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被稱為流行音樂的鼻祖,名氣不輸李穀一,為紀念亡夫出專輯

如果說到中國的流行音樂的起始, 不得不說到李穀一, 她雖然是從花鼓戲演員轉行成歌唱演員, 但她的嗓音非常特別, 輕巧甜美, 行腔婉轉流暢, 既有民族特色和韻味, 又同時借鑒了西洋唱法與技巧, 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現代新民歌演唱風格, 開創了中國樂壇民族唱法與通俗唱法相融的先河, 她的代表作如《知音》, 《鄉戀》, 《小花》, 《我和我的祖國》還有那首每年春晚必唱的《難忘今宵》。

不過在李谷一同一時代, 有個比她更早一點的女歌手, 她在當時的名氣一點都不輸李穀一, 她有中國新民歌之母的美譽, 而且她被稱中國現代流行音樂的鼻祖, 開創了一代歌風, 是國內歌壇具有開創性與標誌性的人物, 她就是朱逢博。

朱逢博出生于山東濟南, 從小喜歡唱歌, 不過那時的父母的觀念不同, 認為唱歌是不務正業, 讀書才是唯一出路, 在父母的勸導與施壓下, 朱逢博只好以學業為重, 後來她考入到同濟大學建築系, 畢業後, 她並沒有選擇從事與之建築相關的工作, 為了她的音樂夢想, 而是選擇上海音樂學院進修學習唱歌。

從1960年開始, 她一邊學習, 一邊就開始在歌劇舞臺上演出了。 演出了歌劇《紅珊瑚》、《劉三姐》等, 不過, 要說她在歌劇中最經典的代表作, 應該算是《白毛女》, 她獨樹一幟的歌聲, 成功演繹了女主人公的形象, 尤其是《喜兒哭爹》那段, 已經成為了一座無法超越的高峰。

到了1974年, 朱逢博逐漸從歌劇轉向聲樂, 正是改革開放前夕, 她圓潤、亮麗甜美的嗓聲, 再加上她借用了歌劇的唱法, 從此開創一代新的歌風, 朱逢博也因此成了國內樂壇具有開創性和標誌性的人物。 她不僅擅於中國民族風格的歌曲, 而且也掌握很多外國歌曲的風格, 加上她獨特的嗓音, 因此朱逢博有“中國夜鶯”之稱。

她最具經典的代表作如《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彎彎的小路》、《請茶歌》、《美麗的心靈》、《滿山紅葉似彩霞》、《那就是我》、《金梭和銀梭》、《紅杉樹》、《尼羅河畔的歌聲》、《雁南飛》等, 直到如今, 這些歌依然廣為流傳。 她的《朱逢博獨唱歌曲選》是中國出版的第一盤身歷聲專輯磁帶, 當時在國內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讓她獲得了首屆中國金唱片獎。朱逢博做到了承上啟下的傳承,加上德藝雙馨,被評為中國十大女歌唱家,以及藝術家終身成就獎。只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開始,她逐漸退居到二線,更多的培育新人,以及聲樂教學為主。

朱逢博的愛人叫施鴻鄂,當時也在音樂學院,修的是聲樂系,也是一位音樂界的才子。在當時那個年代,人們不善於表達自已的情感,不過朱逢博很大膽,主動寫信約施鴻鄂見面,因為朱逢博既愛施鴻鄂的才華,也愛他這個人。好似心有靈犀的一樣,施鴻鄂在之前也注意並喜歡上了朱逢博,在第一次約會的六天后,她們向上海歌劇院借來一間簡單的房子,就成了他們的新房。當時朱逢博30歲,兩人都從事音樂,婦隨夫唱,被人們稱之“歌壇上的並蒂蓮”。

兩人結婚41年後,愛人施鴻鄂因病去世,恩恩愛愛41年,突然愛人走了,對朱逢博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一度精神恍惚,為了紀念丈夫,她決定用兩人共同的愛好音樂,發行一張專輯。並將其中所有的曲目都做了詳細注解,那些都是兩人相識相戀的往事,寄託了她對丈夫的思念

如果對於90後或00後的來說,朱逢博的歌可能並不一定是他們所喜歡的,或者根本就沒聽過這個人,但對於從七八十年代走過來的人,朱逢博一定是他們心中的偶像和巨星,因為她的歌征服了那一代人。

讓她獲得了首屆中國金唱片獎。朱逢博做到了承上啟下的傳承,加上德藝雙馨,被評為中國十大女歌唱家,以及藝術家終身成就獎。只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開始,她逐漸退居到二線,更多的培育新人,以及聲樂教學為主。

朱逢博的愛人叫施鴻鄂,當時也在音樂學院,修的是聲樂系,也是一位音樂界的才子。在當時那個年代,人們不善於表達自已的情感,不過朱逢博很大膽,主動寫信約施鴻鄂見面,因為朱逢博既愛施鴻鄂的才華,也愛他這個人。好似心有靈犀的一樣,施鴻鄂在之前也注意並喜歡上了朱逢博,在第一次約會的六天后,她們向上海歌劇院借來一間簡單的房子,就成了他們的新房。當時朱逢博30歲,兩人都從事音樂,婦隨夫唱,被人們稱之“歌壇上的並蒂蓮”。

兩人結婚41年後,愛人施鴻鄂因病去世,恩恩愛愛41年,突然愛人走了,對朱逢博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一度精神恍惚,為了紀念丈夫,她決定用兩人共同的愛好音樂,發行一張專輯。並將其中所有的曲目都做了詳細注解,那些都是兩人相識相戀的往事,寄託了她對丈夫的思念

如果對於90後或00後的來說,朱逢博的歌可能並不一定是他們所喜歡的,或者根本就沒聽過這個人,但對於從七八十年代走過來的人,朱逢博一定是他們心中的偶像和巨星,因為她的歌征服了那一代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