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聚焦創新技術與戰略性並購 車企海外投資升級進行時

日前, 德勤發佈的《2017 汽車行業對外投資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 我國汽車海外投資出現了新變化:以往的海外投資主力國有車企勁頭不足,

民營企業卻由於體制機制靈活勢頭強勁。 與此同時, 近日, 財政部印發《國有企業境外投資財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提出國有企業集團公司對全集團境外投資履行財務管理職責, 包括對導致境外投資損失的責任人員進行追責等。 這一規定以後或許會讓上述變化更為明顯。 而在這一大環境下, 我國車企的海外投資越來越聚焦, 投資領域指向創新技術;“攤大餅”的投資模式被拋棄, 更傾向於戰略性投資。

■民營企業海外投資活躍

《報告》顯示, 我國汽車行業的海外投資額在2016 年出現大幅下滑, 對於投資下滑的原因, 《報告》分析認為, 我國車企海外並購遇冷主要源於國有企業經營效益下滑而大幅放緩了海外並購步伐。

同時, 我國政府加強了對企業跨境投資的審查和資金外流的管控,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海外投資的信心。

相對於國有企業的勁頭不足, 民營企業卻顯得活躍很多。 《報告》顯示, 2013 年以來, 我國汽車與零部件企業海外並購的前十大交易中有八宗由國企主導, 但2016 年全年由國企發起的並購交易僅三宗, 大型國有零部件企業的收購步伐更是明顯放緩。 相較國有企業, 民企海外並購的熱情絲毫沒有減退。 民營企業得益於其決策機制優勢, 在海外市場並購上更靈活, 效率更高, 表現得更活躍。 2016 年, 民營汽車零部件企業宣佈了15 起跨境並購, 占交易總金額的80%以上。 其中, 均勝電子收購美國汽車安全系統供應商Keysafety Systems 的金額達到14.4 億美元,

是2013 年以來規模第三大的中國車企海外並購專案, 同時也是迄今為止民營零部件企業發起的最大交易金額的海外並購專案。

德勤中國汽車行業財務諮詢領導合夥人虞正表示, 相比國有企業體量大、國內資源多、在進行海外並購時更加挑剔, 民營汽車企業憑藉其靈活的經營體制和高效的決策效率, 成為海外投資的主力軍。 近幾年, 以短期利益驅動的並購交易大幅減少, 具有競爭力的上市民營企業頻繁通過海外並購實現產品轉型和升級。 虞正預計, 經營效益較好、產品競爭力強的民營車企仍將繼續活躍在海外並購市場。 而負債率相對較高的國有企業舉債進行非戰略性並購的投資活動將受到嚴格審核。

與此同時, 境外監管機構也在逐步加強對中國投資者的審核, 特別是針對收購方的企業性質、是否受產業政策驅動和補貼等方面。 由此可以看出, 國有背景的投資交易將受到一定限制。

與此同時, 《辦法》的出臺更是給國有企業境外投資戴上了“緊箍咒”。 政府加強對國有企業海外投資的管理, 無疑將進一步影響國有企業海外投資的步伐。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 車企海外投資受國際風險影響, 國家加大對國有企業的管控是大勢所趨, 而民營資本機制靈活, 極有可能成為海外投資的主體, 而且我國的民營資本在海外市場開創了新模式, 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未來, 民營企業在海外投資上會更加活躍。

■創新技術成車企海外投資熱點

在國有企業海外投資收縮、民營企業漸成主力的大環境下, 車企海外投資領域也出現了明顯的聚焦趨勢。 研究顯示, 汽車電子目前是汽車零部件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 毛利率高於行業平均水準。 與此同時, 車聯網、汽車安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汽車電子技術的創新和突破, 虞正判斷, 未來收購海外汽車電子領域企業的交易案例將大幅攀升。

虞正認為, 當前, 我國汽車行業在選擇並購目標時, 更為注重目標公司的先進技術、行業地位和發展潛力, 而歐美國家的成熟市場則具備我國企業渴望的技術實力、管理經驗和管道資源。 2016年, 西歐和北美依舊是我國汽車和零部件廠商海外並購最為活躍的地區, 僅美國和德國兩地的海外並購交易數量已占總交易數量的六成,交易金額占比更高達九成。美國和西歐地區逐漸成為整車廠海外研發中心的集中地,而且研發重心也從造型設計和底盤技術,逐漸轉向自動駕駛、車聯網、電動汽車等趨勢性技術。另外,在過去的一年,汽車企業海外並購呈現出外延式的發展趨勢,企業增加了橫向並購,加大了對新興戰略行業的投資力度。

隨著資訊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對汽車行業的滲透,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合作也更多地轉向新技術領域。“汽車是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尤其是當前,各種新技術對汽車行業的滲透越來越多,更新越來越快,我國車企在海外投資傾向新技術是大勢所趨。”白明認為,投資新技術有助於提升企業競爭力,也是我國汽車提升海外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德勤中國汽車行業稅務諮詢領導合夥人肖天晶同樣表示:“在傳統的製造業與互聯網產業相互融合的大環境下,汽車行業在科技方面的需求不斷提高。對於整車企業來說,除了投資建設生產基地外,成立研發中心和搭建本地行銷管道也成為2016 年上升最快的投資專案。這表明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已逐步進入新階段,從本土組裝向更深層次的技術合作和技術轉移等方向延伸。”

■戰略性並購降低海外投資風險

《報告》分析,未來我國汽車行業的對外投資整體趨勢有可能繼續放緩,大型並購交易或將繼續減少,企業會更傾向於戰略性並購。如在《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指引下,技術創新成為行業的主要推動力量,也成為車企海外投資和並購的著力點。肖天晶判斷,未來,自主品牌車企對外投資模式或將進一步升級:區域上從傳統新興市場轉向成熟市場,投資形式從海外建廠向產銷研一體化、技術合作轉變;零部件企業則寄希望於跨境並購躋身高端產業鏈,投資標的從功能件、內飾件等傳統領域加速向車聯網、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電池等新興領域延伸。

虞正判斷,從長期來看,隨著行業調整加劇,我國消費市場增長放緩,企業經營效益下滑,汽車企業會在海外市場加大力度收購專利、技術、品牌等核心資產,以提升其在戰略性新興行業的研發實力和競爭力。

僅美國和德國兩地的海外並購交易數量已占總交易數量的六成,交易金額占比更高達九成。美國和西歐地區逐漸成為整車廠海外研發中心的集中地,而且研發重心也從造型設計和底盤技術,逐漸轉向自動駕駛、車聯網、電動汽車等趨勢性技術。另外,在過去的一年,汽車企業海外並購呈現出外延式的發展趨勢,企業增加了橫向並購,加大了對新興戰略行業的投資力度。

隨著資訊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對汽車行業的滲透,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合作也更多地轉向新技術領域。“汽車是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尤其是當前,各種新技術對汽車行業的滲透越來越多,更新越來越快,我國車企在海外投資傾向新技術是大勢所趨。”白明認為,投資新技術有助於提升企業競爭力,也是我國汽車提升海外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德勤中國汽車行業稅務諮詢領導合夥人肖天晶同樣表示:“在傳統的製造業與互聯網產業相互融合的大環境下,汽車行業在科技方面的需求不斷提高。對於整車企業來說,除了投資建設生產基地外,成立研發中心和搭建本地行銷管道也成為2016 年上升最快的投資專案。這表明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已逐步進入新階段,從本土組裝向更深層次的技術合作和技術轉移等方向延伸。”

■戰略性並購降低海外投資風險

《報告》分析,未來我國汽車行業的對外投資整體趨勢有可能繼續放緩,大型並購交易或將繼續減少,企業會更傾向於戰略性並購。如在《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指引下,技術創新成為行業的主要推動力量,也成為車企海外投資和並購的著力點。肖天晶判斷,未來,自主品牌車企對外投資模式或將進一步升級:區域上從傳統新興市場轉向成熟市場,投資形式從海外建廠向產銷研一體化、技術合作轉變;零部件企業則寄希望於跨境並購躋身高端產業鏈,投資標的從功能件、內飾件等傳統領域加速向車聯網、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電池等新興領域延伸。

虞正判斷,從長期來看,隨著行業調整加劇,我國消費市場增長放緩,企業經營效益下滑,汽車企業會在海外市場加大力度收購專利、技術、品牌等核心資產,以提升其在戰略性新興行業的研發實力和競爭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