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缺鋅、缺鐵、等等,寶寶怎麼什麼都缺嗎

人體中微量元素:指占人體總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 如鐵、鋅、銅、錳、鉻、硒、鉬、鈷、氟等, 稱為微量元素。 (注意: “鈣” 是常量元素而非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檢測並無實際臨床意義

微量元素的檢測項目主要包含:鋅、鐵、銅、鈣和血鉛。 因為現代家庭對孩子的健康問題十分重視, 所以近年來兒童微量元素檢測一直受到家長們的追捧, 甚至一度成為兒童體檢項目。

由於這項檢測的火熱, 即使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已經在2013年10月18日對該項檢測做出了禁令(具體見文末), 很多藥房和育嬰店在利益的驅使下依舊為父母們推薦這項檢測, 甚至於許多孩子處於被要求測的境地, 而此舉更多的是創收含義, 與健康無關。

曾經有位媽媽和小編閒聊時說, 她曾帶寶寶去一家母嬰店免費測過微量元素, 而在她描述整個檢測的過程就是用兩個小夾子夾住寶寶的腳脖子, 然後電腦就會出一堆資料,

顯示寶寶缺鐵。

而小編在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之後發現, 即使是靜脈取血獲得的微量元素值, 也只是血液水準, 無法代表相應組織內的含量。 況且檢查結果會受到採取的標本量和孩子身體條件等客觀條件的影響, 其中會有組織液混入, 致使結果偏低。

所以像上述媽媽所述情況基本無法判定兒童微量元素的含量, 以此為據, 其他市面上的檢測手段, 如儀器照測手指、頭髮化驗, 其結果都不能真實反映體內微量元素狀況, 可信度很低, 沒有臨床意義。

媽媽們應該怎麼做

家長們不要隨意將孩子的一些非正常表現與缺乏微量元素聯繫起來。 孩子多動、食欲差等, 也不完全就是缺鐵的表現, 孩子挑食、偏食、消瘦也不全是低鋅的特異性表現;孩子睡眠品質差、夜驚、枕禿,

並不都是缺鈣的表現。 有些表現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一些臨床症狀或者是嬰幼兒時期特有的一種正常現象。

而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嬰幼兒餵養建議》指出:

當兒童食物中的蛋白質、能量充足時微量營養素也可滿足需要, 提示平衡膳食中的食物還有所有維生素和微營養素, 不需要另外補充。

所以, 熱量高, 營養價值低的食品不可取, 而盲目亂補微營養素和微量元素亦不可取。 合理的安排孩子的每日之需, 即可保證包括微量元素在內的營養均衡。 均衡飲食才為王道。

微量元素檢測通知

為規範醫療機構兒童微量元素臨床檢測, 更好地維護廣大兒童的健康權益,

現就規範兒童微量元素臨床檢測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根據兒童的臨床症狀, 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微量元素檢測, 但要規範取血技術操作和保存流程, 使用的儀器設備應當取得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批准。 非診斷治療需要,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得針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檢測。

二、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項目, 尤其是對6個月以下嬰兒。

三、地方各級衛生(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轄區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 對違規開展兒童微量元素檢測的醫療機構, 依法依規處理。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