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成就胡適走上大師之路的思考方法,原來是這個!

胡適先生最為廣知的名言是「大膽假設, 小心求證」, 這是他的治學方法。

他認為, 無論是自然科學, 還是社會科學, 做學問的方法是一樣的。

其實這個方法, 與現代科學研究的邏輯是一致的:發現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得出結論。

如何大膽的假設?

遇到問題的時候, 對問題存在的原因或者解決方法, 提出一個假設, 暫時認為這個假設就是原因, 這就是解決方法。 假設可以大膽提出, 甚至駭人聽聞的也無妨。

但是, 假設的提出是有基礎的, 基礎就是你的知識積累和經驗積累。 如果遇到一個問題, 毫無思緒, 那往往是知識和經驗不夠。 所以, 平時要注重知識的積累。 胡適說:

做學問, 上課, 一切求知識的事情, 一切經驗——從小到現在的經驗, 所有學校功課與課外的學問, 為的都是供給你種種假設的來源, 使你在問題發生時有假設的材料。

提出的假設可以不只是一個,

但是, 當你將所有的可能列出來後, 需要進行仔細的選擇, 看哪一個假設比較接近情理, 比較可以幫助你解決問題。

以胡適考證《醒世姻緣傳》的作者為例。

《醒世姻緣傳》是一部白話長篇小說, 裡面的男主角十分怕妻子, 因為妻子很彪悍兇狠, 對他很差,

原因是他前世殺了一個狐仙, 今世狐仙轉化成為他太太來報復。

這部小說的的署名作者是西周生, 是個筆名, 其身份是個謎。

於是, 胡適就大膽假設, 西周生就是《聊齋志異》的作者, 蒲松齡。 為什麼他這樣假設呢?

根據他的知識儲備和平常的經驗, 他知道《聊齋志異》中有篇叫《江城》的小說, 內容結構與《醒世姻緣傳》十分相像, 兩者都是寫悍婦的故事。 並且, 兩個故事都發生都在淄川, 而蒲松齡也是那一帶的人。

所以, 胡適假設《醒世姻緣傳》的作者是蒲松齡。

如何進行求證?

胡適很注重考證, 他認為一切的結論要有證據作為支撐。 在書中多處他都提到證據的重要。

在1936年, 寫給羅爾綱的信中, 他說:

我近年教人, 只有一句話:「有幾分證據,

說幾分話。 」有一分證據只可說一分話。 有三分證據, 然後可說三分話。 治史者可以做大膽的假設, 然而決不可作無證據的概論也。

1957年, 寫給陳之藩的信中, 他又提到:

「緩」字在治學方法上也很十分重要。 其意義只是從容研究, 莫急於下結論。 證據不充分時, 姑且涼涼去, 姑且懸而不斷。

在《考據學的責任與方法》中, 他寫到:

因為文人看輕考據的責任, 所以他們往往不能嚴格的審查證據, 也往往不能敬慎的運用證據。 證據不能敬慎的使用, 則結論往往和證據不相干。 這種考據, 儘管堆上百十條所謂「證據」, 只是全無價值的考據。

所以, 求證是驗證假設、支撐你的觀點的。

在這個過程中, 要問自己一系列的問題, 檢驗證據的真實性和與問題的相關性:

證據可靠嗎?

這個證人有作證資格嗎?

這個證物本身有沒有問題?

我提出的這個證據的目的是要證明本問題的哪一點?

這個證據足夠證明那一點嗎?

在《醒世姻緣傳》的考證中, 胡適做了以下方面的資料搜集和分析:

▽作者的其他著作

胡適翻閱蒲松齡的其他著作, 其中, 在《聊齋文集》裡, 有一篇文章是蒲松齡與朋友的書信來往, 從內容可以得知, 這位元朋友有位很彪悍的妻子。 推測這是《醒世姻緣傳》故事的原型。

▽ 作者的生活背景

蒲松齡的大嫂也是一位悍婦, 在家裡, 蒲松齡沒少受她的惡氣。 這也可以推測是激發其創作此類小說的可能之一。

▽看其他著作是否有佐證

在一本叫《骨董鎖記》的書裡, 提及到蒲松齡還有一部作品叫《醒世姻緣》。

▽ 按圖索驥,從所得資料中展開搜索

胡適聯繫《骨董鎖記》的作者,詢問具體情況。

▽ 諮詢專家

胡適找到當時研究古小說的專家孫楷第,請他幫忙搜尋《醒世姻緣傳》的材料和考證。

▽ 用官方資料佐證

孫楷第利用《濟南府志》和山東章丘、淄川的縣誌,與小說的地方、所提及的災荒進行比照,證明這部中故事發生的地理環境是山東章丘、淄川兩縣;書應該寫於崇禎、康熙之間統治的時期;作者是明、清之間的章丘人或淄川人,與蒲松齡籍貫吻合。

▽ 對比分析

胡適運用語言學的方法,將《江城》改編的白話戲與《醒世姻緣傳》中的方言對比,得出作者是屬於同一區域的人。

▽ 尋找共同點

《醒世姻緣傳》是用方言土話寫作的,而當時發現的《聊齋志異》白話曲本也是方言土話寫作,說明蒲松齡是有這種行文方式的。

最終,得出結論,《醒世姻緣傳》的作者是蒲松齡。

縱觀整個過程,完全遵循了「發現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得出結論」這樣的範式。

胡適先生的這個治學方法,不只是治學讀書,對我們平時看問題、寫文章、發表言論、提出見解都很啟發。

「有理有據」不只見學識,更是見人品

文章推薦:

解決問題的邏輯

注:

羅爾綱(1901年1月29日-1997年5月25日),著名歷史學家,太平天國史研究專家,訓詁學家,晚清兵志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一級研究員。

陳之藩(1925年6月19日-2012年2月25日),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副研究員,休斯頓大學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波士頓大學研究教授,原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榮譽教授。

參考書籍和文章:

胡適,《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胡適談治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胡適,《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胡適談讀書》,中國華僑出版社

胡適,《<醒世姻緣傳>考證》,載於上海古籍出版社《醒世姻緣傳》,1981年版,附錄二

▽ 按圖索驥,從所得資料中展開搜索

胡適聯繫《骨董鎖記》的作者,詢問具體情況。

▽ 諮詢專家

胡適找到當時研究古小說的專家孫楷第,請他幫忙搜尋《醒世姻緣傳》的材料和考證。

▽ 用官方資料佐證

孫楷第利用《濟南府志》和山東章丘、淄川的縣誌,與小說的地方、所提及的災荒進行比照,證明這部中故事發生的地理環境是山東章丘、淄川兩縣;書應該寫於崇禎、康熙之間統治的時期;作者是明、清之間的章丘人或淄川人,與蒲松齡籍貫吻合。

▽ 對比分析

胡適運用語言學的方法,將《江城》改編的白話戲與《醒世姻緣傳》中的方言對比,得出作者是屬於同一區域的人。

▽ 尋找共同點

《醒世姻緣傳》是用方言土話寫作的,而當時發現的《聊齋志異》白話曲本也是方言土話寫作,說明蒲松齡是有這種行文方式的。

最終,得出結論,《醒世姻緣傳》的作者是蒲松齡。

縱觀整個過程,完全遵循了「發現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得出結論」這樣的範式。

胡適先生的這個治學方法,不只是治學讀書,對我們平時看問題、寫文章、發表言論、提出見解都很啟發。

「有理有據」不只見學識,更是見人品

文章推薦:

解決問題的邏輯

注:

羅爾綱(1901年1月29日-1997年5月25日),著名歷史學家,太平天國史研究專家,訓詁學家,晚清兵志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一級研究員。

陳之藩(1925年6月19日-2012年2月25日),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副研究員,休斯頓大學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波士頓大學研究教授,原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榮譽教授。

參考書籍和文章:

胡適,《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胡適談治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胡適,《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胡適談讀書》,中國華僑出版社

胡適,《<醒世姻緣傳>考證》,載於上海古籍出版社《醒世姻緣傳》,1981年版,附錄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