏於美國華盛頓的弗瑞爾美術館。

▼李公麟 《九歌圖》

《九歌圖》(題跋)

《九歌圖》(局部)

《九歌圖/楚國眷顧圖》引首為明末清初金石大家郭宗昌所題“眷顧楚國”, 其著有《松談閣印史》, 後一跋即說明“書于松談閣”;拖尾第一跋不知是文征明篆, 沒有落款, 但鈐“文征明印”、“貞山”兩印;後有滿州正紅旗人士、清代重臣桂良一跋, 桂良即皇六子恭親王奕的岳父;另有著名藏家黃維煊父子收藏印及嘉慶進士廖鴻藻印。 另有兩印:俊生鑒賞、名畫百軸遺書萬卷之軒, 此二印曾出現在顏真卿《自書告身帖》中, 應為黃家父子所鈐。

蓋章達人, “毀”了不少珍品!

乾隆喜歡給收藏的字畫蓋各種印章, 一般人看到好的詩畫, 美言幾句就行了,到了乾隆這裡,只用嘴誇還不夠過癮,直接拿出印章蓋蓋蓋......乾隆的印章就有1000多個,常用的竟然有500多個!

乾隆印章

喜歡蓋一個印章,很喜歡蓋兩個章,超級喜歡蓋上它幾十個章。超級超級喜歡還要親筆題寫觀後感,本來古代畫作講究的是意境,留白,結果乾隆一看到白色部分就來勁了……於是乾隆時期大部分名畫就像被拔過罐兒似的。

元代錢選所作《浮玉山居圖卷》就是典型案例,乾隆不僅在上面題了一首詩,還把他的鑒藏印璽加鈐其上,把作品上部的所有空白處,塞得幾無插針之處。

《浮玉山居圖卷》

皇帝收藏,也遇到不少贗品!

乾隆的收藏數量之多,品質之精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他也有走眼的時候,許多學者發現他的藏品裡有許多並不是原作,那麼他究竟收藏了多少贗品呢?

1、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

乾隆收藏的贗品裡最著名的恐怕就是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了。乾隆年間,一幅《富春山居圖》被征入宮,乾隆見到後愛不釋手,使出了自己的看家絕招——到處蓋章、題詩,連山縫也不放過。結果第二年又得到了另一幅《富春山居圖》,而第二幅才是真品,他卻不願承認自己此前收藏的是假畫,一邊卻又以不菲的價格將他所稱的“假畫”買下,成為歷史上的一段笑談。

2、古木竹石圖

《古木竹石圖》

倪瓚是“元代四大家”之一,而乾隆至少收了他三幅贗品。乾隆對倪瓚的《獅子林圖》喜愛有加,在畫面上反復題跋六則,但著名鑒定家徐邦達和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文金祥都認為該作“為明人的仿摹之作無疑”。還有現藏故宮的《古木竹石圖》,經故宮博物院書畫研究院院長肖燕翼通過對畫面風格、印章、題跋的仔細對照研究,認為倪瓚這件作品當屬贗品。倪瓚的《汀樹遙岑圖》也被徐邦達鑒定為贗品無疑。

3、免胄圖

宋代李公麟的《免胄圖》曾被錄于《石渠寶笈續編》中。但是直至清室敗落,很多鑒賞專家見到畫作後才發現,雖然畫面協調、用色落筆等均有古風,白描人物也極具宋人風采,但是更多證據顯示,這幅畫卻不是出自李公麟手筆,而是後世仿品無疑。

4、謝賜禦書詩表

據檔案記載,清代內府裡曾藏有兩副宋代大書法家蔡襄的楷書作品《謝賜禦書詩表》,內容一樣,均是行墨持重,措筆安和,字字端嚴勁實。其中有一幅字就很輕易地被乾隆皇帝賞給了自己的皇六子永瑢,並被乾隆皇帝刻入《三希堂法帖》,另一幅流傳去了日本,然而留下的恰恰是贗品。

5、宋徽宗《聽琴圖》

主攻中國宋元繪畫研究的劉九洲更是犀利地指出乾隆收藏的宋畫裡六成都是假的。從1997年臺北出版的《故宮書畫圖錄》也意識到這一點,比較可靠的真跡都是彩色印刷,不可靠的都是黑白印刷,而全書大部分是黑白印刷。臺北故宮博物院助理研究員陳韻如也曾分析出乾隆收藏的七十余件宋徽宗作品中,可能僅有五件作品能視為有據之作。

6、江村書畫目

關於乾隆被坑的故事中,最荒唐的恐怕就是高士奇明目張膽地將自己收藏中的精品留在家中,另立秘冊,將偽劣、價廉之品進呈給乾隆。圖書館專家錢存訓曾收藏一冊高士奇精寫本《江村書畫目》,明確標明了“進上”和“呈上”這樣的字,而這些作品大多是售價幾兩銀子的贗品,比如,在標注“進獻”的“錢選《竹林七賢》”條下,就注了“不真,二兩”。

結語

清 丁觀鵬 《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圖》

(圖繪乾隆皇帝身著漢人服飾,正坐榻上,觀賞皇家收藏的各種器物。)

今天世界各地博物館關於中國書畫的鎮館之寶,大多經過乾隆收藏的,如北京故宮“三希堂”的米芾臨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伯遠帖》、展子虔款的《遊春圖》等;臺北故宮鎮館三寶: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和李唐《萬壑松風圖》,以及下真跡一等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等;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郭熙《樹色平遠圖》、燕文貴《夏山圖》、黃庭堅《草書廉頗藺相如列傳》卷、米芾《吳江舟中詩》卷;波士頓美術館宋徽宗《五色鸚鵡圖》卷、趙令穰《湖莊清夏圖》卷等;日本京都有鄰博物館黃庭堅書李白詩《憶舊遊詩》卷、王庭筠《幽竹枯槎圖》卷等。

許多挖苦嘲笑乾隆皇帝的人,都沒有仔細看過這位藝術皇帝為後人留下的文化遺產,總是以庸俗沒品位沒文化來形容他。事實上,乾隆皇帝的聰明智慧與廣闊的胸懷,是歷代皇帝中最為突出的。

美言幾句就行了,到了乾隆這裡,只用嘴誇還不夠過癮,直接拿出印章蓋蓋蓋......乾隆的印章就有1000多個,常用的竟然有500多個!

乾隆印章

喜歡蓋一個印章,很喜歡蓋兩個章,超級喜歡蓋上它幾十個章。超級超級喜歡還要親筆題寫觀後感,本來古代畫作講究的是意境,留白,結果乾隆一看到白色部分就來勁了……於是乾隆時期大部分名畫就像被拔過罐兒似的。

元代錢選所作《浮玉山居圖卷》就是典型案例,乾隆不僅在上面題了一首詩,還把他的鑒藏印璽加鈐其上,把作品上部的所有空白處,塞得幾無插針之處。

《浮玉山居圖卷》

皇帝收藏,也遇到不少贗品!

乾隆的收藏數量之多,品質之精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他也有走眼的時候,許多學者發現他的藏品裡有許多並不是原作,那麼他究竟收藏了多少贗品呢?

1、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

乾隆收藏的贗品裡最著名的恐怕就是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了。乾隆年間,一幅《富春山居圖》被征入宮,乾隆見到後愛不釋手,使出了自己的看家絕招——到處蓋章、題詩,連山縫也不放過。結果第二年又得到了另一幅《富春山居圖》,而第二幅才是真品,他卻不願承認自己此前收藏的是假畫,一邊卻又以不菲的價格將他所稱的“假畫”買下,成為歷史上的一段笑談。

2、古木竹石圖

《古木竹石圖》

倪瓚是“元代四大家”之一,而乾隆至少收了他三幅贗品。乾隆對倪瓚的《獅子林圖》喜愛有加,在畫面上反復題跋六則,但著名鑒定家徐邦達和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文金祥都認為該作“為明人的仿摹之作無疑”。還有現藏故宮的《古木竹石圖》,經故宮博物院書畫研究院院長肖燕翼通過對畫面風格、印章、題跋的仔細對照研究,認為倪瓚這件作品當屬贗品。倪瓚的《汀樹遙岑圖》也被徐邦達鑒定為贗品無疑。

3、免胄圖

宋代李公麟的《免胄圖》曾被錄于《石渠寶笈續編》中。但是直至清室敗落,很多鑒賞專家見到畫作後才發現,雖然畫面協調、用色落筆等均有古風,白描人物也極具宋人風采,但是更多證據顯示,這幅畫卻不是出自李公麟手筆,而是後世仿品無疑。

4、謝賜禦書詩表

據檔案記載,清代內府裡曾藏有兩副宋代大書法家蔡襄的楷書作品《謝賜禦書詩表》,內容一樣,均是行墨持重,措筆安和,字字端嚴勁實。其中有一幅字就很輕易地被乾隆皇帝賞給了自己的皇六子永瑢,並被乾隆皇帝刻入《三希堂法帖》,另一幅流傳去了日本,然而留下的恰恰是贗品。

5、宋徽宗《聽琴圖》

主攻中國宋元繪畫研究的劉九洲更是犀利地指出乾隆收藏的宋畫裡六成都是假的。從1997年臺北出版的《故宮書畫圖錄》也意識到這一點,比較可靠的真跡都是彩色印刷,不可靠的都是黑白印刷,而全書大部分是黑白印刷。臺北故宮博物院助理研究員陳韻如也曾分析出乾隆收藏的七十余件宋徽宗作品中,可能僅有五件作品能視為有據之作。

6、江村書畫目

關於乾隆被坑的故事中,最荒唐的恐怕就是高士奇明目張膽地將自己收藏中的精品留在家中,另立秘冊,將偽劣、價廉之品進呈給乾隆。圖書館專家錢存訓曾收藏一冊高士奇精寫本《江村書畫目》,明確標明了“進上”和“呈上”這樣的字,而這些作品大多是售價幾兩銀子的贗品,比如,在標注“進獻”的“錢選《竹林七賢》”條下,就注了“不真,二兩”。

結語

清 丁觀鵬 《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圖》

(圖繪乾隆皇帝身著漢人服飾,正坐榻上,觀賞皇家收藏的各種器物。)

今天世界各地博物館關於中國書畫的鎮館之寶,大多經過乾隆收藏的,如北京故宮“三希堂”的米芾臨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伯遠帖》、展子虔款的《遊春圖》等;臺北故宮鎮館三寶:範寬《溪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和李唐《萬壑松風圖》,以及下真跡一等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等;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郭熙《樹色平遠圖》、燕文貴《夏山圖》、黃庭堅《草書廉頗藺相如列傳》卷、米芾《吳江舟中詩》卷;波士頓美術館宋徽宗《五色鸚鵡圖》卷、趙令穰《湖莊清夏圖》卷等;日本京都有鄰博物館黃庭堅書李白詩《憶舊遊詩》卷、王庭筠《幽竹枯槎圖》卷等。

許多挖苦嘲笑乾隆皇帝的人,都沒有仔細看過這位藝術皇帝為後人留下的文化遺產,總是以庸俗沒品位沒文化來形容他。事實上,乾隆皇帝的聰明智慧與廣闊的胸懷,是歷代皇帝中最為突出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