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鄒城:嗩呐匠人禁止吹嗩呐 技藝要失傳

齊魯網3月27日訊 接下來我們看這螢幕上的樂器嗩呐, 嗩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樂器, 不知電視機前的90後、00後年輕人都沒有聽到嗩呐的吹奏。 這不, 濟甯鄒城的一位嗩呐匠人給我們小溪辦事打來電話, 別說年輕人沒聽過了, 估計以後這嗩呐要失傳了, 這是為什麼呢?他們說了這是因為在他們當地禁止吹嗩呐。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小溪辦事》報導, 喇叭嗩呐, 曲兒小腔大。 嗩呐, 最早是從波斯傳入中國, 作為宮廷器樂, 後來慢慢流傳于民間, 成為民間婚喪嫁娶最常用的樂器之一, 在山東, 菏澤濟寧被稱為嗩呐之鄉,

給我們打來熱線的是鄒城市唐村鎮白莊村的樊景房, 今年57歲, 他已經記不得自己是第幾代傳人了。

視頻截圖

這曲十樣錦跟百鳥朝鳳、抬花轎一樣, 都是老一輩傳下來的曲子, 跟曲子一樣久遠的還有這樣一套嗩呐。

眼下這群都是鄒城市的民間嗩呐藝人, 他們大都是從父輩手上接下來嗩呐, 再加上笙、鑼、 鑔組成的各個民間團隊, 代代相傳的手藝現在成了很多人養家糊口的工具。

朝天的嗩呐一聽就是半輩子, 這丹田氣一練就是幾十年, 可自從今年春節以來, 樊景房他們發現, 活越來越不好接了。

嗩呐是第一批列入國家遺產名錄的, 咋說不讓吹就不讓吹了呢?這些老藝人們想不明白。

究竟為什麼不讓吹嗩呐了?嗩呐這一門手藝真的會在這一輩人手裡失傳了嗎?那帶著老人們的擔憂,

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視頻截圖

搭高臺不忘養育恩, 唱大戲難報父子情, 自古以來在喪葬禮儀上禮樂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僅表達了兒女對父母的追思, 而且增加了喪禮的儀式感, 白事是這樣, 喜事更不用說, 鼓吹就這樣被取消掉, 讓民間嗩呐藝人都感到遺憾。

紅白喜事取消鼓吹手, 村民們怎麼看呢?我們隨機走訪了幾個村子。

大部分村民越來越接受現在的婚喪嫁娶方式, 一切從簡, 也有人覺得, 聽不見嗩呐這渾天入地的高音沒有意思了, 至於主家辦事請不請鼓吹手被罰款, 村民也有不同的看法。

到底有沒有這個禁令, 我們來到了鄒城市政府,

找到了專門負責的移風易俗指揮部辦公室。

視頻截圖

鄒城移風易俗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邵明奎解釋稱, 指揮部辦公室負責制定指導標準, 其中, 喜事要求節儉簡單, 禁止鋪張浪費, 白事要求不辦酒席, 不設靈棚, 不吹鼓樂, 具體標準再由各村情況做詳細規定。 移風易俗是為了簡化程式, 減輕村民負擔, 也避免了村民間的攀比問題, 他們不會強制執行, 更不會罰款。

屏除陋習不意味著拋棄一切傳統文化, 鄒城嗩呐已有百年歷史, 嗩呐藝人也是世世相存, 現在連戶口都不能維持, 他們又該何去何從, 這手藝又該怎麼繼承發展下去呢?

邵主任介紹, 從省市縣各層面都對文化傳承人給予一定的補貼, 第二個方面,

鼓勵各村成立莊戶劇團, 讓村民自娛自樂, 走村串戶演出的時候市里給予一定的補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