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馬駿:未來5年雄安新區綠色投資需求可能高達萬億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日前指出, 未來5年內, 雄安新區綠色城市的投資需求很可能會達到1萬億元左右。

8月19日, 他在第二屆“天津綠色金融論壇”發表講話時說, 雄安新區作為繼深圳、浦東新區以後又一個重要的國家級改革試驗區, 承接了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升級的重要功能, 未來可能成為破解京津冀發展僵局和區域經濟重塑的關鍵。 但是, 雄安的綠色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包括新區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以污染型行業為主、融資缺口巨大,

金融發展水準低等。

“比如說, 光是白洋澱治理就得在千億級的規模, 另外地下管廊1400億規模, 五年內綠色建築5000億規模, 地熱在百億的規模。 ”馬駿表示, 此外還有一些種類沒有包括進來, 如各種各樣的新能源就可能要上千億甚至數千億的概念, 所以全部加總起來很可能會達到一萬億左右的綠色投資的需求。

“綠色金融需要實現快速跨越的發展才能真正滿足雄安未來巨大的綠色融資的需求。 這光靠本地的能力、資源絕對是不夠的, 必須要外部的資源和政策的大力支持。 ”他表示, 在實際融資管道選擇中, 對於不同類型專案, 需要由不同資金予以支援。

在會上, 馬駿還代表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發佈《雄安新區綠色金融規劃報告》,

對雄安新區圍繞“一中心、一示範、一體系”發展綠色金融提出具體設想。

“一中心”即建設綠色技術創新投資中心。 吸引一批世界領先綠色技術企業、研發中心落戶雄安新區, 形成世界頂級的綠色技術研發、展示與應用的平臺, 並吸引一批綠色技術領域的天使、風險資本和股權投資基金落戶, 將雄安新區建造為全國乃至國際的綠色技術創新投資中心。

“一示範”即建立綠色基礎設施和綠色建築投融資的示範區。 “推出一套支援比如污水固廢處理、清潔能源、地鐵輕軌、城市管廊分散式等等建築的融資模式, 這些融資模式如果在雄安試驗成功以後, 可以複製到國內國外很多地方。 ”馬駿說, 具體來講,

首先要研究國內國外這些領域的經典投資案例, 另外要探索綠色城市尤其是綠色基礎設施資產變成可投資資產。

“一體系”就是建立有地方特色的綠色金融體系支持上述想法。 包括鼓勵出臺綠色金融政策、主動集聚綠色金融要素資源、充分利用多種綠色融資管道、引入新型融資工具、開拓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強化資訊披露和使用等。

報告提供的資料顯示, 2016年, 雄安地區國民生產總值(GDP)僅為218.3億元, 占河北全省的0.69%。 但是開發規模大, 起步區面積約100多平方公里, 中期是200平方公里, 長期規劃是2000平方公里, 約為深圳特區的1倍多、是浦東新區的1.7倍。

另據課題組調研, 新區現有金融機構以國有銀行縣支行和農村信用社為主, 小微企業多依賴民間借貸等形式獲取資金,

風險難以得到有效監管和控制。 同時, 當地金融機構環境風險敞口較大, 截至2016年末, 製造業和採礦業企業的銀行貸款餘額在雄安新區全部企業貸款占比中超過50%, 其中不少屬於污染性企業。 據統計, 區域內95%為中小微企業, 且多集中於塑膠、有色金屬冶煉等重污染行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