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淡漠以修性,風雨陰晴都有好心情

每天我們都要應對紛亂噪雜的世界, 聽到各種讚美、埋怨和憎恨的言辭, 看見花開花落、鳥去雲來, 為一日三餐苦惱, 被風雨雷電束縛, 仿佛生活就是敵人, 朋友就是泥坑, 工作就是愁山, 學習就是恨穀。

但我們周圍依然有很多人每天都活得開開心心, 即使日子過得貧窮, 衣服破舊、吃住簡樸, 但是他們的心裡始終光明, 行動也似乎沒有受到任何羈絆, 難道他們都是聖人嗎?他們都不懂得金錢的重要, 不追求生活的美好嗎?

有時候我們養花, 用精美的花盆裝盛, 再放在家中顯眼的地方, 早上把它們搬出去曬太陽,

晚上回家第一件事是給它澆水, 應該說如此優越的生存條件, 如此精心的呵護, 這些花兒應該長勢良好, 甚至欣欣向榮。

但是我們發現, 本來買回家盛開的花朵開始慢慢凋謝, 帶進屋時茂盛的植物, 沒過幾天就開始泛黃, 再之後就不斷地枯萎, 最後只剩孤零零的植物的枝幹。

其實我們自己也是, 在家裡沒有沙發坐, 覺得人家躺在軟綿綿的皮沙發上, 一定是舒服享受, 及至自己條件好了, 也天天躺在那裡, 忽然就覺得身體開始發軟, 腰杆子挺不起來, 人也沒有以前的那種生氣。 所以說, 萬物皆有因果, 也有自己適應的環境, 一旦離開了那些熟悉的土壤和傢俱, 就會有一段相當長的過程不舒服, 如果無法調整, 自然就無福消受。

還是回頭看看那些平凡的小草吧, 春生夏長, 秋枯冬藏, 野火燒不盡, 一歲一枯榮, 但是只要是活著, 就欣欣向榮, 無怨無悔, 不和鮮花比美, 不與大樹攀高, 實實在在地做好自己, 雖然不能說生的偉大, 死的光榮, 也不能說來得轟轟烈烈, 去得悲悲壯壯, 但也時時讓人感動, 雖然只有樸實無華的外表, 卻有烈女般剛毅的真性情。

從前有一隻狗在井邊玩耍, 忽然它一低頭, 看到井裡也有一隻狗汪汪地叫, 瞪著眼睛, 全身的毛都豎起來了, 一幅怒不可遏的樣子。 井邊的狗以為井裡的狗要和它鬥, 不禁大怒, 於是就狂吠著向井裡的狗影猛撲過去, 結果自己卻將自己葬身在水裡。

井邊的狗不知萬物為虛有, 無端產生愁怨, 是其怨恨心太重,

所以在未弄清事實真相之前, 就從心裡產生怒火, 其實也是它心裡容不得人的表現。

人生的情致來自淡泊, 俗話說, 君子之交淡如水, 淡中交耐久, 靜裡壽延長。 清淨淡泊時, 養花種草才能安然自樂, 粗茶淡飯也有滋味, 雖無名車別墅之奢華, 卻有明窗幾淨的安居。

曾經有個人嫉妒釋迦牟尼, 心懷不平, 終於找到一個機會, 便對釋迦摩尼破口大駡, 但是無論怎麼被罵, 他始終保持沉默和冷靜, 等那個人罵夠了, 釋迦摩尼說:“朋友, 如果有人送禮給你, 你不接受, 請問這個禮物應該屬於誰?”那人不假思索, 乾脆俐落地回答:“當然屬於我啦!”釋迦摩尼聽到他的回答, 就繼續說:“好, 現在你對我破口大駡, 我不接受這些話, 請問它屬於誰?”那人啞口無言,

灰溜溜地走了。

中國也有一個很類似的唾面自乾的故事:隋唐時期, 婁師德弟拜代州刺史, 將行, 教之耐事。 師德曰:“吾以不才, 位居宰相, 汝今又得州牧, 叨據過分, 人所唾嫉也, 將何以全先人髮膚?”弟長跪曰:"自今雖有唾某面者, 某亦不敢言, 但試唾而已。 以此自勉, 庶免兄憂。 ”唾德曰:“此適所謂為我憂也!夫前人唾者, 發於怒也;汝今拭之, 是惡其唾而拭之, 是逆前人怒也。 唾不拭將自幹, 何唾笑而受之?”

上面的大概意思是說婁師德教導弟弟如何做人, 因為弟弟做了官, 肯定有人不滿意, 會遭到人口水, 被人罵, 婁師德告訴弟弟不要擦臉上的口水, 而要等它自己幹。 《聖經》上說:別人打你左臉, 你把右臉轉過去也給他打。

我想對很多人來說, 這種讓自己顯得低賤的事是不會做的, 即使有時候不得已, 也不會提倡別人去做, 所以為什麼古今中外都有這樣的思想, 難道是他們怯懦, 還是他們無能?

大多數人之所以無法接受, 一是自己的修行和閱歷還無法達到一種境界, 二是不能體會其中的道理。 淡泊是理性的成熟, 也是具體的滿足, 是一種積極的樂天知命, 是入世的至情至性, 是對人生世情的深刻領悟。 富貴花間露, 榮華草上霜, 淡漠以修性, 春秋似水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