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在消失的地平線外 唐卡中的香巴拉

在藏傳佛教神聖地理學淨土概念中, 香巴拉王國無疑是最引人遐想的傳說。 據傳在印度遙遠的北方有一個常人無法到達的王國, 那裡被終年積雪的雪峰所圍繞著, 王國中央豎立著以寶石建成的宮殿, 那裡佛光普照, 人民豐衣足食而知足喜樂, 無生老病死之憂並永垂不朽。 這個傳聞在流到西方後在1920年代藉由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以香格里拉之名而聲名大噪。 香巴拉或是香格里拉(書中的香格里拉社會和佛教中香巴拉概念其實是有落差的)成為當世人對於資本主義社會厭倦的寄託。

一代與一代的探險家與旅行者從喀什米爾的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地區一直到中國西南的橫斷山脈山谷中尋找著這樣的一個世外桃花源。 但佛教思想下的香巴拉, 或許從來不存在於我們當下的這個時空裡。

或許我們終其一生也無法到達這個傳說的淨土去看到它真實的面貌, 但從藏傳佛教唐卡藝術上, 我們可以從中ㄧ窺在其原始佛教概念下這個人間淨土可能的模樣, 以及與香巴拉傳說有關的時輪金剛曼達拉與末日戰役預言。

圖A 香巴拉唐卡 19世紀

圖B 香巴拉唐卡(右半部 香巴拉地景) 19世紀

圖A的上半部與圖B的右半部為我們提供了一張非常典型的香巴拉地景圖。 據傳這個王國位於南瞻部洲的北方, 一條名為錫達河畔, 為無數雪山環繞。 其為一種魔法力量所遮掩而使得一般人無法看到與抵達。 整個香巴拉王國佈局如同一幅曼達拉, 也像一八瓣蓮花, 其八片蓮瓣將其國土為八部共九十六個分區, 各個區域以山峰以及河流為分界, 在圖中我們可以見到每個分區中繪有屋舍與人物;居於正中央的是其都城卡拉帕, 上有一以七種寶石建成的宮殿, 為歷代香巴拉王的居所。 傳說到了晚上亦依然閃爍如白晝。 宮殿為美麗的花園所環繞著, 而在其前面另一間像是廟宇的屋舍, 作為供奉時輪金剛續曼達拉所用。

傳說只有修習到時輪金剛續的得道人方有辦法進入這一個超時空的神聖領域。

圖C 月賢王繪像唐卡

據傳香巴拉的首任國王月賢王為金剛手菩薩的化身, 他曾前往南印度謁見佛陀, 並得到佛陀化身為時輪金剛並傳授時輪金剛續灌頂,

並給予其時輪金剛經。 之後他將時輪金剛教法帶回至香巴拉王國並供奉於皇宮外之建築中, 並使其國人皆受時輪金剛的頂禮。 香巴拉王國也因此被認為是時輪金剛續之發源地。 每一個香巴拉王都是一位佛教神祇的化身, 而在近代格魯派的教法中, 香巴拉王也被認為是班禪喇嘛的化身, 意即于班禪喇嘛圓寂後其會回到香巴拉王國。 香巴拉第二十五任國王為Rudra-Charin, 將是我們這一紀元的最後一任國王, 而他將引領我們通往下一個紀元。

圖A下半部 末日之戰

圖B左半部 末日之戰

根據時輪經的預言,在Rudra-Charin在位期間,世間將會面臨一場劫難。在那個佛法式微而價值崩解的年代,世界將受到邪惡野蠻人的入侵。而在這個時候,來自香巴拉王國的國王將帶領著諸神佛與其子民在最終的決戰中擊敗野蠻人,而在大戰之後,佛法與時輪金剛續的教法將從此傳遍世界。大多數的香巴拉唐卡會同時描繪這場最終戰役的場景。由圖A的下半部以及圖B的局部圖我們可以看到戰場的畫面,於圖B的正中央身騎於馬上,全身披甲的人物就是末代香巴拉王Rudra-Charin,這樣正邪雙方的末日對抗的場景如同印度教史詩摩訶婆羅多中的俱盧之戰。我們目前無法考證這兩場傳說中的戰役是否源自於同一種概念,但這樣關於善惡正邪對抗的場景似乎迥異於其他的佛教經典與教法,或許我們可猜想可能在時輪經及其與之相關的香巴拉傳說形成之時也同時融入了其他信仰之教義。

圖B上半部中央 時輪金剛

圖D 時輪金剛曼達拉 類型1

圖E 時輪金剛曼達拉 類型2

關於描繪香巴拉的唐卡目前多出自於18世紀以後的格魯派,這也和時輪金剛教法在格魯派中具有崇高地位並作為其大圓滿法修行方式有關。在圖B的上半部中央我們也可以看到時輪金剛的繪像。而時輪金剛續作為無上瑜伽部最晚成形的一種教法,於藝術表現上時輪金剛曼達拉或許也是結構最複雜的一種,其壇城可分為五重,並大致可約略分為兩種表現方式,分別為最複雜的多神祗曼達拉與一般常見於用於沙壇城的簡化版的結構概念曼達拉,分別可由圖D與圖E所表示。

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上來看,香巴拉唐卡本身並沒有傳達太多複雜的概念,主要它表達著人們對於一個隱世樂土的期待與永恆時空概念的想望,對於理性的臆想與追求,或許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帶入了對於現狀價值體系的不滿而對大破之後重建的期待,這樣帶著浪漫主義色彩的思想在20世紀後工業時代或許也成為一種跨越文化藩籬的共同意識,從而始終吸引著改革者、理想主義者或是尋夢者的目光。

圖A下半部 末日之戰

圖B左半部 末日之戰

根據時輪經的預言,在Rudra-Charin在位期間,世間將會面臨一場劫難。在那個佛法式微而價值崩解的年代,世界將受到邪惡野蠻人的入侵。而在這個時候,來自香巴拉王國的國王將帶領著諸神佛與其子民在最終的決戰中擊敗野蠻人,而在大戰之後,佛法與時輪金剛續的教法將從此傳遍世界。大多數的香巴拉唐卡會同時描繪這場最終戰役的場景。由圖A的下半部以及圖B的局部圖我們可以看到戰場的畫面,於圖B的正中央身騎於馬上,全身披甲的人物就是末代香巴拉王Rudra-Charin,這樣正邪雙方的末日對抗的場景如同印度教史詩摩訶婆羅多中的俱盧之戰。我們目前無法考證這兩場傳說中的戰役是否源自於同一種概念,但這樣關於善惡正邪對抗的場景似乎迥異於其他的佛教經典與教法,或許我們可猜想可能在時輪經及其與之相關的香巴拉傳說形成之時也同時融入了其他信仰之教義。

圖B上半部中央 時輪金剛

圖D 時輪金剛曼達拉 類型1

圖E 時輪金剛曼達拉 類型2

關於描繪香巴拉的唐卡目前多出自於18世紀以後的格魯派,這也和時輪金剛教法在格魯派中具有崇高地位並作為其大圓滿法修行方式有關。在圖B的上半部中央我們也可以看到時輪金剛的繪像。而時輪金剛續作為無上瑜伽部最晚成形的一種教法,於藝術表現上時輪金剛曼達拉或許也是結構最複雜的一種,其壇城可分為五重,並大致可約略分為兩種表現方式,分別為最複雜的多神祗曼達拉與一般常見於用於沙壇城的簡化版的結構概念曼達拉,分別可由圖D與圖E所表示。

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上來看,香巴拉唐卡本身並沒有傳達太多複雜的概念,主要它表達著人們對於一個隱世樂土的期待與永恆時空概念的想望,對於理性的臆想與追求,或許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帶入了對於現狀價值體系的不滿而對大破之後重建的期待,這樣帶著浪漫主義色彩的思想在20世紀後工業時代或許也成為一種跨越文化藩籬的共同意識,從而始終吸引著改革者、理想主義者或是尋夢者的目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