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厲害了!膠州《秧歌鄉的故事》走進北京梅蘭芳大劇院!

膠州又厲害了!

咱膠州茂腔走進了北京梅蘭芳大劇院?

一票難求?

諸多媒體紛紛報導!

什麼情況???

7月10日晚上, 由膠州茂腔秧歌藝術傳承保護中心排演的大型茂腔現代戲《秧歌鄉的故事》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公演, 獲得廣大觀眾和專家們的一致好評。

文化部副部長董偉、省文化廳副廳長張桂林、我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馬錦秀觀看了演出。

來自生活 接地氣

記者發現觀眾中有在京工作的膠州老鄉, 有來京出差的山東朋友, 現場一票難求, 最終來自首都各界的千余名戲曲愛好者, 有幸見證了這場獨具傳統藝術魅力的視聽盛宴。

晚上七點半, 《秧歌鄉的故事》首演正式拉開序幕。

非遺傳承、黃昏戀、養老、拆遷……《秧歌鄉的故事》演的都是現實生活中老百姓身邊的事情。 “這個戲很接地氣, 寫的是我們老百姓身邊的事, 它是來自農村的故事, 也是我們的中國故事,

反映了我們老百姓的喜怒哀樂, 這是很難得的。 ”董偉一邊觀看演出一邊和著音樂的節奏打著拍子, 並不斷地給予好評。

“該劇取材於當地農村,是劇作家在農村長期生活、觀察、體驗、開掘與昇華的精品力作。 ”市茂腔秧歌傳承保護中心主任劉宗濤表示,在國家藝術基金的扶持下,劇組人員精心策劃,歷時兩個多月編排出這台獨具“膠州風味”的茂腔戲。 據悉,《秧歌鄉的故事》自2016年5月5日首演至今,已在全國範圍內演出40餘場,全部為公益性演出,觀眾人數每場均在千人以上。

激濁揚清 傳正氣

膠州市已連續舉辦了四屆中國秧歌節。先後榮獲“中國秧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稱號。 《秧歌鄉的故事》以膠州秧歌出國表演為背景,以老年人的婚姻、養老為主線,揭示了改革開放的今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進程。家庭小社會、社會大家庭。該劇同時也提示了在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物質文明的同時,實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秧歌鄉的故事》由市茂腔秧歌藝術傳承保護中心組織創作,由文化部“文華獎”劇作獎獲得者商中有(筆名小上)編劇,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崔彩彩導演,中國戲劇文化獎音樂金獎獲得者高鼎鑄作曲,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學會獎”獲得者劉鵬舞美設計。該劇以輕喜劇風格為主調,在藝術方面將茂腔和膠州秧歌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整合。今年從山東省報送的20多個地方戲中脫穎而出,成為全省唯一入選2017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的大戲。

演出過程中,演員們用獨特的藝術風格,巧妙地將富有濃郁質樸鄉土風味的茂腔藝術與膠州秧歌藝術融合在一起,為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地方戲曲藝術盛宴,具有很高的社會意義和藝術價值。

笑聲不絕 有喜氣

大家看的過程中,笑聲不斷。董偉評價說:“該劇讓人民在笑聲當中和生活中的醜惡告別,很有教育意義”,並向演職人員表示祝賀。

看著臺上的精彩表演,聽著詼諧又折射現實的唱詞,台下觀眾不時發出陣陣的笑聲,在北京工作的滄州姑娘李女士表示:“這是我第一次聽茂腔戲,有些方言聽不太懂,好在顯示幕上有唱詞,覺得很有意思。”

據瞭解,此次演出是由中宣部、文化部舉辦的2017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系列演出之一。會演劇節目共計32台涉及33個劇種。28台大戲中,現代戲22台,體現了基層戲曲院團紮根基層、關注現實的創作特點。大型茂腔現代戲《秧歌鄉的故事》是我省唯一入選此次會演的戲曲大戲,在京連演兩場,這不僅充分彰顯了茂腔這門極具膠州特色的地方戲種的獨特魅力,也體現了我市近年來文化事業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

演出結束後董偉、張桂林、馬錦秀等領導走上舞臺與演員們親切交流。董偉對我市非物質文化傳承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並代表文化部對《秧歌鄉的故事》在京演出取得的圓滿成功表示祝賀,他說《秧歌鄉的故事》接地氣、揚正氣、有喜氣,既有教育意義又極好的展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同時

這個戲裡有三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膠州秧歌全國著名,鞭鼓也非常棒,年輕演員跳的非常好,演的非常好,展現了我們地方戲的魅力,展現了非物質文化的魅力。希望膠州茂腔秧歌藝術傳承保護中心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多演戲、演好戲,為人民演戲,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藝精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和報紙摘要》欄目播出了《茂腔戲《秧歌鄉的故事》(膠州)昨晚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

光明日報對茂腔進京進行二次採訪

相關連結:

膠州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2個。近年來,膠州市連續舉辦了四屆中國秧歌節,承辦了中國第十屆藝術節“文華獎”參評劇碼展演,創作了許多茂腔、膠州秧歌優秀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級大獎。《膠州秧歌》榮獲省首屆文博會優秀表演獎,2007年CCTV第四屆全國舞蹈大賽優秀表演獎、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豪情鞭鼓俏秧歌》榮獲2013年第十屆藝術節群星獎。現代茂腔戲《秧歌鄉的故事》成功申報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專案。先後榮獲中國秧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剪紙之鄉等稱號。

文/圖:範忠亮

激濁揚清 傳正氣

膠州市已連續舉辦了四屆中國秧歌節。先後榮獲“中國秧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稱號。 《秧歌鄉的故事》以膠州秧歌出國表演為背景,以老年人的婚姻、養老為主線,揭示了改革開放的今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進程。家庭小社會、社會大家庭。該劇同時也提示了在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物質文明的同時,實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秧歌鄉的故事》由市茂腔秧歌藝術傳承保護中心組織創作,由文化部“文華獎”劇作獎獲得者商中有(筆名小上)編劇,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崔彩彩導演,中國戲劇文化獎音樂金獎獲得者高鼎鑄作曲,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學會獎”獲得者劉鵬舞美設計。該劇以輕喜劇風格為主調,在藝術方面將茂腔和膠州秧歌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整合。今年從山東省報送的20多個地方戲中脫穎而出,成為全省唯一入選2017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的大戲。

演出過程中,演員們用獨特的藝術風格,巧妙地將富有濃郁質樸鄉土風味的茂腔藝術與膠州秧歌藝術融合在一起,為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地方戲曲藝術盛宴,具有很高的社會意義和藝術價值。

笑聲不絕 有喜氣

大家看的過程中,笑聲不斷。董偉評價說:“該劇讓人民在笑聲當中和生活中的醜惡告別,很有教育意義”,並向演職人員表示祝賀。

看著臺上的精彩表演,聽著詼諧又折射現實的唱詞,台下觀眾不時發出陣陣的笑聲,在北京工作的滄州姑娘李女士表示:“這是我第一次聽茂腔戲,有些方言聽不太懂,好在顯示幕上有唱詞,覺得很有意思。”

據瞭解,此次演出是由中宣部、文化部舉辦的2017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系列演出之一。會演劇節目共計32台涉及33個劇種。28台大戲中,現代戲22台,體現了基層戲曲院團紮根基層、關注現實的創作特點。大型茂腔現代戲《秧歌鄉的故事》是我省唯一入選此次會演的戲曲大戲,在京連演兩場,這不僅充分彰顯了茂腔這門極具膠州特色的地方戲種的獨特魅力,也體現了我市近年來文化事業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

演出結束後董偉、張桂林、馬錦秀等領導走上舞臺與演員們親切交流。董偉對我市非物質文化傳承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並代表文化部對《秧歌鄉的故事》在京演出取得的圓滿成功表示祝賀,他說《秧歌鄉的故事》接地氣、揚正氣、有喜氣,既有教育意義又極好的展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同時

這個戲裡有三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膠州秧歌全國著名,鞭鼓也非常棒,年輕演員跳的非常好,演的非常好,展現了我們地方戲的魅力,展現了非物質文化的魅力。希望膠州茂腔秧歌藝術傳承保護中心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多演戲、演好戲,為人民演戲,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藝精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和報紙摘要》欄目播出了《茂腔戲《秧歌鄉的故事》(膠州)昨晚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

光明日報對茂腔進京進行二次採訪

相關連結:

膠州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2個。近年來,膠州市連續舉辦了四屆中國秧歌節,承辦了中國第十屆藝術節“文華獎”參評劇碼展演,創作了許多茂腔、膠州秧歌優秀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級大獎。《膠州秧歌》榮獲省首屆文博會優秀表演獎,2007年CCTV第四屆全國舞蹈大賽優秀表演獎、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豪情鞭鼓俏秧歌》榮獲2013年第十屆藝術節群星獎。現代茂腔戲《秧歌鄉的故事》成功申報201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專案。先後榮獲中國秧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剪紙之鄉等稱號。

文/圖:範忠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