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磨劍十年 打造最佳本土化外資銀行

2017年,外資銀行迎來了在華開啟法人化之路的第一個“十年里程碑”。

10年前,伴隨中國銀監會對外資銀行在華機構管理條例及實施細則的正式發佈,在華業務規模位居前列的外資銀行爭相進行法人化改制,使外資銀行在華市場的發展打破既往“分行主導”的市場格局,快速向“法人主導”轉變。

10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市場的不斷開放,為外資銀行在華市場的發展孕育了大量機遇和市場空間,同時,獨特的市場環境也對外資銀行在華的本土化轉型、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挑戰。

在經歷了初期的高歌猛進和“黃金髮展期”後,外資銀行的本土化之路如今走得怎麼樣?在當前國內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外資銀行又將如何調整在華發展戰略,保持核心競爭力?

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亞中國”)執行董事兼行長林志民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紮根本土的當地語系化經營方針為東亞中國深耕內地市場夯實了基礎,東亞中國正著力提升業務可持續發展能力,積極探索創新,打造差異化、特色化、本土化的發展道路。

記者:作為2007年首批獲得銀監會批准改制的外資法人銀行之一,東亞中國這10年的發展情況如何?在外資本土化方面,您有哪些心得可以和我們分享?

林志民:自法人化改制以來,東亞中國始終堅持對內地市場的發展承諾,保持快速、穩健的發展態勢,在全國各地建立起業內領先的分行網路,在諸多業務領域爭當外資同業排頭兵,並在內地市場樹立起信譽卓越的品牌形象,廣受市場認同。

實際上,東亞銀行與內地市場的淵源遠不只10年。 “為華人服務、做華人的銀行”是東亞銀行自創立之初就始終秉承的宗旨,因此,貢獻內地市場向來是東亞銀行集團整體發展戰略中至關重要的組成。 早在1920年,我們就在上海設立了第一家內地分行,在內地市場的發展已有近百年的時間,其間業務從未間斷。

在推進本土化發展進程方面,我們總是積極致力於走在前面。 2007年外資法人化改制時的情景,我至今還記憶猶新,當時法人導向政策一出臺,我們就立即緊鑼密鼓地籌備了起來。

儘管從外資分行改制為外資法人行,意味著銀行需要滿足更高的監管要求,但改制後銀行可以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場機遇,有利於銀行在內地的長遠、全面發展,這與我們致力深耕內地市場的發展戰略非常一致。

2007年3月,中國銀監會對首批4家外資銀行本地註冊法人銀行進行正式驗收,東亞中國順利拿到全部分支行的牌照。

而今,我們仍然將“成為最佳本土化的外資銀行”作為發展願景,我們既要做中資銀行裡的外資銀行,也要做外資銀行裡的中資銀行。 與內地其他外資銀行相比,東亞銀行來自香港,所以最大的優勢在於和內地同根同源,因為語言相通、文化背景相同,我們有優勢更加精准地理解內地客戶的需求,及時把握市場、政策的變化,也更易於將國際金融與本地市場結合起來,帶給客戶優質的服務體驗。

記者:作為香港最大的獨立本地銀行,東亞銀行是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貢獻內地市場的?比如,當年東亞銀行將信用卡服務理念引入內地,在中國金融史上留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筆,當時這麼做的初衷是什麼?

林志民:作為最早進入內地市場的外資銀行,東亞銀行得益於得天獨厚的歷史積澱優勢,一方面不斷著力推進本土化進程,以不斷提升與本土市場需求的貼合度;另一方面也不斷充分發揮在海外多個市場的銀行運營及專業經驗,不斷將先進的銀行產品及服務理念引入國內,為內地市場貢獻價值,如率先在國內提供房地產抵押貸款服務、將信用卡引入內地等。

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東亞銀行就率先在香港與美洲銀行合作推出首張港幣信用卡,定名為“東美信用卡”,一經投入市場就大受歡迎。 當時內地還沒有銀行加入維薩國際組織或萬事達國際組織,境外人士持卡在華消費,總是遭遇無商戶接受、無銀行收單清算的處境,東亞銀行關注到這一市場需求,於是在1979年將在香港頗受青睞的信用卡服務推廣到了內地市場。

記者:東亞中國在本土化的10年間,形成了哪些獨具特色的競爭優勢?又如何服務了內地市場?

林志民: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動力,我們始終把創新融入經營管理和企業文化之中。 只有透析市場需求,找准市場定位,並通過不斷創新打造特色經營,才能培育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

在業務領域,東亞中國開拓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如首家在內地發行人民幣借記卡、信用卡及金融IC借記卡、首家在香港發行人民幣零售債券、首家在內地全國銀行間市場發行人民幣金融債券及同業存單、首批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開設網點等。

在公益領域,東亞中國於2009年攜手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率先發起設立了國內首個由外資銀行發起設立的公益基金——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東亞銀行公益基金,致力於關愛和説明貧困地區青少年的教育成長。

截至2016年年底,東亞銀行公益基金累計在全國落成啟用的“螢火蟲樂園”總數量達63所,向貧困學生捐贈逾38000個“螢火蟲60包裹”,共計組織12次志願者支教活動及37場鄉村教師培訓,志願者累計貢獻逾550課時,培訓鄉村教師681名。此外,我們還會每年引入新的專案,以不斷擴大公益基金的惠及人群,比如去年我們搭建了“公益對對碰”創新公益平臺,為企業和民間公益組織之間搭建起愛心對接的橋樑,讓更多優秀公益獲得支持。

記者:10年後的今天,在當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外資銀行對在內地市場的下一個10年發展有著怎樣的考慮?

林志民: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外資銀行不太可能再像以前那樣每年保持30%到50%的增長。從2007年首批外資法人銀行註冊成立至今,外資銀行的發展經歷了不同的階段,剛開始主要專注於圈地擴張、豐富產品線等,後來慢慢逐步進入業務整合、網點調整等階段,而在當前挑戰加劇的情況下,外資銀行將會更加注重加強風險防控、提升運營效率。

東亞中國早於2015年就開始推行一系列有助於提升風險防控、改善資產品質的措施,包括更嚴格的信貸指引、信貸審批集中制度等,相關預防措施已初顯成效。同時,東亞中國的企業貸款業務將以穩定的大型國有企業為目標,並以公用事業、醫療保健及製藥、倉儲物流、環境保護及清潔能源、食品及教育六大優勢產業為重點,以不斷優化貸款結構,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放眼未來,我們依然非常看好內地市場,對東亞中國的發展前景信心滿滿。東亞中國正著力提升業務可持續發展能力,穩步擴展資產負債規模,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全面拓展各項業務,積極探索創新,進一步向符合國家戰略、經濟轉型方向的行業及業務滲透,打造差異化、特色化、本土化的發展道路。

隨著固定資產投資反彈、零售銷售上升及生產者價格指數改善,內地經濟於2016年下半年逐步企穩。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深入將刺激消費,並為服務業的新興產業提供支援。此外,“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加快等,將釋放更多改革紅利,為內地外資銀行創造更多市場新機遇。

下一步,東亞中國將大力推進增長潛力強勁的業務、轉換增長模式。隨著企業及零售客戶對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東亞中國將回應需求,發揮在跨境業務方面的優勢,持續推出更多跨境業務方案及財富管理產品,並不斷深化與戰略夥伴在消費貸款及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合作。此外,東亞中國還將通過數碼化及流程的優化,在現有資源基礎上把握更多市場機遇。

只有透析市場需求,找准市場定位,並通過不斷創新打造特色經營,才能培育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

在業務領域,東亞中國開拓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如首家在內地發行人民幣借記卡、信用卡及金融IC借記卡、首家在香港發行人民幣零售債券、首家在內地全國銀行間市場發行人民幣金融債券及同業存單、首批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開設網點等。

在公益領域,東亞中國於2009年攜手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率先發起設立了國內首個由外資銀行發起設立的公益基金——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東亞銀行公益基金,致力於關愛和説明貧困地區青少年的教育成長。

截至2016年年底,東亞銀行公益基金累計在全國落成啟用的“螢火蟲樂園”總數量達63所,向貧困學生捐贈逾38000個“螢火蟲60包裹”,共計組織12次志願者支教活動及37場鄉村教師培訓,志願者累計貢獻逾550課時,培訓鄉村教師681名。此外,我們還會每年引入新的專案,以不斷擴大公益基金的惠及人群,比如去年我們搭建了“公益對對碰”創新公益平臺,為企業和民間公益組織之間搭建起愛心對接的橋樑,讓更多優秀公益獲得支持。

記者:10年後的今天,在當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外資銀行對在內地市場的下一個10年發展有著怎樣的考慮?

林志民: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外資銀行不太可能再像以前那樣每年保持30%到50%的增長。從2007年首批外資法人銀行註冊成立至今,外資銀行的發展經歷了不同的階段,剛開始主要專注於圈地擴張、豐富產品線等,後來慢慢逐步進入業務整合、網點調整等階段,而在當前挑戰加劇的情況下,外資銀行將會更加注重加強風險防控、提升運營效率。

東亞中國早於2015年就開始推行一系列有助於提升風險防控、改善資產品質的措施,包括更嚴格的信貸指引、信貸審批集中制度等,相關預防措施已初顯成效。同時,東亞中國的企業貸款業務將以穩定的大型國有企業為目標,並以公用事業、醫療保健及製藥、倉儲物流、環境保護及清潔能源、食品及教育六大優勢產業為重點,以不斷優化貸款結構,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放眼未來,我們依然非常看好內地市場,對東亞中國的發展前景信心滿滿。東亞中國正著力提升業務可持續發展能力,穩步擴展資產負債規模,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全面拓展各項業務,積極探索創新,進一步向符合國家戰略、經濟轉型方向的行業及業務滲透,打造差異化、特色化、本土化的發展道路。

隨著固定資產投資反彈、零售銷售上升及生產者價格指數改善,內地經濟於2016年下半年逐步企穩。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深入將刺激消費,並為服務業的新興產業提供支援。此外,“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加快等,將釋放更多改革紅利,為內地外資銀行創造更多市場新機遇。

下一步,東亞中國將大力推進增長潛力強勁的業務、轉換增長模式。隨著企業及零售客戶對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東亞中國將回應需求,發揮在跨境業務方面的優勢,持續推出更多跨境業務方案及財富管理產品,並不斷深化與戰略夥伴在消費貸款及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合作。此外,東亞中國還將通過數碼化及流程的優化,在現有資源基礎上把握更多市場機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