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鄭爽:那個極度缺乏安全感,在愛情裡卑微到塵埃的女孩

這幾天鄭爽又上熱搜了, 因為她的新書裡, 寫了關於胡彥斌的100件事。

看起來讓人覺得有點心酸。

(圖有點糊, 湊合看吧)

鄭爽在書裡聲稱胡彥斌是自己唯一想要寫進書裡的,

關於愛情的人, 她還說, 哪怕你只是想玩玩感情, 我都接受你的放縱。

這種QQ空間似的囈語, 充滿了低三下四的語氣。

然後我突然發現, 鄭爽的每一段戀愛, 都給人一種她在男友面前卑微到塵埃的感覺。

跟張翰在一起的時候, 不肯跟別的男演員拍親熱戲, 說自己想退出演藝圈, 為他洗衣做飯。

還動不動就從劇組消失, 只因為突然想張翰了, 就連夜收拾行李去找他, 連累整個劇組, 被迫找替身拍了十幾天戲。

連公開戀情和承認整容, 她都是單方面宣佈, 不給張翰任何反應的機會。

分手也是自己單方面宣佈, 理由是自己太愛張翰了。

還說自己整容是因為在這段感情中越來越不自信。

鄭爽和張翰戀愛的那場真相無人知曉, 但在當時的觀眾眼中, 卻是:爽妹子都這麼愛你了, 為你付出了那麼多, 你為什麼不好好對她?都是你的錯, 你是壞人!

張翰常年被鄭爽粉絲攻擊, 連他吃個牛肉麵都會被大罵。

跟胡彥斌戀愛也是一樣, 被媒體拍到十分辣眼睛的親熱照, 絲毫不在意經營多年的清純形象毀於一旦。

——可能這就是鄭爽在書裡說的, 她不喜歡遮遮掩掩, 她喜歡和他在公共場合親熱。

當街痛哭, 公眾場合抽煙, 被人質疑是跟胡彥斌分手後情緒失控。

分手後, 鄭爽爸爸在媒體公開吐槽胡彥斌醜, 說他是花心大蘿蔔。

又連累胡彥斌長期被鄭爽粉絲攻擊, 胡彥斌甚至上節目都吐槽鄭爽粉絲對他造成了困擾。

鄭爽的兩段戀愛,看起來都很相似:

每一次戀愛,她都會擺出一副為對方付出一切的姿態,是典型的只要戀愛了就全心思圍著男方轉的戀愛體質,感情出點狀況就棄工作不顧,隨時隨地失蹤,比起職業操守和工作準則,在她心中,男友最大;

每一次的戀愛,她的自我評價都很低,覺得張翰太帥跑去整容,明明知道胡彥斌花心還說自己會包容他,用迎合來取悅對方,用低姿態換取更多關注;

每一次失戀,鄭爽的前任們都會遭到攻擊,粉絲們的行為或許不可控,但確實是鄭爽表現出“我在這段感情中付出了很多你為什麼不珍惜我”“感情失敗了都是你的錯”“我是無辜的你是壞人”才會讓粉絲覺得她是受害者,跑去辱駡前任們。

哪怕是生活裡,鄭爽給人的感覺也都是敏感,自我評價低,很容易情緒失控,動不動就哭,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感情,很難跟人愉快相處,她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一個女孩。

她一度被人拍下暴瘦成紙片人的照片,上綜藝的時候一直拒絕爸爸叫她吃飯,理由是:我要成為了一個大胖子,誰還喜歡我。

動圖

拍第一部戲就大火,她在演藝之路走得比很多人都順暢,但她一直說自己不適合娛樂圈。

這種安全感的匱乏,是跟她從小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的。

鄭爽4歲登臺演出,5歲開始學鋼琴、舞蹈,小學連連跳級,12歲一個人去成都學藝,16歲去北京電影學院。——旁觀者的眼中,這是個年少成名的優秀女孩。

可這一切的源頭,只是為了實現她媽的夢想,爽媽面容姣好,卻與演藝圈失之交臂,自己沒機會了,就逼著女兒去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樣的父母,何其自私。

爽媽奉行的是軍事化教育,鋼琴彈錯就會被打手指,考了91分就會被大罵。

為了讓女兒出人頭地,12歲把她一個人送去外地學藝,讓鄭爽一個人承受所有的孤獨和歧視。

而要求嚴苛的父母,沒辦法為她提供任何情緒上的支撐。

動圖

久而久之,鄭爽成了一個很封閉的人,有問題自己扛,難過了自己躲起來哭。

動圖

鄭爽在父母眼中一直很乖,長期得不到關注的她,一直用壓抑自我真實需求的方式,來取悅強勢而專橫的父母。

所以她永遠會焦慮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是否喜歡自己。

鄭爽很難認同自己,她並不享受做明星,即使很早就輕而易舉獲得了很多人一輩子都難以得到的流量和資源,但她依然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得到這些。

鄭爽自我評價極低,是因為父母一直讓她覺得:“我只有考試成績很好表演得了獎進演藝圈滿足父母的期待才值得被愛,所以我一定要努力,要樣樣都得第一才會得到父母的愛,而我本人,是不值得被愛的。”

鄭爽的過早成名,是一把雙刃劍,她還未擁有一個成熟的心智模式就過早地進入了成人世界,還是魚龍混雜、功名利祿的競爭激烈過其他圈子百倍的娛樂圈。

很小就外出上學,一直缺乏父母關愛,一夜爆紅,長期高頻率曝光,所有的私生活和情緒都會被媒體無限放大,她沒有機會停下來好好關照自己的內心需求。

別人評價鄭爽,總喜歡用“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爛”來為之惋惜,確實,如果不是接二連三爆出耍大牌、職業素質堪憂、不雅形象曝光、拒絕出席宣傳和商業活動、頻繁在劇組和活動半途失蹤等等醜聞,鄭爽的演藝之路會走得更長遠,她不是沒有機會成為一個好演員。

動圖

鄭爽會兩次都在戀愛中栽跟頭,並不是說兩位男士人品有多堪憂,而是她沒有能力去處理好一段親密關係。

她的問題在於,她把自己在父母那裡缺失的愛都轉移到了伴侶身上,不管男友對她做出什麼樣的承諾和保證,她都沒辦法感受到足夠的愛,她整容,放棄工作圍著對方轉,試圖用低到塵埃裡的卑微姿勢去渴求更多的愛。

這種愛,對正常人來說,近乎是一種折磨。

他們會在開始的時候被她的熱烈和癡情打動,可時間久了,只會在鄭爽面前感覺越來越無力,因為不管做什麼,都無法滿足她的需求,而為了不被拋棄,鄭爽會選擇先放棄他們,然後用一種受害者的姿態反復訴說“我太愛你了才會離開你,是你傷害了我”。

動圖

克裡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中說過:

“我們要求別人來愛我們,那就是否認我們自己心中有足夠的愛。覺得不被愛,必定會讓我們產生一些缺乏愛的信念,如我們不值得被愛,或我們並不可愛……於是,即使伴侶向我們保證我們是可愛的,我們內心卻有一個更強大的聲音說我們並不可愛,如此一來,不管伴侶提出多少證據來證明我們值得被愛,都是不夠的。”

我身邊有很多,跟鄭爽一樣,因為從小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和愛的女孩,在成年後,屢屢陷入糟糕的親密關係不可自拔,也會因為處理不好跟周圍人的人際關係影響自己的事業和生活,她們敏感,多疑,脾氣暴躁,情緒控制能力極差——但這些在原生家庭裡受傷的女孩,真的沒辦法改變自己嗎?

另外一個女明星陳意涵,也曾經坦言過自己跟父親關係不好,父親傷害自己和媽媽很大,在她出名後還經常拿女兒炫耀,欠下巨額賭債要女兒還。

陳意涵也一直是戀愛體質,她自己都說:“我太愛戀愛了,也怕沒有戀愛,會隨便抓一個人來愛,但後來才發現,可能不是真的喜歡對方。沒有愛人會讓我很慌張。”

也正因為如此,她才會一直和渣男戀愛,剛認識時候被小三,分手後又複合,又被劈腿。

每個缺乏父母關愛的女孩都會在愛情裡受盡傷害,她們往往會不自覺找上那些會忽略自己的愛人,因為這種關係正好是她們和父母關係的再次重演。

可是跟鄭爽不同,陳意涵懂得成年人需要克制,她知道藝人的工作需要維持形象,甚至於演技,她也一直在試圖突破自己娃娃臉的局限,謀求更長遠的發展。

動圖

陳意涵一直在努力治癒自己,她熱愛旅行,喜歡運動,還中意閱讀,她有關係密切的朋友,她有自己的方式去宣洩自己的情緒,她知道自己戀愛方式或許沒那麼對,會決然地分手,但不會歇斯底里,也不會反復糾纏,一直強調自己的付出。

動圖

而不像鄭爽,會把所有負面情緒都憋在心裡,然後不受控制地突然爆發。

這麼多年過去了,拒絕成長,拒絕學著修復自己童年的缺失,用一次次的放飛自我,來消耗粉絲和觀眾對她的好感度。

或許我們都在原生家庭中受過大大小小的冷落和傷害,可是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

比起被人愛,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愛自己。

我真心希望鄭爽能夠早點好起來,能夠勇敢一點,找到合適的方式,慢慢治癒自己。

如果你也是個沒有太多安全感的女孩,我希望你可以好好抱抱自己,告訴你內心深處那個在童年時期沒被好好愛著的女孩:你長大了,你是一個能夠照顧好自己的成年人,你有能力好好愛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的,就點擊關注扒哥吧~每天給你帶來更多娛樂圈正能量~

鄭爽的兩段戀愛,看起來都很相似:

每一次戀愛,她都會擺出一副為對方付出一切的姿態,是典型的只要戀愛了就全心思圍著男方轉的戀愛體質,感情出點狀況就棄工作不顧,隨時隨地失蹤,比起職業操守和工作準則,在她心中,男友最大;

每一次的戀愛,她的自我評價都很低,覺得張翰太帥跑去整容,明明知道胡彥斌花心還說自己會包容他,用迎合來取悅對方,用低姿態換取更多關注;

每一次失戀,鄭爽的前任們都會遭到攻擊,粉絲們的行為或許不可控,但確實是鄭爽表現出“我在這段感情中付出了很多你為什麼不珍惜我”“感情失敗了都是你的錯”“我是無辜的你是壞人”才會讓粉絲覺得她是受害者,跑去辱駡前任們。

哪怕是生活裡,鄭爽給人的感覺也都是敏感,自我評價低,很容易情緒失控,動不動就哭,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感情,很難跟人愉快相處,她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一個女孩。

她一度被人拍下暴瘦成紙片人的照片,上綜藝的時候一直拒絕爸爸叫她吃飯,理由是:我要成為了一個大胖子,誰還喜歡我。

動圖

拍第一部戲就大火,她在演藝之路走得比很多人都順暢,但她一直說自己不適合娛樂圈。

這種安全感的匱乏,是跟她從小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的。

鄭爽4歲登臺演出,5歲開始學鋼琴、舞蹈,小學連連跳級,12歲一個人去成都學藝,16歲去北京電影學院。——旁觀者的眼中,這是個年少成名的優秀女孩。

可這一切的源頭,只是為了實現她媽的夢想,爽媽面容姣好,卻與演藝圈失之交臂,自己沒機會了,就逼著女兒去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樣的父母,何其自私。

爽媽奉行的是軍事化教育,鋼琴彈錯就會被打手指,考了91分就會被大罵。

為了讓女兒出人頭地,12歲把她一個人送去外地學藝,讓鄭爽一個人承受所有的孤獨和歧視。

而要求嚴苛的父母,沒辦法為她提供任何情緒上的支撐。

動圖

久而久之,鄭爽成了一個很封閉的人,有問題自己扛,難過了自己躲起來哭。

動圖

鄭爽在父母眼中一直很乖,長期得不到關注的她,一直用壓抑自我真實需求的方式,來取悅強勢而專橫的父母。

所以她永遠會焦慮別人如何看待自己,是否喜歡自己。

鄭爽很難認同自己,她並不享受做明星,即使很早就輕而易舉獲得了很多人一輩子都難以得到的流量和資源,但她依然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得到這些。

鄭爽自我評價極低,是因為父母一直讓她覺得:“我只有考試成績很好表演得了獎進演藝圈滿足父母的期待才值得被愛,所以我一定要努力,要樣樣都得第一才會得到父母的愛,而我本人,是不值得被愛的。”

鄭爽的過早成名,是一把雙刃劍,她還未擁有一個成熟的心智模式就過早地進入了成人世界,還是魚龍混雜、功名利祿的競爭激烈過其他圈子百倍的娛樂圈。

很小就外出上學,一直缺乏父母關愛,一夜爆紅,長期高頻率曝光,所有的私生活和情緒都會被媒體無限放大,她沒有機會停下來好好關照自己的內心需求。

別人評價鄭爽,總喜歡用“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爛”來為之惋惜,確實,如果不是接二連三爆出耍大牌、職業素質堪憂、不雅形象曝光、拒絕出席宣傳和商業活動、頻繁在劇組和活動半途失蹤等等醜聞,鄭爽的演藝之路會走得更長遠,她不是沒有機會成為一個好演員。

動圖

鄭爽會兩次都在戀愛中栽跟頭,並不是說兩位男士人品有多堪憂,而是她沒有能力去處理好一段親密關係。

她的問題在於,她把自己在父母那裡缺失的愛都轉移到了伴侶身上,不管男友對她做出什麼樣的承諾和保證,她都沒辦法感受到足夠的愛,她整容,放棄工作圍著對方轉,試圖用低到塵埃裡的卑微姿勢去渴求更多的愛。

這種愛,對正常人來說,近乎是一種折磨。

他們會在開始的時候被她的熱烈和癡情打動,可時間久了,只會在鄭爽面前感覺越來越無力,因為不管做什麼,都無法滿足她的需求,而為了不被拋棄,鄭爽會選擇先放棄他們,然後用一種受害者的姿態反復訴說“我太愛你了才會離開你,是你傷害了我”。

動圖

克裡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中說過:

“我們要求別人來愛我們,那就是否認我們自己心中有足夠的愛。覺得不被愛,必定會讓我們產生一些缺乏愛的信念,如我們不值得被愛,或我們並不可愛……於是,即使伴侶向我們保證我們是可愛的,我們內心卻有一個更強大的聲音說我們並不可愛,如此一來,不管伴侶提出多少證據來證明我們值得被愛,都是不夠的。”

我身邊有很多,跟鄭爽一樣,因為從小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和愛的女孩,在成年後,屢屢陷入糟糕的親密關係不可自拔,也會因為處理不好跟周圍人的人際關係影響自己的事業和生活,她們敏感,多疑,脾氣暴躁,情緒控制能力極差——但這些在原生家庭裡受傷的女孩,真的沒辦法改變自己嗎?

另外一個女明星陳意涵,也曾經坦言過自己跟父親關係不好,父親傷害自己和媽媽很大,在她出名後還經常拿女兒炫耀,欠下巨額賭債要女兒還。

陳意涵也一直是戀愛體質,她自己都說:“我太愛戀愛了,也怕沒有戀愛,會隨便抓一個人來愛,但後來才發現,可能不是真的喜歡對方。沒有愛人會讓我很慌張。”

也正因為如此,她才會一直和渣男戀愛,剛認識時候被小三,分手後又複合,又被劈腿。

每個缺乏父母關愛的女孩都會在愛情裡受盡傷害,她們往往會不自覺找上那些會忽略自己的愛人,因為這種關係正好是她們和父母關係的再次重演。

可是跟鄭爽不同,陳意涵懂得成年人需要克制,她知道藝人的工作需要維持形象,甚至於演技,她也一直在試圖突破自己娃娃臉的局限,謀求更長遠的發展。

動圖

陳意涵一直在努力治癒自己,她熱愛旅行,喜歡運動,還中意閱讀,她有關係密切的朋友,她有自己的方式去宣洩自己的情緒,她知道自己戀愛方式或許沒那麼對,會決然地分手,但不會歇斯底里,也不會反復糾纏,一直強調自己的付出。

動圖

而不像鄭爽,會把所有負面情緒都憋在心裡,然後不受控制地突然爆發。

這麼多年過去了,拒絕成長,拒絕學著修復自己童年的缺失,用一次次的放飛自我,來消耗粉絲和觀眾對她的好感度。

或許我們都在原生家庭中受過大大小小的冷落和傷害,可是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

比起被人愛,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愛自己。

我真心希望鄭爽能夠早點好起來,能夠勇敢一點,找到合適的方式,慢慢治癒自己。

如果你也是個沒有太多安全感的女孩,我希望你可以好好抱抱自己,告訴你內心深處那個在童年時期沒被好好愛著的女孩:你長大了,你是一個能夠照顧好自己的成年人,你有能力好好愛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的,就點擊關注扒哥吧~每天給你帶來更多娛樂圈正能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