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風口上的文旅小鎮,其實還潛藏著過剩危機

從2017年5月底開始, 第二批國家級特色小鎮申報工作的啟動掀起了新一輪特色小鎮的創建熱潮。 然而, 住房城鄉建設部發文指出, 旅遊文化產業主導的特色小鎮推薦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

對於“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的要求, 智綱智庫深圳戰略中心總經理段明卻斷言, 中國未來的特色小鎮80%左右都是文旅小鎮。

段明認為, 文旅產業是一個大產業, 可以跟農業、製造業、金融、資訊、商貿、物流業、健康等產業“相加”, 所以說中國80%左右的小鎮或多或少都和文旅有緊密的聯繫, 無非是各自表達的重點會略有差異。

這或許意味著文旅小鎮不僅是一個大風口, 更會產生嚴重的過剩和泡沫。

文旅小鎮的數量比例應該市場說了算

對於“旅遊文化產業主導的特色小鎮推薦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的要求, 除了段明, 業內還有質疑,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發展研究院院長張淩雲就是其中一位。

他說:“雖然政府可以鼓勵、支持、引導、規劃文旅特色小鎮的建設, 但文旅小鎮的建設歸根到底應該是一個市場行為。 小鎮成功與否, 不是靠政府去評、去選, 是要消費者來買單的。 ‘消費者願意去’才是前提。 最後會留下多少文旅特色小鎮, 也將是一個市場競爭的結果。 在市場競爭的背景下, 肯定會有一些泡沫, 因為誰都不可能規劃得那麼精准。 但是, 通過市場調節, 可以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 沒有永遠的贏家, 輸家也可能翻身, 關鍵看各家怎麼做, 市場競爭是很殘酷的。 主管部門覺得某個專案好, 很有創意、很有特色, 符合主流價值觀, 但它不一定就會成功。 ”

張淩雲認為, 政府對於文旅小鎮的數量比例干涉過多,

可能是“揠苗助長”。 文旅小鎮的比例有可能不到三分之一, 有可能超過三分之一, 到底有多少, 市場說了算, 市場在配置資源上起決定作用, 不能“強迫平均”, 中國的東西部差異很大, 大城市周邊小鎮和遠離中心城市的民族村落情況差異也很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伴隨政府力推, 有很多企業也參與到文旅小鎮的建設和開發中來, 隨之而來的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問題, 有的企業借著文旅小鎮的包裝, 很粗放地去搞房地產, “賣狗肉賺錢了, 羊頭就可以不要了”, 地和房子升值了, 開發商賺錢了, “文旅”就變成了之前的噱頭, 和之後的“泡沫”。

文旅小鎮避免同質化可在“特”和“小”上因地制宜

目前對於文旅產業主導的特色小鎮而言, 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越來越嚴重的同質化現象, 同質發展, 模式差不多, 經營的產品也差不多, 做的景區、做的服務專案也差不多。

我們注意到, 目前不斷有文旅小鎮立項、上馬和落地, 據不完全統計, 去年的第一批特色小鎮, 大概有60%的特色小鎮第一主導產業是文旅,

對此, 段明表示, 70%、80%的特色小鎮都和文旅相關聯的時候, 這個時候給我們一個信號, 活下來會有多少, 怎麼樣才能活下來?

顯然, 文旅成分過多, 而過多便會產生同質化現象, 文旅小鎮相互克隆、複製, 現在這個問題比較嚴重, 很極端的情況是, 文旅小鎮項目的新聞一發, 就有其他人跟著克隆了。

廣東惠州仿建奧地利小鎮引爭議。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於這樣的問題,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城市科學研究專家劉士林認為破局之道在於遠景戰略規劃,他說:“在開始做頂層設計或者做戰略性規劃的時候,就要把自己的基本定位想好,還要想自己三年和五年以後還要做什麼,要防止被別人克隆、防止大家惡性競爭、同質發展。如果大家都做同一種東西,蛋糕越分越小,競爭的殘酷性也會加大。”

業內人士認為,破解同質化,文旅特色小鎮還要在“特”和“小”上做文章。劉士林認為,文旅特色小鎮,需要關注的第一個點還是“特”。特色小鎮的“特”第一是和大都市不一樣,大都市裡面做的東西我就不做了,不適合我做。第二個農村裡面能做的,鄉村游、美麗鄉村建設我也不做了,也不是適合我的。特色小鎮,作為一個連接城市和鄉村的一個中間環節,這個定位一定要把握好。第二個關注點是“小”,不能搞批量化、大工廠式的生產模式,提供的產品和模式一定是手工的、或者是具有獨特性的,如果你提供的也是在流水線上可複製的產品,就很難成功。

這就要考慮因地制宜和比較優勢的問題。張淩雲認為,一些地方雖然做旅遊小鎮也不錯,但是在這裡建設工業和高科技園區可能產出更高、效益更好,所以這些地方可能不會去做文旅小鎮;而對於另一些地區,工業、農業的規模都很小、發展滯後,儘管在這些區域做旅遊的效益不是太好,但在它們可以選擇的發展方式裡面,“做旅遊”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就可以考慮做“文旅小鎮”。

同時,發展文旅特色小鎮,在全球化、都市化、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不能把自己封閉起來,需要注意附加更多為當代人、當代社會、國內外遊客接受並喜愛的產品和服務。也可以多用一些現代的科技手段、把特色小鎮的內涵做得比較豐富。產品和服務更加多元,風險係數就會降低。

文旅小鎮的需要圍繞IP消費

面對同質化的競爭壓力和政策約束,段明認為,如果70%、80%的特色小鎮都跟文旅相關聯,這個時候傳遞信號,活下來會有多少,怎麼樣才能活下來?

圖片來源/網路

然而,一個文旅小鎮它能否活下去,它活多久,可以拿出一些什麼樣的指標呢?段明分析,這需要培育強大的文化IP,還要有能夠圍繞文化IP進行活躍消費。吃住行遊購娛,圍繞文化IP都可以展開,而不是文化是文化、商業是商業、消費是消費,需要產業的複合,文旅小鎮已經不是傳統的休閒度假區的概念,通過提高當地的一產、增進二產、以三產為引領和帶動的,進行城鄉消費互動的文旅綜合體。文旅小鎮打造出來以後,多元的人口結構在裡面進行鄉創和文創,把城市最新的生活方式和鄉村最純樸的生活方式進行嫁接,人們在這裡面生活生意兩相宜。

同時,段明也指出,文旅小鎮有六個比較好的切入口。

一是非遺文化傳承類。比如貴州的銅仁松桃古村寨民族文化、遵義新浦百工坊文化小鎮。

二是中醫藥大健康類。比如,廣西的東蘭縣。東蘭緊鄰巴馬,巴馬的健康載體不僅僅是巴馬縣,而是以巴馬為核心、以“地磁淨氧”為特色的一整個地帶。

三是,水陸空極限運動類。這個是以文化創意、體育創意為核心的。

四是,商貿型古城類。思南古城、江口老城、綏陽商旅小鎮等,他們都是在傳統的水運集中地進行再一次升級,做商貿型的古城鎮。

五是生態農業類。我們現在還要嘗試以生態農業為主導的特色小鎮,比如梵淨山的茶鎮、貴州的薏仁米小鎮等。貴州薏仁米小鎮,把一顆米的文章做成一個產業鏈的模式,以及政府為了做出這一粒裡做出的所有的政策方面的支持和配套,值得借鑒。

六是文化演藝類。通過演藝,可以把當地鄉村的文化名片做成體驗型的產品,形成過夜經濟,由此帶來餐飲、遊樂、住宿等各種各樣的產品在這裡集聚;可以把“耕讀世家”、把“牧童遙指杏花村”全都表演出來,這就是都市人最想要的東西,他們應該會非常喜歡。

文 | 新京報記者張雪松

編輯 | 王慶濱

本文為新京報每日旅遊新聞(ID:xjblvyou)內容

廣東惠州仿建奧地利小鎮引爭議。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於這樣的問題,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城市科學研究專家劉士林認為破局之道在於遠景戰略規劃,他說:“在開始做頂層設計或者做戰略性規劃的時候,就要把自己的基本定位想好,還要想自己三年和五年以後還要做什麼,要防止被別人克隆、防止大家惡性競爭、同質發展。如果大家都做同一種東西,蛋糕越分越小,競爭的殘酷性也會加大。”

業內人士認為,破解同質化,文旅特色小鎮還要在“特”和“小”上做文章。劉士林認為,文旅特色小鎮,需要關注的第一個點還是“特”。特色小鎮的“特”第一是和大都市不一樣,大都市裡面做的東西我就不做了,不適合我做。第二個農村裡面能做的,鄉村游、美麗鄉村建設我也不做了,也不是適合我的。特色小鎮,作為一個連接城市和鄉村的一個中間環節,這個定位一定要把握好。第二個關注點是“小”,不能搞批量化、大工廠式的生產模式,提供的產品和模式一定是手工的、或者是具有獨特性的,如果你提供的也是在流水線上可複製的產品,就很難成功。

這就要考慮因地制宜和比較優勢的問題。張淩雲認為,一些地方雖然做旅遊小鎮也不錯,但是在這裡建設工業和高科技園區可能產出更高、效益更好,所以這些地方可能不會去做文旅小鎮;而對於另一些地區,工業、農業的規模都很小、發展滯後,儘管在這些區域做旅遊的效益不是太好,但在它們可以選擇的發展方式裡面,“做旅遊”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就可以考慮做“文旅小鎮”。

同時,發展文旅特色小鎮,在全球化、都市化、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不能把自己封閉起來,需要注意附加更多為當代人、當代社會、國內外遊客接受並喜愛的產品和服務。也可以多用一些現代的科技手段、把特色小鎮的內涵做得比較豐富。產品和服務更加多元,風險係數就會降低。

文旅小鎮的需要圍繞IP消費

面對同質化的競爭壓力和政策約束,段明認為,如果70%、80%的特色小鎮都跟文旅相關聯,這個時候傳遞信號,活下來會有多少,怎麼樣才能活下來?

圖片來源/網路

然而,一個文旅小鎮它能否活下去,它活多久,可以拿出一些什麼樣的指標呢?段明分析,這需要培育強大的文化IP,還要有能夠圍繞文化IP進行活躍消費。吃住行遊購娛,圍繞文化IP都可以展開,而不是文化是文化、商業是商業、消費是消費,需要產業的複合,文旅小鎮已經不是傳統的休閒度假區的概念,通過提高當地的一產、增進二產、以三產為引領和帶動的,進行城鄉消費互動的文旅綜合體。文旅小鎮打造出來以後,多元的人口結構在裡面進行鄉創和文創,把城市最新的生活方式和鄉村最純樸的生活方式進行嫁接,人們在這裡面生活生意兩相宜。

同時,段明也指出,文旅小鎮有六個比較好的切入口。

一是非遺文化傳承類。比如貴州的銅仁松桃古村寨民族文化、遵義新浦百工坊文化小鎮。

二是中醫藥大健康類。比如,廣西的東蘭縣。東蘭緊鄰巴馬,巴馬的健康載體不僅僅是巴馬縣,而是以巴馬為核心、以“地磁淨氧”為特色的一整個地帶。

三是,水陸空極限運動類。這個是以文化創意、體育創意為核心的。

四是,商貿型古城類。思南古城、江口老城、綏陽商旅小鎮等,他們都是在傳統的水運集中地進行再一次升級,做商貿型的古城鎮。

五是生態農業類。我們現在還要嘗試以生態農業為主導的特色小鎮,比如梵淨山的茶鎮、貴州的薏仁米小鎮等。貴州薏仁米小鎮,把一顆米的文章做成一個產業鏈的模式,以及政府為了做出這一粒裡做出的所有的政策方面的支持和配套,值得借鑒。

六是文化演藝類。通過演藝,可以把當地鄉村的文化名片做成體驗型的產品,形成過夜經濟,由此帶來餐飲、遊樂、住宿等各種各樣的產品在這裡集聚;可以把“耕讀世家”、把“牧童遙指杏花村”全都表演出來,這就是都市人最想要的東西,他們應該會非常喜歡。

文 | 新京報記者張雪松

編輯 | 王慶濱

本文為新京報每日旅遊新聞(ID:xjblvyou)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