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二十二》:這世界真好,吃野菜都要留出這條命來看

紀錄片《二十二》上映已經六天, 深埋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創痛再度浮現於大眾視野。 「慰安婦」這三個字本身, 便承載了難以言說的苦難、沉重, 以及原本不該有的恥感。

從2012年紀錄短片《三十二》到2014年籌備《二十二》, 再到如今後者正式與觀眾見面, 這中間經歷了五年。 2012年拍攝《三十二》時, 公開身份的老人還有32位。

2014年拍攝《二十二》時, 只剩下了22位。 截止2017年初, 只剩下了9位。

再截止到8月12日, 只剩下了8位。 這個數位也在以驚人的速度遞減, 速度之快, 讓我們不知所措。

1925年出生的林愛蘭奶奶, 在談起那段歷史, 只有一句“想殺人”。 1939年2月, 日本悍然入侵海南島, 14歲的林愛蘭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遊擊獨立隊, 從最初的醫護人員晉升為女戰士。 1941年, 16歲的她不幸被俘, 花朵一樣的年紀就這樣落入魔窟。

日復一日地遭受非人的折磨, 她的右大腿筋骨被徹底打斷, 自此落下殘疾。 終生未嫁, 在這兩種極端的情緒間煎熬, 捱過一個個的不眠之夜。 直到現在, 林愛蘭只要看到電視裡出現日本兵的畫面, 仍會本能地破口大駡。

相比林愛蘭奶奶的剛強, 韓國老人毛銀梅似乎已經接受了遺忘。 1922年出生在朝鮮(現韓國境內)的毛銀梅, 原名朴車順。 在農村生活的她被騙到當時的中國日占區, 本來以為是到工廠做工, 最後卻淪為日軍慰安婦。

飽受日軍摧殘, 數次昏厥, 因為太痛苦,

一起來的朝鮮姑娘跳江死了兩個。 由於害怕被再次欺騙, 毛銀梅找個機會偷偷跑了, 最後來到了湖北省孝感市。

在這裡, 她改名毛銀梅, “因為毛主席好, 沒有毛主席, 就沒有現在的日子, 我想跟他一個姓。 ”銀色的梅花, 是她丈夫非常喜歡的一種花, 她丈夫也從來沒有嫌棄過自己, 兩人恩愛幾十年。

老人後院種了很多梔子花,花很香,老人人很好。而在今年1月18日,這位帶著花香的老人離開了人世,終年95歲。這位飽經摧殘的老人一生喜歡唱歌,坐在小板凳上,靜靜地發呆。唱著記憶深處的歌謠《阿裡郎》。她曾在採訪中表示,這一生過後,再也不想投胎了…

電影總成本300萬元,後期製作耗時一年。作為國內首部獲得公映許可證的“慰安婦”題材紀錄片,導演郭柯透露整個審查過程出乎意料的順利。拿到公映許可證,但依然缺少發行資金。2016年底,郭柯式在公益平臺上眾籌宣發費用。最終獲得32099人支持,籌得100多萬元。

經費不夠,大多數幫忙的人都是志願者,後來有影院主動要求點映,才讓影片看到了上映後會有的生存空間。一位眾籌中捐出1000元的網友特意趕來參加首映,還有些募捐者留下的名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突然覺得很感動。

影片最後用了葬禮,結束了全片。從32到22再到9。今年8月12日晚上9點,海南“慰安婦”事件受害者、赴日告狀日本政府原告之一的黃有良阿婆在家中含恨去世,終年90歲。9又變成了8,我們都知道這個數字終有一天會變成0。

如果我們因為不想啟齒而沒有記錄這些歷史。那麼怎麼讓後代記住這些歷史,正因為文字圖片的說服力不強,才會有紀實歷史片的出現。歷史雖像刻在石頭上的書本,但時間會沖淡一切。等在世的戰爭親歷者相繼老去,等經歷真相的老人相繼離世,日本真的在等那天嗎?

這些老奶奶只是戰爭的受害者,那場戰爭幾乎斷送了她們的一生。她們有些隱姓埋名,有些含恨而終,有些選擇忘卻那段記憶。

她們和我們的奶奶沒有任何差別,所以我特別想守護她們的笑容。她們就是我們的奶奶,慈眉善目,善良質樸。這段歷史我們不能忘,正如影片所說,面對傷痛,不終日怨恨,但一刻不忘。

兩人恩愛幾十年。

老人後院種了很多梔子花,花很香,老人人很好。而在今年1月18日,這位帶著花香的老人離開了人世,終年95歲。這位飽經摧殘的老人一生喜歡唱歌,坐在小板凳上,靜靜地發呆。唱著記憶深處的歌謠《阿裡郎》。她曾在採訪中表示,這一生過後,再也不想投胎了…

電影總成本300萬元,後期製作耗時一年。作為國內首部獲得公映許可證的“慰安婦”題材紀錄片,導演郭柯透露整個審查過程出乎意料的順利。拿到公映許可證,但依然缺少發行資金。2016年底,郭柯式在公益平臺上眾籌宣發費用。最終獲得32099人支持,籌得100多萬元。

經費不夠,大多數幫忙的人都是志願者,後來有影院主動要求點映,才讓影片看到了上映後會有的生存空間。一位眾籌中捐出1000元的網友特意趕來參加首映,還有些募捐者留下的名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突然覺得很感動。

影片最後用了葬禮,結束了全片。從32到22再到9。今年8月12日晚上9點,海南“慰安婦”事件受害者、赴日告狀日本政府原告之一的黃有良阿婆在家中含恨去世,終年90歲。9又變成了8,我們都知道這個數字終有一天會變成0。

如果我們因為不想啟齒而沒有記錄這些歷史。那麼怎麼讓後代記住這些歷史,正因為文字圖片的說服力不強,才會有紀實歷史片的出現。歷史雖像刻在石頭上的書本,但時間會沖淡一切。等在世的戰爭親歷者相繼老去,等經歷真相的老人相繼離世,日本真的在等那天嗎?

這些老奶奶只是戰爭的受害者,那場戰爭幾乎斷送了她們的一生。她們有些隱姓埋名,有些含恨而終,有些選擇忘卻那段記憶。

她們和我們的奶奶沒有任何差別,所以我特別想守護她們的笑容。她們就是我們的奶奶,慈眉善目,善良質樸。這段歷史我們不能忘,正如影片所說,面對傷痛,不終日怨恨,但一刻不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