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如果我是簡書的產品經理

文/沐丞

01

我在簡書寫作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 算不上非常資深的作者, 只是第64名簽約作者, 但是也算是較早簽約的一批作者之一。 這裡是我最開始系統寫作的平臺, 也是簡書讓我認識了很多作家朋友、編輯、瞭解了不少出版知識、學習到了很多工作以外的內容, 所以對簡書我一直很感恩。 無論在哪個平臺發文章或者出版的書籍, 我其中一個Title一定是簡書簽約作者, 這對於我來說也是一種榮譽。

我做過產品經理和設計師, 因為我把寫作當成了工作和生活的一種調劑, 所以平時的寫作內容我都極少涉及到跟自己工作相關的專業領域,

但是看到最近簡書一系列的變化, 也很想從做產品經理的角度來談談看法。 作為一名在簡書上筆耕不輟的作者, 無論如何都是希望這個平臺越來越好。

按照我的觀察, 簡書可能遇到了變現壓力, 這種壓力可能來自於投資人, 也可能來自于簡書自己團隊擴張的需要。 於是簡書正在做不少嘗試, 但是不少嘗試真的是毀譽參半。 我們做產品的時候, 有時候做100件不錯的改進, 很可能因為1個小失誤就會把這些好的改進帶來的成果給抵消了。 這段時間以來, 簡書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

02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簡書的產品策略, 按照官方的定義是“一個將寫作與閱讀整合在一起的網路產品,

旨在為寫作者打造最優秀的寫作軟體 , 為閱讀者打造最優雅的閱讀社區”。 所以不難看出簡書最開始是以良好的寫作體驗來吸引作者寫作, 作者寫作的文章多了, 自然就有了內容, 有了內容後就會有讀者。

應該說在簡書寫作的基礎體驗還是不錯的, 特別是PC、Pad、手機可以三端同步, 滿足了不同作者隨時隨地創作的需要。 關於簡書作為寫作軟體的這個部分其實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間, 今天這篇文章不做詳細討論, 而且從近期簡書的一些列動作來看重心也不在上面。

簡書作為一個內容社區, 那麼為讀者提供優質的內容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有了優質的內容自然不會愁讀者和流量。 現在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簡書應該追求文章的品質而不是數量, 任何一個讀者都不希望在垃圾文章上浪費時間。 如果我是產品經理, 我要做的是讓讀者打開簡書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能看到不少精品文章, 我所有的產品規劃工作都是圍繞這個來開展。

那麼, 優質的內容從哪裡來?很顯然是來自于優質的作者, 這些作者就是簡書最寶貴的財富, 一個好的作者抵得上成千上萬個一般的寫作愛好者。 簡書雖然在不斷簽約作者, 但是我也看到流失了不少好的作者, 雖然每個作者的離開都有自己的原因, 但是歸結起來無非是這個平臺沒有給到他想要的。 好的作者離開是對簡書最大的傷害, 如果我是簡書的產品經理, 首先就是要制定一系列的標準鑒別出優秀的作者,

然後“伺候”好他們, 而不是抱著自己的平臺不錯, 你愛寫不寫的態度, 更不是通過制定苛刻條件的經紀合約來限制作者。

現在可以寫作的平臺實在太多, 優質的作者就是一個U盤, 根本不會依賴某一個平臺, 把自己插到哪裡都會靈活自如。 換句話說, 願意答應苛刻簽約條件的作者可能反而不是那麼有競爭力(這樣說有點得罪人, 請勿對號入座)。 換個比喻, 就像快男、超女、好聲音那樣的選秀比賽, 草根歌手會答應簽“賣身契”, 但是很多厲害的, 或者後來變得厲害的, 會直接毀約。 對於天娛、星燦來說, 一次選秀可以簽下幾十名歌手, 但是市場就那麼大, 根本消化不了, 這也是我們每年看了那麼多歌唱選秀節目但是最終記不住幾個人的原因。

簡書目前也有這樣的困境, 一方面想利用簽約獲得更多的作者, 一方面又在流失很不錯的作者。 對於簽經紀約的作者就如同選秀節目中被天娛簽下的歌手一樣, 數量越來越多, 但是這些作者都有各種各樣的期望, 簡書的平臺真的有那麼多資源一一滿足嗎?流失的優質作者不僅僅是這個作者本人, 還有他的文章, 更有一大批他的粉絲都會離去。 這筆帳真的要好好算算, 像今日頭條每個月給1萬元給到優質作者安心創作內容, 而其它多個平臺也有各種直接的經濟扶持, 簡書本身免費獲得了這麼多優質作者來創作應當倍加珍惜。

比如簡書的日報推送就是一個資源, 可是能獲得這個資源的作者很有限,特別是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在推某兩位作者,或許這兩位作者是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如果從一大批被簽約了的作者角度出發,從平臺所有讀者的角度出發,這種方式對品牌的傷害不是一點兩點。

簡書日報、App推送不僅僅是為了宣傳簽約作者,更是自己本身品牌、價值觀的一種展現,這是一個很好的管道,同時也要依靠很好的內容支撐才能相得益彰,否則日報本身就會被詬病,起不到應該發揮的作用,也進而影響到簡書的品牌。

03

作者談完再來看看內容。簡書曾經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有編輯審稿,這是保證內容品質最好的方式。儘管有的作者的可能不認同,覺得有的編輯會沒有水準、針對自己、不懂審美等等,我相信編輯的水準參差不齊,就如同在簡書平臺上寫作的作者水準參差不齊一樣,但是至少有人把關會比機器判斷更靠譜一些。

據我所知,很多專題編輯並沒有收入,願意為簡書審稿都是出於對這個平臺的熱愛。我認識好幾個專題的編輯,因為長時間的審稿他們掃幾眼就知道文章是不是抄襲的。所以,這些熱心的編輯也是簡書不可多得的資源優勢。而一個好的編輯必然是對自己經營的專題有著一套標準,誰希望自己的專題收入的都是亂七八糟的爛文章呢?

但是現在不知道誰出的“餿”主意,居然多個專題不再需要事先審稿可以直接被收入,被收入後編輯再去看,覺得不好的再移除。這樣做美其名曰是為了讓作者不用等待審核,可以提高通過率。想出這一招的人不知道是誰,如果是產品經理,那麼真的沒有使用者思維,如果不是產品經理,那麼產品經理也有責任,不應該通過如此可笑的方案。

有編輯審核本身是簡書的一個優勢,也是一種品牌價值,更是對編輯本身的一種尊重,現在這麼一來優勢沒有了,品牌受損了,編輯受傷了。你們又不給編輯工資,他們手頭上那一點點體現被尊重的權利也被剝奪了。雖然你們的解釋說只是先收入,編輯還是可以移除,但是結果是對作者、讀者、編輯甚至簡書自己都帶來了傷害。

作為作者,自己的文章被收錄了本身是件開心的事,結果不一會又被移除了,這是什麼滋味?如果是那種亂髮廣告的文章還無所謂,但是如果是真心在寫文章的作者呢?對於作者的體驗會大打折扣。因為自己的文章被收入再被移除,和自己的文章被拒稿再被收入是完全不同的心理。我作為作者很有發言權,我以前遇到過被首頁收錄然後又莫名其妙的被移除的情況,那是一種非常憤怒、失望的心情。我也遇到過被首頁拒稿,但是又被推今日看點、上Banner推薦的情況,那又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愉快感受。

作為讀者,關注的專題自動收錄了大量文章,看似可讀的內容多了,但是好文章哪有那麼多,大部分都是垃圾文章,誰還能看得下去?既然是要做優質的內容平臺,就是要想盡辦法保證內容的優質,靠數量取勝不了,只會傷害到讀者,閱讀量也很難上去。

作為編輯,自己對所管轄的專題沒有主動權,居然還不如機器,每天要去移除那些不合格的文章,看似只是一個工作上的順序調整,但是一定傷害到了他們的積極性。就像是自己開的一家精品店,不是先精挑細選的進貨,而是一股腦兒不加選擇的把商品堆進店鋪,再去把不想要的扔出去,這誰受得了?關鍵是,好多垃圾還堆在商店,這個時候客人已經來了,那讓店主的顏面何在?

作為簡書,你既然不希望文章裡有廣告、有外鏈、有不合法的內容,那就應該首先不讓這些文章跟最終讀者見面,而編輯就是第一層保障。現在倒好,直接收錄再讓編輯一一移除,作用已經不明顯,因為你所規定的不合法內容已經傳遞到了最終使用者那裡,更不用說對文章品質的保證了。你可能會說,沒關係這些專題讀者不多,影響不大,但是這個做法只會讓這些專題更加做不下去。

04

最後再來談談變現策略。我大致分析了一下簡書的收入來源,大概有如下幾項。

2、簡書商城,主要賣點簡書包和筆記本等周邊。我沒有具體的銷量資料,首先這些實體的東西本身就有各種成本,還有郵費、包裝、人工等費用,所以利潤率可能不高。而且價格對於大部分讀者來說有點偏高,所以我認為盈利能力有限。

3、簡書茶室,這個也是掙的辛苦錢,茶室、咖啡館之類的商鋪,能持續經營做到盈虧平衡就已經不簡單,起早貪黑不說,租金、水電、人工、原材料開支很大。這塊也不會有很大的收入。

4、出版圖書,利用自己的平臺出版合集,簡書已經做了三本,相信會持續做下去。根據簡書平臺的影響力,賣優秀作者文章的合集應該不難,銷量肯定也算是可以。但是如果說通過這個管道來獲得比較大的收入估計也難,而且週期長。現在銷量好的書籍可能都是來自比較頂級的作家,這種拼盤式的書銷量即便是不錯,也難達到一個非常好的水準,所以簡書能獲得的版稅數額也不會特別多。

5、廣告商合作,最近好像少了不少,以前還經常有各種廣告主搞徵文活動,這半年以來似乎少了不少。應該不是簡書自己不接廣告了,而是廣告主自己的選擇,這點簡書也應該複盤一下原因了。這塊的合作數量不多,相信整體收入也不多。

6、作者合作,比如幫作者出實體書,抽成一部分版稅,現在還搞起了讓作者建群開課,然後再抽成一點費用,出電子書,抽成一部分銷售費用。優秀的作者可能不需要都依靠簡書來出書,估計也不願意給簡書抽成。真正能開課、持續開課的作者更是不多,所以這塊能獲得的收益也十分有限。而且別的平臺都是扶持作者,簡書中有的作者收入本身就不多,還要分給平臺,這本身就有點不合適。

上面就是我自己觀察的一些簡書變現的方式,或許還有其它方面,但是僅從上面的幾個途徑來看,看似收入管道也算豐富,但是都是小本生意,賺的不過是蠅頭小利。因此,簡書平臺的變現壓力比較大也是可以理解。

關於變現,我提供一些不成熟的小意見。

1、精品內容收費。現在整個平臺的內容都是免費的,不妨增加收費內容,收費內容必須是精品中的精品,品質要求非常高,而是原創首發。可以開闢一個收費專題,讓用戶訂閱。收費專題接受作者投稿,有專業資深編輯審稿,通過收費專題的稿件不能投其它專題,保證唯一性。(當然還可以開發其它的形式。)

2、連載內容收費。優秀的連載提供免費章節,但是也提供收費章節。這種模式已經在多個平臺被驗證過,一般讀者都能接受,畢竟作者寫好的連載不容易,而有的內容只適合網路傳播,並不能最終實體出版。所以進行收費也是對作者的一個激勵。但是有一點,簡書的連載專題閱讀量並不理想,要考慮一下怎麼讓好的長篇連載進入讀者的視線。

3、影視版權收入。相比出拼盤合集得到的那點收入可能遠比不上一個影視版權的收入,拼盤合集給作者的稿費其實少得可憐,而且通常都是針對那些寫短文的作者,真正有長篇文學故事創作能力的作者並沒有照顧到。如果簡書能利用自己的平臺優勢,為這些優秀的長篇文學作品獲得版權收入並從中分成,那麼對作者和平臺都是非常大收入來源。影視版權也可能成為遊戲版權等。開闢一個版權售賣專區,把有開發影視、遊戲等版權的內容線上標價或者拍賣。

4、精准廣告投放。

5、高級會員服務。為收費會員提供額外的服務,如果是作者可以優先審稿並給出改進意見,如果是讀者可以去廣告。簡書線下線上的活動、簽約作者的簽名書、收費內容限時免費或折扣、定制VIP標識、不同的評論字體顏色。還可以陸續開放不同的特權。

一個總的原則就是不斷增加“被動收入”,我上面提到的變現手段基本上都是被動收入,這樣的變現才能持續,而簡書現有的變現手段都挺“辛苦”,什麼出書賣書、開茶館、賣本子、抽成作者賺的都是辛苦錢,收效還不大。就算是賣東西,也儘量少賣實體的,多賣虛擬的,可以線上就完成交易的產品,電子書的售賣也不要換到別的平臺,為什麼不可以在簡書自己的平臺?

05

寫了不少內容,可能是愛之深才責之切吧。

希望在簡書持續創作的作者們繼續輸出更優質的作品,這是一個好平臺,你們要相信好的東西終究是好的,驅逐良幣的劣幣終將是劣幣。

希望還在簡書看文章的讀者們繼續關注簡書,這是一個好平臺,也有很好的作者,值得你陪她一起成長。

希望還在為簡書辛苦審稿的編輯們繼續為簡書貢獻你的光和熱,這是一個好平臺,她的成功離不開你們無私的熱愛。

可是能獲得這個資源的作者很有限,特別是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在推某兩位作者,或許這兩位作者是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如果從一大批被簽約了的作者角度出發,從平臺所有讀者的角度出發,這種方式對品牌的傷害不是一點兩點。

簡書日報、App推送不僅僅是為了宣傳簽約作者,更是自己本身品牌、價值觀的一種展現,這是一個很好的管道,同時也要依靠很好的內容支撐才能相得益彰,否則日報本身就會被詬病,起不到應該發揮的作用,也進而影響到簡書的品牌。

03

作者談完再來看看內容。簡書曾經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有編輯審稿,這是保證內容品質最好的方式。儘管有的作者的可能不認同,覺得有的編輯會沒有水準、針對自己、不懂審美等等,我相信編輯的水準參差不齊,就如同在簡書平臺上寫作的作者水準參差不齊一樣,但是至少有人把關會比機器判斷更靠譜一些。

據我所知,很多專題編輯並沒有收入,願意為簡書審稿都是出於對這個平臺的熱愛。我認識好幾個專題的編輯,因為長時間的審稿他們掃幾眼就知道文章是不是抄襲的。所以,這些熱心的編輯也是簡書不可多得的資源優勢。而一個好的編輯必然是對自己經營的專題有著一套標準,誰希望自己的專題收入的都是亂七八糟的爛文章呢?

但是現在不知道誰出的“餿”主意,居然多個專題不再需要事先審稿可以直接被收入,被收入後編輯再去看,覺得不好的再移除。這樣做美其名曰是為了讓作者不用等待審核,可以提高通過率。想出這一招的人不知道是誰,如果是產品經理,那麼真的沒有使用者思維,如果不是產品經理,那麼產品經理也有責任,不應該通過如此可笑的方案。

有編輯審核本身是簡書的一個優勢,也是一種品牌價值,更是對編輯本身的一種尊重,現在這麼一來優勢沒有了,品牌受損了,編輯受傷了。你們又不給編輯工資,他們手頭上那一點點體現被尊重的權利也被剝奪了。雖然你們的解釋說只是先收入,編輯還是可以移除,但是結果是對作者、讀者、編輯甚至簡書自己都帶來了傷害。

作為作者,自己的文章被收錄了本身是件開心的事,結果不一會又被移除了,這是什麼滋味?如果是那種亂髮廣告的文章還無所謂,但是如果是真心在寫文章的作者呢?對於作者的體驗會大打折扣。因為自己的文章被收入再被移除,和自己的文章被拒稿再被收入是完全不同的心理。我作為作者很有發言權,我以前遇到過被首頁收錄然後又莫名其妙的被移除的情況,那是一種非常憤怒、失望的心情。我也遇到過被首頁拒稿,但是又被推今日看點、上Banner推薦的情況,那又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愉快感受。

作為讀者,關注的專題自動收錄了大量文章,看似可讀的內容多了,但是好文章哪有那麼多,大部分都是垃圾文章,誰還能看得下去?既然是要做優質的內容平臺,就是要想盡辦法保證內容的優質,靠數量取勝不了,只會傷害到讀者,閱讀量也很難上去。

作為編輯,自己對所管轄的專題沒有主動權,居然還不如機器,每天要去移除那些不合格的文章,看似只是一個工作上的順序調整,但是一定傷害到了他們的積極性。就像是自己開的一家精品店,不是先精挑細選的進貨,而是一股腦兒不加選擇的把商品堆進店鋪,再去把不想要的扔出去,這誰受得了?關鍵是,好多垃圾還堆在商店,這個時候客人已經來了,那讓店主的顏面何在?

作為簡書,你既然不希望文章裡有廣告、有外鏈、有不合法的內容,那就應該首先不讓這些文章跟最終讀者見面,而編輯就是第一層保障。現在倒好,直接收錄再讓編輯一一移除,作用已經不明顯,因為你所規定的不合法內容已經傳遞到了最終使用者那裡,更不用說對文章品質的保證了。你可能會說,沒關係這些專題讀者不多,影響不大,但是這個做法只會讓這些專題更加做不下去。

04

最後再來談談變現策略。我大致分析了一下簡書的收入來源,大概有如下幾項。

2、簡書商城,主要賣點簡書包和筆記本等周邊。我沒有具體的銷量資料,首先這些實體的東西本身就有各種成本,還有郵費、包裝、人工等費用,所以利潤率可能不高。而且價格對於大部分讀者來說有點偏高,所以我認為盈利能力有限。

3、簡書茶室,這個也是掙的辛苦錢,茶室、咖啡館之類的商鋪,能持續經營做到盈虧平衡就已經不簡單,起早貪黑不說,租金、水電、人工、原材料開支很大。這塊也不會有很大的收入。

4、出版圖書,利用自己的平臺出版合集,簡書已經做了三本,相信會持續做下去。根據簡書平臺的影響力,賣優秀作者文章的合集應該不難,銷量肯定也算是可以。但是如果說通過這個管道來獲得比較大的收入估計也難,而且週期長。現在銷量好的書籍可能都是來自比較頂級的作家,這種拼盤式的書銷量即便是不錯,也難達到一個非常好的水準,所以簡書能獲得的版稅數額也不會特別多。

5、廣告商合作,最近好像少了不少,以前還經常有各種廣告主搞徵文活動,這半年以來似乎少了不少。應該不是簡書自己不接廣告了,而是廣告主自己的選擇,這點簡書也應該複盤一下原因了。這塊的合作數量不多,相信整體收入也不多。

6、作者合作,比如幫作者出實體書,抽成一部分版稅,現在還搞起了讓作者建群開課,然後再抽成一點費用,出電子書,抽成一部分銷售費用。優秀的作者可能不需要都依靠簡書來出書,估計也不願意給簡書抽成。真正能開課、持續開課的作者更是不多,所以這塊能獲得的收益也十分有限。而且別的平臺都是扶持作者,簡書中有的作者收入本身就不多,還要分給平臺,這本身就有點不合適。

上面就是我自己觀察的一些簡書變現的方式,或許還有其它方面,但是僅從上面的幾個途徑來看,看似收入管道也算豐富,但是都是小本生意,賺的不過是蠅頭小利。因此,簡書平臺的變現壓力比較大也是可以理解。

關於變現,我提供一些不成熟的小意見。

1、精品內容收費。現在整個平臺的內容都是免費的,不妨增加收費內容,收費內容必須是精品中的精品,品質要求非常高,而是原創首發。可以開闢一個收費專題,讓用戶訂閱。收費專題接受作者投稿,有專業資深編輯審稿,通過收費專題的稿件不能投其它專題,保證唯一性。(當然還可以開發其它的形式。)

2、連載內容收費。優秀的連載提供免費章節,但是也提供收費章節。這種模式已經在多個平臺被驗證過,一般讀者都能接受,畢竟作者寫好的連載不容易,而有的內容只適合網路傳播,並不能最終實體出版。所以進行收費也是對作者的一個激勵。但是有一點,簡書的連載專題閱讀量並不理想,要考慮一下怎麼讓好的長篇連載進入讀者的視線。

3、影視版權收入。相比出拼盤合集得到的那點收入可能遠比不上一個影視版權的收入,拼盤合集給作者的稿費其實少得可憐,而且通常都是針對那些寫短文的作者,真正有長篇文學故事創作能力的作者並沒有照顧到。如果簡書能利用自己的平臺優勢,為這些優秀的長篇文學作品獲得版權收入並從中分成,那麼對作者和平臺都是非常大收入來源。影視版權也可能成為遊戲版權等。開闢一個版權售賣專區,把有開發影視、遊戲等版權的內容線上標價或者拍賣。

4、精准廣告投放。

5、高級會員服務。為收費會員提供額外的服務,如果是作者可以優先審稿並給出改進意見,如果是讀者可以去廣告。簡書線下線上的活動、簽約作者的簽名書、收費內容限時免費或折扣、定制VIP標識、不同的評論字體顏色。還可以陸續開放不同的特權。

一個總的原則就是不斷增加“被動收入”,我上面提到的變現手段基本上都是被動收入,這樣的變現才能持續,而簡書現有的變現手段都挺“辛苦”,什麼出書賣書、開茶館、賣本子、抽成作者賺的都是辛苦錢,收效還不大。就算是賣東西,也儘量少賣實體的,多賣虛擬的,可以線上就完成交易的產品,電子書的售賣也不要換到別的平臺,為什麼不可以在簡書自己的平臺?

05

寫了不少內容,可能是愛之深才責之切吧。

希望在簡書持續創作的作者們繼續輸出更優質的作品,這是一個好平臺,你們要相信好的東西終究是好的,驅逐良幣的劣幣終將是劣幣。

希望還在簡書看文章的讀者們繼續關注簡書,這是一個好平臺,也有很好的作者,值得你陪她一起成長。

希望還在為簡書辛苦審稿的編輯們繼續為簡書貢獻你的光和熱,這是一個好平臺,她的成功離不開你們無私的熱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