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呼和浩特近期熱映的這部電影有點“汙”,但卻直戳人心

下麵這張視頻截圖來自最近上映的紀錄片《二十二》。 此文含有輕微劇透, 不介意的請繼續往下看。

平日汙汙的小編今天仍要講“汙汙”的內容,

不過需要事先聲明:今天的內容不!好!笑!

身為中國人, 有一段歷史讓我們每想起一次紮心一次:日本侵華戰爭的八年間, 至少有20萬中國女性被強征為“慰安婦”。

提到“慰安婦”, 小編估計很多人腦海中第一時間出現的, 應該是不少電影中N毛特效重現當年慰安所內的場景。 多數導演的套路是試圖再現當時的黑暗, 既達到了愛國主義教育目的, 又能吸引觀眾眼球。

同樣的“慰安婦”題材, 中國有一位導演執導的兩部紀錄片電影, 則是從受害者劫後餘生的角度完成了一次血和淚的控訴。 導演帶領人馬橫跨5省、29個地區, 真實記錄拍攝各地的“慰安婦”倖存者, 從客觀的角度記錄倖存老人們當下的生活狀態和心境。

首先要感謝導演郭柯(左一),

能以電影這樣的表現形式把“慰安婦”這個群體推向銀幕, 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這兩部紀錄片電影被觀眾稱為“姊妹篇”, 一部叫《三十二》(2013年上映), 另一部就是最近各大院線正在上映的《二十二》。

《三十二》, 在網上可以找到資源。 《二十二》,

小編建議大家去影院觀看。

小編今天想說的是《三十二》的故事。

《三十二》這個片名來源於2012年公開身份的“慰安婦”倖存者只剩32人。

片子開頭, 水底浮游的水草、秀麗的風光、寧靜的村莊……廣西桂林靜謐美好的山水令人神往, 可有誰會想到, 這裡也有過醜陋的傷疤。

風光秀麗間, 韋紹蘭老人開始緩緩地講述她的人生, 目前的生活現狀和對過去的回憶相互交替著。

1944年10月, 日軍陸軍第十一軍包圍桂林。 正在山上幹活的韋紹蘭遇到了日軍, 連同背上背著的孩子被拖上了軍車。 那時的韋紹蘭, 只有24歲。

說起不堪回首的經歷,韋紹蘭老人捂臉輕聲哭泣。

被抓去的三個多月裡,韋紹蘭和幼小的女兒飽受饑餓和虐待。後來,韋紹蘭趁著一次看守的日兵打盹的功夫,逃出了“慰安所”,兩天兩夜後逃回了家。回到家時已是11月,被一同抓去的女兒12月就夭折了。

丈夫的排斥,同村人的羞辱,婆婆難得的開明與寬容,讓韋紹蘭壓力倍增。回想那段苦日子,老人說眼淚只能往心裡流。

然而好景不長,上天沒有對年輕的韋紹蘭有一絲憐憫,悲劇繼續發生在她身上。

原來韋紹蘭被鬼子抓走的那天,月經剛剛乾淨,因此懷上了日兵的孩子。1945年,也就是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那年,韋紹蘭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叫羅善學。

而從羅善學出生那一刻起,就註定要背著“日本人”的黑鍋一輩子,這個“蔑稱”壞了他一輩子。年近70歲的羅善學,從小沒讀過什麼書,靠放牛度日維生。村裡沒有女人願意嫁給他,連少不更事的小孩子也拿他開玩笑。

羅善學深知生活不易:“等老了有病了,沒人打理我的時候,喝農藥死了就完了。”他對人生僅存的一絲希望就是“有稀飯可以吃就夠了”。

母女二人相依為命,居住環境極為簡陋,兩人靠一個月領來的30塊低保錢勉強生活。

拮据的經濟收入,老人必須要精打細算。

去鎮上買東西,一袋洗衣粉要買10元的還是5元的都要讓老人糾結好久。

年過九旬的韋紹蘭,腰已經彎到直不起來,仍舊忙碌勞動。

慘痛的人生經歷,艱難的生活處境,換做小編,經歷如此多的苦難,說難聽些,連死的心都有了。而韋紹蘭老人沒有我們想像中的脆弱,她不怨天不怨地不怨社會,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足以震撼人心。

老人說,內心最煎熬的那段時間也想過自殺,後來又在生活中找到了一絲希望,努力活了下來。

微薄的低保收入勉強用以維持生計,老人卻說:“夠用就行。”

老人還說:“這個世界真好,吃野東西都要留著這條命來看。”這個世界不曾好好善待過老人,老人卻留戀這紅紅火火的世界。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韋紹蘭老人經歷過地獄的萬般痛苦,仍不忘仰望天堂的無限美好。

豁達,樂觀,積極,陽光……一切溫馨美好的詞彙在韋紹蘭老人身上都能找到最恰當的流露。

顫巍巍的手,虛弱的咳嗽聲,孤獨寂寞的背影。整部片子沒有旁白,只有無聲的渲染在慢慢觸動觀者心弦。

沒有聲嘶力竭,沒有血光淋漓,冷靜克制,平和溫暖,有的只是客觀而適度的靠近。

韋紹蘭、羅善學與劇組人員合影(2012)。

如果說《三十二》講的是一位受害者的控訴,略顯故事情節單薄,那《二十二》中老人們經歷的故事或許更有震撼力。

《三十二》拍攝製作於2012年至2013年。拍攝完一年之後,32位老人中已經去世10位。導演又開始眾籌開拍《二十二》,終於在今年8月14日,這部國內首個獲得龍標的“慰安婦”題材紀錄片在院線上映。到《二十二》上映,如今這些老人只剩下8位。

我們的激情可能因為《戰狼 2》得到燃燒,但換一個角度再來審視一下戰爭這件事情,或許和平才是每個人嚮往的歸宿。

中國人民流過的血和淚,是為了讓我們記住歷史,不是為了復仇,更不是讓我們變成像鬼子那樣殘忍暴徒。

面對傷痛,我們並不終日怨恨,但一刻都不能忘。願大家能在匆忙之中短暫駐足《三十二》、《二十二》。

說起不堪回首的經歷,韋紹蘭老人捂臉輕聲哭泣。

被抓去的三個多月裡,韋紹蘭和幼小的女兒飽受饑餓和虐待。後來,韋紹蘭趁著一次看守的日兵打盹的功夫,逃出了“慰安所”,兩天兩夜後逃回了家。回到家時已是11月,被一同抓去的女兒12月就夭折了。

丈夫的排斥,同村人的羞辱,婆婆難得的開明與寬容,讓韋紹蘭壓力倍增。回想那段苦日子,老人說眼淚只能往心裡流。

然而好景不長,上天沒有對年輕的韋紹蘭有一絲憐憫,悲劇繼續發生在她身上。

原來韋紹蘭被鬼子抓走的那天,月經剛剛乾淨,因此懷上了日兵的孩子。1945年,也就是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那年,韋紹蘭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叫羅善學。

而從羅善學出生那一刻起,就註定要背著“日本人”的黑鍋一輩子,這個“蔑稱”壞了他一輩子。年近70歲的羅善學,從小沒讀過什麼書,靠放牛度日維生。村裡沒有女人願意嫁給他,連少不更事的小孩子也拿他開玩笑。

羅善學深知生活不易:“等老了有病了,沒人打理我的時候,喝農藥死了就完了。”他對人生僅存的一絲希望就是“有稀飯可以吃就夠了”。

母女二人相依為命,居住環境極為簡陋,兩人靠一個月領來的30塊低保錢勉強生活。

拮据的經濟收入,老人必須要精打細算。

去鎮上買東西,一袋洗衣粉要買10元的還是5元的都要讓老人糾結好久。

年過九旬的韋紹蘭,腰已經彎到直不起來,仍舊忙碌勞動。

慘痛的人生經歷,艱難的生活處境,換做小編,經歷如此多的苦難,說難聽些,連死的心都有了。而韋紹蘭老人沒有我們想像中的脆弱,她不怨天不怨地不怨社會,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足以震撼人心。

老人說,內心最煎熬的那段時間也想過自殺,後來又在生活中找到了一絲希望,努力活了下來。

微薄的低保收入勉強用以維持生計,老人卻說:“夠用就行。”

老人還說:“這個世界真好,吃野東西都要留著這條命來看。”這個世界不曾好好善待過老人,老人卻留戀這紅紅火火的世界。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韋紹蘭老人經歷過地獄的萬般痛苦,仍不忘仰望天堂的無限美好。

豁達,樂觀,積極,陽光……一切溫馨美好的詞彙在韋紹蘭老人身上都能找到最恰當的流露。

顫巍巍的手,虛弱的咳嗽聲,孤獨寂寞的背影。整部片子沒有旁白,只有無聲的渲染在慢慢觸動觀者心弦。

沒有聲嘶力竭,沒有血光淋漓,冷靜克制,平和溫暖,有的只是客觀而適度的靠近。

韋紹蘭、羅善學與劇組人員合影(2012)。

如果說《三十二》講的是一位受害者的控訴,略顯故事情節單薄,那《二十二》中老人們經歷的故事或許更有震撼力。

《三十二》拍攝製作於2012年至2013年。拍攝完一年之後,32位老人中已經去世10位。導演又開始眾籌開拍《二十二》,終於在今年8月14日,這部國內首個獲得龍標的“慰安婦”題材紀錄片在院線上映。到《二十二》上映,如今這些老人只剩下8位。

我們的激情可能因為《戰狼 2》得到燃燒,但換一個角度再來審視一下戰爭這件事情,或許和平才是每個人嚮往的歸宿。

中國人民流過的血和淚,是為了讓我們記住歷史,不是為了復仇,更不是讓我們變成像鬼子那樣殘忍暴徒。

面對傷痛,我們並不終日怨恨,但一刻都不能忘。願大家能在匆忙之中短暫駐足《三十二》、《二十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