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惡意引導只能培養惡趣味而非趣味

“極限男人幫”的回歸, 可以說是這個夏天許多綜藝粉最為期待的事情之一。 然而《極限挑戰》第三季不僅遭遇了“低開”, 在後續的播出中也沒能實現“高走”, 豆瓣評分從節目開播初的9.1分降到了目前的8.2分, 與前兩季的成績相差甚大。 口碑和收視的下滑, 讓許多“雞條親媽粉”想問上一句:這節目到底怎麼了?

打開《極限挑戰》節目搜索,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導演揭秘”、“極挑人物志”、“幕後彩蛋”、“獨家策劃”等欄目。 節目組還與視頻網站合作, 錄製了綜藝節目背後的紀錄片, 每週中上線特別解密版。 種種操作不難看出《極挑》節目組的“野心”,

在經歷了第一季的“驚喜”與第二季的“爆火”之後, 進入“穩健期”更想將“極挑”自身做成IP。 然而攤子越鋪越大, 在這些臃腫的節目“副產品”擠壓下, 是剪輯混亂、後期失常、策劃平庸的“正片”, 對於許多曾對《極限挑戰》第三季抱有極大期待的觀眾來說, 節目已經變成了“食之無味, 棄之可惜”的雞肋。

最初, 在真人秀節目都有劇本成為大家的“共識”、觀眾對明星“循規蹈矩”的表演審美疲勞的時刻, 《極限挑戰》的出現, 憑藉打破人物設定和沒有規則的“不走尋常路”, 從《挑戰者聯盟》、《奔跑吧, 兄弟》等一眾明星真人秀節目中脫穎而出。

當觀眾按照以往綜藝的“套路”做好準備, 本認為會看到一個嚴肅大哥孫紅雷, 沒想到他本人的表現與曾塑造的角色相去甚遠, 成為節目bug一般存在的“孫漂亮”、“顏王”, 喜歡單刷任務, 在節目一開始就打破了節目原本的人物設定。 情智雙高的“雙黃”(黃渤、黃磊)更是讓觀眾高呼“套路太深”, 節目組不強行炒作正能量, 兄弟之間偶爾的“互坑”讓節目回歸到“真”而不是“秀”。

不用依靠外請嘉賓助陣, “男人幫”兄弟6人已經足夠“出戲”。

不同于其他真人秀的單一遊戲對抗, 《極限挑戰》節目還借用了一些影視IP來搭背景, 如第一季中“瘋狂的石頭”、第二季中的偶像花園“流星花園”。 在命題的設定下, 玩出了自己的花樣。 “這個節目沒有規則”的背後是嚴密的程式設計和嘉賓的自覺性。

遊戲的設計容錯率要更高,要能夠適應遊戲演算法外的變數, 甚至可以說是“遊戲規則本身攜帶了破壞規則的可能性”。 同時, 這對於節目嘉賓綜藝感的要求也就更高, 需要掌握好武力強攻或智取的“度”。

更重要的是, 第一、二季節目中每期一喊的口號“極限挑戰, 這就是命”, 傳達的其實是人生有時“贏就是輸, 輸就是贏”的觀念。 我們常說, 一個好的綜藝絕不會單單只是為了娛樂大眾, 而是折射社會現實的一種方式。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禍福相依、輸贏輪轉是我們文化中一直存在的樸素價值觀, 低谷時不要放棄, 高峰時也不要過於自得, 同時也提醒著我們不要汲汲於結果,

反而失了人生過程中的風景。

原本《極限挑戰》節目致力於挖掘明星的“反差萌”, 將明星從標籤下解放出來, 讓他們回歸成為獨立的個體。 然而到了第三季, 關於“極挑”節目爭議頗多的一處卻也在於常駐嘉賓, “孫紅雷的人品”、“黃磊是不是真生氣”頻頻出現在熱搜。 原本不走設定的嘉賓, 現在卻被人設所限。 我們發現, 《極限挑戰》節目漸漸從最開始標榜的“沒有人設”走向了“人設固化”。

當後期剪輯一味呈現孫紅雷的“匪氣”、黃磊的“神算”,觀眾自然開始反過來質疑節目和嘉賓。當然,不能說《極挑》節目組是在“作秀”,因為這只是將他們本身性格中一些特徵提取出來並加以“技術性”的純化和放大,但不斷的機械重複最後只能演變成“刻板印象”,讓節目的常駐嘉賓再次戴上剛剛摘去不久的扁平化“臉譜”。

此前,真人秀節目《花兒與少年》第二季 “反轉”所引發的輿論“大遷移”,讓我們心驚地發現,當真人秀變成“剪輯秀”,觀眾可能永遠無法抵達他們想要的真實和真相。之前被全網黑的許晴突然“昭雪”,而節目嘉賓寧靜表示,“集體生活就是拼演技多少而已”,“現在的明星生活中有演技就可以了”。由此也能看出,許多的綜藝節目都是靠剪輯來製造衝突、靠話題來博取眼球和熱度,這種惡意引導培養的不是廣大觀眾的趣味,而是惡趣味。

而這一次,第三季《極限挑戰》讓曾經視節目為“最好看綜藝”的觀眾感受到的落差,節目被廣為詬病的剪輯,也已經不是一句“節目經費不足”就能夠搪塞過去。何況第三季以來強勢的植入廣告也一直在節目中刷存在感。不僅是剪去作為嘉賓參與第3期節目的鄭則仕先生的全部鏡頭,並且自始至終都未做出解釋。還有上一期剛宣佈消失、下一期又突然出現的顏王孫紅雷,都讓觀眾們看得一頭霧水。這些節目基本的工作都未能做好、時間線混亂,損耗的只能是辛苦建立起的口碑。

當節目想要做出自身的IP、獲取更多的粉絲支持時,誠意永遠是最重要的,保住節目的品質才是根本。不然,玩再多的噱頭,讓節目變成“花絮比正片好看”,粉絲的忠誠度只能被不斷消耗。而傲慢的製作態度,將觀眾放在不對等的位置,在互動性極強的新媒體環境裡,還要放話觀眾只是被動接受的麻木群體,等待他們的可能會是一記響亮的耳光。

文| 韓思琪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往期精選

當後期剪輯一味呈現孫紅雷的“匪氣”、黃磊的“神算”,觀眾自然開始反過來質疑節目和嘉賓。當然,不能說《極挑》節目組是在“作秀”,因為這只是將他們本身性格中一些特徵提取出來並加以“技術性”的純化和放大,但不斷的機械重複最後只能演變成“刻板印象”,讓節目的常駐嘉賓再次戴上剛剛摘去不久的扁平化“臉譜”。

此前,真人秀節目《花兒與少年》第二季 “反轉”所引發的輿論“大遷移”,讓我們心驚地發現,當真人秀變成“剪輯秀”,觀眾可能永遠無法抵達他們想要的真實和真相。之前被全網黑的許晴突然“昭雪”,而節目嘉賓寧靜表示,“集體生活就是拼演技多少而已”,“現在的明星生活中有演技就可以了”。由此也能看出,許多的綜藝節目都是靠剪輯來製造衝突、靠話題來博取眼球和熱度,這種惡意引導培養的不是廣大觀眾的趣味,而是惡趣味。

而這一次,第三季《極限挑戰》讓曾經視節目為“最好看綜藝”的觀眾感受到的落差,節目被廣為詬病的剪輯,也已經不是一句“節目經費不足”就能夠搪塞過去。何況第三季以來強勢的植入廣告也一直在節目中刷存在感。不僅是剪去作為嘉賓參與第3期節目的鄭則仕先生的全部鏡頭,並且自始至終都未做出解釋。還有上一期剛宣佈消失、下一期又突然出現的顏王孫紅雷,都讓觀眾們看得一頭霧水。這些節目基本的工作都未能做好、時間線混亂,損耗的只能是辛苦建立起的口碑。

當節目想要做出自身的IP、獲取更多的粉絲支持時,誠意永遠是最重要的,保住節目的品質才是根本。不然,玩再多的噱頭,讓節目變成“花絮比正片好看”,粉絲的忠誠度只能被不斷消耗。而傲慢的製作態度,將觀眾放在不對等的位置,在互動性極強的新媒體環境裡,還要放話觀眾只是被動接受的麻木群體,等待他們的可能會是一記響亮的耳光。

文| 韓思琪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往期精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