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卓別林之後最偉大的喜劇之王,昨天去世了

作者:Adam Bernstein

翻譯:Issac

校對:唐令

好萊塢「喜劇之王」——傑裡·路易斯於8月20日逝世, 享年91歲。

他出醜式的表演、又高又尖的嗓音還有出飾的滑稽小人物曾使他成為有史以來當之無愧的小丑之王。

他與溫和自信的歌手迪恩·馬丁(Dean Martin)是一對銀幕夥伴, 這個組合使他們輕而易舉地成為了二十世紀中期最流行的喜劇人, 引起了一番轟動。

迪恩·馬丁與傑裡·路易斯

這個組合在無數粉絲的心碎聲中解散之後,

路易斯先生從低迷的穀底開始了他自己的個人職業生涯。 多年的喜劇演出讓他的身體付出了代價, 此時的他根本無法離開止痛藥物的幫助。

隨著影視行業技術的進步, 他成為了第一批有聲時代編劇、導演和表演三棲發展的喜劇演員之一。 他開啟了後來喜劇編-導-演三位一體藝人的時代, 為梅爾·布魯克斯(Mel Brooks)和伍迪·艾倫(Woody Allen)等藝人開創了先河。

傑裡·路易斯

沒有第二個喜劇演員像路易斯先生那樣得到過如此多人的喜愛和嘲諷;他擁有著無數熱忱的粉絲, 也被很多評論家尖銳異常的批評攻擊過。

更鮮有人道主義者完成過他的所作所為——他一年一度的電視募捐節目到20世紀末已為肌肉萎縮症人群籌集了接近15億美元——正如他的個性一般極端化。

路易斯先生可以在一句臺詞之內表現出坦率和羞怯, 同情和侮辱。 他孜孜不倦、要求苛刻, 卻對自己沒有把握。 按他自己的話來說, 他就是「一個神經質又倔強的蠢蛋」。 他也能扮演一個迷人的小孩, 告訴大家他從沒覺得自己超過九歲。

傑裡·路易斯

「我的觀眾們無非是八九百位『媽媽爸爸』, 正在拍手稱讚『做得好, 寶貝』, 」路易斯說, 「你會發現, 那些真正經常得到自己父母稱讚的孩子很少來看喜劇。 」

無論怎麼說, 路易斯先生都是他那個時代最讓人難忘的藝人之一。 他在晚年與脊髓型腦膜炎、肺纖維化、糖尿病和其他小病抗爭。

他於拉斯維加斯家中去世的消息是由他的公關人員坎迪·卡左(Candi Cazau)證實的。

傑裡·路易斯

19歲時, 路易斯先生還是個為生計奮鬥的喜劇演員。 1946年, 20歲的他在大西洋城的一家夜總會和馬丁組合後, 就迅速步入了「星光大道」。 二人共合作了16部影片,包括《天將天兵》(Jumping Jacks)、《藝術家與模特》(Artists and Models)。

在1956年二人於頂峰時期分道揚鑣前,他們曾是家喻戶曉的電視大明星。

作為一名演員,路易斯先生為無數看他扮演「白癡」角色的觀眾帶去了歡樂。這個鬥雞眼角色有著可笑的鼻音和黑社會般的外表,但卻是一個打敗了地痞流氓的正義之人。

《天將天兵》

這個「白癡」是個有些難以駕馭的角色——跌倒在洗衣房水槽裡、打碎傢俱、一見到漂亮女人就結巴——為後來的喜劇演員,包括吉姆·凱瑞(Jim Carrey)和亞當·桑德勒(Adam Sandler)設定了標準。

路易斯先生1963年的喜劇《瘋狂教授》(The Nutty Professor)(該故事講述了一個害羞膽怯的教授發明了一種可以讓自己變成文雅帥哥(以馬丁為原型)的藥劑),被艾迪·墨菲(Eddie Murphy)于1996年重新出演。

《瘋狂教授》與《肥佬教授》

傑裡·路易斯與艾迪·墨菲

作為NBC電視臺1950到1955年《高露潔喜劇時間》的主持人,路易斯先生和馬丁先生創造了和那個時代電視節目相差迥異的無秩序風格。路易斯先生那別具一格的「我喜歡,我喜歡」(I like it, I like it」)和「女——士們!」(La-a-a-dy!)成為了風靡全國的流行語。

美國紐約電影博物館首席電影策展人大衛·施瓦茨(David Schwartz)曾說:「你看傑裡·路易斯跑向攝影機,又闖進觀眾裡,毫不猶豫、完完全全地破壞了說好的規矩,和他比起來,連羅賓·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都算是不苟言笑了。」

傑裡·路易斯

狂熱的精神讓他時常過度工作,甚至最終不得不住進醫院,但也正是這樣,他才得以製作出超過50部電影,數不盡次數的俱樂部和電視節目,以及一些十分流行的錄音帶。

他於1956年的翻唱阿爾·喬生(Al Jolson)的《Rock-a-Bye Your Baby》售出了一百多萬份拷貝。

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路易斯先生是派拉蒙影業的搖錢樹。一位高管曾說:「如果他想燒掉整個片廠,我會幫他遞火柴。」

他的導演、編劇、演員三位一體首秀是《五福臨門》(The bellboy,1960)。這部電影的背景設在邁阿密海灘的Fontainebleau酒店裡,在電影裡他幾乎完全以默劇的形式飾演了一個倒楣的男主角。

《五福臨門》

這部電影非常轟動,讓路易斯先生擁有了拍攝接下來幾部電影的威望,包括《獵豔高手》(The Ladies Man,1961)、《差役》(The Errand Boy,1961)和《瘋狂教授》。

作為一名電影製作人,路易斯先生因之前為動畫師弗蘭克·塔什林(Frank Tashlin)導演工作過而受到了極大的啟發,這體現在例如《灰小夥》(Cinderfella,1960)和《無序有序》(The Disorderly Orderly,1964)等作品上。

像塔什林一樣,路易斯先生將聲音和視覺的影響誇張化。在《瘋狂教授》中,使用放大的聲音可讓觀眾體驗到主角一夜飲酒後宿醉的感受。

當美國知名評論家評論他的電影時,通常不屑地將它們看成是被重複使用的梗和沒有連續性、沒有情節性的尷尬滑稽表演。

紐約世界電報公司的評論家哈裡特·范·霍恩(Harriet Van Horne)寫道:「路易斯先生在他狹隘而又千篇一律的喜劇領域是一個愚蠢的天才。他是我知道唯一一個能讓人在兩分鐘之內又喜歡又厭惡的演員。」

1983年,路易斯因出演《喜劇之王》(The King of Comedy)而得到一些評論人的寥寥尊重。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雇他出演這部戲中比較戲劇化的部分,讓其扮演一位被粉絲(羅伯特·德尼祿,Robert De Niro)綁架了的脫口秀主持人。

《喜劇之王》

憑藉《狂笑風暴》(Funny Bones,1995)中一個不討喜的角色,路易斯再次獲得了評論家的好評。片中,他飾演一個使自己兒子的喜劇理想蒙上陰影的喜劇演員。

對於一些法國電影理論家來說,路易斯在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和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的喜劇電影製作傳統體系中,是一個「十足的電影人」。後兩者也在他們的項目中自創自演。

這些理論家,甚至像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 Godard)這樣的導演,都認為路易斯廣闊的喜劇元素反映了美國式過量的男性自我懷疑和性焦慮。

路易斯輕視媒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輕視美國觀眾,認為他們永遠不能理解自己作為表演者的意圖。

傑裡·路易斯

他在1972年的時候告訴《華盛頓郵報》說,自己的幽默「不是複雜的幽默。相反,它基於最簡單的形式。當美國觀眾看到有人被派砸到臉上的時候,會思考自己笑了的話會不會有失身份。歐洲人就不這樣。他們就單純地笑。」

早年他就專注於這種被派砸到臉上的滑稽劇中。路易斯原名傑羅姆·萊維奇(Jerome Levitch),1926年3月16日生於紐華克,父親是紐約表演的猶太雜耍演員。

他首次演出是1931年,父母讓他在一家旅館演唱大蕭條時期的讚美詩「兄弟,能否賞我一毛錢?(Brother, Can You Spare a Dime)」

傑裡·路易斯

有一次,他在舞臺上踩滑了,腳絆到了舞臺腳燈。「全場大笑,是一種觀眾們看到我沒受傷而發出的寬慰的笑聲,」他告訴《郵報》。「所以我就繼續絆到第二盞燈。我曾經被毒鏢刺中過。我知道獲得歡笑是什麼感覺。當我父母接到下一個活兒時,經理說,‘可別再踢我們的燈泡了’。」

在1942年從高中輟學後——他說這是因為紐澤西歐文頓市公然的反猶太主義即自己信奉的宗教——路易斯就在練習自己的「錄音表演(record act)」。他會用留聲機來播放歌劇和流行音樂中的歌詞,自己再配合著演默劇。

作為滑稽劇場的主持人,他都在帶有敵意的人群面前努力提高自己的即興表演能力。

迪恩·馬丁與傑裡·路易斯

1946年夏,路易斯正在大西洋城的500俱樂部表演錄音表演。當節目單上的歌手被炒魷魚之後,路易斯推薦當時還毫無名氣的馬丁作為替代。兩人之前在紐約的一個俱樂部表演過,開始在舞臺上講笑話來取樂觀眾。

在500俱樂部,他們的表演成為了未來十年都依舊能點燃觀眾的經典:馬丁針對女性誘惑性地表演,而路易斯則通過打破盤子和喝花瓶裡的水來打斷這位歌手。

幾十年後,《紐約客》的作者將路易斯比作「打了興奮劑的大猩猩。」

隨著兩人名氣越來越大,他們和派拉蒙的哈爾·B·哈裡斯(Hal B. Wallis)簽了一部電影。哈裡斯發現了兩人作為組合出道的商機,他們在每部電影中的基本設定都一樣:路易斯飾演傻瓜,馬丁飾演白馬王子。

迪恩·馬丁與傑裡·路易斯

哈裡斯讓兩人通過基於當紅廣播系列的《我的朋友依爾瑪》(My Friend Irma)中的配角而事業起飛。

雖然馬丁和路易斯在螢幕上產生了化學反應,但兩人的關係卻越來越僵。路易斯先生經常將比自己大九歲的馬丁比作自己的長兄。但他們為了贏得更多粉絲和女人的注意而競爭不下,路易斯發現自己的夥伴變得越來越冷漠,並且想要單飛,追求自己的演藝生涯。

而馬丁也像其他人那樣,認為路易斯變幻無常。

「本該負責喜樂滑稽部分的傑裡,無法忍受迪恩獲得一丁點兒歡聲笑語,」曾為兩人寫劇本的編劇兼製片人諾曼·李爾(Norman Lear)說道。他說,一旦路易斯發現馬丁多了一幕戲或者編劇告訴他需要兩人共同完成笑話部分,他就會身體不適和感到挫敗。

迪恩·馬丁與傑裡·路易斯

路易斯和馬丁不歡而散,兩人斷絕來往20年,直到他們的共同好友弗蘭克·辛納特拉(Frank Sinatra)趁路易斯的肌肉萎縮症馬拉松電視募捐之際將兩人湊在一次,冷戰才結束。馬丁逝世於1995年。

在和馬丁搭檔而如日中天那麼久之後,路易斯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人氣大跌,因為觀眾想要看更多關於時事的幽默。公司當局開始介入原來路易斯可全權負責的創意工作。

到了70年代,更多問題接踵而來。他名下的院線影院紛紛倒閉,他自己也依賴止痛藥來治療背部傷痛。據說身體上的病痛讓他徘徊在自殺邊緣。

在路易斯拍完他自認為是未發行的大師之作後,他的電影生涯完全停滯。這部電影名為《小丑那天哭了》(「The Day the Clown Cried),片中,路易斯扮演集中營中逗樂被引進毒氣室的孩子的小丑。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說這是有史以來最令人不適的電影。因為和投資者及編劇之間的官司問題,電影無限期得無法發行。

路易斯於1944年與以佩蒂·帕爾默(Patti Palmer)的名字為人熟知樂隊主唱艾斯特·卡羅尼克(Esther Calonico)結婚,到1980年婚姻結束。現在家中的親人還有常被路易斯喚作薩姆(Sam)的妻子桑迪·皮尼克(SanDee Pitnick),兩人在1983年的時候完婚;第一任婚姻中的五個孩子,其中包括音樂家蓋裡·路易斯(Gary Lewis)以及第二任婚姻裡的一個女兒。

Jerry Lewis和妻子Patty Palme

路易斯第一任婚姻中的兒子約瑟夫(Joseph)於2009年死於一次明顯的毒品過量注射。但目前還無法確認路易斯家庭完整的名單。

路易斯後來一直在肌肉萎縮症馬拉松式電視募捐節目當主持人,為此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還於2009年授予他簡·赫爾索特人道精神獎(Jean Hersholt Humanitarian Award)。

從沙羅(Charo)到東尼·班尼頓(Tony Bennett),有很多嘉賓上過這檔節目。節目最後,路易斯總會唱起《你永遠不會獨行》(「You’ll Never Walk Alone」)。

他也表演一些輕喜劇和雜耍,還有一隊小孩,叫做「傑瑞裡的孩子」——他們都患有肌肉萎縮症。

傑裡·路易斯

這檔節目也一直引來爭議。電視評論人和相關團體抨擊這是低趣味的節目,自詡是幫助孩子,但其實是利用他們。

有些人認為這個節目是路易斯自我誇耀的工具,除了經常被親戚爆料他作為父親卻沉溺女色以及精神虐待他們之外,他還需要這樣的工具來讓表演者環繞其身,為其歌功頌德。後來因其有關同志群體和女性的粗魯冒犯的言論,他的名聲再度受損。

「我完完全全可以回擊這些白癡,」路易斯和《郵報》談論這些電視評論人。

「你想要去和這135000個苦不堪言的孩子談談嗎?他們都管我叫他們的英雄。他們面臨生命危險。還有那些跑來問你『你這麼做賺了多少錢?』的傻叉,面對他們你必須微笑,因為在大多數州都還有死刑(等著他們)。」

傑裡·路易斯

當討論這一疾病的時候,他將自己的憤怒稱作是「自己唯一有用的憎恨。」

由於時局不明朗,路易斯和肌肉萎縮協會(Muscular Dystrophy Association)於2010年分道揚鑣。五年過後,該協會宣告永遠倒閉。

1995年,路易斯出演《失魂記》舞臺劇中呼聲很高的惡魔一角。據稱他一周酬薪40000美元,成為當時百老匯最貴的演員。從不關心其電影的《紐約時報》都評論到,「傑裡終於合情合理了。」

在這最後的生涯巔峰,路易斯在採訪方面還是難以預測——帶有一絲威脅的口吻說鬧。「這麼說吧,」他告訴一個來自《郵報》的記者。「你會一直記住我們這次的相遇。」

然後他有威脅要剪斷記者的領帶。他在半開玩笑。

二人共合作了16部影片,包括《天將天兵》(Jumping Jacks)、《藝術家與模特》(Artists and Models)。

在1956年二人於頂峰時期分道揚鑣前,他們曾是家喻戶曉的電視大明星。

作為一名演員,路易斯先生為無數看他扮演「白癡」角色的觀眾帶去了歡樂。這個鬥雞眼角色有著可笑的鼻音和黑社會般的外表,但卻是一個打敗了地痞流氓的正義之人。

《天將天兵》

這個「白癡」是個有些難以駕馭的角色——跌倒在洗衣房水槽裡、打碎傢俱、一見到漂亮女人就結巴——為後來的喜劇演員,包括吉姆·凱瑞(Jim Carrey)和亞當·桑德勒(Adam Sandler)設定了標準。

路易斯先生1963年的喜劇《瘋狂教授》(The Nutty Professor)(該故事講述了一個害羞膽怯的教授發明了一種可以讓自己變成文雅帥哥(以馬丁為原型)的藥劑),被艾迪·墨菲(Eddie Murphy)于1996年重新出演。

《瘋狂教授》與《肥佬教授》

傑裡·路易斯與艾迪·墨菲

作為NBC電視臺1950到1955年《高露潔喜劇時間》的主持人,路易斯先生和馬丁先生創造了和那個時代電視節目相差迥異的無秩序風格。路易斯先生那別具一格的「我喜歡,我喜歡」(I like it, I like it」)和「女——士們!」(La-a-a-dy!)成為了風靡全國的流行語。

美國紐約電影博物館首席電影策展人大衛·施瓦茨(David Schwartz)曾說:「你看傑裡·路易斯跑向攝影機,又闖進觀眾裡,毫不猶豫、完完全全地破壞了說好的規矩,和他比起來,連羅賓·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都算是不苟言笑了。」

傑裡·路易斯

狂熱的精神讓他時常過度工作,甚至最終不得不住進醫院,但也正是這樣,他才得以製作出超過50部電影,數不盡次數的俱樂部和電視節目,以及一些十分流行的錄音帶。

他於1956年的翻唱阿爾·喬生(Al Jolson)的《Rock-a-Bye Your Baby》售出了一百多萬份拷貝。

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路易斯先生是派拉蒙影業的搖錢樹。一位高管曾說:「如果他想燒掉整個片廠,我會幫他遞火柴。」

他的導演、編劇、演員三位一體首秀是《五福臨門》(The bellboy,1960)。這部電影的背景設在邁阿密海灘的Fontainebleau酒店裡,在電影裡他幾乎完全以默劇的形式飾演了一個倒楣的男主角。

《五福臨門》

這部電影非常轟動,讓路易斯先生擁有了拍攝接下來幾部電影的威望,包括《獵豔高手》(The Ladies Man,1961)、《差役》(The Errand Boy,1961)和《瘋狂教授》。

作為一名電影製作人,路易斯先生因之前為動畫師弗蘭克·塔什林(Frank Tashlin)導演工作過而受到了極大的啟發,這體現在例如《灰小夥》(Cinderfella,1960)和《無序有序》(The Disorderly Orderly,1964)等作品上。

像塔什林一樣,路易斯先生將聲音和視覺的影響誇張化。在《瘋狂教授》中,使用放大的聲音可讓觀眾體驗到主角一夜飲酒後宿醉的感受。

當美國知名評論家評論他的電影時,通常不屑地將它們看成是被重複使用的梗和沒有連續性、沒有情節性的尷尬滑稽表演。

紐約世界電報公司的評論家哈裡特·范·霍恩(Harriet Van Horne)寫道:「路易斯先生在他狹隘而又千篇一律的喜劇領域是一個愚蠢的天才。他是我知道唯一一個能讓人在兩分鐘之內又喜歡又厭惡的演員。」

1983年,路易斯因出演《喜劇之王》(The King of Comedy)而得到一些評論人的寥寥尊重。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雇他出演這部戲中比較戲劇化的部分,讓其扮演一位被粉絲(羅伯特·德尼祿,Robert De Niro)綁架了的脫口秀主持人。

《喜劇之王》

憑藉《狂笑風暴》(Funny Bones,1995)中一個不討喜的角色,路易斯再次獲得了評論家的好評。片中,他飾演一個使自己兒子的喜劇理想蒙上陰影的喜劇演員。

對於一些法國電影理論家來說,路易斯在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和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的喜劇電影製作傳統體系中,是一個「十足的電影人」。後兩者也在他們的項目中自創自演。

這些理論家,甚至像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 Godard)這樣的導演,都認為路易斯廣闊的喜劇元素反映了美國式過量的男性自我懷疑和性焦慮。

路易斯輕視媒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輕視美國觀眾,認為他們永遠不能理解自己作為表演者的意圖。

傑裡·路易斯

他在1972年的時候告訴《華盛頓郵報》說,自己的幽默「不是複雜的幽默。相反,它基於最簡單的形式。當美國觀眾看到有人被派砸到臉上的時候,會思考自己笑了的話會不會有失身份。歐洲人就不這樣。他們就單純地笑。」

早年他就專注於這種被派砸到臉上的滑稽劇中。路易斯原名傑羅姆·萊維奇(Jerome Levitch),1926年3月16日生於紐華克,父親是紐約表演的猶太雜耍演員。

他首次演出是1931年,父母讓他在一家旅館演唱大蕭條時期的讚美詩「兄弟,能否賞我一毛錢?(Brother, Can You Spare a Dime)」

傑裡·路易斯

有一次,他在舞臺上踩滑了,腳絆到了舞臺腳燈。「全場大笑,是一種觀眾們看到我沒受傷而發出的寬慰的笑聲,」他告訴《郵報》。「所以我就繼續絆到第二盞燈。我曾經被毒鏢刺中過。我知道獲得歡笑是什麼感覺。當我父母接到下一個活兒時,經理說,‘可別再踢我們的燈泡了’。」

在1942年從高中輟學後——他說這是因為紐澤西歐文頓市公然的反猶太主義即自己信奉的宗教——路易斯就在練習自己的「錄音表演(record act)」。他會用留聲機來播放歌劇和流行音樂中的歌詞,自己再配合著演默劇。

作為滑稽劇場的主持人,他都在帶有敵意的人群面前努力提高自己的即興表演能力。

迪恩·馬丁與傑裡·路易斯

1946年夏,路易斯正在大西洋城的500俱樂部表演錄音表演。當節目單上的歌手被炒魷魚之後,路易斯推薦當時還毫無名氣的馬丁作為替代。兩人之前在紐約的一個俱樂部表演過,開始在舞臺上講笑話來取樂觀眾。

在500俱樂部,他們的表演成為了未來十年都依舊能點燃觀眾的經典:馬丁針對女性誘惑性地表演,而路易斯則通過打破盤子和喝花瓶裡的水來打斷這位歌手。

幾十年後,《紐約客》的作者將路易斯比作「打了興奮劑的大猩猩。」

隨著兩人名氣越來越大,他們和派拉蒙的哈爾·B·哈裡斯(Hal B. Wallis)簽了一部電影。哈裡斯發現了兩人作為組合出道的商機,他們在每部電影中的基本設定都一樣:路易斯飾演傻瓜,馬丁飾演白馬王子。

迪恩·馬丁與傑裡·路易斯

哈裡斯讓兩人通過基於當紅廣播系列的《我的朋友依爾瑪》(My Friend Irma)中的配角而事業起飛。

雖然馬丁和路易斯在螢幕上產生了化學反應,但兩人的關係卻越來越僵。路易斯先生經常將比自己大九歲的馬丁比作自己的長兄。但他們為了贏得更多粉絲和女人的注意而競爭不下,路易斯發現自己的夥伴變得越來越冷漠,並且想要單飛,追求自己的演藝生涯。

而馬丁也像其他人那樣,認為路易斯變幻無常。

「本該負責喜樂滑稽部分的傑裡,無法忍受迪恩獲得一丁點兒歡聲笑語,」曾為兩人寫劇本的編劇兼製片人諾曼·李爾(Norman Lear)說道。他說,一旦路易斯發現馬丁多了一幕戲或者編劇告訴他需要兩人共同完成笑話部分,他就會身體不適和感到挫敗。

迪恩·馬丁與傑裡·路易斯

路易斯和馬丁不歡而散,兩人斷絕來往20年,直到他們的共同好友弗蘭克·辛納特拉(Frank Sinatra)趁路易斯的肌肉萎縮症馬拉松電視募捐之際將兩人湊在一次,冷戰才結束。馬丁逝世於1995年。

在和馬丁搭檔而如日中天那麼久之後,路易斯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人氣大跌,因為觀眾想要看更多關於時事的幽默。公司當局開始介入原來路易斯可全權負責的創意工作。

到了70年代,更多問題接踵而來。他名下的院線影院紛紛倒閉,他自己也依賴止痛藥來治療背部傷痛。據說身體上的病痛讓他徘徊在自殺邊緣。

在路易斯拍完他自認為是未發行的大師之作後,他的電影生涯完全停滯。這部電影名為《小丑那天哭了》(「The Day the Clown Cried),片中,路易斯扮演集中營中逗樂被引進毒氣室的孩子的小丑。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說這是有史以來最令人不適的電影。因為和投資者及編劇之間的官司問題,電影無限期得無法發行。

路易斯於1944年與以佩蒂·帕爾默(Patti Palmer)的名字為人熟知樂隊主唱艾斯特·卡羅尼克(Esther Calonico)結婚,到1980年婚姻結束。現在家中的親人還有常被路易斯喚作薩姆(Sam)的妻子桑迪·皮尼克(SanDee Pitnick),兩人在1983年的時候完婚;第一任婚姻中的五個孩子,其中包括音樂家蓋裡·路易斯(Gary Lewis)以及第二任婚姻裡的一個女兒。

Jerry Lewis和妻子Patty Palme

路易斯第一任婚姻中的兒子約瑟夫(Joseph)於2009年死於一次明顯的毒品過量注射。但目前還無法確認路易斯家庭完整的名單。

路易斯後來一直在肌肉萎縮症馬拉松式電視募捐節目當主持人,為此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還於2009年授予他簡·赫爾索特人道精神獎(Jean Hersholt Humanitarian Award)。

從沙羅(Charo)到東尼·班尼頓(Tony Bennett),有很多嘉賓上過這檔節目。節目最後,路易斯總會唱起《你永遠不會獨行》(「You’ll Never Walk Alone」)。

他也表演一些輕喜劇和雜耍,還有一隊小孩,叫做「傑瑞裡的孩子」——他們都患有肌肉萎縮症。

傑裡·路易斯

這檔節目也一直引來爭議。電視評論人和相關團體抨擊這是低趣味的節目,自詡是幫助孩子,但其實是利用他們。

有些人認為這個節目是路易斯自我誇耀的工具,除了經常被親戚爆料他作為父親卻沉溺女色以及精神虐待他們之外,他還需要這樣的工具來讓表演者環繞其身,為其歌功頌德。後來因其有關同志群體和女性的粗魯冒犯的言論,他的名聲再度受損。

「我完完全全可以回擊這些白癡,」路易斯和《郵報》談論這些電視評論人。

「你想要去和這135000個苦不堪言的孩子談談嗎?他們都管我叫他們的英雄。他們面臨生命危險。還有那些跑來問你『你這麼做賺了多少錢?』的傻叉,面對他們你必須微笑,因為在大多數州都還有死刑(等著他們)。」

傑裡·路易斯

當討論這一疾病的時候,他將自己的憤怒稱作是「自己唯一有用的憎恨。」

由於時局不明朗,路易斯和肌肉萎縮協會(Muscular Dystrophy Association)於2010年分道揚鑣。五年過後,該協會宣告永遠倒閉。

1995年,路易斯出演《失魂記》舞臺劇中呼聲很高的惡魔一角。據稱他一周酬薪40000美元,成為當時百老匯最貴的演員。從不關心其電影的《紐約時報》都評論到,「傑裡終於合情合理了。」

在這最後的生涯巔峰,路易斯在採訪方面還是難以預測——帶有一絲威脅的口吻說鬧。「這麼說吧,」他告訴一個來自《郵報》的記者。「你會一直記住我們這次的相遇。」

然後他有威脅要剪斷記者的領帶。他在半開玩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