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暑期網綜戰《萌主來了》《舉杯呵呵喝》等分眾節目成中堅力量

文/王殊同

在暑期檔, 一部破了N個記錄的《戰狼2》豎起了國產電影新的里程碑, 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爆款;而因《戰狼2》的火爆, 也使歷史軍事題材在影視劇方面怒刷了一把存在感, 再加上《軍師聯盟》的熱播, 軍事歷史類IP的風口論成為暑期檔影視劇的意外收穫;而在市場愈加膨脹的網綜方面, 由四家視頻網站分別重磅推出的偶像養成節目《中國有嘻哈》《2017快樂男聲》以及《明日之子》也在暑期檔同期PK, 增強了彼此的話題、看點, 但是除了一時的熱議和個別走紅的單曲, 卻並無哪檔節目有推出下一代偶像的苗頭,

而這或許也意味著, 暑期檔網綜的不及預期。

然而, 除了這些大投資、大聲量的網綜大牌, 對於同時深耕垂直、分眾類網綜的視頻網站而言, 如何提升平臺整體節目的平均值也成為一個重要戰略, 也因此誕生出一批如《萌主來了》《舉杯呵呵喝》等更具特色、小眾的網綜節目,

雖然在投資、聲量上稍遜一籌, 但無疑也是各平臺保持競爭力的中堅力量。

《萌主來了》從萌娃到萌寵的主角切換

日前, 由騰訊視頻、星馳傳媒等聯合出品的《萌主來了》第一季收官, 在最後一期的“回憶殺”中, 一邊讓觀眾連呼“太坑了”, 一邊又“剛才哭現在笑”, 由此也可看出這檔節目的強殺傷力。

《萌主》是一檔以明星體驗代班寵物臨時主人為主題的星寵互動真人秀。 節目中的寵物因為主人出於各種原因, 短時間內不能被照顧, 明星以臨時主人的身份出現, 幫助原主人對寄養寵物進行全方位照顧, 並帶寵物融入自己的生活。 從節目體量而言, 相較《明日之子》《火星情報局》等大型網綜節目, 《萌主》屬於典型的小眾、慢熱、治癒系節目。 而其與以往節目最大的不同在於, 從人到萌寵的主角切換, 在這檔節目裡嘉賓非一線大牌, 主角更是“狗設”, 可以說在目前國內網綜IP中頗具創意。

於大眾而言, 養寵物的家庭雖然在增長, 但依然只是一小部分。 而這檔節目就是在向觀眾們展示有寵物家庭的一種生活方式,

在日常的相處中, 也分享他們對待寵物的態度、情感。

在讀娛君看來, 這是一種觀念和情緒的傳播, 就像忠犬八公的故事, 通過一個故事我們看到更多的是陪伴、溫暖, 在人和動物有著巨差的物種之間, 帶來的震撼也更觸動人心。

另外, 雖然也逃不開用明星嘉賓來增加看點的套路, 但是, 相對很多節目的八卦性質, 這檔節目拼的是一種以寵物為主角的互動和吸引力, 展現了陪伴力量的同時, 也揭開了一小眾群體具有的社會現象;其中, 有一期講述工作犬的日常, 進一步加深了“寵物”在陪伴之外的使命和存在感。 看過這檔節目, 似乎會更深切地理解, 為什麼於他們, 寵物會是“孩子”般的存在,

或許, 作為一名觀眾也會不由得思考——當你的生命多了一隻寵物, 你的生活會有什麼變化?忠誠、信任、陪伴、溫暖……, 可能它給予你的遠比你想像的多。

《萌主》也有瑕疵, 和大多網綜一樣, 其也沒有逃過網友的火眼金睛——被炮轟抄襲韓綜《瑪麗和我》, 在讀娛君看來, 對於自稱“80%的綜藝IP創意都源於內部”的騰訊視頻, 恐怕還需要在原創IP上亮出更大的實力。

目前, 《萌主》第一季收官, 平均每期5000萬次播放量的成績可謂相當亮眼, 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另一檔由羅志祥+飛行嘉賓+萌娃+萌寵的成長挑戰真人秀《小手牽小狗》也於8月17日於優酷上線。 而與《萌主》不同的是, 後者的主角是游走於各節目舞臺的素人小紅人兒們, 這裡也有他們與寵物相處的點滴, 彼此不同的性格展現成為觀眾的最大看點,不乏感動和歡樂,但是,放在聚光燈下的成長,難免會在成年人的眼光中被放大、解讀。而且,在這檔節目中,寵物更多成為孩子們表現自我的一種道具和陪襯,雖然節目元素組合讓人耳目一新,但是,在讀娛君看來,本質上更像是《放開我北鼻》的升級版,期待在後期節目中會有更新的立意體現。

除了騰訊和優酷相繼推出“萌寵”節目,愛奇藝也早在今年初就計畫推出《我的萌寵大人》,看來“萌寵”題材又再次被幾家視頻網站同時看中,前有《2017快樂男聲》《中國有嘻哈》《明日之日》的一場暑期檔混戰,其後或有頗具治癒系“萌寵”節目的三家角力,可謂好戲不停歇。

有酒有故事的《舉杯呵呵喝》少了點什麼

《舉杯呵呵喝》是由優酷、天貓、因唯,巨匠四方出品的全網首檔明星酒後真言秀。節目由胡海泉、趙英俊、沈南、楊迪組成的“胡喝幫”坐鎮主持,每期邀請不同嘉賓參加明星酒局,以訪談+遊戲的形式,喝真酒、說真話、做真我。節目在播出伊始,就頗引人注目,畢竟,明星八卦對觀眾還是有很強的吸引力。

胡海泉在第六期節目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在不熟悉的情況下,去給其他人貼上太多所謂的標籤,從這句話也能看出這檔節目的基本屬性。往期節目的嘉賓以及圍繞嘉賓談論的話題,除了一些“爆料”,也基本都在“說真話”中幫嘉賓撕“標籤”或去改變觀眾的固有看法,例如周傑的直、寧靜的真性情等,在炒作,謠傳之外,這檔節目為嘉賓提供了一個更放鬆、更直接有效的方式直面觀眾,說出更真實的故事、感受。就目前的國內綜藝而言,《舉杯》的創意是一種突破,也造就了節目最大的看點。

但是,也因明星的職業,讓這檔真人秀節目的可看性被打折,先不論第三期嘉賓大張偉與節目組的“不愉快”,在第六期幾位主持人和寧靜的座談也明顯讓觀眾感到酒局“拘著,放不開”。可能每期節目的效果也因人而異,但是,作為觀眾也清醒知道,猛料可能更多的只是“套路”,畢竟只要還在影視圈,規則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雖說《舉杯》的立意很吸引眼球,創意卻並非首家。在20多年前的香港亞視就曾推出過《今夜不設防》,由香港四大才子其中三位:黃沾、倪匡 和蔡瀾共同主持,節目氣氛輕鬆幽默,有如老友聚會,節目言論開放自由,上下縱橫無所不談,尤其愛邀請當紅明星,名人剖析內心世界,創下高收視成績;而在2016年,韓國也播出過類似節目《人生酒館》。與後兩者相較,《舉杯》更傾向於《今夜》,但在尺度、話題方面吸取了前者的教訓,節目意在講故事而不是展現酒桌文化。

在節目的最後,胡海泉的一段話也能清晰的表達節目的立意——太急沒有故事,太緩沒有人生,好事從不怕晚。就像我的兄弟們,他們雖然長得猴急,但是人生路卻走得從不著急,沈南用了八年的時間成了颱風穩健的知名主持人;趙英俊用了十年的時間成了最會演戲的音樂主持人;楊迪也同樣用了十年的時間,才成為炙手可熱的全能綜藝王;我們都不是天才,但是我們都堅信好事不怕晚,這裡有酒還有故事,深夜食堂,請你來聽。

這段話在介紹了幾位常駐嘉賓的基本特點外,也強調了“講故事”的定位,但是,在讀娛君看來,雖然每期節目也都有如“喝最長情的酒,交最長情的友”或“太美的承諾只因太年輕”等“雞湯”,但無論是于觀眾想看的八卦,還是普遍價值觀輸出,都明顯份量不足,或許如網友所言,這檔節目更考驗的是主持人的資歷和人生閱歷吧。

如《萌主》《舉杯》這樣採取分眾策略的網綜節目可能在未來會有更明顯的趨勢,畢竟隨著節目類型的多樣化以及數量的供過於求,找到精准受眾,增強用戶粘性,才是最省力、高效的方式。而同期播出的還有樂視的《好好吃飯吧》,雖然有讓人“不想好好吃飯”的魔力,但在遊戲、做菜以及結尾嘉賓與粉絲的互動中,也總會有別樣的驚喜……所以,在頭部網綜之外,不妨關注一下中堅力量們吧。

*本文為讀娛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彼此不同的性格展現成為觀眾的最大看點,不乏感動和歡樂,但是,放在聚光燈下的成長,難免會在成年人的眼光中被放大、解讀。而且,在這檔節目中,寵物更多成為孩子們表現自我的一種道具和陪襯,雖然節目元素組合讓人耳目一新,但是,在讀娛君看來,本質上更像是《放開我北鼻》的升級版,期待在後期節目中會有更新的立意體現。

除了騰訊和優酷相繼推出“萌寵”節目,愛奇藝也早在今年初就計畫推出《我的萌寵大人》,看來“萌寵”題材又再次被幾家視頻網站同時看中,前有《2017快樂男聲》《中國有嘻哈》《明日之日》的一場暑期檔混戰,其後或有頗具治癒系“萌寵”節目的三家角力,可謂好戲不停歇。

有酒有故事的《舉杯呵呵喝》少了點什麼

《舉杯呵呵喝》是由優酷、天貓、因唯,巨匠四方出品的全網首檔明星酒後真言秀。節目由胡海泉、趙英俊、沈南、楊迪組成的“胡喝幫”坐鎮主持,每期邀請不同嘉賓參加明星酒局,以訪談+遊戲的形式,喝真酒、說真話、做真我。節目在播出伊始,就頗引人注目,畢竟,明星八卦對觀眾還是有很強的吸引力。

胡海泉在第六期節目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在不熟悉的情況下,去給其他人貼上太多所謂的標籤,從這句話也能看出這檔節目的基本屬性。往期節目的嘉賓以及圍繞嘉賓談論的話題,除了一些“爆料”,也基本都在“說真話”中幫嘉賓撕“標籤”或去改變觀眾的固有看法,例如周傑的直、寧靜的真性情等,在炒作,謠傳之外,這檔節目為嘉賓提供了一個更放鬆、更直接有效的方式直面觀眾,說出更真實的故事、感受。就目前的國內綜藝而言,《舉杯》的創意是一種突破,也造就了節目最大的看點。

但是,也因明星的職業,讓這檔真人秀節目的可看性被打折,先不論第三期嘉賓大張偉與節目組的“不愉快”,在第六期幾位主持人和寧靜的座談也明顯讓觀眾感到酒局“拘著,放不開”。可能每期節目的效果也因人而異,但是,作為觀眾也清醒知道,猛料可能更多的只是“套路”,畢竟只要還在影視圈,規則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雖說《舉杯》的立意很吸引眼球,創意卻並非首家。在20多年前的香港亞視就曾推出過《今夜不設防》,由香港四大才子其中三位:黃沾、倪匡 和蔡瀾共同主持,節目氣氛輕鬆幽默,有如老友聚會,節目言論開放自由,上下縱橫無所不談,尤其愛邀請當紅明星,名人剖析內心世界,創下高收視成績;而在2016年,韓國也播出過類似節目《人生酒館》。與後兩者相較,《舉杯》更傾向於《今夜》,但在尺度、話題方面吸取了前者的教訓,節目意在講故事而不是展現酒桌文化。

在節目的最後,胡海泉的一段話也能清晰的表達節目的立意——太急沒有故事,太緩沒有人生,好事從不怕晚。就像我的兄弟們,他們雖然長得猴急,但是人生路卻走得從不著急,沈南用了八年的時間成了颱風穩健的知名主持人;趙英俊用了十年的時間成了最會演戲的音樂主持人;楊迪也同樣用了十年的時間,才成為炙手可熱的全能綜藝王;我們都不是天才,但是我們都堅信好事不怕晚,這裡有酒還有故事,深夜食堂,請你來聽。

這段話在介紹了幾位常駐嘉賓的基本特點外,也強調了“講故事”的定位,但是,在讀娛君看來,雖然每期節目也都有如“喝最長情的酒,交最長情的友”或“太美的承諾只因太年輕”等“雞湯”,但無論是于觀眾想看的八卦,還是普遍價值觀輸出,都明顯份量不足,或許如網友所言,這檔節目更考驗的是主持人的資歷和人生閱歷吧。

如《萌主》《舉杯》這樣採取分眾策略的網綜節目可能在未來會有更明顯的趨勢,畢竟隨著節目類型的多樣化以及數量的供過於求,找到精准受眾,增強用戶粘性,才是最省力、高效的方式。而同期播出的還有樂視的《好好吃飯吧》,雖然有讓人“不想好好吃飯”的魔力,但在遊戲、做菜以及結尾嘉賓與粉絲的互動中,也總會有別樣的驚喜……所以,在頭部網綜之外,不妨關注一下中堅力量們吧。

*本文為讀娛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