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徐美潔︱《大明王朝1566》:那一年,嘉靖還殺了誰

編者按:《上海書評》將持續發佈徐美潔對《大明王朝1566》的觀劇筆記, 本文為第一篇。

電視劇開篇:周雲逸被杖斃

最近, 我大明文史研究總會影視分會有大動作, 就是彙集一干演技派男神的《大明王朝1566》, 潛伏十年後又回歸收粉了。 開篇鏡頭是在午門外杖殺欽天監周雲逸, 時間還是臘月二十九, 揭示了嘉靖帝喜怒無常, 嚴嵩父子把持朝政、壓制言路的悲慘劇情。 其實這一年殺的另一個人, 才真正重要, 算得上是嘉靖帝、嚴嵩父子殺人多米諾骨牌上的最後一塊, 那就是王世貞他爹——右都禦史、總督薊遼軍務王忬。

《五女拜夀》劇照

歷史上的奸臣有很多, 多到數不過來, 但要成為與秦檜一樣有知名度的代言人, 還需大眾媒介的傳播。 我小時候有一部越劇《五女拜夀》橫空出世, 橫掃全國影視檔, 講的是三女兒嫁給了貧窮書生鄒應龍, 拜夀時被父母姊妹冷落。 不久楊家受嚴嵩迫害落難, 最終還是靠鄒應龍劾罷嚴嵩, 得以昭雪冤情。 當年看何賽飛扮演的丫鬟, 扶著主人在風雪中乞討, 那身段, 那唱腔……總之我是記住大奸臣嚴嵩了。 倪大紅演技滿滿, 但對人物本身, 我也只能引用一句“大奸似忠”了。

大概作于隆慶年間的《鳴鳳記》, 才是晚明至清最著名的嚴嵩故事傳播劇。 講的是嚴嵩害死收復河套的夏言、曾銑, 接著害死上疏的楊繼盛, 天下群情騷動。

此後經鄒應龍、孫丕揚、林潤等禦史的參劾, 終於扳倒嚴嵩父子, 奸臣得以鏟鋤, 忠臣得以申冤。 錢謙益記載他五六歲時, 就曾看過《鳴鳳記》演劇, 後來于萬曆三十八年中進士時, 見到了劇中的主人公之一孫丕揚, 此時孫已任吏部尚書。 錢謙益說, 當時就如同見到了古人。 “古人”在此是一個含有深情的褒義詞, 即“古風古德”, 所以在五十四年之後, 人生將盡之時, 牧齋又將此情此景寫入《病榻消寒雜詠》四十六首之中(《牧齋有學集》)。 黃宗羲之子黃百家, 在給劉宗周所作的壽序中說, 他的祖母壽誕時, 家裡堂會演昆曲《鳴鳳記》, 看至忠義受難處, 老祖母痛哭失聲。 《光緒江都續志》記載, 有一位元官員, 看《鳴鳳記》到動情處時, 就會痛哭流涕、長跪不起。

劇中的嚴嵩和嚴世蕃

這《鳴鳳記》的作者, 大家都懷疑是王世貞, 或王世貞的門人。 因為他爹王忬是被嚴氏父子所害, 父仇不共戴天, 加之王世貞又有寫這種傳奇的才能, 不是他是誰?倒也有幾分理。 不管怎麼說, 嚴嵩奸臣形象的生動化, 與王世貞父子有莫大關係。

說起來, 這兩對父子積怨已久。 王世貞的祖父王倬, 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 到王世貞算是官三代。 王氏家族可說是簪纓世族, 積貯也不少。 族譜上來講, 他們家是琅琊王氏(著名人物如王羲之等)之後, 王世貞自己編定的著作, 一定是署“琅琊王世貞元美”的。 古代人重郡望, 但經宋、元兩代而至明, 遠署魏晉時郡望的不太多, 可見王世貞對自己出身的驕傲。 他于嘉靖二十六年進士,

在京的那段時間, 任刑部主事, 後升員外郎、郎中。 又因結詩社, 而有“五子”、“七子”之名, 故而權勢品級雖與嚴世蕃無法相比, 但他無疑以世家子弟自居, 在心底裡將嚴世蕃當作剛打進城的土老冒了。 陳繼儒《見聞錄》記王世貞與嚴世蕃交惡, 起於酒席間嘲笑等諸種細事。

加之楊繼盛死時, 王世貞為之料理後事, 嚴氏父子也視之為公開叫板。 王忬總督薊遼, 在一些具體的策略上與仇鸞、嚴嵩都有分歧, 嚴黨早就不滿, 一次戰役失敗後, 終於總暴發, 於嘉靖三十八年將其逮回京治罪, 三十九年冬論斬。 但有坊間傳說, 兩家父子種種結怨外, 更有《清明上河圖》一案夾雜其中。 清代《一捧雪》傳奇, 就是影射這件事的。 嚴世蕃聽說王忬家藏有《清明上河圖》,

便派人索要, 結果王忬用一幅臨摹的副本給他, 又被嚴氏一位門客識破, 以致招來殺身之禍。 與王世貞有過交往、萬歷時曾任禮部尚書的徐學謨主張這一說法,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俞樾《茶香室雜鈔》等, 也主張這種說法。

《清明上河圖》局部

王世貞本人有《〈清明上河圖〉別本》跋二則, 則說《清明上河圖》有真、贗兩本, 他都見過, 真本“人物舟車、橋道宮室皆細於發, 而絕老勁有力”, 初入於“墨相家”(當指嚴氏), 後歸隆慶帝。 贗本則是吳人黃彪所造, 有人認為是根據張擇端的稿本加以刪潤而成, 所以被誤認為是真本, 現被其弟王世懋收藏。 但他又說, 這贗本所據的稿本, 應該出自距張擇端不遠的宋人之手, 所以也非常精良;加之上頭有吳寬、李東陽、文征明、彭年、王穀祥等人的跋與字, 也是不可多得(《弇州山人續稿》)。有點蹊蹺的是,他不說在何處見到的那件真品,以及真品如何流入了嚴嵩家。

這中間又牽涉到唐順之等人物,唐鼎元先生在《唐荊川先生年譜》中,有較大篇幅為其先祖辯,至於《清明上河圖》之說,則認為王忬果真因此而死的話,王世貞應該絕口不提這幅畫,不至於在文集中作《〈清明上河圖〉別本》跋,那是全沒良心的行為。總之,從戲劇到畫,紛紜人口而莫衷一是。能確定的只是,殺王忬,是一件不小於殺楊繼盛等人的事件。

王氏家族與徐階家族,關係密切。一是地緣上的關係,蘇松相鄰,彼此皆以同鄉相待。加之王世貞文名早播,徐階對其青眼有加,曾私下對人說:這可是以後執史筆寫我們的人呀,能不小心對待嗎?王世貞在給徐階寫的行狀裡說,自己不敢以私情干謁徐階,只在其還鄉後才與其往來。但從其大量的私人書信中可知,隆慶初年改朝換代,王世貞、世懋兄弟倆立即上京,請求為其父平反,當時內閣中張居正是王世貞同年,但他對此事不表態,也不幫忙,高拱是阻止的態度,完全就是徐階作的主,幫的忙。所以,王世貞與徐階的關係,不是一朝一日,當然更不是在其退休後才親密起來的。

王忬的監察禦史腰牌

鄒應龍的摺子,是經過徐階先行教誨改定的。在嚴氏父子罷黜之後的四年,又收治嚴世蕃,以謀逆論斬,據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記載,此事他父親聞之于同僚,林潤上疏,也出自徐階親自指授。沈德符還記了一件事,說徐階為了防嚴氏猜防,將長子常璠的次女許嫁嚴世蕃所愛幼子。嚴世蕃論斬前,孫女剛好到了出嫁的年齡,有一天兒子請安,徐階面露怒色,兒子猜到了父親的意圖,就毒死了這個女兒。這事現在看來匪夷所思,狠毒異常,只能讓人作“當不至於此”的退一步猜想。但徐階確有政治家的才幹,也有謀略家的手段,國事與宦途,也可能使他走到這一步。

至於徐階說王世貞將來會執史筆,倒沒預言錯。王世貞作有《嘉靖以來首輔傳》,大多為後來的清修《明史》所採用,取《首輔傳》中的“楊廷和傳”與《明史》對勘,後者幾乎一字不易抄錄了王世貞所作。《首輔傳》中,對嚴嵩也無過激之論,其私人之怨,則多記于私人書信中。所以不知不覺中,關於徐階、嚴嵩、張居正等,我們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承繼了王世貞留下的某些史料與觀點。

也是不可多得(《弇州山人續稿》)。有點蹊蹺的是,他不說在何處見到的那件真品,以及真品如何流入了嚴嵩家。

這中間又牽涉到唐順之等人物,唐鼎元先生在《唐荊川先生年譜》中,有較大篇幅為其先祖辯,至於《清明上河圖》之說,則認為王忬果真因此而死的話,王世貞應該絕口不提這幅畫,不至於在文集中作《〈清明上河圖〉別本》跋,那是全沒良心的行為。總之,從戲劇到畫,紛紜人口而莫衷一是。能確定的只是,殺王忬,是一件不小於殺楊繼盛等人的事件。

王氏家族與徐階家族,關係密切。一是地緣上的關係,蘇松相鄰,彼此皆以同鄉相待。加之王世貞文名早播,徐階對其青眼有加,曾私下對人說:這可是以後執史筆寫我們的人呀,能不小心對待嗎?王世貞在給徐階寫的行狀裡說,自己不敢以私情干謁徐階,只在其還鄉後才與其往來。但從其大量的私人書信中可知,隆慶初年改朝換代,王世貞、世懋兄弟倆立即上京,請求為其父平反,當時內閣中張居正是王世貞同年,但他對此事不表態,也不幫忙,高拱是阻止的態度,完全就是徐階作的主,幫的忙。所以,王世貞與徐階的關係,不是一朝一日,當然更不是在其退休後才親密起來的。

王忬的監察禦史腰牌

鄒應龍的摺子,是經過徐階先行教誨改定的。在嚴氏父子罷黜之後的四年,又收治嚴世蕃,以謀逆論斬,據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記載,此事他父親聞之于同僚,林潤上疏,也出自徐階親自指授。沈德符還記了一件事,說徐階為了防嚴氏猜防,將長子常璠的次女許嫁嚴世蕃所愛幼子。嚴世蕃論斬前,孫女剛好到了出嫁的年齡,有一天兒子請安,徐階面露怒色,兒子猜到了父親的意圖,就毒死了這個女兒。這事現在看來匪夷所思,狠毒異常,只能讓人作“當不至於此”的退一步猜想。但徐階確有政治家的才幹,也有謀略家的手段,國事與宦途,也可能使他走到這一步。

至於徐階說王世貞將來會執史筆,倒沒預言錯。王世貞作有《嘉靖以來首輔傳》,大多為後來的清修《明史》所採用,取《首輔傳》中的“楊廷和傳”與《明史》對勘,後者幾乎一字不易抄錄了王世貞所作。《首輔傳》中,對嚴嵩也無過激之論,其私人之怨,則多記于私人書信中。所以不知不覺中,關於徐階、嚴嵩、張居正等,我們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承繼了王世貞留下的某些史料與觀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