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雖然豐子愷舊居現在不能開放,但大家還是想念日月樓

豐子愷的漫畫作品影響深遠, 而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 豐子愷在美術、文學、宗教、音樂等領域的“學貫中西”和“仁人愛人”的為學思想啟蒙和影響了幾代人。 豐子愷也是上海中國畫院第一任院長。

2017上海書展, 豐子愷外孫宋雪君(豐子愷次女豐宛音之子)、外孫女楊朝嬰(豐子愷長女豐陳寶之女)攜《日月樓中日月長——豐子愷家庭影像、隨筆、漫畫精選集》出現在“澎湃新聞”展臺, 通過澎湃新聞的直播回憶其外公晚年的生活點滴、藝術創作, 以及對孩子的教育。

豐子愷後人自費投入維護並對外開放的上海陝西南路豐子愷舊居前幾年由於鄰居阻撓等原因而關閉,

對此, 宋雪君說:“(之前一直)有很多人來參觀, 站在那個地方, 看到豐子愷先生當年工作生活的小床和桌子, 很多人流下了眼淚……雖然現在不能開放, 大家還是想念豐子愷舊居, 想念日月樓。 ”

《日月樓中日月長——豐子愷家庭影像、隨筆、漫畫精選集》書封

1957 年, 豐子愷六十大壽時在上海日月樓前攝。 豐子愷邊的小姑娘為楊朝嬰, 豐子愷夫人徐力民邊戴紅領巾的男孩是宋雪君。

澎湃新聞:在公眾的印象中豐子愷先生是個儒雅的文人, 他以睿智的筆墨語言畫著《護生畫集》,

始終保有童心, 懂得詩詞、音樂。 那麼在你們的印象中, 外公豐子愷是怎樣的形象?

宋雪君:豐子愷在大家的印象中應該就是一位藝術家, 仙風道骨, 但在我們第三代人眼中, 他是位和藹的外公。 在我們(宋雪君與楊朝嬰)有記憶的時候, 外公的鬍子就很長, 早就白了。 他特別和藹可親, 至少對我們倆從來沒凶過。 最喜歡的是逢年過節到外公家去, 因為那裡是真正的歸宿。 其實我們在外公家很守規矩, 他在二樓工作的時候我們在樓下從來不上樓。 上午和午睡後的那段時間, 他在那裡聚精會神、孜孜不倦地工作, 我們絕對不能去打擾他。 但他一旦開始跟我們玩, 就怎麼玩都可以, 把他當同伴玩也可以。 還有就是,

他帶我們出去, 你要買什麼書, 他就給你買什麼書。 要吃什麼就給你買什麼, 所以童年到外公家是最幸福的時光。

豐子愷在日月樓

澎湃新聞:外公當時給你們買過什麼印象深刻的書嗎?

宋雪君:《三國演義》連環畫, 題目我都記得, 叫《戰天水》。 這只是一本,

我從他那裡得到的書太多了。

楊朝嬰:小時候還看到隔壁有人拿了一隻毛毛的小狗熊, 那個時候要八塊錢一個, 非常貴的, 我是愛不釋手, 問人家哪裡買的。 外公也不聲響, 下一次去的時候就給我了。 他很細心很體貼小孩的。 因為他對兒童觀察的很多, 所以他畫的兒童漫畫裡面很多都是體現小孩的, 很真實、很接地氣。

豐子愷親自給妻子和兒女拍的合照

澎湃新聞:豐子愷先生有兩處居所最為有名,一處是緣緣堂,再就是日月樓。日月樓在陝西南路,幾乎融入了上海的市井生活,能介紹一下“日月樓”現在的情況嗎?

宋雪君:他一生居住的最主要的兩個地方,一個在他出生的地方——桐鄉,我們叫它故居——緣緣堂;一個是他在上海定居的房子,住了21年,直到去世,是一生居住時間最長的,這個地方他取名叫日月樓。很遺憾,前一個地方毀於日本人的戰火,他帶著全家逃出去了,人都在,但房子沒了。上海房子還在,可惜他卻在那裡去世了。後來豐子愷的孫子豐羽自己出資,把當時房子的二樓和三樓買下來,佈置成一個展館。一樓價位太高,沒有談妥。二樓三樓開放之後,很多人來參觀,站在那個地方,看到豐子愷先生當年工作生活的小床和桌子,很多人流下了眼淚。還有很多年輕人坐在那個地方,一直不走,就希望待在那裡,覺得近距離和大師同在。甚至還有一個德國人,他說大師是有氣場的,這裡就有這個氣場,所以大家在這裡不想走。雖然現在不能開放,大家還是想念豐子愷舊居,想念日月樓。

豐子愷手書日月樓橫額

澎湃新聞:為了完成對老師李叔同的承諾,豐子愷晚年堅持創作《護生畫集》,我曾經去過陝西南路的“日月樓”,印象最深的是他窗邊小小的寫字臺和又窄又短的床,現在看來有點不可思議,因為現代畫家會有一個很大的畫案。那當時特殊環境下豐子愷的創作是怎樣的情形?他的生活又是如何的?

楊朝嬰:那個床只有一米五八,他人有一米七三。一家十幾口人就集中在二樓三樓,外公因為要清靜,要完成他答應弘一法師《護生畫集》第六集,要提前完成。那只有這一小塊地方——半個陽臺是屬於他的。他睡也在這裡,然後淩晨天不亮開燈起來畫,他是為了不影響家人所以才睡這麼小的床。晚上睡覺都是曲著腿睡的。他很看得開。他有句話說,富貴於我如浮雲。他只希望他的藝術變成像勞苦大眾的醫藥米麵一樣的食品,把藝術作為一種精神食糧給到大眾,這就是他的目的。

1927年弘一法師在豐子愷上海寓所前攝

澎湃新聞:那個階段豐子愷有哪張畫是你們記憶比較深刻的?有一張畫是《剪冬青聯想》好像蠻特別的?

宋雪君:剪冬青的聯想是公園裡面有個園丁把高高低低的樹剪平了,他覺得這是一種藝術,在豐先生看來,如果人也有高高低低,你也拿一把大剪刀剪過去,是不行的。所以他認為人應該有自然的發展,樹和花草也應該有自然的生長。不要把它剪平,不要一刀切。這是他的願望。

《剪冬青聯想》

楊朝嬰:還有一幅畫是《跌一跤且坐坐》,一樣跌跤了,你不要怨這個怨那個,怨地皮不好,腿腳不好,他就坐下來,笑嘻嘻的。這是一種很好的心態。

《跌一跤且坐坐》

澎湃新聞:這本書叫《日月樓中日月長》,是當時豐子愷對聯的一句,也表達了他當時生活的某種狀態,比如日子比較閒適,或者看淡很多東西。當時的很多家庭影像出現在這本書中,你們覺得哪些值得和大家分享?

日月樓中日月長,與後一照片對應的漫畫

宋雪君:這幅畫——《1956年與幼女一吟在日月樓》,是我外公、小阿姨和小舅舅三個人當年在日月樓上工作的情況,他畫了這幅漫畫,把自己也畫下來,題為:日月樓中日月長。豐子愷先生畫的畫和寫的詩、對聯,都是兩重意思,一重意思就是我們可以看到,日月同升,日月星光。不但是可以一直居住下去,而且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希望和平幸福的生活可以長久地過下去。他的好朋友,國學大師馬一浮先生,反過來給他寫了幅上聯,叫星河界裡星河轉。對仗得很好:星河界裡星河轉,日月樓中日月長。這兩聯都可以引申到我們的人生哲學中去。

1956年7月,豐子愷與幼女豐一吟在日月樓合譯柯羅連科小說

澎湃新聞:豐子愷先生當年在日月樓裡創作是什麼情景?

宋雪君:剛才我們講到他在日月樓完成弘一法師交給他的漫畫《護生畫集》第六集。護生很多人會理解為不殺生,不吃葷的,那種理解就比較膚淺。豐子愷說過一句話:護生者,護心也,去除殘忍心,長養慈悲心,然後拿此心待人處事。弘一法師當年希望豐子愷先生畫六集,第一集是五十歲的時候畫五十幅,弘一法師以五十幅字來對應。六十歲的時候第二本,是六十幅。第二本畫好後弘一法師知道自己不久於世,就給豐先生寫了封信。當時原本要做到一百歲,一百幅畫,一百幅字,完成的時候應該是1978年。那樣的話《護生畫集》功德圓滿,所以他要求他的弟子完成六集。豐先生覺得1978年,他已經80歲了,不一定能活到這個年齡,但老師的囑咐一定要完成,就回了老師八個字:世壽所許,定當遵囑。

《護生畫集》第六集封面

1947年,豐子愷回到弘一法師圓寂的泉州,再看到自己的承諾,就下決心要把它完成。1973年,他知道可能活不長了,冒著風險也要完成對老師的承諾。他當時說要提前完成第六集,家裡人一致反對,於是他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偷偷畫,畫完藏起來,就這樣畫了整整一年,總共一百幅畫。題材也沒有,好不容易找到題材完成之後,人是有精神支柱的,他那時候肺癌應該已經晚期了,他也不管,堅持畫,完成以後,一下子垮下來,手都不能動了,筆都拿不住了。再過了一年半,就去世了,去世的時候很安詳,因為他的使命完成了。

1948年12月在福建泉州弘一大師生西床上

豐先生曾翻過號稱日本紅樓夢的《源氏物語》,上中下三冊。因為他古詩詞功底非常好,從日語翻過來,還要用古詩詞的方式把它表現出來。我阿姨說他有時候為了一個字就拈著根香煙走來走去地想很久。

《源氏物語》封面

澎湃新聞:其實豐子愷當時的畫風也受到了日本竹久夢二的影響,您能說下他當時是怎麼轉化畫風的嗎?

宋雪君:豐子愷1921年借錢到日本遊學十個月。有一次在東京的街上,偶然看到竹久夢二的漫畫,好像一下子開竅了。那些畫就是他最早期的畫風,這本書裡也收錄了他早期的漫畫,都有竹久夢二的畫風。豐子愷的漫畫到後期有很大的變化,簡單說是黑白漫畫和彩色漫畫的區別,黑白漫畫可能從竹久夢二開始一直是黑白漫畫,彩色漫畫是他帶領全家老少離開浙江逃難到祖國大西南看到大好河山後才有的。但根本原因是馬一浮先生給他寫的信,勸他不要局限於黑白漫畫,可以畫彩色漫畫。這幅《人散後,一勾新月,天如水》是典型的彩色漫畫。到了新時期,竹久夢二的東西永遠在裡面,像一個魂一樣,但是他自己創作的東西也大量存在。他在1957年寫了一首詩,詩的後兩句就是他對他的畫的最好的總結:最喜小中能見大,還求弦外有餘音。他60歲的時候說:閱盡滄桑六十年,可歌可泣幾千般。有時不暇歌和泣,且用寥寥數筆傳。每幅畫都是寥寥數筆,但是他留下的四五千幅畫影響很大。

《人散後,一勾新月,天如水》

澎湃新聞:剛才您展示了一張漫畫,豐子愷畫貓。其實豐子愷也是一位非常愛貓之人,能講一下他和貓的一些故事嗎?

宋雪君:豐子愷有四篇文章寫貓,大概有42幅畫以貓為主題,曾經有個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書就叫《阿咪》。他在1942年畫過一幅畫叫《摧殘文化》,一隻白貓一隻黑貓在豐子愷桌上,把墨水打翻,紙張弄破,看到這幅畫就覺得很可愛。豐子愷的照片裡有貓的也很多,貓可以坐在他的腳上,坐在他的肩上,甚至可以爬到他的頭上。他一點也不在乎,他看書,貓也在頭頂看書。這只貓眼睛就盯著書看,他不在乎貓,貓也不在乎自己坐的位置,大家都習慣了。

1963年,豐子愷在日月樓。

畫裡的貓就更多了,剛才給你看有個小女孩在看書,邊上一隻貓坐在這裡,坐著的人就是我的母親。當時我的母親11歲,那只貓在邊上陪著她看書。而且他為貓寫過一篇《貓伯伯》,因為鄉下“伯伯”有點貶義的色彩,賊就是賊伯伯,貓就叫貓伯伯。他喜歡貓,說貓比較和藹,不兇殘,和人類能和平相處,這也是他的一種心態。

《摧殘文化》

澎湃新聞:一般讀者印象中,最熟悉的豐子愷筆下的人物是阿寶,講講阿寶的故事。

楊朝嬰:阿寶是我的媽媽,也是第一個孩子,最典型的兩張,一張是《阿寶赤膊》,另一張是《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那是她媽媽看到凳子怎麼沒鞋穿,就把自己的新鞋子脫下來給凳子穿,一看,還缺兩隻鞋,就把她妹妹的兩隻鞋也給它穿。當時看到這個情況,我們外婆很生氣,說不能這樣,把鞋弄髒了。外公就說別動,我把它畫下來。他也是很隨意地畫下來,想不到這張畫流傳了那麼多年,人見人愛。《送阿寶出黃金時代》是因為阿寶長大了,他覺得很悲傷,脫離了純真年代,以後就太懂事了。他說你們小孩個個都是英雄好漢,但一旦成人,就會變得退縮、順從、恐懼、妥協,就像一隻綿羊一樣,完全失去了童心。他講過一段話,很經典:我也垂垂老矣,但老的是身軀,靈魂永遠不老。不但不老,最近在整理兒童畫冊的時候,我覺得時光倒流,返老還童。我所憧憬的一切都重新回到了我的心裡。他自己願意叫自己老兒童,他有童心、童趣,有童心世界。

《阿寶赤膊》

外公說過人生好比有三層樓。第一層是物質生活,柴米油鹽,是大多數人的,第二層叫精神生活,文化藝術,是溫飽後的追求,追求各種各樣的美,但是人生還有第三層,靈魂生活,一個人要有信仰。這是最重要的。她(楊朝嬰)設計了一塊板,在二樓到三樓的通道裡面,說明人生有三層樓。外公又說,我是在二層樓了,正努力地往三樓去。有腳力的時候我就上三樓看看。

《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

豐子愷七個兒女與漫畫關聯示意圖

澎湃新聞:你們兩個有沒有作為豐子愷先生的模特出現在畫裡?

宋雪君:我出生三個月時,外公帶我到西湖,給我畫了一幅,叫《雪君初到西湖》。我把他作為我的名片。外公給我們的畫最自豪,而且畫我們的兒童時代,讓我們永遠忘不了。

雪君初到西湖

楊朝嬰:我出生八小時,外公用鋼筆給我畫了一幅。而且我們第三代的名字全都是外公起的,都跟時令節氣有關。他叫宋雪君,是冬天下雪天生的,我叫楊朝嬰,江南二月十二是花朝,我是二月十三,所以叫朝嬰。我弟弟子耘,是耕耘的時候。他弟弟叫櫻時,是櫻花開放的時候。

豐子愷在外孫女朝嬰落地八小後為其畫像

澎湃新聞:其中有一張照片是您和外公一起,您在看他畫畫。能談一下當時的場景嗎?

楊朝嬰:那時候我四年級,當時是中央電影製片廠來拍紀錄片,讓我和弟弟在場。我弟弟戴紅領巾了,外公要獎勵他,我呢,蠻瘋的,辮子上一個蝴蝶結都跑掉了。就拍了這一張,在豐子愷舊居的陽臺上。

1962年外孫女楊朝嬰、外孫楊子耘在日月樓看外公作畫

澎湃新聞:你們也說到當年馬一浮先生是外公的好友。我們也知道《護生畫集》這幾個字是不同的人書寫的。

宋雪君:一共是四個人,第一、二集是弘一法師,第四、第六集是朱幼蘭,第三集是葉恭綽,第五集是虞愚,所以是四個人完成了書法,豐子愷一個人完成了漫畫。其實還有很多幕後的人,都很重要,在這本書裡面可能不出現,但沒有他們這本書也做不到。1978年,弘一法師的另外一個弟子——廣洽法師,到上海來,一下飛機就問第六集完成沒有。我們回答說完成了,但沒法印刷,更沒法出版,後來他就把畫夾在袈裟裡帶出去了。回到新加坡之後馬上寄到香港,香港立刻就印刷了。所以《護生畫集》真正問世的年份是1978年。

《護生畫集》各版封面

澎湃新聞:剛才提到馬一浮、弘一法師和錢君匋,能說一下豐子愷同友人的交往嗎?

宋雪君:其實外公的官宦和商人朋友不多的,他的平民朋友很多。最近豐子愷的一個潘姓學生告訴我一個故事,70年代被批判之後,稍微有點行動自由了,他晚上就去中國畫院門口接外公,卻發現有輛三輪車來接外公,也不說話,一直送到日月樓門口。後來豐先生去世開追悼會,這位素不相識的車夫到現場看著豐先生的遺體嚎啕大哭。這個人如今在哪裡我們也不知道,但他也永遠在我們心裡。

《護生畫集》放魚

澎湃新聞:從這些細小的事情中可以看到外公對你們生活的影響特別深。除此之外,你們外公有沒有留給你們一些繪畫作品?

宋雪君:外公一生的作品,據我們統計有4500多幅,後面陸續收回來應該會超過5000幅。絕大部分都通過各種途徑捐獻給博物館了,家人覺得保存在自己家裡不如保存在博物館,可以讓大家一同欣賞。我母親留給我一部分豐子愷原作,我覺得放在家裡也不太安心,後來就跟上海大學博物館溝通,共同保管,必要的時候可以拿出來展出,我也免去了擔心。放在家裡一個是不安全,另一個是我們沒有很好的保護條件。楊朝嬰也用同樣的方法放在另一個地方,不放家裡,這些財產雖然寶貴,最寶貴的還是留在我們腦海裡。

《仁能克暴》

澎湃新聞:外公有沒有跟你們說過印象特別深刻的話,影響到你們之後的人生之路?

宋雪君:有一句話: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崔瑗的座右銘,外公很喜歡。我們也受益匪淺。還有一句: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還有他受弘一法師的影響,有八個字:士先器識,而後文藝。讀書人先要有器度有見識, 而後再談文學與藝術的創作。做人是第一位。我覺得現在社會上有一些人把這句話倒過來了,先是文藝,先出名,但是倒過來連好人也做不了了。必須是先器識而後文藝,不可能說先出名了有錢了然後來做好人。那個次序永遠不能顛倒。

豐子愷外孫宋雪君(左二)、外孫女楊朝嬰(左一)在書展澎湃直播間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採訪,當時宋雪君正在模仿外公的樣子

豐子愷親自給妻子和兒女拍的合照

澎湃新聞:豐子愷先生有兩處居所最為有名,一處是緣緣堂,再就是日月樓。日月樓在陝西南路,幾乎融入了上海的市井生活,能介紹一下“日月樓”現在的情況嗎?

宋雪君:他一生居住的最主要的兩個地方,一個在他出生的地方——桐鄉,我們叫它故居——緣緣堂;一個是他在上海定居的房子,住了21年,直到去世,是一生居住時間最長的,這個地方他取名叫日月樓。很遺憾,前一個地方毀於日本人的戰火,他帶著全家逃出去了,人都在,但房子沒了。上海房子還在,可惜他卻在那裡去世了。後來豐子愷的孫子豐羽自己出資,把當時房子的二樓和三樓買下來,佈置成一個展館。一樓價位太高,沒有談妥。二樓三樓開放之後,很多人來參觀,站在那個地方,看到豐子愷先生當年工作生活的小床和桌子,很多人流下了眼淚。還有很多年輕人坐在那個地方,一直不走,就希望待在那裡,覺得近距離和大師同在。甚至還有一個德國人,他說大師是有氣場的,這裡就有這個氣場,所以大家在這裡不想走。雖然現在不能開放,大家還是想念豐子愷舊居,想念日月樓。

豐子愷手書日月樓橫額

澎湃新聞:為了完成對老師李叔同的承諾,豐子愷晚年堅持創作《護生畫集》,我曾經去過陝西南路的“日月樓”,印象最深的是他窗邊小小的寫字臺和又窄又短的床,現在看來有點不可思議,因為現代畫家會有一個很大的畫案。那當時特殊環境下豐子愷的創作是怎樣的情形?他的生活又是如何的?

楊朝嬰:那個床只有一米五八,他人有一米七三。一家十幾口人就集中在二樓三樓,外公因為要清靜,要完成他答應弘一法師《護生畫集》第六集,要提前完成。那只有這一小塊地方——半個陽臺是屬於他的。他睡也在這裡,然後淩晨天不亮開燈起來畫,他是為了不影響家人所以才睡這麼小的床。晚上睡覺都是曲著腿睡的。他很看得開。他有句話說,富貴於我如浮雲。他只希望他的藝術變成像勞苦大眾的醫藥米麵一樣的食品,把藝術作為一種精神食糧給到大眾,這就是他的目的。

1927年弘一法師在豐子愷上海寓所前攝

澎湃新聞:那個階段豐子愷有哪張畫是你們記憶比較深刻的?有一張畫是《剪冬青聯想》好像蠻特別的?

宋雪君:剪冬青的聯想是公園裡面有個園丁把高高低低的樹剪平了,他覺得這是一種藝術,在豐先生看來,如果人也有高高低低,你也拿一把大剪刀剪過去,是不行的。所以他認為人應該有自然的發展,樹和花草也應該有自然的生長。不要把它剪平,不要一刀切。這是他的願望。

《剪冬青聯想》

楊朝嬰:還有一幅畫是《跌一跤且坐坐》,一樣跌跤了,你不要怨這個怨那個,怨地皮不好,腿腳不好,他就坐下來,笑嘻嘻的。這是一種很好的心態。

《跌一跤且坐坐》

澎湃新聞:這本書叫《日月樓中日月長》,是當時豐子愷對聯的一句,也表達了他當時生活的某種狀態,比如日子比較閒適,或者看淡很多東西。當時的很多家庭影像出現在這本書中,你們覺得哪些值得和大家分享?

日月樓中日月長,與後一照片對應的漫畫

宋雪君:這幅畫——《1956年與幼女一吟在日月樓》,是我外公、小阿姨和小舅舅三個人當年在日月樓上工作的情況,他畫了這幅漫畫,把自己也畫下來,題為:日月樓中日月長。豐子愷先生畫的畫和寫的詩、對聯,都是兩重意思,一重意思就是我們可以看到,日月同升,日月星光。不但是可以一直居住下去,而且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希望和平幸福的生活可以長久地過下去。他的好朋友,國學大師馬一浮先生,反過來給他寫了幅上聯,叫星河界裡星河轉。對仗得很好:星河界裡星河轉,日月樓中日月長。這兩聯都可以引申到我們的人生哲學中去。

1956年7月,豐子愷與幼女豐一吟在日月樓合譯柯羅連科小說

澎湃新聞:豐子愷先生當年在日月樓裡創作是什麼情景?

宋雪君:剛才我們講到他在日月樓完成弘一法師交給他的漫畫《護生畫集》第六集。護生很多人會理解為不殺生,不吃葷的,那種理解就比較膚淺。豐子愷說過一句話:護生者,護心也,去除殘忍心,長養慈悲心,然後拿此心待人處事。弘一法師當年希望豐子愷先生畫六集,第一集是五十歲的時候畫五十幅,弘一法師以五十幅字來對應。六十歲的時候第二本,是六十幅。第二本畫好後弘一法師知道自己不久於世,就給豐先生寫了封信。當時原本要做到一百歲,一百幅畫,一百幅字,完成的時候應該是1978年。那樣的話《護生畫集》功德圓滿,所以他要求他的弟子完成六集。豐先生覺得1978年,他已經80歲了,不一定能活到這個年齡,但老師的囑咐一定要完成,就回了老師八個字:世壽所許,定當遵囑。

《護生畫集》第六集封面

1947年,豐子愷回到弘一法師圓寂的泉州,再看到自己的承諾,就下決心要把它完成。1973年,他知道可能活不長了,冒著風險也要完成對老師的承諾。他當時說要提前完成第六集,家裡人一致反對,於是他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偷偷畫,畫完藏起來,就這樣畫了整整一年,總共一百幅畫。題材也沒有,好不容易找到題材完成之後,人是有精神支柱的,他那時候肺癌應該已經晚期了,他也不管,堅持畫,完成以後,一下子垮下來,手都不能動了,筆都拿不住了。再過了一年半,就去世了,去世的時候很安詳,因為他的使命完成了。

1948年12月在福建泉州弘一大師生西床上

豐先生曾翻過號稱日本紅樓夢的《源氏物語》,上中下三冊。因為他古詩詞功底非常好,從日語翻過來,還要用古詩詞的方式把它表現出來。我阿姨說他有時候為了一個字就拈著根香煙走來走去地想很久。

《源氏物語》封面

澎湃新聞:其實豐子愷當時的畫風也受到了日本竹久夢二的影響,您能說下他當時是怎麼轉化畫風的嗎?

宋雪君:豐子愷1921年借錢到日本遊學十個月。有一次在東京的街上,偶然看到竹久夢二的漫畫,好像一下子開竅了。那些畫就是他最早期的畫風,這本書裡也收錄了他早期的漫畫,都有竹久夢二的畫風。豐子愷的漫畫到後期有很大的變化,簡單說是黑白漫畫和彩色漫畫的區別,黑白漫畫可能從竹久夢二開始一直是黑白漫畫,彩色漫畫是他帶領全家老少離開浙江逃難到祖國大西南看到大好河山後才有的。但根本原因是馬一浮先生給他寫的信,勸他不要局限於黑白漫畫,可以畫彩色漫畫。這幅《人散後,一勾新月,天如水》是典型的彩色漫畫。到了新時期,竹久夢二的東西永遠在裡面,像一個魂一樣,但是他自己創作的東西也大量存在。他在1957年寫了一首詩,詩的後兩句就是他對他的畫的最好的總結:最喜小中能見大,還求弦外有餘音。他60歲的時候說:閱盡滄桑六十年,可歌可泣幾千般。有時不暇歌和泣,且用寥寥數筆傳。每幅畫都是寥寥數筆,但是他留下的四五千幅畫影響很大。

《人散後,一勾新月,天如水》

澎湃新聞:剛才您展示了一張漫畫,豐子愷畫貓。其實豐子愷也是一位非常愛貓之人,能講一下他和貓的一些故事嗎?

宋雪君:豐子愷有四篇文章寫貓,大概有42幅畫以貓為主題,曾經有個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書就叫《阿咪》。他在1942年畫過一幅畫叫《摧殘文化》,一隻白貓一隻黑貓在豐子愷桌上,把墨水打翻,紙張弄破,看到這幅畫就覺得很可愛。豐子愷的照片裡有貓的也很多,貓可以坐在他的腳上,坐在他的肩上,甚至可以爬到他的頭上。他一點也不在乎,他看書,貓也在頭頂看書。這只貓眼睛就盯著書看,他不在乎貓,貓也不在乎自己坐的位置,大家都習慣了。

1963年,豐子愷在日月樓。

畫裡的貓就更多了,剛才給你看有個小女孩在看書,邊上一隻貓坐在這裡,坐著的人就是我的母親。當時我的母親11歲,那只貓在邊上陪著她看書。而且他為貓寫過一篇《貓伯伯》,因為鄉下“伯伯”有點貶義的色彩,賊就是賊伯伯,貓就叫貓伯伯。他喜歡貓,說貓比較和藹,不兇殘,和人類能和平相處,這也是他的一種心態。

《摧殘文化》

澎湃新聞:一般讀者印象中,最熟悉的豐子愷筆下的人物是阿寶,講講阿寶的故事。

楊朝嬰:阿寶是我的媽媽,也是第一個孩子,最典型的兩張,一張是《阿寶赤膊》,另一張是《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那是她媽媽看到凳子怎麼沒鞋穿,就把自己的新鞋子脫下來給凳子穿,一看,還缺兩隻鞋,就把她妹妹的兩隻鞋也給它穿。當時看到這個情況,我們外婆很生氣,說不能這樣,把鞋弄髒了。外公就說別動,我把它畫下來。他也是很隨意地畫下來,想不到這張畫流傳了那麼多年,人見人愛。《送阿寶出黃金時代》是因為阿寶長大了,他覺得很悲傷,脫離了純真年代,以後就太懂事了。他說你們小孩個個都是英雄好漢,但一旦成人,就會變得退縮、順從、恐懼、妥協,就像一隻綿羊一樣,完全失去了童心。他講過一段話,很經典:我也垂垂老矣,但老的是身軀,靈魂永遠不老。不但不老,最近在整理兒童畫冊的時候,我覺得時光倒流,返老還童。我所憧憬的一切都重新回到了我的心裡。他自己願意叫自己老兒童,他有童心、童趣,有童心世界。

《阿寶赤膊》

外公說過人生好比有三層樓。第一層是物質生活,柴米油鹽,是大多數人的,第二層叫精神生活,文化藝術,是溫飽後的追求,追求各種各樣的美,但是人生還有第三層,靈魂生活,一個人要有信仰。這是最重要的。她(楊朝嬰)設計了一塊板,在二樓到三樓的通道裡面,說明人生有三層樓。外公又說,我是在二層樓了,正努力地往三樓去。有腳力的時候我就上三樓看看。

《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

豐子愷七個兒女與漫畫關聯示意圖

澎湃新聞:你們兩個有沒有作為豐子愷先生的模特出現在畫裡?

宋雪君:我出生三個月時,外公帶我到西湖,給我畫了一幅,叫《雪君初到西湖》。我把他作為我的名片。外公給我們的畫最自豪,而且畫我們的兒童時代,讓我們永遠忘不了。

雪君初到西湖

楊朝嬰:我出生八小時,外公用鋼筆給我畫了一幅。而且我們第三代的名字全都是外公起的,都跟時令節氣有關。他叫宋雪君,是冬天下雪天生的,我叫楊朝嬰,江南二月十二是花朝,我是二月十三,所以叫朝嬰。我弟弟子耘,是耕耘的時候。他弟弟叫櫻時,是櫻花開放的時候。

豐子愷在外孫女朝嬰落地八小後為其畫像

澎湃新聞:其中有一張照片是您和外公一起,您在看他畫畫。能談一下當時的場景嗎?

楊朝嬰:那時候我四年級,當時是中央電影製片廠來拍紀錄片,讓我和弟弟在場。我弟弟戴紅領巾了,外公要獎勵他,我呢,蠻瘋的,辮子上一個蝴蝶結都跑掉了。就拍了這一張,在豐子愷舊居的陽臺上。

1962年外孫女楊朝嬰、外孫楊子耘在日月樓看外公作畫

澎湃新聞:你們也說到當年馬一浮先生是外公的好友。我們也知道《護生畫集》這幾個字是不同的人書寫的。

宋雪君:一共是四個人,第一、二集是弘一法師,第四、第六集是朱幼蘭,第三集是葉恭綽,第五集是虞愚,所以是四個人完成了書法,豐子愷一個人完成了漫畫。其實還有很多幕後的人,都很重要,在這本書裡面可能不出現,但沒有他們這本書也做不到。1978年,弘一法師的另外一個弟子——廣洽法師,到上海來,一下飛機就問第六集完成沒有。我們回答說完成了,但沒法印刷,更沒法出版,後來他就把畫夾在袈裟裡帶出去了。回到新加坡之後馬上寄到香港,香港立刻就印刷了。所以《護生畫集》真正問世的年份是1978年。

《護生畫集》各版封面

澎湃新聞:剛才提到馬一浮、弘一法師和錢君匋,能說一下豐子愷同友人的交往嗎?

宋雪君:其實外公的官宦和商人朋友不多的,他的平民朋友很多。最近豐子愷的一個潘姓學生告訴我一個故事,70年代被批判之後,稍微有點行動自由了,他晚上就去中國畫院門口接外公,卻發現有輛三輪車來接外公,也不說話,一直送到日月樓門口。後來豐先生去世開追悼會,這位素不相識的車夫到現場看著豐先生的遺體嚎啕大哭。這個人如今在哪裡我們也不知道,但他也永遠在我們心裡。

《護生畫集》放魚

澎湃新聞:從這些細小的事情中可以看到外公對你們生活的影響特別深。除此之外,你們外公有沒有留給你們一些繪畫作品?

宋雪君:外公一生的作品,據我們統計有4500多幅,後面陸續收回來應該會超過5000幅。絕大部分都通過各種途徑捐獻給博物館了,家人覺得保存在自己家裡不如保存在博物館,可以讓大家一同欣賞。我母親留給我一部分豐子愷原作,我覺得放在家裡也不太安心,後來就跟上海大學博物館溝通,共同保管,必要的時候可以拿出來展出,我也免去了擔心。放在家裡一個是不安全,另一個是我們沒有很好的保護條件。楊朝嬰也用同樣的方法放在另一個地方,不放家裡,這些財產雖然寶貴,最寶貴的還是留在我們腦海裡。

《仁能克暴》

澎湃新聞:外公有沒有跟你們說過印象特別深刻的話,影響到你們之後的人生之路?

宋雪君:有一句話: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崔瑗的座右銘,外公很喜歡。我們也受益匪淺。還有一句: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還有他受弘一法師的影響,有八個字:士先器識,而後文藝。讀書人先要有器度有見識, 而後再談文學與藝術的創作。做人是第一位。我覺得現在社會上有一些人把這句話倒過來了,先是文藝,先出名,但是倒過來連好人也做不了了。必須是先器識而後文藝,不可能說先出名了有錢了然後來做好人。那個次序永遠不能顛倒。

豐子愷外孫宋雪君(左二)、外孫女楊朝嬰(左一)在書展澎湃直播間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採訪,當時宋雪君正在模仿外公的樣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