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就算王千源把郭富城屁股摸爛,也無法掩蓋《破局》是部爛片

韓國三年前的犯罪片如今新瓶裝舊酒搬上了國內大螢幕。

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部國產犯罪片連開卷考試都不及格, 所以碗哥必須說幾句。

1、畫虎不成反類犬

相比原版《走到盡頭》十足的後勁兒, 《破·局》最大的問題是太過潦草, 僅僅停留在還原故事的層面上。

原封不動的照搬臺詞, 同樣的場景, 同樣的機位, 卻看不到任何新意。

除了零創作思路, 主角人設沒樹立之外, 內地版還在屍體、棺材、時間線等重要細節上偷工減料,

乍看上去像那麼回事兒, 但細想卻全是漏洞。 比如郭富城和王千源見面的第一場戲, 飆車追逐戲時長3分鐘, 二人徒步回到原點卻用了1分鐘;比如故事前半段轉移屍體的情節, 內地版完全刪除郭富城藏屍戲, 至於屍體如何出現在通風管道, 觀眾則一臉懵逼;原版中起到重要設疑作用的“釘子”也被完全省去——

問題來了, 既然閹割了這麼多, 那為什麼內地版比原版時間要長?

答案很簡單:導演忙著搞笑了。

影片上映之後, 各大行銷號用“王千源捏郭富城屁股”的基腐文化強行帶節奏, 內地版在幾場重要的打鬥戲中甚至添加了“咬屁股”“舔手腕”的情節, 的確也逗笑了不少觀眾。

類似這種“明星搞基”的事兒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去年IP大作《盜墓筆記》僅憑“墳頭蹦迪”“鹿晗吹簫”的爛梗就卷走了近10億票房, 典型的屁股決定腦袋的創作思路, 也應了馮導那句“垃圾觀眾”。

然而, 就是這種迎合市場的生產橋段的思路, 直接導致《破·局》類型混淆。

既不是80年代成龍的動作喜劇, 也不是周星馳的無厘頭, 兩位主演上一秒還劍拔弩張, 下一秒就互摸, 不僅對劇情沒有任何幫助, 反而使人設坍塌, 人物動機不明確, 更讓電影前半段鋪陳的懸疑性完全喪失。

不得不說這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2、高口碑韓國犯罪片不適合本土化

為什麼《重返二十歲》相比於《破·局》是一次成功的翻拍?

從類型片角度分析, 作為青春愛情電影, “一夜年輕五十歲”的設定放在國內並不違和, “重來一次”並不是一種文化隔閡, 世界各個角落的人都曾有過回到過去的幻想, 那麼好, 電影來滿足你。

而作為犯罪片, 涉及到警匪、制度、社會等高敏感度限制。 韓國犯罪片中的員警通常不是什麼好形象, 懶、貪、髒都是自黑的表現。 而在內地院線出現的公安, 一定不能知法犯法, 人民公僕絕對不能內部腐敗, 這種虧杜琪峰《神探》《大只佬》《奪命金》就吃得太多了。

《破·局》的故事設定在了吉隆玻, 本以為我們終於做出一部“自黑”的電影, 可看完才發覺無處不在的偉光正。

比如原版中調查主角的員警,從動作、眼神、臺詞來看,也有極強的私心——清除內部腐敗升職加薪。

換到內地版,這位“中國員警”衣著俐落,眼神淩厲,大寫加粗的耿直。

這種眼睛裡不揉沙子的存在算一種妥協,但也是故事失真。

原版中的結尾處,爛仔員警被革職,無意間收穫巨額贓款,從此衣食無憂,影片達到高潮,讓觀眾感受到了快感,也有“命運無常”的讚歎。而在內地版,上一秒郭富城還覺得“我去錢太多包太小怎麼私吞?”下一秒“郭隊長,我找到那筆害死那麼多人的錢了”明顯致敬審查制度。

大多數觀眾當個樂呵一笑了之。

但這又是一種邏輯的缺失,再次加重影片的“失真感”。

說完邏輯說表演,印象比較深的是郭富城家中的那場打戲。幾個回合後,王千源占了上風,控制住郭富城後,王去廚房潑鹽水治療傷口。

即便沒有制度的限制,我們也不適合照搬韓國犯罪片。

原版中反派從冰箱裡拿出純淨水,邊喝邊潑灑傷口,灼熱的疼痛和鮮紅的血再度激怒反派,二次向主角施暴。

簡單的動作,殺人滅口的形象一下子立了起來。而亡命徒殺紅了眼的橋段在韓國犯罪片中也有很多:《黃海》中的棒子骨,《看見惡魔》裡的鐮刀,看似不經意的段落還原了人在生死之際的掙扎,觀眾完全沉浸在血腥中——

同樣的戲碼放到王千源身上,看他拿出依雲礦泉水兌鹽往傷口上潑,顯得極其刻意,這種刻意來自於動作戲的潦草和角色氣場不足,看著王千源煞有介事地講出那句“把簡單的事情變複雜”觀眾一陣雞皮疙瘩。

3、韓國犯罪片創作空間比國內大

說起創作環境,總會想起著名編劇蘆葦的那句話:

其實主要原因是電影人創作的倦怠感。電影跟社會有關係。電影人很難對現實產生熱情,很難有創作的衝動。這個更可怕。

從“犯罪片的創作模式”上來看,此言一語道破玄機。

韓國電影整體進步,除了“光州事件”等歷史原因外,還得益於“基於本土市場製造了大量需求”,如果把電影歸為製造業來看,最終呈現出的產品早在開端就有了精准的開發需求,這種標準體系形成後,再回饋給產業,就呈現了整體製作水準的優秀。

比如《漢江怪物》,儘管好萊塢風格濃烈,但奉俊昊做到了在國際化類型片模式內打通本土觀眾的情感,電影因此具備了社會性;

比如《殺人回憶》,殺人犯利用“訴訟時效”已經永遠擺脫了法律的制裁,群眾嗤之以鼻又內心惶恐,因為惡魔很可能就在你身邊;

所以,《辯護人》《熔爐》等優秀影片多脫胎于“震驚一時的XX案件”

反觀國內犯罪片大環境,上一部《心理罪》脫胎於IP,近期口碑較好的《記憶大師》架空地域架空時間,而《解救吾先生》儘管取自於真實事件,但故事原型卻有些不接地氣,《踏雪尋梅》萬事俱備卻無緣在國內院線上映。

在資本的裹挾下,管虎、曹保平、寧浩等紛紛遠離原創的道路,主流的電影人都在忙著改編《鬼吹燈》、《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熱門IP,他們抓准了年輕人的喜好,大搞基腐文化,熱捧粉絲經濟。

當靠抄襲成名的三流作家都來拍電影的時候,那孫志剛事件、小悅悅事件無人問津也就理所應當了。

這不是能不能,而是想不想的問題。

4、國內:演技不夠熱度湊

娛樂業作為韓國的支柱產業,曾經被人詬病“病態造星”“歐巴流水線”。無論是宋仲基暖心的笑容,還是金秀賢的冷若冰霜,都是工業化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成品。在演員行當激烈的競爭下,想要不被淘汰,光有盛世美顏遠遠不夠,四年前大火的金秀賢,在亞洲接了一圈兒廣告後,迅速萎靡。

不想淘汰只能拼演技,宋康昊、李政宰、河正宇都是實力派代表,同為忠武路四小生的劉亞仁也是一個正面教材。單拿《思悼》來說,被關在櫃子裡、奶奶死後自我墮落、把箭射向天空三場戲已達影帝級別表演。知乎上有粉絲稱,《思悼》片場劉亞仁撞到小石子後頭破血流,忍痛拍完哭戲。

而國內電影的選角套路簡單粗暴,誰有熱度誰上。

於是我們看到了楊過身邊的小籠包,看到了臺灣腔的孫悟空。

為了二次還原《踏雪尋梅》裡的員警,為了再度重現《解救吾先生》裡的悍匪,《破·局》選擇郭王二人當主演。

郭天王一臉正氣,完全沒有“高見翔”喪狗的氣質,王千源一臉猥瑣,也少了黑老大的狠厲;而劉濤的戲份如果拿掉的話,觀眾則會發現對劇情推進沒有任何影響。

綜上,從故事、演技、創作環境等多角度來看,韓國高口碑犯罪片想本土化成功,並不容易,這中間不僅有審查制度在阻礙,也有產業技術的巨大鴻溝。

比如原版中調查主角的員警,從動作、眼神、臺詞來看,也有極強的私心——清除內部腐敗升職加薪。

換到內地版,這位“中國員警”衣著俐落,眼神淩厲,大寫加粗的耿直。

這種眼睛裡不揉沙子的存在算一種妥協,但也是故事失真。

原版中的結尾處,爛仔員警被革職,無意間收穫巨額贓款,從此衣食無憂,影片達到高潮,讓觀眾感受到了快感,也有“命運無常”的讚歎。而在內地版,上一秒郭富城還覺得“我去錢太多包太小怎麼私吞?”下一秒“郭隊長,我找到那筆害死那麼多人的錢了”明顯致敬審查制度。

大多數觀眾當個樂呵一笑了之。

但這又是一種邏輯的缺失,再次加重影片的“失真感”。

說完邏輯說表演,印象比較深的是郭富城家中的那場打戲。幾個回合後,王千源占了上風,控制住郭富城後,王去廚房潑鹽水治療傷口。

即便沒有制度的限制,我們也不適合照搬韓國犯罪片。

原版中反派從冰箱裡拿出純淨水,邊喝邊潑灑傷口,灼熱的疼痛和鮮紅的血再度激怒反派,二次向主角施暴。

簡單的動作,殺人滅口的形象一下子立了起來。而亡命徒殺紅了眼的橋段在韓國犯罪片中也有很多:《黃海》中的棒子骨,《看見惡魔》裡的鐮刀,看似不經意的段落還原了人在生死之際的掙扎,觀眾完全沉浸在血腥中——

同樣的戲碼放到王千源身上,看他拿出依雲礦泉水兌鹽往傷口上潑,顯得極其刻意,這種刻意來自於動作戲的潦草和角色氣場不足,看著王千源煞有介事地講出那句“把簡單的事情變複雜”觀眾一陣雞皮疙瘩。

3、韓國犯罪片創作空間比國內大

說起創作環境,總會想起著名編劇蘆葦的那句話:

其實主要原因是電影人創作的倦怠感。電影跟社會有關係。電影人很難對現實產生熱情,很難有創作的衝動。這個更可怕。

從“犯罪片的創作模式”上來看,此言一語道破玄機。

韓國電影整體進步,除了“光州事件”等歷史原因外,還得益於“基於本土市場製造了大量需求”,如果把電影歸為製造業來看,最終呈現出的產品早在開端就有了精准的開發需求,這種標準體系形成後,再回饋給產業,就呈現了整體製作水準的優秀。

比如《漢江怪物》,儘管好萊塢風格濃烈,但奉俊昊做到了在國際化類型片模式內打通本土觀眾的情感,電影因此具備了社會性;

比如《殺人回憶》,殺人犯利用“訴訟時效”已經永遠擺脫了法律的制裁,群眾嗤之以鼻又內心惶恐,因為惡魔很可能就在你身邊;

所以,《辯護人》《熔爐》等優秀影片多脫胎于“震驚一時的XX案件”

反觀國內犯罪片大環境,上一部《心理罪》脫胎於IP,近期口碑較好的《記憶大師》架空地域架空時間,而《解救吾先生》儘管取自於真實事件,但故事原型卻有些不接地氣,《踏雪尋梅》萬事俱備卻無緣在國內院線上映。

在資本的裹挾下,管虎、曹保平、寧浩等紛紛遠離原創的道路,主流的電影人都在忙著改編《鬼吹燈》、《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熱門IP,他們抓准了年輕人的喜好,大搞基腐文化,熱捧粉絲經濟。

當靠抄襲成名的三流作家都來拍電影的時候,那孫志剛事件、小悅悅事件無人問津也就理所應當了。

這不是能不能,而是想不想的問題。

4、國內:演技不夠熱度湊

娛樂業作為韓國的支柱產業,曾經被人詬病“病態造星”“歐巴流水線”。無論是宋仲基暖心的笑容,還是金秀賢的冷若冰霜,都是工業化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成品。在演員行當激烈的競爭下,想要不被淘汰,光有盛世美顏遠遠不夠,四年前大火的金秀賢,在亞洲接了一圈兒廣告後,迅速萎靡。

不想淘汰只能拼演技,宋康昊、李政宰、河正宇都是實力派代表,同為忠武路四小生的劉亞仁也是一個正面教材。單拿《思悼》來說,被關在櫃子裡、奶奶死後自我墮落、把箭射向天空三場戲已達影帝級別表演。知乎上有粉絲稱,《思悼》片場劉亞仁撞到小石子後頭破血流,忍痛拍完哭戲。

而國內電影的選角套路簡單粗暴,誰有熱度誰上。

於是我們看到了楊過身邊的小籠包,看到了臺灣腔的孫悟空。

為了二次還原《踏雪尋梅》裡的員警,為了再度重現《解救吾先生》裡的悍匪,《破·局》選擇郭王二人當主演。

郭天王一臉正氣,完全沒有“高見翔”喪狗的氣質,王千源一臉猥瑣,也少了黑老大的狠厲;而劉濤的戲份如果拿掉的話,觀眾則會發現對劇情推進沒有任何影響。

綜上,從故事、演技、創作環境等多角度來看,韓國高口碑犯罪片想本土化成功,並不容易,這中間不僅有審查制度在阻礙,也有產業技術的巨大鴻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