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二年前超越馬雲成為首富,如今兩年過去,他身價蒸發了1000億

2015年1月27日, 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狂漲, 上漲10.36%, 成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企業, 加上水電、地產等非上市公司資產, 使得漢能薄膜發電股東李河君身價達到2000億,

超越了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成為中國首富。

李河君極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這個“低調”的富豪企業家, 至今仍給人謎一樣的感覺。

1967年, 李河君出生於廣東河源, 幼時家境貧窮。

1984年, 李河君從河源中學畢業, 考上了北方交通大學, 成為當時觀塘村家喻戶曉的風雲少年。

1988年, 李河君從北方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 留校讀研後, 在中關村, 倒騰過電子產品, 後來還賣過玩具、礦泉水等, 什麼賺錢做什麼。

到了1994年底, 李河君帶領著他的團隊——17個夥伴, 賺了7、8千萬元錢, 攫取了他人生第一桶金, 完成了“李氏清潔能源帝國”資本的原始積累。

在能源領域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李河君是從水電開始的。 李河君自創建漢能控股集團之日始即致力於“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

1994年, 李河君正式成立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Hanergy Holding Group Limited), 拿出1000多萬元收購了家鄉河源東江上一座裝機容量為1500千瓦的小水電站。

其後, 李河君在水電領域取得了傲視群雄的業績。 上世紀90年代正逢中國小水電站大躍進的時代, 李河君趕上了好時候, 他先後投資了一批中小型水電站, 覆蓋浙江、廣東、寧夏、雲南、廣西等地, 其發電量從幾萬千瓦到幾十萬千瓦不等。

2003年7月, 李河君旗下的華睿投資集團斥資12億元收購青海尼那水電站, 成就當年最大的民企收購國有能源資產案。

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巨額資金的壓力:為了應對高峰時每天1000萬元的投入, 漢能把前些年建設的效益好的優質電站一個一個地出售,

其中包括“像印鈔機一樣的”唰唰印鈔票的青海尼那水電站。

之後, 李河君審時度勢, 瞄準了光伏領域。 李河君意識到, 發展清潔能源是大勢所趨。

全球氣候變暖, 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重大災難性問題, 以煤為支撐的傳統能源顯然不能維持太久,

而以水能、風能, 尤其是以太陽能為主的新能源則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在李河君看來, 所有可再生能源中, 太陽能最有可能成為未來的主導者。

2009年, 初涉薄膜太陽能行業, 李河君便拋出2000兆瓦的“宏偉計畫”。

當時的行業龍頭——美國第一太陽能僅有1800兆瓦產能。

2011年, 李河君通過資本市場的運作, 迅速成為在香港上市的矽基薄膜太陽能設備製造商鉑陽太陽能的實際控制人, 直入上游裝備製造。

2012年下半年開始, 全球光伏市場遭遇寒流, 昔日的光伏明星企業賽維、尚德相繼倒下。 在全球其他光伏企業惶惶不可終日之時, 李河君卻敏銳地意識到, “漢能跨越式發展機遇期已經來臨!”

李河君把深邃的眼光投向了遙遠的國際市場。

在全球光伏業寒冬的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 漢能出手不凡, 李河君大手筆接連收購了歐美三家薄膜太陽能企業——德國的索利博爾公司(Solibro)、美國的米爾所勒公司(MiaSolé)以及全球太陽能源公司(Global Solar Energy), “我們基本上是以‘抄底’的價格收的。 ”漢能控股集團副總裁陳永紅稱。

李河君稱, “漢能的光伏產能經過3年的發展已經達到300萬千瓦, 超越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 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以及太陽能發電系統集成商。 ”

2014年3月,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商業獎項——麻省理工學院《科技創業》“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評選結果中, 漢能位列全球第23位、中國第2位, 在中國企業中僅次於騰訊。

漢能薄膜發電在2014年一年內漲幅達255%, 進入了2015年, 股價漲幅更是“任性”地在1月23日以來的3天內達32%,市值迅速膨脹至1500億港元。

2015年1月27日,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狂漲,上漲10.36%,成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企業,加上水電、地產等非上市公司資產,使得漢能薄膜發電股東李河君身價達到2000億,超越了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成為中國首富。

但也是在這一年的5月底,李河君遭遇了創業以來最大的坎,漢能薄膜發電被“做空”,股價一天之內幾乎腰斬。

2015年5月20日,港股漢能薄膜發電上演了急速暴跌一幕,20分鐘內公司股價大跌46.9%。

隨後,更有媒體爆料稱漢能有約近200億元的債務將到期。雖然李河君很快便在媒體上公開回應公司的債務問題。

但是股價暴跌及漢能停牌事件,無疑是對漢能及李河君個人的巨大打擊。

李河君向來以敢說聞名。他曾經經常在公開場合說的一句話是,“我們往往高估一到兩年的變化,低估五到十年的變化。”

早在2015年初最頂峰時期,李河君曾強調過漢能的“121計畫”: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1萬億,市值2萬億,盈利1千億人民幣。但這個目標隨著“520”大跌之後變得遙遠。

“用不了多久,我們一定會看到,從天上的衛星、無人機,到地上的小汽車、卡車、共用單車、背包、帳篷、手機、住宅等等,所有這些載體,都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而且可以被存儲、被交易、被共用,這就是移動能源時代!它的商業模式、發展規律,將會打破我們一般性的認知,能源將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李河君對他的太陽能戰略信心滿滿。

股價漲幅更是“任性”地在1月23日以來的3天內達32%,市值迅速膨脹至1500億港元。

2015年1月27日,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狂漲,上漲10.36%,成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企業,加上水電、地產等非上市公司資產,使得漢能薄膜發電股東李河君身價達到2000億,超越了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成為中國首富。

但也是在這一年的5月底,李河君遭遇了創業以來最大的坎,漢能薄膜發電被“做空”,股價一天之內幾乎腰斬。

2015年5月20日,港股漢能薄膜發電上演了急速暴跌一幕,20分鐘內公司股價大跌46.9%。

隨後,更有媒體爆料稱漢能有約近200億元的債務將到期。雖然李河君很快便在媒體上公開回應公司的債務問題。

但是股價暴跌及漢能停牌事件,無疑是對漢能及李河君個人的巨大打擊。

李河君向來以敢說聞名。他曾經經常在公開場合說的一句話是,“我們往往高估一到兩年的變化,低估五到十年的變化。”

早在2015年初最頂峰時期,李河君曾強調過漢能的“121計畫”: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1萬億,市值2萬億,盈利1千億人民幣。但這個目標隨著“520”大跌之後變得遙遠。

“用不了多久,我們一定會看到,從天上的衛星、無人機,到地上的小汽車、卡車、共用單車、背包、帳篷、手機、住宅等等,所有這些載體,都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而且可以被存儲、被交易、被共用,這就是移動能源時代!它的商業模式、發展規律,將會打破我們一般性的認知,能源將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李河君對他的太陽能戰略信心滿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