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張歆藝資助100萬,馮小剛何炅紛紛安利的影片,主角竟是她們!

本文由潮文藝原創編輯,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授權轉載請聯繫潮文藝

8月14日, 世界“慰安婦”的第五個紀念日。 如果紀錄片《二十二》沒有在這天上映, 你會知道這個日子嗎?

作為首部拿下公映許可的關於中國“慰安婦”的片子, 過去了70多年才上映, 來的晚了點, 但好在它還是出現了。

這並不是導演郭柯第一次拍攝關於”慰安婦“的紀錄片, 早在2012年他就拍攝過一部《三十二》, 那時還有32名老人健在。

到了2014年的時候就只剩22位老人。 面對人數的迅速減少, 郭柯決定用影片將她們記錄下來, 起名《二十二》。

不同於其他沉痛的紀錄片, 《二十二》並沒有將那段晦暗的歷史重提。 甚至關於奶奶的過去都不完整, 可這並不會減少你對她的凝視。

沒有刻意的悲情渲染,

不是博取同情的苦難片, 它就是一部奶奶們晚年的寫照。 如同導演所說, 記住瞭解才最重要。

“先看看她們姓什麼, 叫什麼, 老人住在哪, 要不然就真的不在了。 ”

有人說這樣的片子看起來不痛不癢, 沒有任何的文獻價值。 沒錯, 片中不曾揭開老人的傷疤,

再去看那個血淋淋的過去。

可是當過去的歷史無法再從她們口中被證實時, 再去看她們的生活現狀難道就變得毫無意義了嗎?

在你當看到她們的笑臉時, 你不會覺得是我們太過狹隘了嗎?

以為經歷過如此慘痛的羞辱就應該痛恨終生,

可是看著她們, 你卻覺得沒有什麼比現在樂觀的生活更好了, 更何況她們還如此和藹美好。

韋紹蘭奶奶在紀錄片中就曾說過, 從沒想過死。 這世界真好, 吃野東西都要留出這條命來看。

奶奶是紀錄片《三十二》的主人公,也是唯一一位公開生下日本人孩子的老人。可想而知在那個年代,帶著這樣一個被認為是侮辱的孩子一起生活是多麼的艱難。

可經歷了這麼多磨難,老人卻依舊樂觀。

“天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憂愁自己解,自流眼淚自抹幹。”

韋紹蘭奶奶的生活很不好,每個月只有30元的低保可以用。可是卻在導演去看她時,給了郭柯和他的團隊4人每人一個紅包,一人100塊錢。這個錢是導演郭柯留給奶奶過年用的,一共500。

奶奶卻用來給他們包紅包,“過年了,回去給自己的媽媽買點糖吃。”

曾經的他們不斷與惡魔抗衡,現在的她們早已笑對人生。

看著她們的臉,那種鬆馳,暗淡的顏色都在告訴著你她們有一天終將離開,而她們身上的故事也將隨之變成一抔黃土。

現在終於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將他們的故事講出來,或許不完整,但是它值得大家去凝視。

老紅軍戰士林愛蘭奶奶。雖然過去飽受折磨,雙腿被打斷,但說起抗戰依然熱血沸騰,對於自己拿命換來的紀念勳章更是愛護有加。

在上映前離世的黃有良奶奶,是最後一位向日本提起訴訟的奶奶,可惜終究還是沒能等到他們的道歉。

愛笑愛說話的李美金老人,從她的臉上你就能看出現在的她是多麼的幸福。

李愛連奶奶,曾經兩次被抓進慰安所,靠吃蔥渡命。不願對到訪的記者說出實話,卻對著陪伴她一段時間的郭柯潸然淚下。

有的時候老人只是想要一個真正可以傾訴的人,不是老公,不是子女這樣不忍啟齒的對象。即使不會說太多,但有人替她感同身受就夠了。

就像毛銀梅奶奶,如果不是志願者找到家裡,可能自己的養女永遠也不會知道老人的過去。

一個跟著逃難到中國的韓國奶奶,在面對日本人的摧殘後逃到了武漢孝感。名字是老人自己取的,因為崇拜毛主席,就改姓毛。對於以前的種種,她說過去了,不記得了,不說了,說了難受。可童年的民謠《阿裡郎》她卻依然熟悉。選擇性的忘記痛苦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還有始終孤獨一人的何玉珍老人,直到攝製組離開,她才開口說話,“你們走了,是不是就沒有人來看我了?”

對於這部影片回憶很少,現實很多。平靜很多,劇情很少。沒有劇本的引導,甚至是在老人們訴說自己的過去時,郭柯選擇關上了攝影機,在那一刻完全沒有必要再把悲痛呈現在觀眾面前了,不是嗎?

“我們要做的是讓他們看到我們是如何保護老人,如何愛護他們的,而不是把過去的故事說出來告訴大家他們有多麼的慘。”

就是這樣一部僅有的,情感克制而又飽滿的好片,卻因資金短缺,幾經難產。好在有張歆藝資助郭柯100萬用於電影製作。

還有3萬多好心人為電影發行募捐,有的人留下了姓名,有的人用中國公民來代替。

歷史本該如此被大家銘記,她們也應該被大家珍視。可當這樣的影片只有1%的排片時,不免讓人有些心寒。

好在還有他們願意為影片做免費的推廣。

在眾多明星朋友們的支持努力下,《二十二》終於得到大家的認可和關注。

這不再是一部單純的關於“慰安婦”的影片,而是一部全民發起的公益片。從眾籌發行費用,到導演宣佈將收益全部捐出。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人與人之間關係越發淡漠的時候,還有這麼多人願意為老人們做些什麼,真的不容易。

買張電影票去看看她們吧,也許再知道她們的消息就是她們離世的時候了。不要讓歷史的長河將她們淹沒,哪怕是記住她們的名字或樣貌都好。

奶奶是紀錄片《三十二》的主人公,也是唯一一位公開生下日本人孩子的老人。可想而知在那個年代,帶著這樣一個被認為是侮辱的孩子一起生活是多麼的艱難。

可經歷了這麼多磨難,老人卻依舊樂觀。

“天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憂愁自己解,自流眼淚自抹幹。”

韋紹蘭奶奶的生活很不好,每個月只有30元的低保可以用。可是卻在導演去看她時,給了郭柯和他的團隊4人每人一個紅包,一人100塊錢。這個錢是導演郭柯留給奶奶過年用的,一共500。

奶奶卻用來給他們包紅包,“過年了,回去給自己的媽媽買點糖吃。”

曾經的他們不斷與惡魔抗衡,現在的她們早已笑對人生。

看著她們的臉,那種鬆馳,暗淡的顏色都在告訴著你她們有一天終將離開,而她們身上的故事也將隨之變成一抔黃土。

現在終於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將他們的故事講出來,或許不完整,但是它值得大家去凝視。

老紅軍戰士林愛蘭奶奶。雖然過去飽受折磨,雙腿被打斷,但說起抗戰依然熱血沸騰,對於自己拿命換來的紀念勳章更是愛護有加。

在上映前離世的黃有良奶奶,是最後一位向日本提起訴訟的奶奶,可惜終究還是沒能等到他們的道歉。

愛笑愛說話的李美金老人,從她的臉上你就能看出現在的她是多麼的幸福。

李愛連奶奶,曾經兩次被抓進慰安所,靠吃蔥渡命。不願對到訪的記者說出實話,卻對著陪伴她一段時間的郭柯潸然淚下。

有的時候老人只是想要一個真正可以傾訴的人,不是老公,不是子女這樣不忍啟齒的對象。即使不會說太多,但有人替她感同身受就夠了。

就像毛銀梅奶奶,如果不是志願者找到家裡,可能自己的養女永遠也不會知道老人的過去。

一個跟著逃難到中國的韓國奶奶,在面對日本人的摧殘後逃到了武漢孝感。名字是老人自己取的,因為崇拜毛主席,就改姓毛。對於以前的種種,她說過去了,不記得了,不說了,說了難受。可童年的民謠《阿裡郎》她卻依然熟悉。選擇性的忘記痛苦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還有始終孤獨一人的何玉珍老人,直到攝製組離開,她才開口說話,“你們走了,是不是就沒有人來看我了?”

對於這部影片回憶很少,現實很多。平靜很多,劇情很少。沒有劇本的引導,甚至是在老人們訴說自己的過去時,郭柯選擇關上了攝影機,在那一刻完全沒有必要再把悲痛呈現在觀眾面前了,不是嗎?

“我們要做的是讓他們看到我們是如何保護老人,如何愛護他們的,而不是把過去的故事說出來告訴大家他們有多麼的慘。”

就是這樣一部僅有的,情感克制而又飽滿的好片,卻因資金短缺,幾經難產。好在有張歆藝資助郭柯100萬用於電影製作。

還有3萬多好心人為電影發行募捐,有的人留下了姓名,有的人用中國公民來代替。

歷史本該如此被大家銘記,她們也應該被大家珍視。可當這樣的影片只有1%的排片時,不免讓人有些心寒。

好在還有他們願意為影片做免費的推廣。

在眾多明星朋友們的支持努力下,《二十二》終於得到大家的認可和關注。

這不再是一部單純的關於“慰安婦”的影片,而是一部全民發起的公益片。從眾籌發行費用,到導演宣佈將收益全部捐出。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人與人之間關係越發淡漠的時候,還有這麼多人願意為老人們做些什麼,真的不容易。

買張電影票去看看她們吧,也許再知道她們的消息就是她們離世的時候了。不要讓歷史的長河將她們淹沒,哪怕是記住她們的名字或樣貌都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