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高侯回紇長髯客,唾灑冰紈作秋色——高克恭

高克恭, 元代著名詩人、畫家。 字彥敬, 號房山, 回族。 其先世為西域人, 後東遷中國山西大同。 一些元代文人好友對高克恭形象作出過描述, 朱德潤:“高侯回紇長髯客, 唾灑冰紈作秋色。 ”張雨:“我識房山紫髯叟, 雅好山澤嗜杯酒。 ”還有“西域高侯自愛山, 此君冰雪故相看”;“西域才人畫似詩, 雲山高下墨淋漓”以及“房山居士高使君, 系出西域才超群”等。 元平章政事烏伯都刺為高克恭之婿, 烏伯都刺的父親哈魯丁, 系至元時回回國子學教授亦思替非文字之人。

高克恭自幼聰慧好學, 秉承家學, 勤奮攻讀, 博覽經史。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

由京師貢補工部令史。 次年, 遷授戶部主事。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 官至監察禦史。 二十八年(1291年), 高克恭出任江浙省左右司郎中。 他以剛直不阿, 辦事幹練而為眾臣稱道。

元大德元年(1297年), 高克恭遷山西、河北道廉訪副使, 改江南行台治書侍御史。 在任上他建議“興學校, 選真才, 汰冗官, 增吏俸, 慎刑獄”, 力主開科取士。 大德三年(1299年), 高克恭又入朝為工部侍郎。 六年(1302年), 任吏部侍郎。 八年(1304年), 任刑部侍郎、刑部尚書等職。 在任期間, 他體恤民情, 賑濟災民, 平反冤獄, 改革吏制, 無視權貴, 伸張正義, 受到平章事何榮祖的賞識。 九年(1305年), 調大名路任總管, 他廉潔奉公, 懲治貪官污吏, 贏得人民的愛戴和擁護。 至大三年(1310年), 他還歸京師, 不久, 逝世于燕京之南,

終年63歲, 諡文簡。

高克恭半身像喪

克恭生性坦蕩平易, 與世落落寡合, 遇知己則傾心相交, 終身不疑。 房山有田二頃, 此外身無餘資。 他身為色目世家, 但漢文化修養極高, 去世前還特命葬“用朱文公法”, 無疑是一位漢化的代表性人物。 仕于南方時, 他酷愛錢塘山水, 餘暇則呼僮攜酒, 杖履登山, 留連盡日。 畫以山水、墨竹著稱, 兼及蘭惠梅菊①。 山水始師二朱, 後學董源、李成、巨然, 墨竹學黃華, 集眾家之長而“大有思致”。 時人詩稱:“近代丹青誰自豪, 南有趙魏北有高”②, 與趙孟頫南北相對, 為一代畫壇領袖。 畫竹則獨步于時, 後人有稱:“前朝畫竹誰第一, 尚書高公妙無敵”③。 山水則主一代風尚, 所謂“世之圖青山白雲者, 率尚高房山”④。 在江南做官時,

常與名士李仲芳、梁貢父、鮮于伯機、柳貫、虞集等交遊, 切磋技藝, 與趙孟頫尤稱至交, 經常揮毫合作。 平時不輕於作畫, 而喜於酒酣興發之際, 好友在側, 為之鋪紙研墨, 乘快為之, 《圖繪寶鑒》的作者夏文彥稱其畫“怪石噴浪, 灘頭水口, 烘鎖潑染, 作者鮮及”, 可見他喜用潑墨寫意, 畫風形神兼備⑤, 氣韻閒逸, 元氣淋漓, 天真爛漫。 去世後, 遺墨一紙, 價值百千緡, 因而, 出現了許多刻意臨摹的作者, 傳世贗品也比較多。 趙孟頫曾在《墨竹坡石圖》中題詩曰:“高侯落筆有生意, 玉立兩竿煙雨中。 天下幾人能解此, 蕭蕭寒碧起秋風。 ”

高克恭生於山西大同, 但是他的家族並不是漢人。 元代蒙古人曾經征伐西亞及中亞各地, 中部亞洲, 當時的東土耳其斯坦,

也就是今天的新疆, 有大量回教徒隨蒙古軍遷入中國, 高克恭的家族就是這些移民中的一支。

高克恭曾經在江浙行省做過官, 住過杭州, 對江南的山水有親身的體驗, 以目前留傳的他的墨蹟來看, 他很受宋代大畫家米芾的影響, 用筆比較濕, 一般他都用「元氣淋漓」來稱讚他的畫。 傳世畫作有《墨竹坡石圖》、《雲橫秀嶺圖》。

高克恭繪畫欣賞

雲橫秀嶺圖

《雲橫秀嶺圖》為著色山水畫。 全圖氣勢雄偉中透出幽靜, 構圖上雖主峰高峙, 但由於用筆松疏, 且配以朵朵白雲, 打破了大山的突兀壓迫之感, 因此沖淡了氣象蕭森之感, 仿佛幽然可居。 此圖是高克恭去世前一年(1309年)創作的, 為其成熟期的代表作品, 一改其早年作品“秀潤有餘而頗乏筆力”的缺憾。 畫上有鄧文原、王鐸的題記和乾隆帝題詩。

高克恭 春山晴雨圖 絹本淺設色

高克恭 春山欲雨圖 絹本墨筆

元 高克恭 米氏雲山圖

元 高克恭 秋山暮靄圖卷

高克恭 墨竹坡石圖

高克恭 春雲曉靄圖

高克恭 林巒煙雨圖軸

高克恭 方棹吟秋圖

高克恭 山水

高克恭 春山晴雨圖 絹本淺設色

高克恭 春山欲雨圖 絹本墨筆

元 高克恭 米氏雲山圖

元 高克恭 秋山暮靄圖卷

高克恭 墨竹坡石圖

高克恭 春雲曉靄圖

高克恭 林巒煙雨圖軸

高克恭 方棹吟秋圖

高克恭 山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