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湊湊外面賣茶飲裡面賣火鍋,增加坪效放大招?

源自臺灣的呷哺呷哺, 其特點是新穎的吧臺式就餐形式和傳統火鍋的完美結合, 開創了時尚吧台小火鍋的新業態, 並且以價格實惠的大眾型連鎖速食在同類餐廳中排名第二, 具有超高知名度。

除了“呷哺呷哺”這走草根路線的平價火鍋外, 2016年又於旗下推出輕奢火鍋品牌:湊湊, 以火鍋+茶憩的創新複合業態沖出市場, 據說在帝都每開一家都是門庭若市。

湊湊的創新之姿

“湊湊”在古漢語裡意為:人們在流水之上相聚。 以這個文藝氣濃郁的名字延伸來的湊湊標語即是:“為美好相聚沸騰。 在湊湊能享受美好,

連接情感。 ”不僅要進行單品競爭, 而是要帶來一種新的消費方式。

湊湊的總經理張先生介紹:“茶和火鍋是中國傳統飲食中的兩大核心產品, 用符合現在年輕人的方式、精緻時尚的方式把這兩大法寶完美結合, 呈現給年輕消費者。 ”

為了提高坪效、利用剩餘價值, 湊湊火鍋在非用餐時期, 推出下午茶點, 不但極大地豐富了餐廳的產品, 也讓每個時段的利用率最大化, 並且還能給顧客造成人氣旺盛的好印象。

‍以全天不同時間段設置不同消費場景

“茶鋪在外, 火鍋在內”是餐飲老司機的小心機。 讓顧客在排隊等位時多了一處消遣之地排隊時間便不覺得冗長無聊, 這是人性化的關照;同時, 茶飲區也提供外帶和外賣服務——這不僅有利於空間的分隔和利用,

也打造了一個社交空間。

湊湊在不同的時間裡設計了不同的消費場景:中餐、下午茶、晚餐、宵夜、外帶、外賣…每一項都非常精緻, 這也是湊湊業態組合的秘密所在。 而這一多維度的組合也將坪效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三裡屯第一家店從2016年6月開業至今, 440平方米店鋪每月可有200多萬的坪效, 茶飲部分在火鍋營業額中占比近20%。

有資料顯示, 全國目前有將近35萬家火鍋店, 是美食產業排名第一的品類, 競爭激烈呈現白熱化。 如果開一家沒有特色的普通火鍋店, 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 湊湊創新的茶飲加火鍋複合模式, 不僅是餐飲多品類的嘗試, 也是在房租高企的當下, 提高坪效的大招。

東南亞一帶盛行24小時無縫經營

上海南京西路上有家24小時營業的餐廳“屋企”, 餐廳對面即是上海著名的吸血加班樓恒隆廣場。 在其中工作的白領們基本都是屋企的常客, 從午餐吃到夜宵。

如果說屋企的24小時營業有著受眾群的特殊性, 那東南亞一帶的24小時無縫經營則有著當地的文化特性。

東南亞一帶的人吃晚飯都晚, 並且基本都有習慣吃夜宵, 夜市非常熱鬧。 以此催生出一個有趣的現象:同一個店面擁有兩個經營者, 一家做早市、另一家做夜市, 兩家分攤房租成本, 24小時無縫拼接經營, 比如早上A老闆賣海鮮麵線, 晚上10之後就換成了B老闆開海鮮排擋。

如此24小時把店鋪用足用好的“做人家”式經營, 把坪效同樣做到了最大化。

各位開小餐廳的餐營者們可以以此多些靈感。

坪效是經常拿來計算店鋪經營效益的指標, 指的是每坪的面積可以產出多少營業額(營業額÷專櫃所占總坪數)。 一般來說, O2O電商賣場比傳統賣場坪效高出3-4倍。

對於固定的經營面積而言, 店面花費在每一平米上的水費電費甚至是人工費等都是固定的, 如果提高單位面積的銷售額, 則更能達到更為有效的經營狀態。 尤其對於餐飲行業來說坪效意義重大:餐飲業普遍利潤偏低、每天高峰時間過後就客人寥寥, 需要通過加快翻台率, 才能夠達到更高的利潤。

在中國飯店協會發佈的《2016年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中亦指出:餐飲成本中, 物業租金、人力、原材料仍是持續增加的態勢,

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擴大營業額、增加利潤是行業的重要課題。 有餐飲人士分析:複合餐廳的出現, 是餐飲業增加坪效的手法之一。

湊湊不同于共和京品、Mu Cafe、廣州1200等將餐廳+家居店、咖啡館+服裝店、書店+咖啡館等打破餐飲閉環、融合跨界業態融合在一起的複合餐廳不同, 而是將餐飲閉環內的火鍋和茶憩結合在一起的新複合業態。 或許在未來, 將有甜品店+茶餐廳這樣腦洞大開的組合也未可知吧?

雖然近年來餐飲市場已經飽和, 整體容量有所收窄, 但是O2O(主要是外賣)卻是每年都以30%在強勢遞增, 未來餐企打通線上線下全管道銷售, 也是增加坪效的另一種補充手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