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國維: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每日一人物一故事一感悟!歡迎訂閱趣談名人!

王國維, 集史學家、文學家、美學家、考古學家、詞學家、金石學家和翻譯理論家與一身的學者。 與梁啟超、陳寅恪和趙無任一起被稱為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談到了治學經驗, 他說,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 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這詞句出自晏殊的《蝶戀花》。 在王國維此句中解成, 做大學問、成大事業者, 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 勘察路徑, 明確目標與方向。

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戀花》的最後兩句詞, 原詞是表現作者對愛的艱辛和愛的無悔。 王國維則別具匠心, 以此來比喻成大事業、大學問者, 不是隨便可得的, 必須堅定不移, 經過一番辛勤勞動, 廢寢忘食, 孜孜以求, 直至人瘦頻寬也不後悔。

第三種境界:“縱裡尋它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引用南宋辛棄疾《青玉案》中的最後四句。 梁啟超稱此詞“自憐幽獨, 傷心人別有懷抱”。 王國維引申為做大學問、成大事者, 要達到第三境界, 必須有專注的精神, 反復追尋、研究, 下足功夫, 自然會豁然貫通, 有所發現, 有所發明。

洞悉人生, 治學也罷, 愛情也罷, 仕途也罷, 財運也罷, 所有成功的個案無非都是經歷著三個過程:有了目標, 欲追求之;追求的過程中有所羈絆, 堅持不放棄;成敗關鍵一刻, 挺過去便喜獲豐收。

1927年, 北伐軍揮師北上。 當年6月2日, 王國維雇人力車至北京頤和園, 於園中昆明湖魚藻軒自沉。 其遺體衣袋中有一封遺書, 開篇“五十之年, 只欠一死, 經此事變, 義無再辱”赫然醒目於遺書之上。 王國維以這樣的方式離去轟動京城, 各界人士紛紛撰文以悼念這位一代巨匠,

廢帝溥儀事後賜其諡號為“中愨”。

有人將“好死不如賴活著”奉為人生信條, 有些人活著是為了一日三餐, 有些人活著是漫無目的的向前, 忙忙碌碌, 而有些人只為某種精神信仰而活。 精神信仰直接關乎生命存在的價值。

趣談名人王國維

趣談名人, 每日一人物一故事一感悟, 為您推薦值得深度思考的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