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為什麼我不看好創業板?接下來投什麼?

前言

最近看了一本書《斷舍離》, 還不錯, 推薦給大家。 這是一本教我們如何“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去多餘的東西、脫離對物品的執著”的書, “斷舍離”不僅是整理術, 它是一種生活態度, 也是一種生活哲學, 可以治療“月光族”和“斷手”……

《風險, 風險, 風險!》

前幾次的文章, 我們探討了牛市的條件, 也就是“三駕馬車”。 討論三駕馬車的重要性是可以告訴讀者, 什麼樣的情況下, 才會有行情;當有行情的時候, 我們可以根據哪輛馬車為主導來判斷投資的風格(比如應該買創業板還是主機板, 週期還是消費)。 當然更重要的是,

在沒有行情的情況下, 我們可以輕倉股市, 選擇股市倉位較低的基金來進行投資。

我的投資和文章風格最主要的特徵就是【風險控制】。 當一個投資讓你睡不著的時候, 就絕不是帶給你“幸福”的投資。

《我不看好創業板, 為什麼?》

從今年第一季度的消費白馬, 到金融, 到週期, 再到前一段時間的成長股, 今年的輪漲特徵特別明顯。 近半月前打開一個財經論壇, 封面話題就是“創業板見底了嗎”, 也有粉絲問我, 你怎麼不快點寫創業板。 我一直沒寫, 一則因為“牛市系列”不講清楚, 可能無法繼續往下探討風格問題;二則, 我始終認為創業板目前不可為。

之前我們通過對DDM模型的分析, 討論了市場的三個變數, 資金、盈利、風險偏好。 我們可以以史為鏡,

簡單看一下各驅動力對市場風格的影響:

1)14年的“水牛行情”

當無風險利率為市場主要驅動力的時候, 是水牛行情, 是介入高股息率股票的時機, 比如14年的牛市;

2)05-07牛市

當企業盈利為主要驅動力,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基本面驅動的時候, 是績優股的行情, 如05-07年的牛市;

3)15年上半年的牛市

最後, 風險偏好為主要驅動力的時候, 是介入概念、殼公司的時機, 如15年上半年。

三個變數的變化劇烈程度, 共同引發了市場的漲跌。

目前市場是哪個因素決定的呢?其實從 2016 年以來, 推動市場的核心動力已經從流動性改善切換到基本面的改善。 從 16 年 1 月至今, 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 80BP 左右(無風險利率上漲, 資金面偏緊, 利空), 而上證綜指從底部的 2638 漲至目前3300點附近,

很明顯, 核心源於基本面改善:全A股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累計同比從16年第三季度1.8%上升到17年第一季度19.8%, 而創業板的淨利同比卻在下滑, 即從44.3%到11.3%。 在盈利為主導的行情下, 我始終認為, 創業板的上漲, 只是技術性的反彈, 而不是趨勢的變化。 當然, 可能有讀者喜歡參與反彈類的行情, 但一般我不推薦, 因為它可能讓你“睡不著”。

從另外一方面說, 2017年以來, “基金抱團”四個字成為熱詞, 為什麼呢, 其實深層次的原因是目前是震盪市, 存量資金博弈, 從資料上來看, 散戶資金占比下降, 而機構資金占比大幅上升, 投資者機構對市場風格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 他們的投資風格更偏價值, 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嘉實基本面50”這檔基金的累計漲幅是非常漂亮的(ps.我之前推薦過)。

目前創業板的行情, 類似於2012年-2013年的震盪行情。 在創業板的業績增速沒有明顯改善的情況下, 我不建議把家庭資產重倉在創業板。

《接下來投什麼?》

消費股、金融股、週期股都漲過了, 中國聯通拉開了新行情, 後期我個人是持續看好混改主題, 當然結合上面分析的, 在業績驅動下, 消費和金融應該會重新站起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