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國死亡人數近九成因慢性病,呼吸道疾病負擔最大

中國工程院鐘南山院士和王辰院士在分析我國呼吸慢病現狀時同時指出, 中國總死亡人數的87%由慢性疾病引起, 其中心腦血管疾病占比45%, 癌症占23%, 癌症中肺癌占到癌症致死第一位, 慢性呼吸道疾病占致死總數11%, 位於第三位。

如果以傷殘為變數調整的生命年計算, 我國疾病負擔最大的是呼吸道疾病, 其次是腦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在呼吸道疾病中, 以呼吸慢病和肺癌導致的疾病負擔最大。

針對呼吸慢病的管理, 專家指出, 基層醫生面對最廣大的患者群體, 但是醫療資源卻存在不足。 對於呼吸慢病中主要病種之一的哮喘,

忽視哮喘的預防性治療成為哮喘患者控制差的主要原因。

而針對慢阻肺的治療, 專家提倡能夠像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一樣提早篩查和治療。

近日, 第十六屆阿斯利康呼吸周大會暨第三屆中國呼吸領導力論壇在上海召開, 近千餘名國內外頂級專家, 以“共拓中國特色呼吸慢病管理之路”為主題, 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呼吸慢病診療管理辦法, 以期快速提高中國呼吸疾病的防治現狀。

忽視哮喘的預防性治療

我國哮喘和慢阻肺是呼吸慢病中的主要病種, 過去十年, 中國大陸兒童和成人哮喘的患病率明顯升高, 成人哮喘基於症狀的哮喘患病率為3.9% , 中國城區0-14歲兒童哮喘總患病率為3.02%。

鐘南山院士指出:“目前哮喘控制率低, 未控制的哮喘對健康狀況有嚴重影響, 並且導致衛生資源使用率高, 體現在住院和急診次數頻繁;很多輕度哮喘患者仍然有哮喘急性發作的風險, 導致生活受限以及需要急診治療, 輕度哮喘患病率高、死亡風險易被忽略, 治療不及時可使疾病進行性發展。 多數患者對疾病認知不足, 不知道依從哮喘行動方案和使用峰流速儀監測病情, 甚至大多數患者並沒有採取任何自我管理措施。 ”

哮喘作為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 若早期識別, 規律用藥, 則氣道彈性有恢復空間;如果發作頻繁或者治療不正規, 可導致氣道壁結構發生不可逆改變, 影響終身肺功能, 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突然嚴重發作甚至可危及生命。

因此, 實現哮喘有效控制顯得尤為重要, 而其關鍵就在於長期規範的治療。 哮喘的本質是氣道慢性炎症, 因此, 抗炎治療是哮喘藥物治療的基石。 統計顯示, 長期規範應用吸入抗炎藥物糖皮質激素可使大多數哮喘患者在門診獲得症狀控制。

然而, 鐘南山院士指出, 只重視急性發作期的治療而忽視哮喘的預防性治療是目前存在的問題。 哮喘患者控制差的首位原因是患者對以吸入激素為代表的控制藥物治療依從性差。 2014年在我國不同省份進行的成人哮喘患者對控制藥物(吸入激素等)的依從性調查顯示, 哮喘患者的依從性僅為27.6%~48.54%, 部分患者過度依賴快速起效的β2激動劑來緩解症狀。

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申昆玲教授指出:“哮喘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之一。 在我國600多萬哮喘患兒中, 近30%沒有得到及時診斷, 近半數的患兒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過去12個月的患兒跟蹤調查表明, 有40%的患兒有過非計畫外就醫, 約13%的患兒有過急診的經歷, 48%的患兒因為哮喘而不能上學, 48%~50%的孩子家長因此不能上班。 ”

近年來, 我國在哮喘、慢性咳嗽、慢阻肺等呼吸慢病方面的研究蓬勃開展, 論文發表數量成直線上升, 碩果累累。 研究著重在流行病學、發病機制、治療方案的探索。 在哮喘控制對策方面, 加強對輕度哮喘的重視, 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技能, 提高吸入激素使用的依從性, 同時探索哮喘的發病機制,

並尋找新的治療方法是主要方向。

申昆玲教授指出, 中國兒童哮喘診治在過去取得了長足進步, 去年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呼吸學組制定了《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 並積極開展醫生教育, 提高醫生診療能力。 同時啟動社區醫生培訓計畫, 開展哮喘學習班, 對基層醫生進行哮喘診斷、治療、教育等方面的培訓。

在提升醫生診療技能的同時, 醫生也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 去年在學會專家的支持下, 完成了《中國兒童哮喘行動計畫》, 這是一個很好的增進醫生與家長溝通的工具。 計畫推出了紙質版和APP版兩種工具, 幫助醫患雙方共同加強對哮喘急性發作的有效管理, 將惠及全國600多萬哮喘患兒。

申昆玲教授強調, 只有家長參與度提高,依從性才會提高,孩子才能有更好的控制。醫生也需要對家長進行疾病教育,如打消家長對吸入激素的顧慮,兒童哮喘發作與咳嗽的識別,吸入藥物裝置的使用、日常自我管理等。需要強調,如果不在兒童期將哮喘控制好,孩子在成年後很可能由於肺功能減退而出現嚴重呼吸系統疾病。”

在對於中重度哮喘控制方面,目前用於哮喘的抗炎控制治療是以每日維持方案的階梯式強化為基礎,其中心是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和白三烯調節劑(LTRA),在更嚴重的哮喘患者加用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ABA)。但是,即便按照管理指南進行治療,仍有高達50%的哮喘患者不能達到良好控制。與會專家表達了對第一個在中國進行3期臨床研究的抗IL-5受體抗體Benralizumab的期待,Benralizumab可以迅速並長期地耗竭外周血和哮喘患者氣道中的嗜酸性粒細胞,顯著降低哮喘的年急性發作率、改善哮喘症狀和肺功能。

慢阻肺早發現早干預

在慢阻肺方面,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達為9.9%。王辰院士指出:“龐大的吸煙人群,嚴重的大氣污染,新病原與耐藥病原並存,老齡人口激增使中國慢性呼吸道疾病未來形式更為嚴峻。全國調查資料顯示:只有不足6%的成人被診斷為慢阻肺,中國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檢查率僅為6.5%。存在診斷率低,治療晚,危害大的現狀。”

鐘南山院士強調,一般情況下,等到慢阻肺出現症狀,患者的肺功能已經下降40%~50%,所以,我們提倡早預防早治療,提倡在社區就進行慢阻肺的篩查,希望慢阻肺能夠像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一樣,在還未發現症狀的初期就能夠開始干預和治療。

要重視“家庭醫生”

在談到慢病防治時,王辰院士指出:“基層醫生面對最廣大的患者群體,承擔大多數疾病的首診、首治任務,負責主要慢性疾病的長期管理工作,在醫療照護體系中的作用至為重要。但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裡沒有涵蓋呼吸疾病,在國家基本目錄中,像布地奈德這樣最基本的長效吸入激素都沒有包括進來,而在世界衛生組織參照發展中國家情況所制定的基本藥物目錄中都包括布地奈德;基層呼吸疾病防治沒有充分的政策和經費支持,缺乏肺功能儀與呼吸疾病常用藥物。”

另外,王辰院士也指出,要重視“家庭醫生”的作用,“家庭醫生”並非所有病都會看的“全科醫生”,而是需要針對家庭和社區人群進行經常性隨訪和管理,對常見病有治療技能,對患者心理輔導有一定瞭解的專業醫生。

在提升基層醫生診療水準方面,王辰院士指出:“首先,國家已經愈來愈重視呼吸疾病防治,將呼吸疾病防治納入國家慢病中長期防治規劃,慢阻肺納入國家慢病監測體系,慢阻肺列入國家第二批分級診療試點疾病,國家加大對呼吸疾病防治的科研投入;建立住院醫師規培制度(包括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制度),建立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促進基層醫生水準的同質化;普及技術、設備、藥物如肺功能監測,吸入用藥等;要在常規體檢中加入肺功能檢測,努力實現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減少漏誤診;加強呼吸疾病健康宣教與媒體宣傳,轉變觀念,不稱老百姓不懂、難記的‘COPD’,改稱‘慢阻肺’,強調慢阻肺是‘可預防和治療的’,提高公眾對呼吸疾病知曉率,加強呼吸疾病相關知識的科學普及。”

只有家長參與度提高,依從性才會提高,孩子才能有更好的控制。醫生也需要對家長進行疾病教育,如打消家長對吸入激素的顧慮,兒童哮喘發作與咳嗽的識別,吸入藥物裝置的使用、日常自我管理等。需要強調,如果不在兒童期將哮喘控制好,孩子在成年後很可能由於肺功能減退而出現嚴重呼吸系統疾病。”

在對於中重度哮喘控制方面,目前用於哮喘的抗炎控制治療是以每日維持方案的階梯式強化為基礎,其中心是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和白三烯調節劑(LTRA),在更嚴重的哮喘患者加用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ABA)。但是,即便按照管理指南進行治療,仍有高達50%的哮喘患者不能達到良好控制。與會專家表達了對第一個在中國進行3期臨床研究的抗IL-5受體抗體Benralizumab的期待,Benralizumab可以迅速並長期地耗竭外周血和哮喘患者氣道中的嗜酸性粒細胞,顯著降低哮喘的年急性發作率、改善哮喘症狀和肺功能。

慢阻肺早發現早干預

在慢阻肺方面,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達為9.9%。王辰院士指出:“龐大的吸煙人群,嚴重的大氣污染,新病原與耐藥病原並存,老齡人口激增使中國慢性呼吸道疾病未來形式更為嚴峻。全國調查資料顯示:只有不足6%的成人被診斷為慢阻肺,中國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檢查率僅為6.5%。存在診斷率低,治療晚,危害大的現狀。”

鐘南山院士強調,一般情況下,等到慢阻肺出現症狀,患者的肺功能已經下降40%~50%,所以,我們提倡早預防早治療,提倡在社區就進行慢阻肺的篩查,希望慢阻肺能夠像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一樣,在還未發現症狀的初期就能夠開始干預和治療。

要重視“家庭醫生”

在談到慢病防治時,王辰院士指出:“基層醫生面對最廣大的患者群體,承擔大多數疾病的首診、首治任務,負責主要慢性疾病的長期管理工作,在醫療照護體系中的作用至為重要。但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裡沒有涵蓋呼吸疾病,在國家基本目錄中,像布地奈德這樣最基本的長效吸入激素都沒有包括進來,而在世界衛生組織參照發展中國家情況所制定的基本藥物目錄中都包括布地奈德;基層呼吸疾病防治沒有充分的政策和經費支持,缺乏肺功能儀與呼吸疾病常用藥物。”

另外,王辰院士也指出,要重視“家庭醫生”的作用,“家庭醫生”並非所有病都會看的“全科醫生”,而是需要針對家庭和社區人群進行經常性隨訪和管理,對常見病有治療技能,對患者心理輔導有一定瞭解的專業醫生。

在提升基層醫生診療水準方面,王辰院士指出:“首先,國家已經愈來愈重視呼吸疾病防治,將呼吸疾病防治納入國家慢病中長期防治規劃,慢阻肺納入國家慢病監測體系,慢阻肺列入國家第二批分級診療試點疾病,國家加大對呼吸疾病防治的科研投入;建立住院醫師規培制度(包括全科醫生規範化培訓制度),建立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促進基層醫生水準的同質化;普及技術、設備、藥物如肺功能監測,吸入用藥等;要在常規體檢中加入肺功能檢測,努力實現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減少漏誤診;加強呼吸疾病健康宣教與媒體宣傳,轉變觀念,不稱老百姓不懂、難記的‘COPD’,改稱‘慢阻肺’,強調慢阻肺是‘可預防和治療的’,提高公眾對呼吸疾病知曉率,加強呼吸疾病相關知識的科學普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