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這部“能拍出來就不錯”的國產電影,打敗了《七月與安生》

很多人都說社長是國產電影黑。

其實並不是, 遇到好的國產片, 我不僅會買票支持, 還會拼命安利。

這一部, 就是我期待很久, 終於上映的國產片《八月》。

它沒有名導, 沒有大咖, 沒有轟動的IP, 更沒有撕逼、墮胎、狗血和特效。

可就是它, 在去年金馬獎上, 打敗了《七月與安生》和《我不是潘金蓮》, 獲得最佳影片獎。

然並卵, 儘管有金馬獎加持, 可上映後的排片量依然少的可憐, 而導演張大磊也很有”自知之明“:不虧本就行。

電影《八月》從很小的三口之家出發, 描述了上世紀90年代一戶普通人家瑣碎的生活日常。 它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童年的成長故事,

卻讓一些影迷從中看到法國和臺灣新浪潮的影子。

當《八月》裡這只倔強少年張小雷出現在眼前的時候, 少年時光立馬清晰地出現在眼前——燥熱的蟬鳴, 沿街的叫賣聲, 樓上放聲歌唱的男人, 街邊老太太們聚在樹蔭下的家常八卦, 滿街的光脊樑老爺們兒, 還有房間裡電風扇的嗡嗡聲、雙卡答錄機裡齊秦蘇芮王傑的老歌曲……

但是這個八月, 對這個少年顯然不同尋常。

上世紀90年代, 國家大刀闊斧, 進行國有企業單位改革。

主人公小雷一家未能在這場浪潮中保住鐵飯碗。 生存的威脅, 前途的渺茫, 不知不覺地改變著一個少年觀察人生和世界的視角。

從片中細節可以看出:觀看電影的方式從人情入場到持票入場,

下崗工人被分發一堆毛線, 剪輯師離家改行劇組場記。 生活的局面就此被打破。

但是導演張大磊卻將這段日子描繪的很浪漫:曉雷一家有空閒的日子一起吃飯, 父親和他的朋友們圍坐在桌子旁吃火鍋, 院子裡總有人放聲高歌, 對面姐姐晾衣服的背影進入曉雷的夢裡, 成為甜美的一個吻。

從另一面來看:在無所不在的鬧鐘的滴答聲中, 所有人都被迫“忙生活”, 都“被成為”時間的經歷者, 小雷的特殊性或許就在於他想要主動成為一個主動去感受時間的人。

這個夏天, 這個八月, 小雷的升學問題只是其中一茬, 大環境的變化也影響到了小雷世界觀的形成。

不明所以然的三哥被抓, 母親硬塞弟弟錢,

太姥姥為何臥床不起, 拉小提琴的女生為何吸引我, 父親為何只鍾愛於讓人睡意沸騰的愛情電影, 父親為何要離家, 這些問題無不都成了整個八月中的成長煩惱, 答案還是無解。

影片結尾打出“向父輩致敬”的字幕, 展現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呼和浩特生活的《八月》, 也透露著一股子濃濃的懷舊情懷。

80後導演張大磊之前是幹婚禮攝影的, 這是他的電影處女座, 他表示, 這電影不是用來懷舊的, 他本人也從來沒想過懷舊。

影片中各種老物件, 也不是專為拍電影去找的, 而是他本人的”私貨物“:“我爸給我做的雙節棍。 跟片裡差不多, 也會掛在肩膀上或者脖子上。 小男孩都喜歡拿著棍子, 拿著槍。 那個時候的男孩都喜歡李小龍, 不過我小時候喜歡黃飛鴻。

對於這部小成本電影, 張大磊從來沒想過上院線, 曾經對於這部影片的期待只是“能拍出來就不錯了”。

如今影片獲獎之後有了上映機會, 張大磊表示談票房不太合適, 因為片子本身的目的不在於此。 他只是希望, 不賠錢, 有更多的人喜歡這部電影。

不過,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還有多少人肯花110分鐘看完一部黑白電影?有多少人還會願意讓無處安放的靈魂重回慢節奏的90年代?又有多少人會願意和一群敏感細膩的人咀嚼往昔?

《八月》首映式上, 出品方愛奇藝負責人亞甯說:“我就不下跪了, 下跪也沒什麼用。 ”

這著實是有點殘酷的。

但是, 就像這部影片最開始用過的一個名字《曇花》一樣, 即使兒時的那段日子生活很艱難,

即使在拍這部電影的時候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這些日子就像曇花一樣是綻放過的。

其實去電影院會發現, 90後還是居多的, 他們對此片的感知, 因為時代的差異, 觀感應該還是比較懵的。

這種情況, 建議帶著自己的父輩來看, 再聽聽他們說以前的故事, 社長覺得這會是增進家庭感情很好的選擇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